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善用牛頭角站大堂的剩餘空間,車站已於2005年末再次進行大翻新,並加設6間車站商店,包括7-Eleven、A-1Bakery、美心西餅、爭鮮外帶壽司、鴻福堂及東海堂等[3]。 小巴1042025 重建前的白田商場,位於白雲街潤田樓以南、盛田樓以西,為三層高商場,並設有街市及停車場。 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 對於「潛規則」,有報道指紅Van司機「入線費」高達數十萬,每月「陀地費」約1,000元,變相未入行先付費?
- 另外,冠忠集团旗下的屿巴则购入现时小巴所使用的丰田Coaster车种行驶34线。
- H2路線調整總站,由“筷子基社屋”站遷至“俾若翰街/快富樓”站;
- 此行人隧道由港鐵管理,但該六個隧道出入口並不屬於車站範圍,因此就算在車站服務時間以外,行人隧道也會無間斷開放予公眾使用。
- 房屋署高級房屋事務經理(西九龍及西貢二)張玉玲表示,規劃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實際情況有落差,認為居民可以透過聯絡當區經理或利用樓宇大堂意見收集箱反映意見[33]。
- 由于绿色专线小巴越来越受欢迎的关系,政府于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标数十条绿色专线小巴路线,供给公共小巴商或有兴趣的商人竞争投标,首批九龙及新界绿色专线小巴路线分别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务。
該款車型亦成為此路線往後十年的最主要用車,先前談及的兩款低地台車系,撤出此路線後騰出的空位亦是由ATE所取替。 全港首輛出牌的Enviro500(ATE1/KX675)甫投入服務,便於此路線上牌,直至2008年方調往279X線。 3月1日,我市首批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正式投运,50辆新型无人驾驶小巴出发,加入无锡的无人驾驶小巴行列。 无锡在省内率先开放首批城市快速路用于测试,促进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探索商业落地路径,实现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的突破。 2014年7月1日:兩端點分別延駛至馬偕醫院(忠孝)及經國橋下,增停馬偕醫院(忠孝)、九甲埔、千甲活動中心、經國橋下(千甲)、馬偕醫院(水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巴104: 乘客被槍殺事件
不过有些商会规定了司机从第一个乘客上车起算,到某一时段就必须开车,也是保持竞争力的措施。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04, 702A白田總站遷移〉[乘客通告],2015年9月16日。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 104, 小巴 P, 914X 灣仔 (北) 改道〉[乘客通告],2015年5月11日。 九巴其時派出利蘭奧林比安(AL)及丹尼士巨龍11米(AD)兩款11米空調巴士服務104線乘客,至1994年及1997年加派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及丹尼士巨龍12米(3AD)兩款簇新的12米空調車。 而紅色公共小巴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路線、班次和收費,因此車費的波幅可以是很大的,某些路線為求搶客,可以收取極低車費來打「割喉戰」,但當要提高車費時,水平又可以達至「天價」程度。 例如以前紅色公共小巴每逢颱風來臨的時候,任意調高車費,曾經有來往香港仔至華富村的路線由原來的港幣3元加價至港幣30元,另外來往新界至佐敦道的路線更曾加價至80元,此舉曾被市民投訴。
該站是一天中最多不載客列車經過的車站,因為除了平日繁忙時間後大量西行列車經此站2號月台返回九龍灣車廠外,還有清晨及深夜時段部分西行班次會於觀塘站開始或停止服務。 由於牛頭角站接近觀塘道及啟褔道往紅磡、土瓜灣和尖沙咀方向的行車天橋,故此月台不設有樓梯通往路軌,而需要途徑車站機房進出路軌,因此高架橋和行車天橋之間平行的一段設有鐵網和鐵絲網(刀片刺網),以防止逃票的乘客由行車天橋進入車站月台。 小巴1042025 由於牛頭角站周邊約200米範圍內並無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此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觀塘道橋底的地面興建洗手間。 牛頭角站(英語:Ngau 小巴104 Tau Kok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觀塘道與牛頭角道之間,鄰近觀塘商貿區並上跨雅麗道,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啟用。 由於屆時蘇屋邨第二期的新單位將會落成,屆時房屋委員會會用作安置受提前清拆影響的住戶,整個重建計畫亦可提前兩年半完成,即由2025年年中提前至2023年上半年[13]。
小巴104: 牛頭角
資深小巴司機兼元朗大埔小巴線司機協會主席梁永德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有啲人有本事,唔畀(錢)唔埋站,專喺公海(路邊、巴士站)拉客一樣有」他坦言,入行最重要靠人脈,有熟人帶入行,條路亦易行許多。 梁永德續指,現時最大問題是「冇人肯入行」,指紅Van司機「時間長、風險大、人工低」。 深圳市的公共小巴,在正常的情況下,一線的公共小巴以銀色車身及綠色車頂為主,二線的公共小巴就以銀色車身及紅色車頂為主。 原特区内行走的小巴编号为4开头,穿越二线关的小巴为5开头,二线外行走的小巴线路为7(宝安区)或9(龙岗区)开头。
2008年8月,港铁成为唯一提供“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铁路运输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 本線的香港科技大學總站是位於銀影路(科技大學實驗室大樓),與九巴298M(已取消)及新界專線小巴11M的科大正門總站有所不同,而初時來回程亦途經科大正門。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04, 914P, 小巴1042025 914X灣仔(北)行車路線更改〉[乘客通告],2022年5月6日。 小巴1042025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臨時遷移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及臨時巴士站安排(2015年5月17日開始實施)〉,2015年5月4日。 2012年8月6日:為配合於黃焯書科研中心以南新建的香港科技大學南面交通交匯處啟用,科大校方實施全新交通安排,以分流前往不同目的地的交通服務,當中此路線科大南閘總站遷往該處,且來回程不再繞經大學道及科大北閘巴士站。
小巴104: 公司職位階級表15大伏位2023!專家建議咁做…
「時間長,自負假期,出面都話有最低工資,揸小巴冇呢樣野」梁永德坦言,小巴司機收入不穩,外面有很多坐辦公室更舒適的工作,「揸小巴唔係計你每日賺幾多,睇你可以勤力得幾耐。」多勞多得,就是形容小巴這個行業。 小巴104 美元車(英語:Dollar van)常見於美國各城市,以私人形式經營,通常是15座至29座。 舉例在紐約,這類小巴一般都是行走布魯克林區、皇后區一些地鐵沒法直達之地方;在新澤西州一些地區,亦有類似服務來往社區之間。
- 截至 2023年 6 月,全港有 3,299 輛領牌綠色專線小巴行走 355 條主路線(港島共 67 條;九龍共 81 條;新界共 207 條)。
- 新條例賦權運輸署署長於已經安裝電子數據記錄儀的公共小巴進行檢驗時,可安排檢索電子數據記錄儀所儲存的任何資料,以確保電子數據記錄儀操作正常,及加強監察公共小巴服務和營運。
- 欖總亦於學校及大專校園投放大量資源,包括香港澳洲國際學校、南島中學、港青基信書院、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前香港教育學院)等。
- 對於因使用或依據本網頁所載或默示的任何資料而引致有關的任何(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特殊或相應的)損失、損害和費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任何情況下,不論以任何方式,概不負責。
- 下车前须高声呼叫司机下车地点,或按电铃(如设有,及只适用于固定车站),司机挥手作实。
1992年8月9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後,改由九巴及新巴合營,2000年5月2日起改為全空調服務。 運輸署在回覆學生會的信函中以「巴士服務安排運作良好,而服務水平亦可接受」推搪,並指該署正研究開辦其他來往科大及市區的新小巴專線之建議,惟因研究需時而不能在短期內實施。 小巴104 經學生會繼續爭取,該署在翌年向校方表示計劃開設來往科大及九龍灣的專綫小巴路線,建議以香港科技大學(南閘)及九龍灣(企業廣場)為兩邊總站,途經康寧道、觀塘道、牛頭角地鐵站等地,但因北閘巴士站交通繁忙而不繞經。 小巴104 小巴104 小巴104 學生會則指出企業廣場及科大南閘皆較為偏僻,而牛頭角地鐵站僅為中途站會令同學較難上車,因此爭取兩邊總站分別改設於科大北閘及牛頭角地鐵站,並提供通宵小巴服務。 地鐵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逐步通車並拓展網絡,本路線客量仍然有上升趨勢,同時西九龍人口眾多,油尖旺居民大多需要到港島商業區上班。 而且本路線途經灣仔告士打道一帶,遠離地鐵沿線,加上灣仔北商業區開始形成,不少甲級商業大廈入伙,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電氣化完成,而紅磡車站又接近紅磡海底隧道出入口,不少九廣東鐵轉乘客都會乘搭本路線進出港島,尤其以繁忙時間為甚。
小巴104: 新界區專線小巴409線
至於第1、2、3及12座,以及白田商場,則會按照原定計畫,在2014年或者之前率先清拆。 重新興建計畫各階段完成後,房屋委員會將會於2018年至2023年在原地興建約共5,650個單位,比較重新興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 發言人表示,為到受到影響的租戶的清拆安排詳情預計將會於2015年公布,房屋署會盡量讓受到影響的租戶遷往鄰近或者其所選擇的地區的公共屋邨單位[14][15][16]。 小巴104 除红色小巴禁区外,现时红色小巴可行驶香港各区,其服务路线、班次及收费不受规管。
小巴104: 路線資訊
公共小巴客運營業證規定,持證人須促使在每輛提供服務的公共小巴內展示公共小巴司機證。 這項規定旨在提升公共小巴司機的專業形象和公共小巴的服務質素。 小巴1042025 為配合政府進一步推行環保及無障礙交通政策,政府已修訂《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 由2020年7月5日起,小巴的車身長度及最高車輛總重限制分別放寬至7.5 米及8.5 公噸。 小巴104 昨晚(18日)10時許,75歲鍾姓小巴司機駕駛小巴,並駛至何文田常和街近常樂街的掘頭路下車取飯盒時,懷疑沒有拉好手掣,導致小巴溜前,他以肉身擋車,惟被捲入車底,終傷重不治。
小巴104: 車站藝術
事件中無人受傷,經檢查後發現火警由車尾的冷氣泵故障,導致傳動的皮帶摩擦過熱而冒煙;其後工程人員到場搶修後,巴士可繼續行走,並由車長回駛車廠作詳細檢驗。 1989年2月10日:一輛往白田方向的九巴利蘭奧林比安(3BL95/DH7030)駛至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時,和一輛行走5號線往堅尼地城方向的中巴丹拿珍寶(XF87/CS2343)相撞,造成此路線5名乘客受傷。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往返九龍及灣仔北/金鐘的鐵路車程遠較此路線快捷,客量隨即暴瀉超過一半,於中途各站起載的短途特別班次悉數取消。
小巴104: 香港公共小巴
2007年10月14日:下午一時許,一輛往白田方向的富豪B9TL(AVBE23/MT1969)在西環德輔道西威利麻街巴士站上客後扭軚開行時,一輛東行電車(編號41)收掣不及撞向巴士車尾,然後巴士撞向前方一輛行走城巴10線的巴士,電車上8名乘客受傷。 104線亦屢成九巴測試新型巴士或嶄新設備的試驗場,不少車型的「一哥」諸如ATE1、AVBWU1、ATEU1落地初期曾是其掛牌車。 小巴因為載客較少,故較適合作為班次要求密的短途接駁綫,或為人口疏落的偏遠地區服務,這亦是政府對綠色專綫小巴的定位。 綠色小巴設有固定的路線,即使司機可根據載客情況及交通狀況略為調整行車路線,但仍然需要滿足乘客在指定車站上落的要求。
小巴104: 駕駛員、司機(中港院區)
相反,若車輛溜前的速度快,斜坡較為陡峭,加上行家要開門上車,成功拉到手製的機會不大,反而有機會讓自己受傷,坦言這些要依靠臨場判斷。 現時九巴使用1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均屬荔枝角車廠。 小巴1042025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8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小巴104: 小巴104: 路線全長
由於繁忙時間客量甚高,原有車隊不能應付本線的龐大需求,因此繁忙時間九巴方面會借調1A、2E、6C、18、27、81、934、935及948線用車,去應付此路線龐大的需求(特別是於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及灣仔北入境事務大樓候車的人潮)。 2007年,四輛Neoplan Centroliner12米(AP)因全面撤離九巴荔枝角車廠而絕跡於此路線。 此後,九巴亦將餘下數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調離此路線,令此路線的九巴時段除了各個特別班次的柯打用車外,全面直梯化,同年加派斯堪尼亞K310UD(ASU,已撤離)。 2009年加派富豪B9TL 12米行走(AVBE、AVBW、AVBWU,已全數撤離)。
小巴104: 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牛頭角站近東端位置設有預留空間予方便日後加設多一條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及月台,但自1979年10月1日車站啟用至今仍未有任何扶手電梯加裝工程。 小巴104 小巴1042025 2022年6月1日,第9-11及第13座正式永久封閉,至此邨內所有舊廈均已騰空,隨後拆卸重建。 按照房委會2023年11月刊發的招標公告,所有舊廈預計於於2027年初、中完成重建[19]。 興建白田邨的主要目的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徙置區,俗稱「白田新區」[7][8]。
樂華商場大堂外的巨型頂蓋下,曾有六級水池,後來改為花槽,並裝上欄杆。 另外,冠忠集团旗下的屿巴则购入现时小巴所使用的丰田Coaster车种行驶34线。 跟小巴不同,学校私家小巴的识别色最初以车身中央髹上黄色色带以及白色车身出现,到了2000年代改为车身中央髹上紫色色带以及黄色车身出现,一般称为褓姆车。 褓姆车(学校私家小巴)主要载学校校车队学生回到车线的站放学。 巴士,是公共汽车的另一种称呼,由英语单词“bus”音译过来,特别是在香港和澳门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习惯称公共汽车为“巴士”,大部分城市也这样称呼,但是以称呼为公交车更为普遍。
近年來台灣各鄉鎮公所、市公所為提供地區居民在該鄉鎮內或是鄰近的市區之間往返,均以該鄉鎮的政府預算辦理免費社區巴士服務,只要是該鄉鎮的居民憑乘車證或身分證件就可免費上車,這種巴士多數也都以小巴來運作。 公共小型巴士(簡稱公共小巴,又称小公共、小巴、粵語Van仔等)是指一些載客量比較少的大眾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一般載客量約8至19人不等。 珠海恢復與澳門通關,但限制獲准通關人士經港珠澳大橋通關,為此,增設101X特班路線,由港珠澳大橋往返關閘,班次視乎客況作實際調度。 澳門政府開放過橋巴士服務專營權競投,「小輪公司」投標,計劃投資20萬元澳門幣,率先訂購兩部巴士,並計劃在巴士上設置自動收銀機,以減少沽票員。 協和街(英語:Hip Wo 小巴104 Street)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一條街道,南北縱向,由下而上以觀塘道交界為起點,順利邨道和秀茂坪道交界為終點。 小巴1042025 行人過路設施設置在每一個路口,均為行人過路綫,另設一座行人天橋,連接祥和苑來回方向的巴士站,方便該屋苑居民。
由於在市區載客行駛容易被發現及檢控,當時的白牌車主要在新界行駛。 小巴104 白牌車的收費比巴士略高,但比的士便宜得多,因為不需經常停車上落客,行車時間比巴士短,但由於是非法經營而良莠不齊,白牌車偶爾因超速或非法改裝而發生傷亡意外,部份匪徒亦曾利用白牌車作為行劫的交通工具,警方因而曾經大力掃蕩。 而红色公共小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固定路线、班次和收费,因此车费的波幅可以是很大的,某些路线为求抢客,可以收取极低车费来打“割喉战”,但当要提高车费时,水平又可以达至“天价”程度。
西區另有取道西隧直接往返旺角的904及905線,104線客源集中於中上環及灣仔往返九龍。 東鐵綫過海前,巴士公司經常安排特別班次由紅磡或灣仔北開出,以疏導乘客。 運輸署與巴士公司曾計劃將此路線縮短至中環(港澳碼頭),原有往來中環至堅尼地城之服務由新增與101線之轉乘優惠取代[46],有關建議如今已不了了之。 中巴同樣安排空調版利蘭奧林比安11米(LA)及丹尼士禿鷹11米(DA)行走此路線,1994年亦引入富豪奧林比安11米(VA)行走。 在1998年九巴時段改為全空調服務後,所派車型維持不變;新巴於同年接辦此路線時,用車亦無變更。
小巴104: 服務時間
由於本路線貫穿市區兩個心臟地帶,甫一開辦客量便急劇膨脹,達至飽和的地步,不過跟早期開辦的101、102、103線一樣,本路線的用車也受到車隊資源所限,九巴當時派出了最新的丹拿E型服務,但中巴卻只是採用一些購自英國的二手巴士,服務方面自然難以與九巴看齊。 約1973年底,中巴開始購買了大批的後置引擎巴士──丹拿珍寶,同時這些巴士很快取代了二手巴士在本路線的角色。 小巴1042025 九巴亦在1974年中開始,大量購置丹拿珍寶巴士,同時以這款丹拿珍寶,取代原本服務隧巴線的丹拿E型。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車款,但亦有少量三菱Rosa小巴行駛。 香港小巴主要使用Coaster的原因,就是因為維修成本較低,購買零件容易,保養良好情況下壽命可接近20年,耐用程度遠較其他小巴甚至專利巴士優勝。 1978年,各小巴陸續安裝了車頭頂地點牌箱,以便清楚地顯示行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