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一天人坐一莲花。 若一念顷称弥勒名。 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何故世尊苦勸眾生。 受持讀誦大乘經律。 常以七寶無價香華。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懺願儀
這個說法如果還不容易體會,我們用電視來比喻。 電視畫面是一個,但頻道很多,我們娑婆世界是一個頻道,西方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頻道。 我們念佛就等於打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頻道,極樂世界就現前了,這是生則決定生。
即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我今日所可宣說。 又涅槃經說。 佛報恩經第二云。
往生淨土: 法门大意
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 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協助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另外,從本書所選錄的全部材料看,還反映了中國佛教史上禪淨離合發展的關係。 此後如元代中峰(明本)既單提向上,也時復舉揚淨土,嘗言:“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卷四)。 往生淨土2025 他的弟子天如(維則)即密契單傳,又推闡天台、永明宗旨,兼宏淨土教義。 著《淨土或問》一書,主張既見十方佛,即見自性天真之佛,這叫“淨土禪”,亦叫“禪淨土”(卷四)。 往生淨土 楚石(梵琦)先參徑山元叟,後來也是兼習淨土,還著有《懷淨土詩》流傳於世(卷五)。 明、清兩代,如法雨(仲光)受記於紫柏禪師,於禪堂外別開念佛堂(卷五)。
往生淨土: 往生咒——知往生而得今生
可以說從淨念上說的。 不懷疑,也是從淨念上說的。 懷疑、夾雜,你的心怎麼能清淨? 真正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功夫,其中淺與深的差別很大。 你自己主修的只能是一部經,但是每個同學所學的經不一樣,你都可以去旁聽。
- 昔绝岛者,今补陀落山是也。
- 膿血不淨和合共成。
- 佛法等無差別。
- 虛空世界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所以說「生則決定生」,生是你變的,你念阿彌陀佛就變阿彌陀佛的境界。
- 證大菩提樂。
以兔角為梯。 而可舉陟者哉。 若能如是解經意者。
往生淨土: 念佛方法 簡單的早晚課
你究竟悟了幾分,入了幾分,也各個不相同。 你為什麼不能開悟契入? 因為你有障礙。 居士是否能講經說法? 往生淨土2025 與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的,維摩居士也天天講經。 維摩居士講經如不如法?
往生淨土: 净土概念
大乘修持者的发心,是为求无上佛境而利益众生。 修持净土的人,知道六道中烦恼极多,不利于修持,所以发愿往生净土之中,以期精进修持直至成佛。 净土并非大乘修持之最终目的,而只是像个中途站一样。 在净土中,修持者可以直接地依佛陀学法,而且该土并无令修持者生起烦恼及痛苦的外缘,所以更适合于修持。
往生淨土: 往生法门
三昧現前菩提速證。 往生淨土 令有智者見倍傾心。 往生淨土 遣愚昧者知而息諍。
往生淨土: 佛教放生咒,放生時要念什麼咒語?
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 《华严经》之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 往生淨土2025 往生淨土 此经中说,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 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 净土,佛教术语,梵文(Kṣetra),译为刹、刹土,即地方或世界。 净土即是清净的地方,没有染污的庄严世界。
往生淨土: 佛教经文学习版
雖然全世界對於道德倫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國人仍重視。 《十善業道經》序文講,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 中國人口佔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裡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這個世界就能安定。 答:這個問題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要問你自己。 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有沒有?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與往生暇身的差別為何?對於成就佛果有何不同?
佛土包括净土与秽土。 修学弥勒净土,可谓当今众生的第一殊胜捷径。 一切众生,正信诚心发愿往生其他净土者,弥勒菩萨也皆会助他欢喜了愿的。 或因你积善的福分而生天上,不生恶趣;天上寿终再生人间,亦为圣王,教化人民,同行十善法门,使国家和乐,人民安居。 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州,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往生淨土: 威力無比的「往生咒」
[1237c29] 湛然常住。 與彼外道空見何殊。 學無生觀者。 然此與彼斷見外道計執何異。 復說一切諸法真如體一。
在現前,煩惱、妄想、雜念減少,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是淺證。 末法時期的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比從前更嚴重,修學其他法門要斷除煩惱、習氣,實在很困難。 這是佛對末世眾生的慈悲教誨。 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聽從佛的教導選擇淨土,這是很如法的。
經典上有,就依教奉行;經典上沒有,就放在一邊,我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誨。 [1236a18] 今為憐愍一切眾生。 無明覆心迷於淨土。
愿我常在此岛,于十方国,能施安乐。 变作山河大地、草木五谷、甘果等,令受用者,早出生死。 愿我随母生处,不离父生处。 如是发一百愿,寿终。 父长那从檀那罗山,采镇头果,还来本宅。 先别离难忍,今亦值生别离不堪任。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歌
若言諸法定隨妄心虛妄無者。 妄心疑杌為人鬼。 不可以心妄故令境皆妄。 第四有無相對說虛妄者。 無即遍計所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