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仍可考虑再接受放射治疗,再程放疗60 Gy或以上获得5年生存率为9% ~ 21%。 由于首程放疗已经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再程放疗要求尽量避免同一正常组织器官受到过量重复照射,避免加重并发症的发生。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此时,质子射束由于其博拉格峰的物理剂量优势,可以使肿瘤后方的剂量为0,肿瘤前方的剂量低于肿瘤内的照射剂量,所以在复发鼻咽癌再程治疗中质子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 在2005年1月至今治疗的6例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结果,初步评价质子放射治疗在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活动度好,无进行性增大,急性炎症期淋巴结可增大和压痛,必要时可切除活检予以签别。 主要表现为放疗后颈部出现的逐渐增大的无病性肿块,质地硬,初期可活动,后期因肿物浸润邻近组织而固定。 肿瘤可涅润皮肤,使皮肤潮红和水肿,甚至坏死形成癌性溃疡,经久不愈。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症狀
主要藉助鼻咽內視鏡以及病理切片檢查,其次需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以及頸部淋巴轉移情形。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影響範圍、有沒有出現淋巴擴散或至其他身體部分而界定鼻咽癌期數。
- 他建議,復發病者完成化療後,透過掃描確認擴散腫瘤餘下小量,可考慮加入「局部」療法,進一步清除所有腫瘤,再配合「鞏固」性化療,增加存活率。
- 主要藉助鼻咽內視鏡以及病理切片檢查,其次需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以及頸部淋巴轉移情形。
- 此外,黄种人较白种人、南方地区居民较北方地区人群发病率高。
-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 在临床综合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情况下,5年生存率可能…
- 若是一等親的家屬中,曾有人罹患鼻咽癌,那麼得病機會恐為一般人的 19.2 倍。
现在即使是晚期的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都在50%-60%,可见鼻咽癌即使是晚期疗效不错,有治愈希望。 鼻咽癌的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即放疗治疗为主。 鼻咽癌相对于其它恶性肿瘤而言,属于治疗比…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综上所述,鼻咽癌四期能活多久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技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患者高先生向友人求助,並開始飲用布鲁士根莖汁、有機蘆薈汁,搭配咖啡大腸淨化,以減輕副作用。 之後,他就很順利進行後續的治療過程,並感恩透過自然療法來戰勝鼻咽癌。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详细版)
所以,普查是值得在曾有家庭成員患過鼻咽癌,他的家庭裡其他成員推行。 但因為有些病人,病發時屬於中後期,通常說是第3、4期則有復發的機會,包括在原位復發或者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機會較高。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建議病人除了做電療外,同時做輔助性的化療。 MRI檢查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範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後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肿瘤功能或代谢显像技术与解剖成像技术如cT、MRI等比较各有待点,在肿瘤复发的诊断上不能互相替代。 因此,应该将PET、cT和MRI影像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才能对复发肿瘤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对鼻咽癌原发灶的照射,除采用两侧耳前野照射外,还应根据肿瘤侵犯的器官和扩展的方向不同而增加相应的鼻前野、眶下野、咽劳野或颅底野等辅助野进行照射,这样可降低鼻咽痈的复发率[13]。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早期直肠癌生存率
一般第三期的鼻咽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約15~30%左右,目前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已經大幅改善了第三期/第四期頭頸癌的局部疾病控制及存活率。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而化學治療除了可加強放射治療對局部癌症病灶的控制率外,亦可進一步減少遠處顯微轉移的可能,進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病人除了和醫師充分溝通配合外,有關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尤其是放射治療為主的照射下帶來的口腔潰瘍、口水分泌減少、齲齒防治及營養攝取的維持等問題)都應隨時和治療醫師反映。 崔念基等[6]对鼻咽痈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在复发的病人中,两侧耳前野的x轴小于6cm的病人占74. 8%,认为靶区漏照及照射野不合理是造成复发的主要原因。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可否用手術治療?醫生解説鼻咽癌分期、治療方法、電療程序及副作用
部分人會轉移至腎上腺及皮膚,平均相距首次治療約一年多。 鼻咽癌中晚期的存活情况是因为分期,和治疗方案,和病人的耐受力而不同的。 中期的五年生存率是在70%多,晚期的生存率原来是50%左右,现在已经能提高到60%左右了。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4)放射性脑脊销损伤的早期诊断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MRI对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有独到之处,而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又是鼻咽复发肿瘤再程放疗的相对禁忌证。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是怎么引起的
鼻咽癌的形成需要「誘發」和「促成」的因素,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才發揮作用。 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與鼻咽癌的發展有重大的關連。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在10年前,發明了鼻咽癌基因的血液測試,之前這個測試的準確度是超過95%,我們之前的實驗也証明了,能有效地偵察無病徵的早期鼻咽癌患者。 環境因素方面,有些食物其實我們知道它們會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譬如鹹魚裡面的硝酸胺,如果我們長期及大量食用致癌物質的話,這亦會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的。 到目前為止,醫學仍然無法確定導致鼻咽癌的原因,但是有些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跟患鼻咽癌的風險有一定的關係。 的確,我們預計電療的範圍也算大,所以黏膜的反應是有一段時間出現紅腫、吞嚥困難。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檢查診斷方式?
(6)脑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生长浸润压迫颅神经,可出现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张口受限、伸舌偏斜、软腭麻痹、反呛、声嘶等神经症状。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肿瘤表面小血管破裂导致。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2025 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時,感覺就像在照一張需時較長的X光片,不會感到電流通過身體或其他不適。 整個治療需分30多次進行,一星期5天,為期6-7星期。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轉移 鼻咽癌復發
腫瘤復發的病人約有80%是在兩年內發生,此後逐年遞減,超過五年以後,疾病復發的機會低於5%。 所以,前兩年追蹤回診應該較為密集,一般建議一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2)化疗:全身性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主要通过化疗物质杀死细胞,临床上常根据化疗的不同序贯方式,分为诱导化疗、同步化疗、辅助化疗。 ②鼻咽纤维镜或电子鼻咽纤维镜检查:可全面直观、清楚地观察鼻咽部肿瘤情况,并可图像采集、肿瘤组织采集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是检查鼻咽部最有效的工具。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由於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 即使是移民到其他地區,來自南亞與廣東地區的人罹患鼻咽癌的機率還是比當地人高。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鼻咽癌患者放疗总剂量通常为66~70Gy(鼻咽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 和 54~60Gy(CTV,临床靶区),单次剂量为 1.8~2.2Gy。 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目前国内普遍使用调强放疗(IMRT)。 手術目的是切除腫瘤和部份周圍健康組織,達至根治效果。 惟鼻咽內的腫瘤靠近顱神經和血管,較難到達,所以手術並不是治療鼻咽癌的常用方案。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分期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发病比较早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当出现关节或者肢体疼痛,这个时候已经就是晚期了,只能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治疗方法。 鼻咽癌是国内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首选放疗,而不是手术。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三期最新生存率
初始转移灶数目≤3个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54.1%,而≥4个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26.5%,单个数目转移者 3 年总生存率达60.7%。 造成鼻咽癌的成因仍不清楚,多與種族、基因有關,因此罹患族群從 10 歲到 90 歲都有可能。 若是一等親的家屬中,曾有人罹患鼻咽癌,那麼得病機會恐為一般人的 19.2 倍。
对于早期的乳腺癌,接受规范化的治疗,5年内复发率较低,约为5%,对于三阴型或HER-2(+)型等特殊类型,生存率相比其它早期乳腺略差。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CT掃描有較高的解析度,不僅能顯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還能顯示鼻咽癌向周圍結構及咽旁間隙浸潤的情況,對顱底骨質及向顱內侵犯情況亦顯示較清晰、準確。 鼻咽癌在微觀主要分為三類,角化性癌(keratinizing型),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型)及未分化型。 (3)EB病毒血清学检查:有EB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检查出EB病毒抗原及抗体升高,部分患者EB病毒DNA拷贝数升高明显。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自我檢查3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如果有基因突变,可以加生物、靶向治疗,也可以三…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放疗,因为鼻咽的位置比较深,而且周围是重要的器官、组织,多而且密集,常规的外科肿瘤根治术,在大量血管与神经包绕下很难有施展空间。
他建議,復發病者完成化療後,透過掃描確認擴散腫瘤餘下小量,可考慮加入「局部」療法,進一步清除所有腫瘤,再配合「鞏固」性化療,增加存活率。 醫學界近年採用「局部」療法於結腸癌、腎細胞癌等已取得成效,整體存活期由三年至十年不等,但鼻咽癌患者則未有數據。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指出,由於鼻咽癌常有微小及不能憑肉眼或檢查偵察到的擴散點子,每五名病者有一人復發。 癌症期數愈高,復發風險愈高,三年內復發的比率更高達八成半至九成。 復發亦多屬擴散個案,七成半人擴散至頸椎、腰椎及盆骨,其次為肺及肝臟,分別佔四成六及三成八。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三期还能治愈吗
(4)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点话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逐渐在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得到应用。 【结论】质子对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是安全有效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优势。 因为本组治疗病例数较少,需要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治療方式
如癌細胞侵入顱骨底時,形成頭痛;腫瘤壓迫神經時,會造成眼皮下垂、臉麻、嘴角歪一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鼻塞、流鼻涕則是癌細胞已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常為晚期症狀。 不明原因的頸部腫瘤,尤其是長在耳垂下方,上頸部兩側,不痛不癢、且 2 星期以上未消腫者,要懷疑是鼻咽癌。 鼻咽癌前兆並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的临床症状
可惜的是,鼻咽癌一旦復發則幾乎面臨死亡,復發後所有治療都無效。 鼻咽癌的癌細胞對於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電療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療法。 雖然在電療的過程中,正常的細胞亦無可避免地受到破壞,出現衰退或功能受損等現象(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但電療方法已經得到很大的改進。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②同期放化疗:除早期鼻咽癌患者可经单纯放疗治愈,其余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使用含铂的同期放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 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后行同步放化疗。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成因
病人要懂得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遠離污染、心念改變、天天運動和練習氣功。 一位退休3年的老師因鼻子出血,1個月後到醫院接受切片檢查,證實是鼻咽癌。 她一時驚恐趕來求診,我了解她的病況是初期,鼓勵她儘快到醫院接受化療,並力行我的雞尾酒整合療法,她完全接受。 面部肌肉功能障礙:鼻咽癌手術切除時,手術過程中干擾面部神經,手術後可出現暫時性側面肌無力,經歷一段時間有恢復的可能。 此外,因面部靜脈回流受阻,隨著側支循環的建立,面部腫脹可逐漸減輕。
另外有一些後遺症,包括軟組織硬化,例如牙骹或頸部的軟組織纖維化,可能會令病人不能張大口腔,或者頸部繃緊,不太暢順。 十多年前的常規放射治療採用的技術比較簡單,雖然腫瘤是奇形怪狀,但電療的位置卻呈方形。 第三個方向,就是稱為免疫治療,剛才已說鼻咽癌與EB病毒有緊密的關係。 理論上,可以透過免疫治療的方案控制腫瘤,又或者避免腫瘤惡化。 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透過免疫治療控制鼻咽癌,加強治療效果。 鼻咽癌不同於其他頭頸癌,最主要的分別就是鼻咽癌通常不需要做手術去切除,亦不可以用手術切除,變成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依靠放射性治療或俗稱電療。
鼻咽癌復發存活率: 鼻咽癌三期是晚期吗
鼻咽癌相对于其它恶性肿瘤而言,属于治疗比较成功的病种,相对于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好得多。 总体来说,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50%-70%,生存率跟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期的早晚、性别、年龄还有治疗的方… 放疗后,为数不少的病人因口腔炎、牙龈炎和龋齿而引起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须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复发鉴别。 一般地说,这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位于颌下区和颏下区,质地中等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