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現行購買居屋或其他資助出售房屋資格的大坑西邨租戶,也可以按照現行制度申請。 若不按制度,貿然使用公屋資源安置大坑西邨居民,將對所有輪候公屋的人士做成不公。 為了切實協助大坑西邨居民,平民屋宇已安排社工協助長者或其他有需要的居民尋找及租住合適單位、或按適用程序申請暫遷至合適的過渡性房屋,並協助他們搬遷等,有困難的居民亦可向社工尋求協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有關的回遷方案合理,並建議預留部分市區過渡性房屋,以協助安置回遷居民,又希望平民屋宇為年長住戶提供更多搬遷協助。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代表指出,目前有224戶仍然未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該聲明書的限期早於今年4月30日截止,但如果居民近日繼續補交,並且不存在資料轉移等不公平情況,公司仍會盡量考慮處理其資料。
- 現時已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的有逾1000名住戶,佔比約八成,其中滿足回遷條件的住戶佔比約七成,他們若願意自行租樓或到過渡性房屋,可獲發租金津貼用以補貼5年重建期間的租房費用;至於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
- 市區重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合作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在10月底已向城規會遞交重建方案,隨後再向受影響居民提出「先遷出後回遷」的遷置安排,不過有關注團體表示曾訪問600多戶居民,當中逾九成住戶不接受相關安排。
- 「平民屋宇」早前向租戶講解重建細節及時間表,又做過租戶調查,但居民普遍拒絕接受方案,盼獲政府安置上公屋,或者轉購居屋。
- 不過,部分大坑西邨居民不滿由平民屋宇公司(平屋)提出的上述兩個方案。
- 有半世紀歷史的大坑西邨重建方案,正處城規會審批,料年底有結果。
- 2012年夏秋之交,河水持续上涨,拦河坝多处溃决,眼看护村坝也被水浸得快“溜”了,政府紧急调来汽艇、皮筏把老人孩子接出堤外安置到亲戚家、镇政府和学校,其余的人集中抗洪。
- 居民需於兩個月內作決定,而最後搬遷期限為2024年3月,重建工程料於同年初展開,2029年完成,比原定計劃遲兩年。
他说,这一切真应该感谢党和政府,两年来旗里300多名干部驻村入户做工作,他眼看着镇党委书记骑的摩托车跑破好几条轮胎,许多干部脸晒得黢黑。 新村不仅水、电、路、讯齐全,还有文化休闲娱乐、养老互助食堂、超市、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有村民坦言,拆迁补偿费不光在新村买了房,还有了存款,最关键的是生活质量一下子大变样。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拒簽「住戶資料聲明書」 須12月初交還單位
該公司指不符資格的住戶中,主要是戶主或個別家庭成員擁有物業、正享用政府資助出租或出售房屋、非租約登記住戶成員、非實質居住於單位等,強調每宗個案均已慎重考慮,已盡量以寬鬆方式作審核,並酌情處理部分個案。 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津貼以每人10萬計算,上限為70萬。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上周五(6月2日)表示,已基本完成住戶資格審核,共收集到1,012戶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當中676戶符合回遷資格,另324戶不符資格,餘下約1%仍在審核。 該公司指有224戶未有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或只能當成「黑戶」處理,不會給予任何安置津貼,並會採取法律行動強制收樓。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初步計劃重建後的屋邨提供逾3,300伙單位,較現時增加逾一倍。
- 馮太表示,彩虹邨老化嚴重應該要重建,但不捨左鄰右里,對於安置地點她認為只要在市區、交通方便即可。
- 大坑西村居民權益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在會上表示,許多居於大坑西邨的長者年紀較大,難以接受、亦不想多次搬遷,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公屋給居民遷入,將重建完成後的大坑西邨單位交還予政府。
-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上周五(6月2日)表示,已基本完成住戶資格審核,共收集到1,012戶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當中676戶符合回遷資格,另324戶不符資格,餘下約1%仍在審核。
- 目前受影響的1,200戶人士中,初步估算已有超過一半人士可通過審查,其餘暫未獲通過審查的人士,主要涉及住戶並非登記用戶本人,相信釐清親屬關係後也可獲通過。
- 他说,这一切真应该感谢党和政府,两年来旗里300多名干部驻村入户做工作,他眼看着镇党委书记骑的摩托车跑破好几条轮胎,许多干部脸晒得黢黑。
-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暨該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11日在記者會中要求政府介入協助,回應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就討論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按平民公司與市建局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 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當中包括1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2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表示,現時重建方案是先要求全邨居民遷出至私人市場居住至少5年,待重建完成後再回遷至重建後單位,絕非妥善安置,亦不是大坑西邨居民對遷置安排的共識。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房屋局辦過渡性房屋開放日 何永賢稱「欲罷不能」暑假或多辦一次
討論大坑西邨重建、要求平民屋宇及房屋局回應居民訴求的議程,主要由區議員及居民發言,市建局娑員旁聽並接收請願信。 議程預計20分鐘,當中只撥出5分鐘予居民代表發言,期間多名街坊一度鼓譟質疑時間過少,一番爭論後議會暫停,多給予數分鐘時間給另一位居民發言。 房屋局一直密切跟進有關重建計畫,知悉平民屋宇向居民提供全面和合理的安置計畫,並在公布安置計畫後已向所有租戶發出審核結果及舉辦講解會向租戶解釋安置方案。
據悉「平民屋宇」將採取寬鬆呎度批出津貼,3人家庭可獲70萬元現金,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遷往美孚新邨租住,最快2027年可回遷。 对于不想进城买房的群众,新村按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房屋191套,主房分为一人40平方米、俩人60平方米、三人90平方米3种户型,每人只需出5万元即可买到新房。 有了中央精神和政策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迅速制定规划,配套专项资金。 2022年2月,自治区政府印发的《黄河内蒙古段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涉及全区沿黄12个旗县的74个滩区自然村8900多人,其中特别指出:受洪水威胁较大的田家圪旦,要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稳步迁到堤外。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立冬时节,田家圪旦新村最后28套安置房装修完毕,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迄今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宣告成功。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消息指「先借公屋安置」並不可取
假若5年後項目完成重建,相關人士選擇不遷回大坑西新邨,將會再獲額外四分之一的補償金額。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過去10多年,大坑西邨的重建問題一直惹爭議,政府立場一直強調,大坑西邨不屬房委會管理,重建及邨民的安置問題應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負責。 大坑西邨是一個私營出租屋邨,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作為該地段的承批人負責興建和管理,並一直按土地契約條款為低收入人士提供出租單位。
”于今年5月首批入住新村的吕过关老人说,政府把新房装修得像楼房一样,取暖都有电炉、燃气炉两套小锅炉,可根据阶梯电价随时切换,“我71岁了,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养老的地方”。 针对养殖户,还在新村西侧建了3万平方米、可容纳1.9万只羊的全自动绿色化棚圈,以及现代化猪舍、牛圈各1栋。 接下来,经过多轮迁建意愿调查,制定了“8+1+N”安置方案——每人8万元购房补助款、1万元养老保险补助费,“N”是按照评估结果对主房、凉房、棚圈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分类拆旧补偿。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重建住戶無安置 居民包圍記者控訴:一無所有
不過,部分大坑西邨居民不滿由平民屋宇公司(平屋)提出的上述兩個方案。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暨該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11日在記者會中要求政府介入協助,回應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另外,關注組亦批評由平屋突然加入住戶資產審查條件,有違早年提交予立法會的信件。 關注組促請房屋局介入協助安置居民,並要求平屋停止以法律手段威脅市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布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長者租樓遇困難 平民屋宇或代租酒店客房
前民協當區區議員譚國僑認為,方案「焗街坊走」,無考慮居民需要和情況。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有居民昨日表示擔心重建期逾5年,導致月均租金津貼變相減少,梁文廣回應指要「兩睇」,首先需要居民齊心配合重建工作確保過程暢順,另一方面建議回遷津貼要盡快給到居民手中。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方案並無建築期內安置租戶的安排,該公司只向合資格居民提供兩個搬遷選項,分別是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由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住戶可獲租金津貼及搬遷津貼。 居民需於兩個月內作決定,而最後搬遷期限為2024年3月,重建工程料於同年初展開,2029年完成,比原定計劃遲兩年。 重建後單位數目將由目前1,700戶增至3,300戶,當中約1,300個將用作現有租戶回遷,租金水平與公屋相若。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獲有條件批准重建 須4年內推展
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的大坑西邨,雖以「邨」命名,卻並非由房委會或房協興建及管理,而是屬於「私人屋邨」。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共8座樓宇,其中7座均於1965年落成,至今樓齡已58年,樓宇牆壁油漆剝落痕跡明顯,亦出現房屋空置的現象。 政府早前提出重建大坑西邨,惟政府並非屋邨管理者,無法主導重建工作,而「私人屋邨」住戶亦不能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形成住戶、管理公司同政府之間的「拉鋸戰」。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重建被批未妥善安置居民 關注組冀政府伸出援手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為提供5,000伙的青年居屋單位[6]。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伙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游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7]。 不過,部分大坑西邨居民不滿由平民屋宇公司(平屋)提出的兩個方案。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暨該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要求政府介入協助,回應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資料庫
據悉「平民屋宇」擬斥資10億元現金,向擬回遷租戶發放現金津貼;當中1人家庭可獲約54萬元、2人家庭60萬元、3人家庭70萬元、4人家庭81萬元。 租戶取得津貼後,不一定要用來租樓,也可以選擇跟家人同住,意味可「淨袋」一筆現金。 倘居民年紀大,無能力外出睇樓,「平民屋宇」亦會包租一座酒店,供居民暫住;也不排除跟非政府機構合作,讓居民暫住過渡性房屋。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受保護的文章:市區重建須與時並進 梁幸發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此外,有團體指政府可先借出區內公屋,以協助居民解決遷置問題,隨後才啟動重建計劃。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消息人士認為,上述措施並不可行,因會阻礙現時多達25萬宗的公屋申請輪候情況。 以目前深水埗、石硤尾一帶住宅租務個案來看,是次平民屋宇提供的租金津貼,加上本身租戶每月需繳交的公屋租金約1,000元至2,000元,合計金額料足夠讓受影響人士承租同區的合適單位。 參考目前南昌站的大型新盤匯璽,其一房戶月租約2萬元,開放式戶月租約1.5萬元,若受影響租戶不是選擇這些樓齡較新的樓盤,相信市場上有一定選擇,如美孚新邨等大型老牌屋苑。 相關租金津貼安排以5年期計算,預計分兩次向可合資格人士派發,相關金額以家庭成員人數劃分,人數較少的一人、二人家庭,分別可獲得約54萬、60萬元的租金津貼,三人家庭則獲得70萬元。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 大坑西邨關注組:平民屋宇脅迫強制收樓費用由住戶承擔
大坑西邨與一般香港公營房屋有別,屬私人租住屋邨,是香港屋邨中的獨例。 上世紀港英政府主動向平民屋宇公司以特惠價批出土地,並貸款協助支付地價,用以興建廉租屋,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光明村清拆計劃影響的居民。 大坑西邨重建安置2025 該公司於1952年成立,當時仍未有設有正式的政府資助房屋機構,造就大坑西邨的獨特歷史背景。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就公屋編配,香港房屋委員會處理公屋申請有嚴謹制度,以確保所有輪候人士得到公平處理。 房委會對大坑西邨租戶一視同仁,若他們需要入住房委會的公屋單位而又符合資格人士,可以透過登記公屋申請,並按照其優先次序輪候編配入住公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