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未經打厘印的租約不會被法律承應,有權利必有義務,政府作為中間人保障大家,收費也是應該的。 雖然買樓可以透過銀行去承造按揭,從而達至槓桿效應,但背後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 例如有些買家當初購入物業做自住用途,最高做六成按揭;但其後因有換樓打算,希望可以把舊居放租,而自己再租住另一層單位,究竟在這個情況下,銀行會怎看待按揭? 由於申請人在請按揭時,需要填寫聲明物業作自住用途,所以有任何轉變,基本上原則上也要通知銀行的。 釐印費計算機2025 而銀行亦有權要求重新為按揭作出審視,買家有可能需補回差額,或可能需上調息率。
《原始征途》是史玉柱自去年下半年回歸研發一線參與的首款產品。 釐印費計算機2025 史玉柱透露,今年把他心中的《原始征途》正式版做完後,他會跟目前的研發團隊“分道揚鑣”,去做自己想做的項目。 現在回過頭來,我想用當下時尚的說法,是把元宇宙的元素植入到征途里。 現在國內都在談人工智能,在史玉柱看來,我們最缺的是計算數學方向的人才,“中國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計算數學人才一定是一個瓶頸”。 基於這個思考,他在五年前回到母校浙江大學,與數學系負責人交流。
釐印費計算機: 買家印花稅
舉例,租約生效日為 1 月 20 日,而免租期為 1 月 15 – 19 日,釐印費是計由 1 月 20 日起一年的租金,不用將免租期計算在內。 相反,如免租期計入租期內,首月租金減少, 釐印費亦隨之減少。 常見租約為期 2 年,釐印費即為年租的 0.5% ,另加複印本 $5,多數由業主及租客共同公平支付。
不過,若因出租申請供樓利息扣稅,稅局將有機會向銀行查詢,物業是不是合規出租。 如果該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與香港永久性居民是聯權擁有物業,而兩者份屬近親,則獲得豁免徵收買家印花稅。 舉例,男方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也沒有物業,購入了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後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加入一名女方,成為其中一半業權人。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釐印費計算機: 以下居屋10大優勢
業主還有一個原因不想打釐印/繳交印花稅,就是他們的物業或單位可能是未補地價的居屋或公屋、非法僭建房屋等,在非法出租等前提下,他們自然不想打釐印/繳交印花稅。 如果業主沒有委託地產放租,那大家都可用政府的稅務易戶口,以網上方式打釐印,坊間一般都是由業主負責做。 為了保險,最好大家各持租約正本,並為自己持有效印花證明書。
- 由1992年1月31日開始,住宅物業買賣協議須按與不動產轉易契相同的稅率繳付印花稅。
- 業主與租户需要簽署CR109表格,即是新租出或重訂協議通知書。
- 到了簽署租約,租客需要帶備以下文件:包括身份證、工作證明文件,如糧單、稅單、工作證、強積金供款單等,以證明自己有穩定收入。
- 但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例如你在買賣住宅物業時,並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已經持有一層香港住宅物業」,稅務局會要求你繳交「雙倍印花稅」或「新從價印花稅」。
如果過程中沒有繳交印花稅,物業轉讓在法律層面不會受到認可。 新居屋一般以低於市值估價出售,但政府又不會以實際售價去收取印花稅,一般是最初的市值估價和實際售價之間。 現時可透過互聯網、郵寄及直接前往印花稅署打釐印,當中互聯網最為方便,在網上付款後列印花證明書便能完成。 Adam Ho 釐印費計算機 除了會計專業領域外,亦是數碼推廣公司和電商培訓公司的創辦人,對創業、數碼營銷、電商培訓等有豐富經驗,近年毅思會計積極開拓更多周邊服務,給予客戶更大價值。
釐印費計算機: 印花稅(釐印費)
為節省時間,你可使用電子印花服務為物業及股票轉讓文書加蓋印花。 稅務局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軟件,幫助你計算股票轉讓文件(即轉讓文書和成交單據)的應繳印花稅。 你只需輸入股票轉讓代價款額/股票價值, 然後按「計算」按鈕;應繳印花稅款額便會在螢幕上顯示。 有 關 釐印費計算機2025 文 件 現 時 須 繳 付 的 印 花 稅 便 會 顯 示 出 來 。 在申請按揭前,申請人都要進行壓力測試,以讓銀行考慮到申請人的財務狀況,例如月入、債務問題等因素,再評估申請人可負擔的貸款額,批出某按揭成數。 如果最終按揭成數比預期低,申請人就要預備更多首期置業,例如當初預期申請8成按揭,但銀行最後只批出7成按揭的話,咁申請人就要準備3成首期。
釐印費計算機: 印花稅表
“我說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是方向,人工智能只要是方向,咱們這個數學系一定是最牛的,所以就應該多上一點項目,多研究一些課題,多招一些學生。
釐印費計算機: 租約打釐印程序
問題是,如果提名人並不是香港永久居民,而不是近親,又會怎樣處理呢? 因為稅務局有特殊豁免,其中只要「提名」一個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近親簽定「轉讓契約」,不論他本身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均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而不是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值得注意,「近親」是有定義的,必須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方受理。 法律上,物業可分「名義擁有人」(Legal Title)及「實益擁有人」(Beneficial Owner)。 釐印費計算機2025 「名義擁有人」就是在註冊文件上顯示出來的名字,但「實益擁有人」則未必顯示出來,但他可能只是協助供款、或為物業作出貢獻,但已可視為「實益擁有人」。
釐印費計算機: 業主不肯打釐印,租客可以怎樣做?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雖然,現行法例並未對所有租約規定,一定要打釐印/繳交印花稅。 為便利計算透過交易所支付在任何交易日的應支付非港元交易的印花稅,香港交易所會於其網站發佈港元對人民幣及美元的匯率。 由購買屋苑連車位的這個議題,引伸出同一份文書購多於一個單位又怎辦? 尤其是如果買家本身屬於香港永久居民,用同一份文書跟發展商大手入貨,變相就能夠以首置客的名義迴避高達15%的稅項。
釐印費計算機: 重點10: 公司股份轉讓仍能合規避稅
舉例先生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太太置業。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1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釐印費計算機2025 在簽訂「轉讓契約」前,丈夫決定提名太太成為聯名業主,而太太本身有物業的話,就,就需要按物業持有一半業權繳交「從價印花稅」,計法是「300萬X1.5% / 2」,相當於100元的印花稅。 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需要先支付300萬元的「從價印花稅」,相當於100元。
釐印費計算機: 根據租務年期,釐印/租約印花稅稅率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由2016年11月5日起,「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分為第1部及第2部稅率。 第1標準第1部稅率適用於住宅物業而第1標準第2部稅率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及某些在2013年2月23日或之後但在2016年11月5日前就取得住宅物業所簽立的文書。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AVD) – 非首置買家適用非首次置業或樓換樓人士須按非首置印花稅/新稅率交稅,即統一繳稅15%。
釐印費計算機: 印花稅
所以,為了保障自己,業主最好在簽好租約後,應該將租約打厘印。 厘印的費用以年租比例計算,一般由業主與租客平均支付厘印費,那麼,租客和業主都有法律保障。 然而,簽署後的租約並未有法律效力,必須支付租約印花稅(俗稱打釐印)後方才有效,加蓋印花稅的租約能保障業主及租客雙方權益。 但如果購買本港住宅物業,並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話,你就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劃一15%的印花稅。 釐印費計算機2025 舉例,如果你並不是香港人、或者你已持有一層香港住宅,但現在又想多購一層物業,你也要繳付較高稅階的稅項。 例如你購買一層300萬元的物業,你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就是「300萬元x15%」,也就是450,000元。
釐印費計算機: 按揭必看攻略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各類文件的加蓋印花的期限均有所不同,一般由2天至30天不等。
留意,一般租約都是分生約及死約,印花稅是計算固定期(死約),即如果死約為2年,雖然租客可向業主續約,但釐印費都是只計該2年年期。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則為打擊短線炒風,目前規定在36個月內交易同一項物業,即必須要繳交劃15%印花稅。 香港樓宇買賣中,最常見以及最基本的印花稅,即為「從價印花稅」。 顧名思義,即為樓宇買賣過程中,依從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 舉例來說,若屬印花稅署進行審查時發現的逾期加蓋印花稅個案(即並非主動披露個案),上述公式並不適用。此外,如被發現再次或重複多次逾期加蓋印花,罰款會加重。
租約印花稅稅率根據租務年期計算,年期逾長稅率愈貴,如果年期不超逾1年,稅率為0.25%,如果超逾1年但不超逾3年,需支付的年租或平均年租的0.5%。 政府徵收的物業印花稅或者釐印一般都會出現於牽涉物業轉讓的過程。 印花稅一方面是政府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繳交印花稅後這筆轉讓才會正式註冊在土地註冊處。
普遍來說,考慮到業主一般對租務較為熟悉,加上有租客的按金在手,委託業主打釐印會較為方便。 如果同一個案,太太之前已經持有物業,並提名太太為「唯一購買人」。 此時丈夫要先支付「從價印花稅」,即「300萬元X1.5%」,相當於45,000元。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