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税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税額。 如你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有基本免税額或申請其他免税額。 不供養父母 本文介紹有關各類免税額的資料,以及這些免税額如何減少你的税款。 你亦可參考免税額、扣除及税率表,以及關於免税額的常見問題以了解詳情。 不供養父母2025 倘多於一名納稅人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 此外,申報供養同住父母的納税人,須提供父母和他在有關年度住在同一地址的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
- 勞工處展翅計劃是讓參加的年青人為將來投身社會工作做好準備,提供的是短期單元培訓課程和工作實習訓練,不屬於類似大學或學院的全日制教育課程或訓練。
- 永明金融最新發佈的「養兒防老?港人供養父母調查研究」發現,受訪港人子女每月供養父母金額中位數約為6,000港元,而退休父母對子女供養金額的滿意程度並非很高,以10分為滿分,滿意程度僅6.9分。
- 每年10月起至翌年1月,稅局會陸續寄出稅單(評稅通知書),今年6月稅務局便發出了超過240萬份綠色炸彈。
- 申請人、隨行受養人和僱主即使已經提供所需的文件和資料,但入境事務處仍可能在有需要時要求再遞交更多與申請有關的證明文件和資料。
-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税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税額,則該課税年度的單親免税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不像专制型教养的完全控制孩子,也不像溺爱型教养的完全纵容孩子,漠视型教养可能是完全不管孩子。 心理学家在研究教养方式的过程中,曾认为这种教养不存在于真实生活中,但曾在网上被热烈讨论的“丧偶式育儿”,就是其中一位家长对孩子完全漠视不管的后果。 溺爱型教养不仅会让孩子习惯性地依赖父母,导致影响孩子的生活技能,让孩子缺乏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困难、挫折面前更容易放弃;还会给孩子身边的人带来影响,比如孩子可能会经常麻烦、冒犯他人甚至伤害别人,却不自知。
不供養父母: 子女免稅額是甚麼
申請人隨後亦可到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或透過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再自行下載及列印該「電子簽證」。 如申請表格是直接遞交入境處,申請獲批准後,入境處的申請結果通知書上均附有付款的網頁連結。 有關費用可透過該網頁連結或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或透過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以信用卡﹑「繳費靈」或「轉數快」繳付。 付款成功後,申請人隨即可自行下載或列印「電子簽證」。
如未有作出協議,税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税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税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税額。 不供養父母 普遍而言,香港受薪打工仔均須繳納薪俸稅,在稅務體系中,免稅額通常分為基本免稅額和個別免稅額兩種。
不供養父母: 免稅額填錯/填漏如何補救?
事實上,南韓社會一如內地、本港等,奉行傳統儒家文化,有別於西方父母待子女長大成人,就會任其自行打拼、放手不管,儒家社會的父母,往往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甚至把照顧仔女的重要程度,先於打理自己。 這些「廿四孝」父母,除了要給子女供書教學、協助找工作外,至其投身社會後,仍然繼續操心,且出力又出錢,結婚要資助、買樓又會幫忙付首期等。 一切应该以孩子的身体为重,这才是成熟且健康的教育理念。
- 此項免税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税額、子女免税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税額。
- 法例容許納税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税額。
- 一般來說,與受供養的父母同住於一幢樓的樓上樓下,並未符合供養父母額外免税額的同住規定。
- 若與配偶育有多於一名子女,只可由配偶其中一方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 由於「不供養父母證明書」 要求子女必須親身前往社會福利署保障部簽署有關文件,並帶同其入息和支出證明,一旦簽署,就等同子女聲明不再供養他們的父母。
- 根據本港法例,任何人士如明知而故意申報失實或填報明知其為虛假或不相信為真實的資料,即屬犯罪,而任何獲發的相關簽證/進入許可,或獲准入境香港特區或在港逗留的准許,即告無效。
香港特區非永久性居民,不論其國籍或所持旅行證件種類,均無需回港簽證/進入許可進入本港,但其取得香港居民身份的情況必須沒有改變及在有效獲准逗留期限內回港。 獲批准來港的內地中國居民,須向有關內地當局申領《往來港澳通行證》(通行證)和有關的赴港簽注。 不供養父母 持有具相關赴港簽注的通行證的申請人於辦理入境手續時,須一併出示其獲發的「電子簽證」。 入境事務處在收齊所需文件後,一般需時六星期處理受養人來港居留的簽證/進入許可的申請。 倘若未能收到所有所需文件及資料,入境事務處將無法開始處理有關申請。
不供養父母: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除上述文件外,你可能需要提供其他文件以支持你的申請,尤其是如你在最後一次獲發批准曾經轉職或轉校。 如申請人的延期逗留申請尚未辦理完畢而打算在逗留期限屆滿後離開香港,申請人必須預先獲得臨時性的延期逗留。 [註]:部份中國駐外使領館對持外國普通護照的人士實施由「中國簽證代辦中心」處理赴港簽證的安排。
現分項回答議員提問如下:(一)自二○○一至○二(註)年起,長者領取綜援個案的分類數字及金額見附件三。 (二)自一九九九至二○○○年起,長者領取「普通高齡津貼」及「高額高齡津貼」的個案數字及金額見附件四。 (三)如上文所述,綜援申請人一般須以家庭為單位提出申請。 然而,遇有特殊個案,例如長者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或子女有特別原因不能供養長者,社署會按個別情況作出考慮,容許有需要的長者獨立申請綜援。
不供養父母: 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慳稅貼士
此項免税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税額、子女免税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税額。 就考慮納税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不供養父母: 根據一般就業政策來港人士、根據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來港人士、企業家、非內地學生及其受養人,及保證人屬香港永久性居民或不受逗留期限約束的香港居民的受養人
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又到,盡管報稅已成為每年的例行公事,但在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免稅額時,不少人仍有種種疑惑,甚至出現錯誤申索。 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供養行為,本是家庭內之事,南韓政府卻要立例介入,既顯示政府提醒國民要盡孝心,其實更是反映當地的「不孝」問題惡化,道德規範日漸失效,才須出動棍棒對付。 父母養育年幼子女,至子女長大成人後,主動供養年老父母,本是社會推崇的理想模式。 據南韓媒體報道,當地政府近日有意訂立新法案,名為「不孝子防止法」,顧名思義,就是要用法例,杜絕不孝行為。
不供養父母: 4.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申索免税額的一方須於其報税表的第 不供養父母 11.2 部填寫子女的詳情,而不申索免税額的一方不用填寫其報税表的第 11.2 部。 當新一代的想法,愈見偏離儒家孝道,且那些無錢又無依靠的年老父母,亦只能向政府伸手拿取援助,人數增多更會造成福利負擔,就迫得政府要立法,以減少負擔,並要懲戒這班不孝子女,挽救社會道德價值。 另一方面,許多長者由於不願為難自己的子女,免得他們揹上惡名,因此無論經濟環境如何惡劣,都不願出口要求子女簽「衰仔紙」,結果令他們無奈地跌出「綜援安全網」之外。
不供養父母: 免税額
近期,部分孩子由于休息不够感染了病毒,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各种流行的疾病几乎都“集齐”了,实在是遭罪。 如报道中提到的,娃娃肺叶都白了,家长仍然不愿孩子住院,要求孩子带病上课,就怕孩子落下功课。 这些家长当然是爱孩子的,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着想,只不过完全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没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 张恒荣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更主动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学校也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最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知道其实自己是一直在被爱的。 赵晋建议,父母要提高对孩子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能光顾着叫孩子听话、只讨论成绩、无端指责。 她推荐了一些可操作的询问句式:“远在外地的父母要多打电话,频繁沟通本身就很重要。
不供養父母: 個人免稅額
“不建议去上学,一定要住院了,孩子肺炎挺严重的”“不能吃了退烧药就去上学,多休息才好得快”……12月9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医生叮嘱一位陪女儿前来就诊的家长。 不供養父母 医生感叹,看病之外,医生做的最多的事是劝“鸡娃”心切的家长们,让孩子多休息。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实在太重了,哪怕孩子肺炎严重到需要住院,也不舍得请假;有的孩子发烧39℃多了,家长仍旧表示“吃点退烧药就回去上课”。
不供養父母: 沒有血緣關係/供養契爺契媽可否申請扣稅?
雖然社會福利署(社署)曾表示會酌情准許有需要的長者獨立申請綜援(獨立申請),但他們獲准申請的機會甚微,尤其自一九九九年六月開始,社署執行須以家庭為單位提出綜援申請的規定,長者獲准獨立申請更見艱難,該等長者慨嘆難以安享晚年。 答覆:主席: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目的,是以入息補助的方法,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和人士(包括長者),使他們能夠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基於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與家人同住的綜援申請人(包括長者申請人)須以家庭為單位提出申請。
不供養父母: 我需要供養父母,可否申索「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免稅額」或「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在覆核申索時,税務局可能會要求申索人提交證據以證明受養人 符合申索政府傷殘津貼的資格。 如果受養人有向社會福利署申領 傷殘津貼的話,納税人可提供申領津貼的檔案編號以資證明。 而税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税額的證明。 税務局不會以受養人有資格領取傷殘津貼但沒有申領或選擇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為理由而拒絕傷殘受養人免税額的申索。 香港受薪打工仔都要繳納薪俸稅,與此同時,政府亦會提供免稅額及稅項扣減,以減輕納稅人的壓力。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資料,長者(60歲或以上人士)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一份名叫「不供養父母證明書」 的正式文件供申請的長者或其家人簽署,有關的規定只是在入息審查部份的一紙聲明。
申請人或其在港保證人亦可把填妥的申請表格(ID 不供養父母 997)連同所有證明文件,以下列其中一種方式送交入境事務處。 不供養父母 如申請人為16歲以下,表格須由其父/母或合法監護人簽署。 此外,如果他們年齡為55歲或以上但未滿60歲,而且符合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的資格,那麼他們的免稅額也為HK$5萬。 此外,如果納稅人或其配偶已扣除了與受養人長者住宿照顧相關的支出,那麼納稅人或其配偶就無法在同一課稅年度內為同一名受養人申請相關的免稅額,以確保稅務優惠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如果有多名納稅人都有資格申請同一名受養人的免稅額,只有一名納稅人可以提出申請。
假如長者希望領取綜援,子女又沒能力供養父母,就只好請子女「自認衰仔」[11],表明無力或無意供養自己的父母。 但由於華人傳統道德觀,認為成年子女有責任供養年老父母,「衰仔紙」與此道德觀相違背,故子女一旦簽署了「衰仔紙」,可能會為年老父母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而且部分子女也會因心理壓力,逐漸與父母關係變得惡劣,因而發生爭執,造成悲劇。 另一方面,一些有心無力的子女,即使真正無力供養父母,但礙於華人傳統道德觀問題,仍拒絕簽署「衰仔紙」,令真正有經濟需要的父母不能申領綜援,甚至造成兩代之間的關係破裂。 根據高才通計劃獲准來港人士的受養人,可在逗留期限屆滿前四星期內申請延長逗留期限。 香港納稅人可享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如果納稅人與配偶同住,他們同樣可以享有配偶的受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不供養父母: 報稅好頭痕?7條申報父母免稅額Q&A
舉例說,納税人在2022年8月離婚,他/她在2022/23年便不會得到「單親免税額」,要到2023/24課税年度的評税才能提出申索「單親免税額」。 職業訓練局屬下訓練中心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如一年及兩年全日制課程、職前的訓練課程和部分時間制課程供在職人士修讀。 不供養父母2025 不供養父母 如果你的兒子修讀的是全日制課程,他亦即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可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不供養父母: 免税額款額
註1: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註3: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不供養父母: 供養父母及祖父母免稅額?
納税人申請供養父母免税額須符合的其中之一項條件,是受養人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由於你的母親已移民外國,長期穩定居住於外地及訪港日數不多,縱使她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她不能被視為通常居住於香港。 現時所有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每月可領取2,390元,大約只等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16%[8] (2016年長生津金額提升至2,495元)。 而高齡津貼方面,65-69歲長者需通過資產及收入審查才能領取,70歲或以上長者則不設任何資產及收入審查。 香港的高齡津貼給予每月劃一的保障水平[每月1,235元(2015年數據)] ,大約只等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9%。 前述根據樂施會的研究,一名長者約需4,613元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制度皆不足夠長者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有關申請只會在申請人仍然符合以受養人身份來港居留的申請資格(包括沒有改變致使申請人失去保證的情況,例如受養配偶與保證人的婚姻關係改變或保證人身故),以及保證人仍為真正居港的香港居民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考慮。 不供養父母 根據本港法例,任何人士如明知而故意申報失實或填報明知其為虛假或不相信為真實的資料,即屬犯罪,而任何獲發的相關簽證/進入許可,或獲准入境香港特區或在港逗留的准許,即告無效。 顧名思義,它正為幫助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人減輕稅務負擔的措施。
不供養父母: 免稅額填錯/填漏有沒有補救方法?
社署職員一般都需要會見這些申請人及其子女以核實他們之間的經濟聯繫及實際情況。 自二○○○年一月起,與家人同住長者獨立申請綜援的數字見附件五。 不供養父母 不供養父母2025 註:由於數字需要運用社會保障電腦系統的數據處理,而這系統於二○○○年十月始開始運作,所以只可以提供自二○○一至○二年起的數字。
這項規定旨在鼓勵家庭成員互相扶持和互相幫助,有入息者應負責供養沒有經濟能力的家人,而非將責任轉嫁予納稅人。 另一方面,綜援計劃屬非供款性質,申請人須接受經濟審查,以確保綜援用作幫助真正在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和人士。 因此,無論長者是否與家人同住,所有獨立申請綜援的長者都必須提交有關經濟狀況的「聲明」,以核實長者有否其他收入來源。 問題所指,以及坊間常提到的「不供養父母證明書」,其名稱並不正確亦容易引起誤解。 事實上,有關規定只是一張簡單的經濟聲明,聲明的表格載於附件二以供參考。
不供養父母: 根據「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來港人士及其受養人
裁判官於 2015 年12 月 4 日就律政司司長提出的判刑覆核申請,判首名被告即時入獄兩個月及罰款,次名被告入獄四個月緩刑三年及罰款。 若提交的文件並非以中文或英文書寫,必須附上經由宣誓翻譯員、法庭翻譯員、認可翻譯員、註冊翻譯員、專家翻譯員或官方翻譯員核證為真實譯本的中文或英文譯本。 若提交的文件並非以中文或英文書寫,必須附上經由宣誓翻譯員、法庭翻譯員、認可翻譯員、註冊翻譯員、專家翻譯員或官方翻譯員核證爲真實譯本的中文或英文譯本。 調查結果指出,退休父母每月所需支出與每月退休收入有3,000港元的差距,而子女給予的「家用」是其主要的退休收入來源,佔總額的49%。
部分退休父母(約37%)雖然對子女所付出的金額或頻率次數有不滿,同時卻又擔心憂對子女造成壓力或因要支付「家用」而降低了生活水平沒有能力供養自己,可見父母的矛盾心態。 約有四成(39%)父母更認為主動向子女索取「家用」是一件難堪的事情。 如果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年齡未滿60歲,那麼他們的免稅額為HK$2.5萬,而如果年齡為60歲或以上,免稅額則為HK$5萬。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不供養父母2025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