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三天後,他繼續收到多間地產代理來電介紹樓盤,言談間才得悉同層有凶宅。 「佢哋聽到我買咗九座十二樓,即刻問我知唔知同層有凶宅,做乜要買嗰度。」他聞言大驚,立即從另一間代理手上,取得第一城的凶宅清單,才發現同層確實有人廿多年前在屋內吊頸身亡。 油麻地豪宅御金・國峯,昨晨(4日)發生公務員夫婦墮樓命案,涉事3個單位淪為凶宅,隨時貶值2至3成。 有按揭中介估計,該3個單位短期內難獲銀行承造按揭,而同層其他單位會否受害,需視乎個別銀行的判斷。
- 例如九一年藝人鍾保羅於四十三座住所跳下,時至今日,該層八個單位的估價約一百五十萬元,較上、下兩層的單位低一成多。
- 不過,買得凶宅或同層單位的買家,普遍具經驗和實力,很多連按揭也不用做,「一炮過」支付樓價十分常見。
- 在法律定義上沒有介定何謂凶宅,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如果單位內發生不自然死亡事件,例如謀殺、上吊、燒炭、跳樓及嚴重意外導致死亡,便會被列為凶宅類別。
- 【明報專訊】雖然暑期租務旺季已過,但市場仍錄不少租務成交,就連凶宅同層戶亦成功租出,其中荃灣中心一個曾發生燒炭自殺的同層單位,以月租1.18萬元租出,僅輕微低於市價,業主租金回報高逾10厘。
- 相關貼文再引起大家對凶宅的多個疑問,如應否「撻訂」後再買或要求原業主減價?
- 房委會成交記錄亦顯示,去年12月全港綠表公屋及居屋第二市場的成交總數為79宗,縱觀2017年全年,則累計暫錄2,055宗相關成交。
目前市場上有凶宅上層單位放售,面積539方呎,叫價為668萬元。 同月,東涌海堤灣畔亦有一個兩房事故單位以650萬元沽出,低市價約130萬元。 市場消息指,海堤灣畔5座高層H室,實用579方呎,兩房間隔,以650萬元易手,實用呎價11,226元。 據悉新買家是投資者,打算趁低吸納,單位現時每月收租約8,600元,按成交價計,租金回報率2.8厘。 不過,記者根據單位地址到網上銀行查詢,發現中銀及滙豐均無法提供估價。
凶宅同層: 國際
不過要留意,銀行有機會調低按揭成數及提高按揭息率,故要多問幾間銀行「格價」。 凶宅同層2025 部份曾發生命案的單位、甚至同層所有單位都有機會未能透過網上平台估價,部份銀行網站會列出「估價不適用」等字眼,甚至會將有關樓層完全剔除。 資料顯示,在2016年3月4日,DAN6的9樓D室單位內發生石棺藏屍案,與上述成交單位只相隔一個單位。 單位原業主在去年8月入市,即兇案發生後5個月才購入,成交價270萬元,持貨僅16個月,賬面便損手170萬元沽出,蝕幅63%,屬該廈自2014年落成以來,蝕讓金額及蝕幅最勁的個案。
有專做樓宇按揭的財務公司老闆坦言,任何凶宅單位,只要借貸額在成交價4成或以下,該公司都樂意承造按揭,但是息率高達12厘以上,相對正常單位的8至10厘為高。 而凶宅同層單位,財務公司會視作普通單位看待,最高貸款6至8成。 他坦言,凶宅單位一般造價低市價30%以上,加上估價行的估價相對保守,所以,借貸4成以下,對財務公司而言算是一項穩健的投資。
凶宅同層: 貸款年期不可不看詳解
今次御金・國峯命案中3個涉事單位,即2名死者同住的中層單位,以及2人分別伏屍的2個平台單位,均成為凶宅,估計銀行短期內難以承造按揭。 如果本身單位是以「長命契」 的方式持有,只要在生持有人把「死亡證」在土地註冊處上註冊,已可繼承遺產,同時可以避過印花稅。 問題是,有些業主未必會即時處理這個手續,有可能在真正進行轉讓時才進行,變相有機會在進行查冊時,業主根本尚未註冊,而在準買家繳付訂金後,才在註冊處中反映出來。 若果物業屬「分權契」,物業是以遺產方式來承辦就未必會把死亡證註冊上去。 幾日後,女戶主將全幢十座做估價,卻發現全部估足,但明明十座曾有凶宅,為何會估到價?
【另類物業】凶宅估價按揭大拆解 凶宅同層 近些年,不少「百無禁忌」買家為了尋找置業捷徑,考慮不如購入凶宅,不單樓價分分鐘可以比同類單位平一至三成,仲有買到筍盤的機會。 鰂魚涌南豐新邨2房單位跌幅擴大,最新一個以513.8萬元沽出,平過凶宅同層1.2萬,較月初售590萬跌價13%。 原業主於2012年以379.5萬元購入,持貨10年帳面獲利134.3萬元。 記者致電恒生銀行的服務熱線查詢,是否與單位屬凶宅有關,獲回覆指有關的單位需交由估價師作進一步估價,需時1至2個工作天,而銀行會按照估價結果和客戶的供款能力,考慮提供按揭。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表示,一般而言,任何住宅單位內,如有人非自然死亡,該單位會被視為凶宅。
凶宅同層: 凶宅可做按揭?銀行和按保根據估價批貸款額
當時女事主稱,簽約前已私下做過銀行估價,同層及上下兩層都估足,又搜尋過凶宅網,只發現同座跳樓死亡事件,但報紙卻無報道是哪一層、哪個單位。 筆者建議未簽臨約前,親自到銀行估價,並提一提銀行前線職員,該單位是凶宅或同宅同層。 那麼,銀行職員致電估價行時會提示估價行是凶宅單位,估價行便會因此而調整估價。
凶宅同層: 香港文匯報
二手樓價指數破頂,近期一直有不少凶宅或者凶宅相鄰單位成交。 中原地產林龍南透露,新近成交單位為健威花園B座高層3室,實用456方呎,兩房間隔,望樓景。 業主原叫價730萬元,最終以658萬元將單位易手,折合呎價14,430元。 樓價高企下凶宅成為另類上車之選,惟到底要幾平才值得買? 凶宅投資者伍冠流表示,樓市起跌會受股市影響,現在股市下跌,可能會使上升的樓市窒步。 所以,他認為出價不宜太進取,「現時入市要預咗會跌價。」如果連交首期都差少少,那就要慎重考慮,因為銀行未必會接受按揭申請。
凶宅同層: More in 最新:
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薪資水平,不少人會選擇北上成為「北漂族」,甚至為此訂下賺錢目標。 不過一名女子就反過來,從台北「脫北」成了「南漂族」,… 近年來,台灣青世代被低薪和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加上疫情攪局以及物價飛漲,肩上背負的壓力更為沉重。 富達投信首度針對25歲至39歲台灣青年進行… ChatGPT 正在主宰世界,中國股市也在跟風炒作。 市場消息指,九龍灣淘大花園C座高層5室,面積390方呎,屬2房間隔,以616萬成交,呎價15794元,比市價低約7至9%。 所以結論是,除非本身銀行知悉物業屬凶宅或凶宅同層,估值並已經打折,便能順理成章以低價「甩名」;但建議要向估價行購買估價報告,日後稅局質疑交易價格過低時,便能以此當作辯解。
凶宅同層: 凶宅或同層單位一定不能敍造按揭?
法律上雖然沒有保障買家誤買凶宅的明確條例,但過去亦曾有成功追討案例。 曾有買家委託一名代理物色物業,在視察物業時清楚向代理表明關注該物業是否凶宅,並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臨約)之前再三查詢,代理一直表示該物業並非凶宅。 不過,在買方與賣方簽訂臨約及交付訂金數日後,買家從其他代理得悉相關物業曾經有人意外墮樓死亡,買家欲取消物業交易並向賣方取回訂金,但遭賣方拒絕並沒收訂金。 買家最後決定「撻訂」並終止交易,其後入稟法庭向地產代理追討賠償,獲判勝訴,地產代理需向他作出賠償。 不過,買得凶宅或同層單位的買家,普遍具經驗和實力,很多連按揭也不用做,「一炮過」支付樓價十分常見。
凶宅同層: 凶宅估價必看攻略
比亞迪股份去年盈利166.2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約4.5倍,受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帶動。 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增長逾1.5倍,佔總收入約77%;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增長14.3%,佔總收入23%。 集團表示,根據中汽協數據,去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市佔率達27%,按年增長近10個百分點。 集團預期今年新能源車將延續強勁增長趨勢,滲透率亦有望大幅突破。 【動物專訊】是遺棄還是走失,讓兩隻3歲比熊犬全身濕透,在街頭捱餓。 阿棍屋創辦人Ivy表示,兩狗雖然有晶片,但無法聯絡到晶片登記人,因此要急尋狗主或知道兩狗背景的人士與阿棍屋聯絡。
凶宅同層: 凶宅定義是什麼?
一旦大廈同層單位發生「事故」,有不少業主都會選擇賣樓避走,如較早前市場消息指荃灣昇柏山錄得一宗凶宅同層戶成交,單位為昇柏山中層RE室,實用面積523平方呎,以698萬元成交,呎價約13,346元。 據了解,同層單位曾於月初發生燒炭自殺事故,上述單位業主翌日即以700萬元放盤,放盤不足一周,最終減價2萬元易手。 凶宅同層 康怡花園D座低層12室,多年前曾發生轟動全港的「烹夫案」,故D座單位的造價一向較其他座數低1成以上,特別是低層戶買賣相對較少。 凶宅同層2025 由於「烹夫案」單位屬少有的「超級凶宅」,不單止該單位,同層所有單位均被銀行列入黑名單。
凶宅同層: 兇宅同層: 凶宅漣漪效應 影響物業價格
這篇文章會講解整個買樓的流程,例如睇樓、申請按揭、壓力測試、按揭保險、驗樓等,以及除了首期及樓價以外的開支如印花稅,協助大家認識買樓程序。 ▲美國股市 ETF 投資入門,建立美股及 ETF 投資組合教學。 美國股票市場交投量大,國際大企業林立,而且可以逐股買賣,變相降低入場門檻,資本不多的投資新手亦可參與。 不過,投資始終有升跌,建立美股及 ETF 投資組合,可以利用ETF的特性分散風險及乘著指定板塊或指數的走勢獲利。 認股權證 (認購證 / 凶宅同層2025 Call輪、認沽證 / Put輪,俗稱窩輪) 是一種具具槓桿特性的衍生工具,回報高風險亦高。
凶宅同層: 兇宅同層: 夭壽!有人跳樓死在中庭,這樣我家算是凶宅嗎?關於「凶宅」你該懂的幾件事
第四,可以向大廈的保安及鄰居了解,是否有事故曾經發生。 凶宅同層2025 以上述曾發生5屍命案的德福花園單位為例,事發至今雖已近20年,但恒生和渣打銀行的網上物業估值服務,仍未能為同翼8個單位提供估值,而中銀進一步收緊,同層共16個單位都不提供估價。 業界人士補充,銀行不提供網上估值,不代表一概不接納按揭申請,銀行會視乎案發距今的時間、承按單位與案發單位的距離等等,再考慮申請人是否已落實簽約購入單位,再決定是否接納按揭申請。 原業主1977年以19.5萬元一手買入,帳面獲利賺888.5萬元,物業44年大幅升值45倍。 凶宅同層 凶宅同層2025 凶宅同層 我們為客戶向不同銀行及估價行查詢後發現,多間銀行都未能為單位提供估值,即使有提供估價的銀行,估值都較市價低近200萬元,銀行亦向我們確認,單位在「事故單位」名單內,在俗稱「兇宅網」亦能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