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以為小孩子發高燒會傷到腦部,造成永久傷害;不過醫師指出,一般感冒發燒並不會造成大腦受損,而是罹患腦膜炎或腦炎才會傷腦。 儘管愈來愈多人了解,發燒是身體的免疫反應之一,不必過度擔心,但是當自己的小孩發燒時,父母仍然會相當緊張,擔心會併發更嚴重的問題。 發燒腦袋燒壞2025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發燒對增強免疫力來說是必要的,所以堅持不讓小孩吃退燒藥,不過這個觀念當然也不全然正確。
但其實臺北榮民總醫院指出,這只適合於發燒的第一階段的發冷期,第二階段極熱期則需要持續補充水分,第三階段散熱期,則應該要讓患者穿著通風衣物更好喔! 發燒腦袋燒壞2025 而使用退燒藥2小時後,大約能降低1℃的體溫,千萬別急著退燒,又多吃一顆退燒藥。 如果想用物理降溫法,建議可在服用藥物30分鐘後,使用跟正常體溫差不多溫度的溫水,擦拭額頭、耳後、頸後、腹部、鼠蹊部等部位,可以幫助散熱降溫。 發燒是身體喚醒免疫系統的機制之一,免疫系統中負責抵抗「外來感染源」的吞噬細胞,在高溫環境下功能會亢進,更容易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或有害物質;除此之外,肝臟的代謝功能也會增加,幫助身體盡快排除毒物。
發燒腦袋燒壞: 發燒原因解析 原來是一種症狀!
1、熱痙攣:部分孩童在發燒時會有熱痙攣的現象,這是體溫上升太急太快所導致,為個人體質引起,最常發生於6個月到3歲之間的孩童,一般退燒即可,幾分鐘內的短時間痙攣,並不會造成傷害,切勿塞東西到口腔內。 一般而言,兒童體溫會比成年人高,變異性也較大,這是因為小孩子的代謝率高,並且較容易興奮、活動力旺盛、散熱能力又相對差,所以一旦衣物穿太多、剛洗完熱水澡、天氣較熱、過度興奮、處在封閉室內、大量運動(喝奶)等,都可能使體溫升高。 馬偕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說,許多民眾會以為小孩子一直發燒,很擔心「燒壞腦」,但這時最好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就不用擔心。
因此,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15~30 分鐘,會更準確,因為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 另外,有些人體溫偏低,僅有35-35℃,而有些人本來體溫比較高,即便是早晨體溫就達37℃,下午就升至37.5℃以上。 下次面對心肝寶貝發燒時,爸媽們不但能有正確的觀念與心理準備,也可因此減少慌亂就醫的機率、或於看診時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周刊王CTWANT] 《封面新聞》報導,鄧翁2022年1月去世,遺留下銀行存款80餘萬元、房屋一套以及2家電站的股份。 兒子認為,按照當地風俗,自己作為父親唯一的兒子應當繼承全部遺產,妹妹作為出嫁的女兒不應當享有繼承權,於是便將父親卡中的存款全部取出。
發燒腦袋燒壞: 白飯、糙米熱量一樣?高敏敏揭真相 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
有研究指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過度使用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增加患敗血病致命風險。 坊間常說「燒壞腦」其實是極大的誤解,因為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傷害,也沒有證據指發燒會對大腦造成永久創傷。 所謂「燒壞腦」,其實是腦炎、腦膜炎對大腦造成損害,「發燒」只是這些疾病其中一項「症狀」而已。 一般發燒很少超過41.5℃,而身體細胞可以承受的溫度,大約到42℃。
- 一般而言,細菌性腦膜炎對健康的影響會甚於病毒性腦膜炎,例如:孩童細菌性腦膜炎死亡率就可以高達15%,其中又以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死亡率最高。
- 腦膜炎雙球菌會通常會需要較親密和長時間的接觸,像是親吻、咳嗽、使用同一個杯子,比較容易傳播。
- 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時,例如,感冒病毒、腸病毒、中耳炎(細菌)、腎臟發炎(身體內部發炎反應)等,白血球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進而使體溫的定位點往上調升,進而導致所謂的『發燒』。
- 朱世明醫師強調「發燒是症,不是病」,發燒本身不會造成大腦損傷,而是造成發燒或發燒引發的腦膜炎等疾病才會損害大腦。
- 其中六個血清型,分別是A,B,C,W,X,Y,會有造成流行感染的潛力。
小兒發燒則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出現發燒超過 48 小時,或高燒>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嘔吐、頭痛或腹痛,以及超過 12 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由於發燒代表身體的免疫力正常運作,建議先解決引起發燒的病因,不需要貿然退燒;除非真的很不舒服、活動力下降、食慾不振,或是發燒超過2天以上才需要退燒。 前面提到發燒是為了提高免疫系統的能力,因此持續性的低燒很可能代表身體因為感染或疾病正在「發炎」,這種情形稱為不明原因發燒(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而許多父母認為寶寶體溫超過37度,就得開始觀察是否有發燒情況。 對此,邱南昌醫師說明,臨床上多以38度以上才認為是發燒,因嬰幼兒的新陳代謝較成人快,一運動或是穿得較多時,體溫就上升了,其實,這時候減少覆蓋,寶寶的體溫就會下降了。
發燒腦袋燒壞: 迷思6:冷水澡或酒精擦澡可退燒 X
而且身體要達到這麼高的溫度也很難,通常要在氣溫或環境相當炎熱、悶熱的地方,才有可能發生,例如把小孩留在悶熱的車裡。 多數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會持續2~3天,所以藥效沒了之後,還是可能繼續發燒。 如有需要,可以考慮繼續服藥,體溫通常會在第3或第4天恢復正常。 邱南昌醫師說,發燒是生病的表徵,嬰幼兒會因發燒而感覺全身不適、倦怠、食慾不振,甚至可能因此脫水,部份體質特別的兒童會因發燒誘發熱性痙攣。
發燒腦袋燒壞: 小孩發燒怎麼辦?別緊張,適時退燒處理!這時候才要看醫生
除非是中樞神經感染,例如,腦膜炎、腦炎等,少數狀況可能會燒得更高,但不會如大家擔心的『燒壞腦袋』。 後續結果真有腦損傷,是因為腦膜炎、腦炎等疾病沒有及時處理而造成的嚴重感染所造成的損害,並不是因為發燒。 總之,發燒是疾病的表現,可提醒家屬要帶孩子看醫生,配合其他症狀找出引起發燒的病因進而對症治療。 發燒本身於對生物體對抗病原菌入侵有重要功能,有科學實驗證明敗血症的老鼠如果持續一發燒就使用退燒藥的話,死亡率會比不使用退燒藥的老數高出許多。 當然發燒還是可能有壞處,病童會因發燒而感覺全身無力倦怠、食慾下降,嬰幼兒更可能因為發燒加上食慾不佳而脫水,也有部份體質特別的兒童會因發燒誘發熱性痙攣,因此適度的使用退燒藥仍是必須的。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發燒太久會對腦神經造成永久性傷害,影響智能發展。
發燒腦袋燒壞: 發燒怎麼辦、如何快速退燒?出現這些狀況趕快送醫!
若持續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要立即回診治療。 但高燒時,病人可能很不舒服,無法好好休息、恢復體力,適度退燒便是為了緩解不適症狀。 發燒腦袋燒壞 建議發燒時不必急著退燒,先觀察活動力、食慾、睡眠等,如果都沒什麼問題,可以持續觀察就好。 柳朋馳認為,腦炎或腦膜炎確實可能病菌直接侵犯腦部而受損,且腦炎或腦膜炎也會出現發燒,才將高燒與燒壞腦子做連結。 此外,有些人發燒會引起熱痙攣,擔心造成腦部損傷或日後癲癇;但從實證研究來看,熱痙攣本身並不會造成腦部實質病變。
發燒腦袋燒壞: 「這種發燒」真的會燒壞腦子!「腦膜炎」恐致死…急診兒科醫師教你:從10症狀,判斷是否患病
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媽媽寶寶》除了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外,官網目前累積近24萬名網站會員及FB粉絲團約43萬名粉絲。 台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布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發燒腦袋燒壞: 健康網》每月「清槍」超過這個次數 美研究: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建議父母應持續補餵寶寶,寶寶才有體力對抗病毒並避免脫水症狀。 寶寶發燒和感冒大多源自病毒感染,服藥僅能「減輕」不適,例如暫時抑制發炎反應幫助退燒,或是改善感冒常見的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 而發燒其實也代表免疫機能「正常發揮」,正戰力充滿準備好好表現;由於發燒所產生的核心體溫升高,意味着免疫細胞正進行強化反應,好幫助人體對抗、殺死入侵的病毒與細菌,如非先天有免疫抑制或正接受化療的寶寶,就無須過度擔心。 而且寶寶腦部的屏障系統發育還沒有成熟,菌血症裡的細菌容易經由血液跑到大腦、造成腦炎或腦膜炎,所以小於3個月大的寶寶發燒一定要找醫師。
發燒腦袋燒壞: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醫師:觀念錯誤
許多家長會擔心孩童發燒會不會影響智力發展,其實只是迷思;醫師指出,發燒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若發燒同時伴隨頭痛、嘔吐,尤其是頸部僵硬等症狀,就必須小心是細菌性腦膜炎,以免造成腦部永久性的傷害。 當身體感染病毒或細菌時,為了讓免疫系統有較好的環境可以對抗抵擋,身體會增高體溫出現發燒的病徵,簡而言之,發燒是免疫系統在跟病毒或細菌打仗的訊號。 一般來說,體溫高於38℃就是發燒了,普通生病、感冒或非中樞神經感染而引起的發燒體溫不會超過42℃,介於38℃至42℃之間的體溫對於腦袋是不會造成影響的。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新手爸媽,最害怕的就是寶寶莫名發燒,更有父母堅信發燒會讓孩子的腦袋燒壞,影響未來的智力發展。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發燒就是病原體上身時,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與之抗戰時導致體內發熱,父母不需太過緊張。 此外,發燒不盡然全是壞處,發燒可增加寶寶的免疫系統功能。
發燒腦袋燒壞: 迷思四:又燒起來了=退燒藥沒有效
吳宗侔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最具侵襲性的細菌之一,可引起嚴重的感染與併發症,病情容易快速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主要死因多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症。 發燒腦袋燒壞2025 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較差,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 先天免疫力差或有潛在疾病的兒童,也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 發燒腦袋燒壞 此外,最重要的判斷是「眼神」,倘若寶寶總是看起來懶懶的,但眼神清亮、意識反應清楚,發燒的原因大概不是腦膜炎,但若症狀相反,就應該要高度懷疑。 由於腦膜炎的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太過雷同,容易因此延誤診斷及治療,其中細菌性腦膜炎常造成合併症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需要爸媽的重視及關心。
發燒腦袋燒壞: 發燒,好處多於壞處,但這些人要小心發燒
然而,其實問題不是那個燒直接把腦袋燒到壞掉,而是造成發燒的原因 – 通常是「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讓環繞著腦部組織和脊髓組織的「腦膜」發炎感染,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腦膜炎」。 坊間一直流傳,發燒時要用被焗一身汗或沖冷水浴,歐陽醫生指這是謬誤,因為發燒為身體正值抵抗病菌的正常反應,至身體有好轉時才會慢慢散熱,若然在此時蓋厚被「焗汗」,可使到身體無法進行散熱,結果不單減慢退燒速度,更有可能變得嚴重。 發燒時更不應用冷水沐浴,因冷水會令皮膚表面的血管收縮,使體溫不斷上升,同時增加不適症狀。
因此,簡單的說,發燒並不會對腦部有任何損傷,但腦膜炎可有能因細菌感染造成大腦永久性的損害,多數的寶寶會有發燒、嘔吐、抽搐、躁動不安及前囟門膨出等現象,多好發在五歲以下的兒童。 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數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 例如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很多時會持續發燒一周才會慢慢康復。 反而要留意如果高燒不退,求醫的原因是排除其他隱藏病因,並非為轉食其他退燒藥。 再者,好多人會認為,高燒不退就等於必需住院做俗稱「吊鹽水」的靜脈注射。 其實發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汗散熱,身體流失水分,「吊鹽水」的目的只有補充水分和營養的效果,對退燒沒有直接幫助的。
「醫師啊,我的小孩高燒不退怎麼辦?」、「小孩是否會燒壞腦袋?」入冬以來,氣溫偏低,病菌蠢蠢欲動,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兒科急診人數明顯變多,台大急診醫學部小兒急診主治醫師陳和昇提出「幼兒發燒七大危險表徵」,家長應立即就醫。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發燒是一種疾病,但其實發燒是屬於「症狀」,主要代表的是體內正處於發炎反應或免疫系統正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免疫反應,所以發燒只能說是某種疾病的「症狀」並非是一種病,而適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效能。 小孩發燒的症狀通常不會太嚴重,不過6個月到6歲的小孩,仍有3%的機率會出現熱痙攣。 發作時,小孩通常會失去意識,出現肌肉僵硬的症狀,並開始抽搐。 雖然發生時看起來會很嚴重,不過熱痙攣並不會造成任何大腦損傷,而且幾乎不會對小孩產生任何傷害。
發燒腦袋燒壞: 急診影音|小孩半夜高燒不退!爸媽必備守則「用這個方法評估病情」
不過,每次燒退的間隔時間會逐漸拉長,溫度高點也會慢慢下降,表示身體感染逐漸獲得控制。 腦膜是包覆腦組織與脊髓的細緻構造,腦膜炎則代表腦膜受到細菌、病毒侵犯而感染發炎。 腦膜炎容易發生於年紀很小(小於5歲)的小孩身上,十幾歲的青少年到25歲以前的年輕人也會,再來就是超過60歲以上的長者。 如果本身有些慢性病,免疫功能不全,或是沒有脾臟(像是曾經車禍脾臟破裂出血而移除脾臟者),也比較容易罹患腦膜炎。 家庭醫生歐陽英傑表示,臨床上把正常體溫定為攝氏37 度,然而每個人的體溫有異,有些人可能先天體溫較高,有些則較低。 在沒有疾病的日子,間中也要量度體溫,有助了解個人的恒常體溫,以致有需要時進行探熱,才可更確定體溫是否異於平常。
發燒表示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因此會增加氧氣消耗、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狀況對於健康的人影響很有限。 而發燒的原因很多,很多疾病一開始的表現可能只是單純的發燒,因此,最重要的是找出發燒原因,而不是把體溫壓抑下來。 若是病毒所引起的發燒大部分在3天內會自然退燒,發燒時的溫度不會超過39℃,最重要是退燒時又生龍活虎,不像感冒的樣子。 一個兒童已經燒到攝氏39℃,胃口依然很好,活動力也很好、活潑亂跳的,表示發燒對兒童的影響不大,即使反覆高燒也不一定要吃退燒藥。 發燒腦袋燒壞 ●退燒藥:退燒效果比泡澡、退熱貼等物理方式來的好,物理性的退燒方式往往降溫不到0.5℃,效果半小時~1小時左右。
簡單來說: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袋會認為38度C才是正常體溫。 因此若採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就如同你使用熱水器燒水,一邊插著電加溫,一邊卻又丟冰塊進去,這樣的舉動不但會讓病人有寒冷的不適感受,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 發燒腦袋燒壞 對於患有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的患者而言,發燒時使用冰枕的舉動更可能會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 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更正了這麼多有關發燒的認知,是不是讓你對發燒有了更正確的瞭解了呢? 只要記得發燒並不可怕,而退燒的目的也不是治病,而是讓病患可以在發燒的過程中得到舒緩,更重要的是,生病了要確實地去看醫生,並且遵從醫生的指示用藥,才是讓孩子快點好起來的不二法門。 如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一般年齡較大孩童比較不會留下神經系統上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