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牴觸當時的廟宇條例,黃大仙祠曾經一度關門。 不過,每日在殿外遙拜仙師的善信仍絡繹不絕;當時幸獲官紳周峻年爵士幫忙調解,最後廟宇得到特許,每年正月將大殿開放供信眾參拜。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按照傳統,每逢年三十晚凌晨,不少人會到黃大仙祠搶「頭炷香」,過千群眾鬥快爭取燒第一爐香,成功跑贏會整年事事順利。
未能親身到場,也可透過嗇色園社交專頁觀看現場直播。 頭柱香 在香港已有99年上「頭炷香」習俗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今年剛好踏入100周年,卻因應新冠疫情,配合港府「限聚令」,首次宣布在年三十晚封園,改以電視轉播及網絡直播形式,閉園進行「頭炷香」科儀,替廣大市民祈福。 嗇色園表示,黃大仙祠於年三十當日的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正月初一至十四會於6時後關閉,正月十五則會開放至晚上9時。 時至今日,農曆新年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以及到車公廟求籤、轉風車,已經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今年復辦上頭炷香活動,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感覺到生活一切復常,不再感到失落。 不過,是否一定要年三十晚午夜12時正上香,才稱得上為頭炷香?
頭柱香: 回應 取消回覆
傳說多年前沙田瀝源瘟疫為禍,居民四出尋找方法希望遏止瘟疫,結果到西貢蠔涌車公廟借來車公孫兒的神像巡遊,瘟疫亦隨即止住,居民為了酬謝神恩,於是發展出現在的賀誕儀式。 而在每年4次車公誕香港文化之中,又以正月初二的慶祝活動規模最大。 新春來臨之際,亦即是除夕夜(年三十晚)凌晨邁進大年初一之時,向神靈奉獻的「第一爐香」,表達信眾的虔誠和祈求新年事事順利之意。 黃夏蕙表示,以前每年年三十晚都會相約鄧碧雲、鳳凰女及司徒關佩英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直至某年司徒關佩英因家中有要事不能出席,翌年更不幸離世,從此打破了四人的約定,之後鄧碧雲、鳳凰女亦因各種原因而缺席上頭炷香活動。 另外,除年廿九晚頭炷香外,不少人都會前往黃大仙祠拜神攝太歲。 有見及此,《香港財經時報》整合5個拜太歲地點開放時間。
【壬寅虎年】農曆新年將至,香港再次爆發新冠疫情,政府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嗇色園宣布,2022年將會再次取消頭炷香,不會開放予公眾參與,同時,黃大仙祠將於正月初一至初三暫停開放,意味善信們要上頭炷香,最快要等到年初四(2月4日)。 另外,不少市民會去拜太歲,因此《香港財經時報》整合5個拜太歲地點開放時間。 農曆新年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大節日,每年春節期間,黃大仙祠及車公廟的香火都特別鼎盛,瀰漫着濃厚的香港文化氣息。 每逢年三十晚,香港黃大仙祠都有上頭炷香活動;大年初二早上,沙田車公廟則有求籤祈福、轉風車轉運的活動;年初三「赤口」亦有不少香港人會入廟參拜,為新一年祈褔「轉運」,種種傳統習俗早已成為香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市民會在三十晚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
頭柱香: 香港老店|漢榮書局光榮結業 告別一起「撲書」的集體回憶
牛年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善信均會到嗇色園黃大仙祠參拜求籤。 提起「頭炷香」,香港人或會想起每年以生肖造型高調上香的藝人黄夏蕙。 過去兩年,因為新冠疫情而暫停的嗇色園黃大仙祠公眾上頭炷香活動,今年將會重新開放,相信屆時必定擠得人頭湧湧。 為甚麼農曆新年要上頭炷香,這項活動又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成為香港文化?
嗇色園今日(1日)公布有關安排,指因應疫情,黃大仙祠年三十晚頭炷香活動將不會開放予公眾參與,是九十九年來首次。 頭柱香 頭柱香2025 嗇色園社交專頁將直播祈福儀式,臨近子夜上香情況亦會改為電視和社交平台直播。 頭柱香 黃大仙祠的頭炷香香港文化,與數十年前的一條法例有關。
頭柱香: 新春煙花匯演
黃大仙祠呼籲善信避免在人流高峰期前來參神,可過黃大仙祠網站登記網上祈福或上表拜太歲,由道長代為誦經祈福。 頭柱香 大家也可於大年初二(1月23日)到車公廟拜拜,並以順時針方向轉風車,寓意帶來好運。 按黃大仙的傳統,每年年三十晚舉行科儀,由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博士(義覺)道長主持,帶領一眾經生在道壇誦經及進行科儀,然後計準時辰在午夜,由監院上三支香,所謂「道」、「經」、「師」的三支香。 「念佛得益的自己!」適逢孝道月法會,住持永富法師推動「十萬佛號迴向念佛」,覺正法師鼓勵大眾把握因緣積極參與,因應個人因緣利用零碎時間念佛,以此與所有參加法會之眾生結善緣,也為自己儲備往生西方的資糧。 「第一次和佛陀親近是一年前參加慶生會,和媽媽一起禮佛很高興!」五歲的謝曦賢隨母親參加光明燈法會,他表示自己雖不懂經文意思,可禮佛的喜悅讓他一次又一次踏進道場。
- 「第一次和佛陀親近是一年前參加慶生會,和媽媽一起禮佛很高興!」五歲的謝曦賢隨母親參加光明燈法會,他表示自己雖不懂經文意思,可禮佛的喜悅讓他一次又一次踏進道場。
- 在香港已有99年上「頭炷香」習俗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今年剛好踏入100周年,卻因應新冠疫情,配合港府「限聚令」,首次宣布在年三十晚封園,改以電視轉播及網絡直播形式,閉園進行「頭炷香」科儀,替廣大市民祈福。
- 未能親身到場,也可透過嗇色園社交專頁觀看現場直播。
- 按黃大仙的傳統,每年年三十晚舉行科儀,由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博士(義覺)道長主持,帶領一眾經生在道壇誦經及進行科儀,然後計準時辰在午夜,由監院上三支香,所謂「道」、「經」、「師」的三支香。
- 今年林村復辦許願節,農曆年初一至十五(1月22日至2月5日)期間,你都可以來拋寶牒、放蓮花燈,到附近的市集及攤位歎小食、玩遊戲。
- 可是,於子夜舉行的頭炷香則不會開放公眾及傳媒參與,改由嗇色園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為主科,並率董事會成員主持壬寅年祈福科儀。
可是,於子夜舉行的頭炷香則不會開放公眾及傳媒參與,改由嗇色園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為主科,並率董事會成員主持壬寅年祈福科儀。 在子夜十二時正鐘,鼓齊鳴二十四響,為市民善信祈福。 以往每逢年初二,維多利亞港就會上演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璀璨煙火照亮維港夜空,主題圖案配合喜慶賀年歌,在星光大道觀賞特別熱鬧。 不過,負責籌備煙花匯演的康文署指今年未趕得及籌辦而取消匯演。 頭柱香2025 嗇色園自1921年擇地(竹園)建園以後,善信愈來愈多。
頭柱香: 黃大仙祠頭炷香2023
「頭炷香」即是「第一爐香」,一般人認為新年向神明奉獻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後來演變為人人「爭頭彩」上第一炷香,以示虔誠。
頭柱香: 農曆新年年花指南
園方曾對外澄清,由於黃大仙祠早已於多年前全面對外開放,善信只要在農曆新年期間任何開園時段內,到黃大仙祠首次上香,已屬該善信的頭炷香,所以,大家不必太執着於上頭炷香的時間。 新界林村是農曆新年必去的祈福勝地,許願已經成爲香港人的新春傳統。 今年林村復辦許願節,農曆年初一至十五(1月22日至2月5日)期間,你都可以來拋寶牒、放蓮花燈,到附近的市集及攤位歎小食、玩遊戲。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電子新聞、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頭柱香2025 至於沙田車公廟的公眾求籤、轉風車「轉運」的香港文化活動,可以追溯至車公廟的歷史。
頭柱香: 外國人吃牛肉 中國人吃牛 一字之差體現文化差異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黃大仙嗇色園宣布頭炷香儀式會改為於社交網站及電視上直播,雖然巿民同夏蕙姨都冇得參與,但夏蕙姨在她的社交網上表示為了令香港老百姓「喺無奈嘅時刻帶點希望」,會於年初一下午三點以牛魔皇衣著上陣為香港市民裝香祈福。 此外,黃大仙祠在新春開放期間亦要實施人流管制及防疫措施,市民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如要到場參拜,必須在正門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向職員登記個人資料;入祠時必須要按指示進入排隊區輪候,排隊期間要保持1.5米社交距離。 往時的農曆年三十晚,在人「煙」稠密的黃大仙祠,總堆滿等候上頭炷香的善信,當中黃夏蕙更是虔誠善信的表表者,而且每次都以當年的生肖造型示人,相當有趣又搶鏡。 事隔兩年,黃大仙祠終於再次開放予善信於年三十晚上「頭炷香」。 頭柱香 「年三十」1月21日黃大仙祠會先開放早上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日間時段,上「頭炷香」的信善,則可於9時開始等候,祠廟會通宵開放至大年初一的晚上9時。 當日祠內將實施單向參拜路線及人潮管制措施,不設有求籤區﹑跪拜區及供品區,大家切勿攜帶大型香枝、元寶蠟燭﹑生油及供品入祠。
頭柱香: 香港文匯網
上世紀40年代,受華人廟宇條例限制,作為私人道堂的嗇色園不得開放予公眾,善信只能在門外參拜。 後來幾經爭取,政府終破例允許嗇色園於每年農曆新年正月對外開放,為期一個月,於是一眾苦等多時的善信便於年三十晚凌晨12時之前,在嗇色園門外等候,務求門禁解除時,可以第一時間上頭炷香,搶先祈福,後來此活動慢慢成為香港文化。 頭柱香 頭柱香2025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牛年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善信均會到嗇色園黃大仙祠參拜求籤。 因本港新冠肺炎持續,嗇色園今日(1日)公布,黃大仙祠年三十晚頭炷香安排,因應疫情將不會開放予公眾參與,改為直播儀式,是99年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