平台的頂部將提供一個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佔地約1.8公頃,並混合發展住宅和商業,體現「園中市集」。 1.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 工程包括將花墟徑水渠改建為水道,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在這方面,市建局於2017年為老化問題嚴重的油麻地及旺角,進行深入的地區研究,並提出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及新規劃工具,使市區更新工作更具成效和前瞻性。
- 市建局亦打算在位於旺角西的門戶位置,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
- 根據2021年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10,647人。
- 根據郭裴《粵大記》記載,油尖旺區的尖沙咀早於明朝已有人聚居,不過,旺角地區直到19世紀之前仍頗為荒蕪,只有數條村落。
- 康寧道公園位於九龍觀塘康寧道及協和街,分為一期及二期,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 目前該地址已被成功打造成國際級的生態旅遊項目,是保育濕地、生態旅遊觀光及教育的重要地點。
1860年,根據《北京條約》,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被割讓予大英帝國,範圍包括現時整個油尖旺區。 在油麻地方面,研究建議在巧翔街的一幅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的商業大廈,將油麻地果欄搬至該大廈基座,現時果欄的建築群則將保留作水果零售和其他與旅遊相關的用途,在果欄以南的土地則用作興建新的精品酒店、休憩空間和藝術及文化用途。 研究並建議,在西九龍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區,提供一系列大型及具吸引力的休憩用地、配合公共交通交匯處和便捷的行人通道,認為該處將發展成為受歡迎的匯聚點。 研究又建議在旺角東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區,並在亞皆老街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連接通菜街、花園街、旺角道天橋系統,以及旺角東和旺角港鐵站,可促進行人連繫及增加易行度。 研究同時建議,更新旺角街市,在該區設一個特色市集大堂,整合周邊小販攤檔;大堂平台將提供一個面積達1.8公頃、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營造「園中市集」的氛圍。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重建4大方案 3. 活化油麻地果欄
油旺研究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以進一步促進現有特色主題商業街的活力和協同作用。 設計師透過垂直城市肌理的規劃,將樓面面積向高發展,減低建築物橫向闊度,擴闊大廈之間的間距,改善通風效果;亦可在各重建項目內加入非建築地帶作為通風廊,或將樓宇從街道旁後移作綠化走廊,以改善地面行人環境。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2025 如此種種優化樓宇佈局的規劃和設計,皆可為高密度發展提供解決方案,達至「增長與宜居」並存之效。
- 有關選址均有便利的公共交通,並鄰近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設施。
- 當中旺角會變身成「動力商貿區」 ,建議將旺角東發展為「步行娛樂和購物目的地」,而旺角西則會強化亞皆老街沿線的商業或零售用途;至於大角咀則會成為「綠悠社區」,建議逐步淘汰傳統工業用途,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
- 韋志成交代最新計劃時,透露市建局擬重開現時位於花墟徑、已被蓋封的一段明渠,再改建成露天水道。
- 園內設多個景點,如體育館、觀鳥園、溫室、茶具文物館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 至於旺角方面,報告研究範圍建議將於旺角東水渠道一帶重開鋪面渠,情況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可於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沿途亦有商業街,配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市建局最新出爐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在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活化旺角街市成為特色市集,整合周邊小販攤檔及提供1.8公頃的休憩用地等。 在上述「市區更新潛力地區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2025 」主題框架下,研究提出5大發展節點。 日後會興建大型水道公園,同時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配合活化花墟道及太子道西的唐樓保育,提供一個消閒康樂場所。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星島日報報道)市建局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時,終現具體方案。 局方又建議在兩區劃出五大重點發展位置,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等。 (大公報記者 梁少儀)舊樓林立、人口稠密的油麻地與旺角區,可能將會大變身,成為宜居、具活力、加強本地潮流文化、傳承地區特色的都市核心圈。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旺角變「動力商貿區」 大角咀逐步淘汰傳統工業用途
油旺研究亦將兩區分為五個「市區更新潛力地區」,例如旺角東及西會成為「動力商貿區」、油麻地 會成為「歷史文化生活區」,而五個潛力地區下再設五個發展節點,即日後區內重點發展的所在位置,均位處策略性位置,交通便利,與港鐵站的距離屬可步行範圍內。 市區重建局完成歷時四年的「油旺地區研究」,建議全面重新規劃該區,提出將花墟水渠改建為水道公園等的五大發展節點,改善地區面貌,並透過地積比轉移等新的規劃工具,提高重建的財務可行性。 此外,研究亦建議活化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並建設成特色市集,在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並加入餐飲和零售。
有八文樓居民聽聞重建規劃消息,雖有不捨,但認為八文樓始終樓齡高,即使重建亦是好事。 而在果欄以南的土地,則用作興建新的精品酒店、休憩空間和藝術及文化用途。 報告建議,這條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包括高層建築和低層精品商業街。 然而,研究範圍的重建步伐緩慢,研究指在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超過 800 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研究發現,在研究範圍內旺角、油麻地及大角咀的3,350幢樓宇中,約65%樓齡超過50年,其中47%的樓宇狀況為「欠佳」、「失修」和「明顯失修」,更有37%為三無大廈。 研究預料,直至2047年,區內約80%樓宇樓齡將逾70年,料新建住宅單位的數量將遠遠落後於現有樓宇的大規模老化。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
及至二零零七年,為配合本港安老院舍服務政策,本院申請並獲批準轉型為提供持續照顧之護理院舍;並於二零零八年四月一日正式改名為「仁愛堂田家炳護理安老院」,容額八十八名。 濕地公佔地61公頃,包括60公頃的戶外保護區及10,00… 遊樂場位處寶順路與環保大道交界處附近,北面為將軍澳體育館和將軍澳游泳池,南面為將軍澳… 花墟公園為界限街花墟鮮花批發市場及花墟村木屋區舊址,1955年11月1日花墟村發生大火,造成5死20餘傷,焚燬400餘間木屋。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劃分五「潛力區」 發展主題各不同
當相關業主提出需要改劃這些選址或提交規劃申請的重建建議時,政府會為選取的「接收地盤」和「送出地盤」進行修訂分區計畫大綱圖。 楊子熙說,八文樓本身屬於密集住宅,建造時亦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價值不高。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2025 若政府有重建方案,重建高樓齡舊樓是好事,但要滿足賠償要求,亦盡量安排老人,在鄰近社區安置。 另一被納入發展範圍的渡船角八文樓,有近50年歷史,建築保養尚算得宜,外牆油漆未有剝落痕迹。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重建4大方案 4.重建旺角街市
最後一個節點,則位於西九龍站及柯士甸站旁,範圍包括渡船角一帶。 研究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並提供一系列大型的休憩用地。 研究進一步建議在水道盡頭(近界限街方向)興建一個大型水道公園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以配合花墟道的活化,以及太子道西的唐樓保育。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旺角東建大型露天廣場 旺角街市變市集
設施有草地球場、硬地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滾軸溜冰場、兒童遊樂場、緩跑徑、健身徑、長者健體設施,以及一個七人人造草地足球場、兩個七人硬地足球場、三個籃球場兼排球場、一個滾軸溜冰場、兩個兒童遊樂場。 遊樂場位處寶順路與環保大道交界處附近,北面為將軍澳體育館和將軍澳游泳池,南面為將軍澳運動場,與坑口安寧花園及頌明苑相鄰。 設有包括共融遊樂設施的兒童遊樂場、門球場、籃球場、卵石步行徑、長者健體園地、太極園地、緩跑徑和健身站等。 花墟公園 (英文:Fa Hui Park) 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又一村南面,正門面向界限街以及旺角大球場。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旺角
該發展日後會連接通菜街和花園街、旺角道天橋系統及旺角東和旺角港鐵站。 研究建議,把果欄活化成為旅遊景點,果欄毗鄰巧翔街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商業大廈,用作水果批發市場,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 當中旺角會變身成「動力商貿區」 ,建議將旺角東發展為「步行娛樂和購物目的地」,而旺角西則會強化亞皆老街沿線的商業或零售用途;至於大角咀則會成為「綠悠社區」,建議逐步淘汰傳統工業用途,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2025 「油尖旺區」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區」及「旺角區」於1994年合併而成。 名字由該區的三個主要區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組合而成。 即使現在油尖旺區有20個區議會議席,當中有10個議席也是在以前的旺角區或在旺角區旁邊的西九龍新填海區。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旺角暴躁男誤會被「呠」馬路中心開拖 粗口大鬧的士司機兼撻朵
市建局剛完成「油麻地及旺角規劃研究」,花墟、太子一帶將變身,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透露,市建局擬重開花墟徑一段已蓋封明渠,改建成水道及大型水道公園,一路延伸出彌敦道,讓該區變成消閒好去處;公園地庫將附設停車場,在市區提供逾300個車位。 市建局將就研究建議諮詢社區,並將合適項目納入未來5年業務綱領。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相信,日後水道公園將令花墟及周邊地帶煥然一新。 根據郭裴《粵大記》記載,油尖旺區的尖沙咀早於明朝已有人聚居,不過,旺角地區直到19世紀之前仍頗為荒蕪,只有數條村落。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標有芒角(即今天旺角),尖沙咀村而還沒有油麻地的名字,估計油蔴地是在香港被英國管治後,才開始興旺。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大清帝國軍隊曾派重兵駐守,並與英軍多次交戰。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休憩公園
康寧道公園前身為臨時房屋區,臨屋區拆卸後獲政府重建成一個以中國傳統特色庭園設計的公園,設有一個小型瀑布、兩個人工湖、兩條小橋和多個中式涼亭。 「油旺研究」屬概念性規劃願景,當中亦提出多項新規劃工具,例如地積比率轉移、街道整合、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互換等,盼推動市區更新時,更有效益。 韋志成又透露,以往有曾申請「需求主導」樓宇重建計劃的落選個案,位於水道新節點範圍,「日後透過新規劃工具,這批舊樓就有機會得到重建」。 油旺研究亦提議屋宇署提供額外樓面面積或建築物總樓面面積寬免,以提供誘因鼓勵實現有利市區規劃的特定目標。 這些目標可包括提供高於政府規定的額外休憩用地,地盤整合及改善整體環境和提高連接性的良好設計,如行人通道、地下廣場、空中花園和柱廊設計等。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重建4大方案 1. 拆掉八文樓 重建新地標
研究根據發展密度、設計人口規模,以及對資源的影響,制定了「正、負、零」三個概念藍圖方案。 其中「正」方案,即是重點促進經濟增長,在基礎設施和規劃容量的限制之下,增加一億方呎的住宅及非住宅樓面。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2025 市建局並建議,透過整合街區,將零碎的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涉及封閉多餘道路,提供休憩用地,而發展商應為有關整合街區提供財務資助,作為增加地積比率的回饋。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社區環境
該處亦可發展為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重建規劃與觀塘裕民坊相若。 當政府繼續開拓土地為舊區更新提供土地資源時,各界亦做好樓宇的預防性保養、延長樓宇壽命,在土地和財政已具相當儲備時,社會便有條件按「零」或「負」方案進行市區更新,逐步降低發展密度和人口,實現《2030+》規劃願景,令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此外,油旺研究在制訂規劃藍圖時,已進行多達18項技術評估,涵蓋廣泛範疇,包括交通、通風、視覺影響、綠化、文物等,並制訂相應緩解措施。 油旺研究建議採用「正」方案作為更新策略起點,以重建及復修並重的手段,處理舊區設施和樓宇「雙老化」問題。 該方案建議在維持現有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區內發展樓面面積,創造額外發展容量,並為處理舊區更新所需資源建立儲備。 《2030+》在這方面亦有相同概念,建議發展宜居新區,從而為重建稠密的都市核心區提供重置空間。
上述專題報告,與油旺研究「正」方案以「增長與宜居」並重的規劃目標一致。 要在稠密舊區達至這目標,較務實的策略是以「正」方案作起點,配合新規劃手段,重整低效益的土地用途、減少道路佔用大量地面面積以釋出土地,並透過新的規劃和建築物佈局發揮土地發展潛力,整體改善地區的連接性、行人網絡,增加綠化及公共空間,及提升公共設施水平等裨益。 城市規劃師採用「全面性概念」(holistic approach)來看一個城市的規劃。 一個經全面規劃、整體設計的大規模發展計劃,雖然其中包括高層建築物,然而正因為透過高層發展、增加了樓面面積以應付商住需要,便能騰出地面作綠化休憩空間、社福及公共設施等用地,從而促進舊區更新後的整體環境和宜居度。
研究認為,水道公園將使花墟及其周邊地帶成為該區的樞紐,為市民在旺角煩囂的環境中提供一個消閒康樂場所。 油旺大型休憩公園 根據早前市建局公布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將旺角至油麻地一帶、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4大方向作為重點重建域發展,包括水渠道城市水道、亞皆老街商貿/聯繫樞紐、旺角街市更新活化、油麻地果欄建築群保育、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 研究報告稱,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將會成為人流滙聚和社經活動的核心點,也提供大量休憩用地、公眾停車場,盼推動「泊車後步行至內街」新概念。 新發展亦會配合花墟道活化,以及太子道西唐樓保育,令水道公園、花墟及周邊地帶成為區內樞紐。
公園內有美麗的園景和多元化的體育及康樂設施,能照顧不同人士之… 油尖旺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油尖旺區的事務,共有20名議員,現屆油尖旺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在有部分議席出缺下現時7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3名為建制派議員。 根據2021年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10,647人。 市建局又提到,在研究範圍內,有超過四百幢樓宇的現有地積比率已達規定的最高許可水平相若,以及有四百幢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其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