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該文章的第一作者龍振邦曾為2016年民主300+「真普選醫生聯盟」當選的選舉委員會委員[34],而有師徒關係的袁國勇僅為第二作者[35]。 同日,袁國勇接受深圳衞視專訪,指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家,最重要是先面對真相,他沒有再提「劣根性」等字眼,又指文章「被誤解、被罵」。 他稱非常有信心內地成功抗疫,但阻止病毒源頭方面仍然薄弱,衞生制度和檢疫尚未完善[36][37][38][39]。
2015年7月31日,袁國勇以「一名科學家,無受過政治訓練」為由主動辭去香港大學校委會會員一職[11],認為近三年的香港進入分裂及撕裂狀態,政治事件令港大每況愈下,無力帶領港大走出困局,並稱「不如回去搞傳染病、搞毛黴菌好過」[12]。 袁國禮坦言,中大教育最優勝的地方,就是其通識教育:「通識鼓勵了我們接觸一些不熟悉的事,擴闊了我們的視野。」他說,參與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事,其實都可以有其樂趣,並體會到若非通識,他的圈子及眼界就會很狹小。 張美賢女士(Mabel)是一名資深定向行走導師,教導視障人士學習定向行走,令他們在行動上重新自主獨立,促使其融入社會生活。
袁國禮教授: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袁國禮醫生 袁國勇早前曾公開表示,希望接種港大研發的噴鼻式減活疫苗,卻在今日接種復星/BioNTech疫苗。 他回應稱,會觀察一年才接種疫苗,而復星/BioNTech疫苗的第一期臨床測試於去年2月開始,至今已超過一年,足以判斷疫苗安全。 袁國勇稱,復星/BioNTech疫苗的第一期測試已開始逾一年,足以判斷疫苗安全。
2022年1月18日,銅鑼灣渣甸街寵物店「Little Boss」的23歲女售貨員,確診Delta,且感染源頭不明。 其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團隊在寵物店分離的病毒多了一個名為「D427G」的特殊突變,而捷克的病毒上面沒有檢測到這突變,這顯示寵物店發現的病毒可能是一個新的突變。 雖然目前不能確定這個突變病毒是在倉鼠的體內產生後再傳染給人,但若不盡快阻止這種變異病毒在社區傳播,它可能會在香港、內地和海外蔓延,導致另一場災難。 [71] 及後,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會將寵物店及進口貨倉的倉鼠、龍貓等約二千隻動物悉數撲殺,並要求12月22日起曾購買倉鼠的市民交出寵物供漁護署毀滅;有市民表示因懼怕有法律後果而交出寵物,並引發棄養潮[72]。 袁國勇於1月19日在香港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涉及的倉鼠原本可以避免人道毀滅,但香港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低,根據過往疫情經驗,只要有一宗感染個案走出社區引發超級傳播,就有機會導致過百名長者染疫死亡。
袁國禮教授: 服務範圍
倉鼠之間可能出現隱性傳播,直至病毒量高至可傳人,導致寵物店員感染,再傳給其他人。 他還說,漁護署表示沒能力及資源將倉鼠有效隔離、甚至為它們每日檢測[74];袁僅向飼養者表達「深表同情」,為政府辯護其「艱難」決定,指市民在情感影響下無法理解[75]。 袁其後亦發表文章,捍衛並繼續要求市民交出寵物供政府殺滅,並「建議」心理受創傷者尋求心理輔導,及後刪除其言論[76]。 袁國禮教授 及後,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會將寵物店及進口貨倉的倉鼠、龍貓等約二千隻動物悉數撲殺,並要求12月22日起曾購買倉鼠的市民交出寵物供漁護署毀滅;有市民表示因懼怕有法律後果而交出寵物,並引發棄養潮。
- 但由於每天到眼科醫院應診的病人人數眾多,每位病人的應診時間相對地減少,所以未能照顧到病人心靈上的需要。
- 袁國禮醫生 香港眼科醫院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亦已成立,以協調病人心靈關顧服務意見。
- 倉鼠之間可能出現隱性傳播,直至病毒量高至可傳人,導致寵物店員感染,再傳給其他人。
- 袁國禮醫生 袁國勇早前曾公開表示,希望接種港大研發的噴鼻式減活疫苗,卻在今日接種復星/BioNTech疫苗。
這種息肉常在成年人或老年人中發生,它不具傳染性,相比起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疣,會較為渾圓,表面角質厚化,亦不會呈菜花狀。 鱗狀細胞乳頭狀瘤一般不需要治療,除非息肉令視線受阻,或是為了美觀,則可考慮以外科手術將其切除。 不同年齡層也有機會於上下眼瞼出現不同種類的腫瘤,其中大部份為良性腫瘤,但也有些是惡性腫瘤。 你若發現眼睛周邊的皮膚出現新生的腫瘤或斑塊,應盡早求醫,醫生會通過臨床檢查,根據腫瘤的位置、顏色、型狀、質地和生長速度初步判別腫瘤之類別,並作出相應治療。 亞太眼科整形學會主席暨第10屆亞太眼科整形學術會議主席袁國禮醫生,聯同香港眼科學會創會主席鄭柏文醫生及一眾香港眼整形專家,衷心感謝多位國際知名學者雲集本港,推動及促進亞太地區眼科整形的臨床、科研及教育發展。 出席的知名講者包括亞太眼科整形學會創會主席Dr Reynaldo Javate、中國眼科整形學會主席范先群教授,以及主要講者Prof Geoffrey Rose及Prof Don Kikkawa等。
袁國禮教授: 醫院診所分類
農曆新年過後,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急速轉壞,導致很多市民驚惶失措,社會籠罩着一片愁雲慘霧,市民再一次… 在聖誕節、農曆新春、復活節、端午節、中秋節,部份院友因眼部疾病尚未康復,未能「放假,HOME LEAVE」回家與家人團聚,共渡佳節。 院牧於節日時到香港眼科醫院,探訪關懷,敬送小禮物及慰問心意卡等,並祝福院友早日康復出院,與家人團聚。 儘管患上近視喺港人當中十分常見,但眼科醫生林順潮依然呼籲大家,最好避免成為「四眼一族」,而若果真係驗到有近視,都盡量唔好畀度數加深,否則會增加其他眼疾嘅風險o架。 袁國禮的正職是一位公立醫院的眼科醫生,除了為病人治療眼科疾病,也要處理行政工作,同時出任多項社會公職,並參與學術機構,忙得席不暇暖。 他不但擔任再生會副主席(常務),協助長期病患者積極抗病,而且成為香港傑出青年協會會員,推動公益事務;既擔任「亮睛工程」委員,為內地白內障患者義務進行手術之餘,更協助當地培訓白內障手術的醫生,助人自助。 同時亦協助在港舉辦護眼活動「亮睛工程全港學童護眼EyeQ大比拼」及「亮睛工程”EyeCare, I 袁國禮教授2025 Care”護眼創作比賽」,使學童學懂正確的護眼信息。
袁國禮教授: 眼科講座
他表示由於是中国内地的資料,需要禮貌地等候內地提供,不可以強迫對方提供,並指要尊重一國、亦尊重兩制的差異。 [17][18]結果,在內地官方機構對外發布前,一批內地專家於1月11日在網站virological.org上載SARS-CoV-2病毒初步基因組排序[19]。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袁國禮教授 cell carcinoma):多見於年長男性,侵襲性較強,可破壞眼球,入侵眼眶及轉移到淋巴與全身。 眼底鱗狀細胞癌可分兩種,第一種為乳頭型,癌組織色白而脆,主要向表面發展形成巨大腫塊;第二種為潰瘍型,潰瘍邊緣高隆外翻,基底高底不平,偶有出血。 眼瞼皮樣囊腫 (Dermoid cyst):先天發育異常,囊腔內含有皮脂、毛髪甚至骨骼組織,較常見於眼瞼外側,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光滑清楚,具有一定的彈性,通常與骨膜相連,但不與皮膚粘連,可以作追蹤觀察或以手術切除。
袁國禮教授: 醫院行政總監
雖然截至2022年1月24日為止,香港SARS-CoV-2病毒累計確診人數只有13,395人然而,袁國勇當時的預測是有根據的[需要第三方來源]。 市民接種疫苗後,即使感染病毒,病徵也很輕微,甚至無病徵,釋出的病毒量亦低很多。 研究團隊早前進行供毒實驗,發現在倉鼠的肌肉注射疫苗後,其鼻腔仍有病毒;而巴西及南非的變種病毒,亦會令現有疫苗效用減低,相信噴鼻減活疫苗對於保護鼻黏膜有作用。 眼皮經常長出米粒硬塊,似生「眼挑針」,但不痛不癢,小心患上惡性眼瞼皮脂腺癌。
袁國禮教授: 「亞太眼科整形學術會議首度在港舉行 眼科整形專家探討眼大眼細整形謬誤 」
無論何時何地,袁國禮(95新亞內外全科)都是一位積極令病人重見光明的使者。 工作時,他是一位眼科醫生,為無數病人醫治眼疾;公餘時,他積極參與各項與眼部健康有關的義務工作,甚至遠赴落後地方,為白內障病人義務進行手術,成為照亮病人前路的「明燈」。 被問到為何其他地方沒將長者列作優先接種組別,而本港則有此做法,袁國勇回應稱,澳門幾乎無人病逝,泰國的確診者亦很少,但香港已有逾200名確診者死亡,當中多數是長者,不能視而不見,否則會有更多長者病逝。 過去袁國勇領導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發現藥物AM580可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並能對付多種病毒,包括MERS、SARS病毒、H1N1、H7N9、寨卡病毒、EV71腸病毒等。
袁國禮教授: 義務核數師
黎小姐:我小時候有甲狀腺問題,中學時或因讀書壓力大,眼睛開始有凸及腫大的情況,嚴重時眼珠上下都看到眼白。 惡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一種發展迅速,易於轉移的腫瘤,病變多位於瞼緣, 早期為藍色或灰黑色小斑塊, 其後斑塊變大,有時發展成為菜花樣腫物,有時形成潰瘍。 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極高,一經確診應儘早手術切除,切除的安全範圍應較其他癌症為廣,達肉眼可見腫瘤邊緣外8-10mm,如切除後難於做眼瞼重整術及保持眼球,甚至要摘除眼球。 血管瘤有自行退縮的傾向,但如血管瘤過大,導致眼瞼下垂或嚴重影響外觀,則應治療。 較小的腫瘤或毛細血管瘤,可注射類固醇、施行冷凍療法或手術切除;較大的腫瘤或海綿狀血管瘤可試用乙型腎上腺素阻斷劑,於小兒特別有效。 2008年,張美賢女士在台灣遇上中心的創會會長張偉民先生(Raymond),受張偉民先生的影響,由本中心創會開始,便投入義工服務,協助發展及推廣導盲犬的服務,提倡及推廣導盲犬服務本地化,致力培訓香港本地人才及訓練導盲犬。
袁國禮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2017年10月底,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回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時着市民毋需將「全面管治權」無限放大,又指若中央對港沒有全面管轄權,根本無可能授權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兩者並無衝突。 另外有報道指袁國強會於2018年初,待完成「一地兩檢」工作便會離任律政司司長。 皮脂腺癌 (Sebaceous cell carcinoma) :一種惡性高的癌症,較常發生於年長女性,最常源於瞼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
袁國禮教授: 袁國禮醫生: 醫生與你
醫生可以按照病人凸眼的活躍程度和嚴重性而採取相應治療,若病情屬於活躍期漸進期,醫生會先以類固醇注射、眼眶放射治療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以紓緩患者眼睛發炎及不適;凸眼程度嚴重者亦可考慮進行「眼眶減壓手術」。 透過移除局部眼眶骨或抽取眼眶的脂肪組織,騰出眼眶內的空間讓眼球往後移,從而改善凸眼以及視神經受壓的情況。 嶄新微創無疤減壓手術已發展至透過鼻腔放入內窺鏡及手術工具,將眼眶部份骨頭敲碎,或從結膜切口,能修正凹凸眼及三白眼之餘,因手術不經皮膚切入,故皮膚表面不會留下傷口或疤痕。 但由於每天到眼科醫院應診的病人人數眾多,每位病人的應診時間相對地減少,所以未能照顧到病人心靈上的需要。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眼病患者不單在身體上需要適切的治療,在心靈上亦十分需要別人的關顧。 為進一步完善本院服務,本院開始拓展心靈關顧服務,為所需的門診及住院病人提供適切的心靈關顧及支援。
袁國禮教授: 參與節目
香港眼科整形學會建議,市民進行任何眼部整形手術前,應找眼科醫生進行全面檢查,以減低手術相關的風險及確保手術後能達到理想效果。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由主席張偉民先生創立並聯同一眾熱心義工協助營運,當中包括由各界專業人士組成的執行委員會、顧問團及籌款團隊,全力支援中心的服務。 做法是將皮膚肌肉、眼腔筋膜打開,切除多餘的脂肪,直接將皮膚、瞼板及提瞼肌作縫合。 鱗狀細胞乳頭狀瘤 (Squamous papilloma),又可稱為垂疣或皮贅:最常見的眼瞼良性腫瘤,此腫瘤是類似米粒大小的肉色息肉,表面呈乳頭狀,可以為單個或數個,大多有柄,偶爾無柄,一般不太大,也沒有症狀。
另外也可以表發為一個邊緣參差不齊的深色斑塊,表面呈發亮蠟狀,大多不會痛。 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治療,其他選擇包括電療、冷凍治療、局部化療等,治癒率高達95%以上,很少發生轉移。 香港的眼科專科醫生均接受過專業培訓,不僅限於治療青光眼、白內障、眼底及角膜疾病,亦擅長眼瞼、眼框及眼周邊相關的整形及疾病治療。 香港眼科整形學會 (/about-hksoprs/) 亦一直有提供培訓與學術交流予眼科醫生,讓他們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應付眼科整形手術,以確保手術的質素及安全。
袁國禮醫生 曾與袁國強一同推動政改的譚志源認為袁國強是因健康而辭職,而他在任內亦多次因腸胃問題入院治理。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委出一名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公開資料主任,負責確保索取資料的申請能按照既定程序獲適當處理。 袁國勇坦言,擔心死亡事件令本港的接種率下降,所以親自作示範榜樣接種,並已將過程拍片。 [61]不過訪問片段在一日後已經下架,網站只保留文字版本訪問内容[62][63][64]。 2020年1月9日袁國勇稱如内地科學家給予SARS-CoV-2病毒的基因圖譜,數日內可訂新基因測試。
袁國禮教授: 醫院診所分類
同時,藉此增進大家於社會上互助精神及愛護動物之風氣,促進市民對視障社群的重視及瞭解他們的需求。 袁國禮教授 [61]不過訪問片段在一日後已經下架,網站只保留文字版本訪問內容[62][63][64]。 袁國禮教授 2020年1月9日袁國勇稱如內地科學家給予SARS-CoV-2病毒的基因圖譜,數日內可訂新基因測試。
眼瞼色素痣(Nevus),亦稱黑痣:常見於眼瞼及結膜,多發生於出生時,少數發生於青春期。 色素痣的大小、形態 、色素深淺、表面平滑或隆突、是否附有毛髮等特徵可以很多樣化。 色素痣少有惡變,如靜止不變,不影響功能或外觀,則無需治療;但如迅速增大,有潰爛出血等現象,疑有惡性病變,則宜作活組織檢查或以手術切除。 最常見的植入物是一顆球體的聚乙烯(Polyethylene),它有獨特的多孔性結構,與骨骼相似,光滑、質地輕,尤其是它與人體組織的相容性非常好,新血管和增生的組織會慢慢的滲透生長入它的孔中,漸漸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置入植入物後,病人不但可以佩戴較薄的義眼,植入物連接眼球剩餘的肌肉,亦能帶動義眼作有限度的轉動,看起來就跟健康的眼睛更加相近了。
瞼板皮脂腺癌的臨床症狀不一,可以表發為眼瘡、慢性眼瞼結膜炎、角結膜炎、眼眶發炎等。 皮脂腺癌可局部侵蝕周圍皮膚或擴散至淋巴腺,是可致命的疾病,但早期不易與其他病變分辨,往往都會較晚才被診斷出,甚至因誤診而發生轉移,死亡率可達兩成。 此癌症對放射治療不敏感,以手術切除為主,並應作冷凍切片檢確定切除邊緣已無腫瘤,以減少復發。 但到同日深夜,袁國勇及龍振邦以終身追求科學真理,不了解政治,也無意捲入政治為理由撤回文章並致歉。
袁國禮教授: 港台:袁國禮醫生拆解「眼球摘除手術」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英語:Te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Selection)由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Hong Kong)於1970年創辦。 其主要目的是表揚在工作上有卓越表現,及對社會作出貢獻,年齡介乎21至40之間的香港青年,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激勵青年於個人事業及公眾服務方面銳意進取。 雖然稱為十大傑出青年,但評選過程嚴謹,不會因為名為「十大」便一定要集滿十個人當選,所以很多屆獲得這榮譽的都會少於十人。 香港眼科醫院於1992年啟用,前身為油麻地眼科中心,為廣大市民提供第二級和第三級眼科轉介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設於本院內,與醫院的臨床服務結合,為香港中文大學的醫科學生提供眼科訓練。 香港眼科醫院為家庭醫科醫生、醫科學生、護士學生、視光學生及私家醫生提供培訓。
袁國禮教授: 眼科講座
由於醫學院院會每年都會舉辦健康教育講座,於是袁國禮就定期隨學生組織參與義工服務,他便曾經在健康教育推廣活動中,向公眾介紹肝炎。 「不必一開始就要做一些很大型的活動,其實只要做一個堅強的前綫義工已經可以,漸漸就能找到自己的路。」他說,做義工很多時都是在朋友的鼓勵下參加,例如他加入「光明行動」便是受到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鼓勵下加入的。 Chill 袁國禮教授 Health 是反傳統的全新醫療健康資訊平台,用有趣及輕鬆方法來分享健康資訊! 我們常與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藥廠、保險公司、商業機構、名人、非牟利機構等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