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已在憲報指明所有在2014年12月1日或以後首次登記的公共小巴必須安裝電子數據記錄儀。 由於業界普遍以阿拉伯數目字顯示車費,政府已修訂了上述規例中列明的語文規定並去除其顏顔色要求,由2020 年7 月5 日起,公共小巴的車費牌必須以”$”符號及阿拉伯數字清晰地展示。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此外,為方便調查意外和《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及其附屬法例所訂的其他罪行,並為執行涉及小巴營運的法例,條例同時賦權警方檢索電子數據記錄儀所儲存的任何資料,並訂明該等資料可在任何刑事法律程序用作證據。 根據《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第374D章)第50(1)及(2)條,公共小巴的前方須展示目的地指示器,該目的地指示器須按照署長藉憲報公告所指明的設計及構造,並遵照附表6所列明的顏色要求。 為配合公共小巴業界靈活的運作模式,政府由2020 年7 月5 日起,放寬附表6所列明的公共小巴捲簾目的地指示器的背景顔色規定。 公共小巴營辦商可靈活選擇深藍色、綠色、黃色或紅色作為背景顏色,並以白色英文字母及中文字顯示目的地。 大埔九巴奪命車禍後,巴士司機的駕駛態度成為市民其中一個關注的議題。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今早有市民在駕駛期間,赫見尾隨一輛九巴的車長竟取出手機,雙手使用電話。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巴士司機入條件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李立峯表示,國民教育及國安節目屬於「社會事務」,須符合持平原則。 他續指,「國家安全很重要」是一個抽象概念,也許跟「人命很寶貴」一樣被認為不需討論,但實際上如何理解和分析國家安全,則沒有必然對錯。
- 如沒有車牌號碼,請提供的士司機證上的資料(即司機證號碼及司機姓名)。
- 在香港的社交平台及討論區上,有網民質疑「不用持平,即是承認洗腦?」、「官方認證偏頗」、「一面倒,只可以唱好」、「政府要的不是傳媒是要宣傳機器」。
- 專營巴士公司的車長基本入職要求為持有駕駛執照(代號10或17);非專營巴士公司車長入職要求為持有駕駛執照(代號10)。
-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 需注意的是,脫班問題與一條路線編定班次的頻密程度沒有直接關係,班次疏落的路線亦有機會脫班,減班不一定可解決脫班問題。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我當時停在紅綠燈,在行車線的正中間,我是在燈前的第一架交通工具。 司機望著我,用手語示意我走向旁邊,潛台詞是我阻礙他,潛台詞是單車不是交通工具,只是玩具,不要在這裡玩,只可用路邊踩行。 我感到憤怒,因為單車在香港的道路使用守則中,明顯是車輛,要遵守和其他車輛幾乎一樣的法例。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視頻, 專訪香港時事漫畫家尊子:專欄停刊不代表停止創作, 節目全長 8,25
羅淑佩指運輸署已推出相關的士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已有3,000多個下載,建議的士司機可下載應用程式,每日上下班時「打卡」,由電腦計算費用,並經應用程式繳費等。 政府計劃引入新的車隊管理制度,她指希望現有車隊管理可改善,稱有不少人選坐非法網約車,署方加重罰則之餘,業界也應反思網約車盛行的原因,「點解網約車價錢其實貴過的士,但大家仲願意去坐?中間有啲服務落差,希望今次車隊可以處理度呢方面服務落差」。 各類別車輛的考試標準都不相同;考取某一類別的駕駛執照後,只可駕駛該類別的車輛,不能駕駛未獲取及格的車輛類別。 如駕駛執照持有人被法庭吊銷駕駛執照,則運輸署不會為該持有人續牌;如持有人未繳清罰款,續期手續將不予受理,直至繳清罰款為止,由繳清罰款後七個工作天起計算。 駕駛執照(Driving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Licence),是大部份國家及地區駕駛者必須持有的證件,以證明駕駛者可以駕駛特定車輛。
而按2015年1月的計算方法,全港的整體脫班率為1.8%,其中繁忙時段為2.1%;非繁忙時段則為1.5%,以下為2015年1月專營巴士脫班率[11]。 職前課程由運輸署署長指定的職前訓練學校提供,整個職前課程的最高收費為$1,500,而基礎/專屬單元的最高收費分別為$750,實際收費依個別學校而定。 僱員再培訓局在其「技能提升課程」下提供職前課程,合資格申請人可申請學費資助。 續領駕駛執照手續可於執照屆滿日前4個月內,或執照屆滿日起計3年內辦理。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第一部分 : 個人資料
二0一八年,本澳公共巴士服務日均乘客人次超過六十一萬,日均班次量近一萬,是本澳最重要的公共運輸工具。 然而,不少市民向本人反映,巴士服務質量不佳,尤其是部份車長的駕駛態度及服務態度有待改善。 雖然近年政府增加了巴士點對點查詢、巴士分區資料、巴士報站等電子資訊服務,為市民及遊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車長作為公交服務的第一線人員以及公交服務的基礎,更應該提高自身的服務質素。
雖然今次車Cam片段中的九巴並無載客,但陳先生亦就此事致電九巴顧客服務中心投訴,要求九巴認真督促涉事司機。 而九巴職員在通話中承認司機在當值期間按規定不可使用手機,並指會了解事件詳情。 有關2012年修訂的《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第374B章)和《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第374D章),請詳閱【條例修訂】。 為使公共小巴的營運安全和服務質素得以持續改善,政府於2011年建議修改《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及其附屬法例。 《2012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條例)已於2012年4月13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日生效。 自申訴專員公署對專營巴士行車班次的監察機制於2014年1月作調查報告後,運輸署表示整體脫班情況自2012年年中起已有明顯改善,脫班率由2012年的4.2%,回落至2013年的2.6%及2014年首三季的2.4%。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香港「掛繩遊行」成新常態 《國安法》下「遊行之都」的殞落
當時我有前後燈的裝備,更進一步使用頭盔,比法例要求更嚴謹。 可惜,當時的司機的道路使用意識明顯有問題,不當單車是合法的道路使用者。 這種駕駛態度非常危險,很可能會因為司機輕視單車的態度而做成意外,危害單車使用者和巴士乘客的安全。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在2015年1月,政府完成巴士路線重組監察脫班等研究,並採取多項措施完善現行的監察機制。 署方承認過去計算脫班率方法只以服務日為單位,以反映整體服務水平。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駕駛執照分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就寫道,「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新聞事業作為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必須無條件接受黨的領導,要自覺抵制西方新聞觀等錯誤觀點的影響,包括標榜媒體是「社會公器」、「第四權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對BBC中文表示,「持平」一詞在語言上是正面的,也是社會對媒體的基本期望,「國安節目不用持平」從字面上產生很多疑惑。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在香港的社交平台及討論區上,有網民質疑「不用持平,即是承認洗腦?」、「官方認證偏頗」、「一面倒,只可以唱好」、「政府要的不是傳媒是要宣傳機器」。 受影響媒體包括三家「免費電視持牌機構」無線電視(TVB)、香港電視娛樂(ViuTV)、奇妙電視(HOY TV),以及兩家「聲音廣播持牌機構」香港商業電台和新城電台。 相關建議引起廣泛社會爭議,不少人疑惑為何「國安就不用持平」。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九巴某司機對乘客態度惡劣
申訴專員公署不時接獲市民投訴,指運輸署沒有妥善監管專營巴士公司的運作,以致某些巴士路線經常有班次延誤或脫班的情況出現。 為此,申訴專員於2012年10月18日展開主動調查,並於2014年1月發表調查報告,指出運輸署不能有效監察巴士公司的脫班問題,而且懲罰巴士公司的機制並不奏效,罰款的金額亦不具阻嚇性,撤銷個別路線或全部專營權卻無助改善服務,而且程序需時。 運輸署實際上只是單靠發出提示信或警告信督促巴士公司改善服務,信件之阻嚇力成疑。 根據《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第24B條規定,每輛公共小巴須由「獲授權車速限制器安裝人」裝配一個認可車速限制器。 車速限制器須保持於良好及有效的運作狀態,通過運輸署的檢驗及由運輸署加上封條,同時須在其或毗鄰的地方附貼一塊字牌,標明法例規定有關車速限制器的資料。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就每宗未能符合要求的脫班個案,運輸署會要求有關巴士公司調查因由和採取適當行動加以糾正。 若脫班是由於一些非巴士公司所能控制或預測的因素,該署會與專營巴士公司共同研究改善措施,例如修改行車路線、調整時間表以配合實際的行車時間等,以穩定服務班次。 至於一些在專營巴士公司控制範圍內的脫班個案,運輸署會要求有關公司在指定時間內實施改善措施,以糾正脫班的情況。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若有關專營巴士公司未能就可受其控制的因素(例如巴士故障或車長人手短缺),適時作出改善及提供合理解釋,運輸署會向該公司發出提示信,甚至警告信,以及再作跟進調查,以確定其改善措施的成效。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九巴投訴網站
你在第一部分內提供的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處理你的投訴,以方便我們與你聯絡。 在未得你同意下,我們不會將你提供的個人資料向有關機構披露。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你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你的個人資料,請將你的要求向本組總行政主任提出。 當時在馬路上,我只能向司機說單車是車,巴士也是車,有一樣使用道路的權利,亦沒有理會該司機的無理要求,為了安全,沒有下車和他理論,只記下車牌,路線和當時時間,以作投訴時用。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第二部分 : 投訴詳情 ( ( (或 建議詳情)
至於運輸署「3人小隊」打擊2元乘車優惠計劃,羅指至7月27日小隊查核了280條專營巴士、小巴、邨巴及渡輪等,涉1,900個班次,發現970個懷疑個案,大部份只是一時用錯,至今已將一宗個案轉介警方。 她指巴士雙向分段收費雖然有助減2元優惠下「長車短搭」的優慮,但非條條線適合,且巴士資源珍貴需小心研究。 至於易通行在紅隧推行情況,她指紅隧過去一星期由以往每日車流量約10.5萬架次升至10.7萬架次,情況亦大致如常,可見易通行在紅隧推行大體暢順,除極繁時間外,易通行可減少紅隧擠塞。 她稱經同事實測及肉眼經驗等,發現紅隧最繁忙時段平均車速由每小時10至15公里提升至20至30公里,顯示易通行未令紅隧更擠塞,「但你話爽咗、塞車大幅紓緩就唔會」。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香港國安法:廣播電視國安節目或取消「持平」要求引發的爭議
現在本人正式向九巴提出投訴,要求合理解釋,是否 貴公司在訓練中,教導司機不要當單車是合法交通工具,單車只是玩具,不配使用道路。 如果是這樣的話,香港市民生命安全將受到威脅,事件必須要交由傳媒和有關當局跟進。 現在要求九巴就事件向本人合理解釋,否則必定有進一步行動。 根據《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第24C及120AA條規定,公共小巴均須裝配一個由「獲授權電子數據記錄儀安裝人」安裝的認可電子數據記錄儀。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陳先生斥大埔車禍後 九巴更應重視司機駕駛態度
由2007年5月19日起,申請續領正式駕駛執照、暫准駕駛執照或駕駛教師執照的人士,無須出示他們現有的駕駛執照,而申請駕駛教師執照或國際駕駛許可證者,亦無須出示他們的正式駕駛執照。 如持有人的姓名、地址或身分證明文件有所改變,他/她須在改變出現後72小時內以書面或遞交已填妥的運輸署表格(TD559),將有關改變通知運輸署署長。 年滿70歲或以上人士,必須遞交一份由註冊醫生簽發的「體格檢驗報告」表格,證明體格適宜駕駛及控制所申請的有關車輛類別。 資深新聞工作者、前香港記協主席楊健興對BBC中文表示,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反對聲音基本上已在廣播媒體絕跡,還在運作的電子傳媒都立場「親政府」,製作的節目「本身已經很不持平,沒有多元聲音」。 他說,香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跟隨英國和歐洲式的公共廣播傳統,傳媒被視為是「公共服務廣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除了公營的香港電台,私營商業機構的發牌條件也加入公共服務要求,例如必須播放香港電台節目、植入式廣告等商業元素受規限等。 過去,通訊局曾多次以「持平規定」作為裁定投訴是否成立的標凖,包括指2020年至2021年間香港電台時事節目《左右紅藍綠》、《頭條新聞》在評論警方時言論有欠持平,沒有讓警方及時回應。
事實上,《電視節目守則》和《電台節目守則》已就「恰當地持平」(due impartiality)有明確定義,是指節目在報道不同的言論時,必須以公正不偏的態度處理;應盡量反映所有主要而又關乎宏旨的觀點,以便求取平衡;不應隱瞞事實而有所偏倚,或輕重倒置而誤導觀眾。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2025 現行的廣電節目監管凖則強調「恰當地持平」,是指節目在報道不同的言論時,必須以公正不偏的態度處理;應盡量反映所有主要而又關乎宏旨的觀點,以便求取平衡;不應隱瞞事實而有所偏倚,或輕重倒置而誤導觀眾。 公共小巴客運營業證規定,持證人須促使在每輛提供服務的公共小巴內展示公共小巴司機證。 這項規定旨在提升公共小巴司機的專業形象和公共小巴的服務質素。
現時九巴仍容許持有私家車或輕型貨車駕駛執照的人士入職,在九巴車長訓練學校提供入職培訓。 早期車長在考試及格後,獲發專利公共巴士(代號17)執照,不能駕駛非專營巴士。 政府與巴士工會商討後,更改有關措施,現時車長在考試及格後,可獲發公共巴士(類別10)執照,可駕駛非專營巴士中的公共巴士。 [1]一般而言,公共巴士(類別10)及私家巴士(類別09)的條件可互相交替,運輸署會同時簽發這兩類牌照。 如有關司機未能通過棍波駕駛測試(例如以自動波車輛進行駕駛考試),只可申領自動波公共巴士(代號10A)及自動波私家巴士(代號9A)的駕駛執照,不能駕駛裝有手動變速箱的巴士。
投訴巴士司機態度: 相關主題內容
盧永雄又認為不應「泛化持平原則」,因為這在客觀上助長「逢政府做事必反」的聲音,成為鼓吹「港獨」的溫牀,「持平是有界線的,在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上,不應糾纏於所謂『持平』的爭拗」。 翻看錄影時可見司機於片段第3秒時取出手機,一度雙手拿着手機,擺出疑似拍照的動作。 但兩秒後懷疑轉綠燈,陳先生踩油前進,尾隨的巴士司機則匆忙將手機放下,再繼續前行。
電子數據記錄儀是以數碼方式記錄和儲存車輛行車數據的裝置,當中包括感應器(用作感應行車數據)、車載記錄器(用作傳送數據至記錄媒介)、記錄媒介(用作儲存數據),以及由分析軟件和閱讀器組成的分析系統。 需注意的是,脫班問題與一條路線編定班次的頻密程度沒有直接關係,班次疏落的路線亦有機會脫班,減班不一定可解決脫班問題。 對於班次極為頻密,經常出現拖卡的路線(如九巴211或273線),本身並沒有非常嚴格的班次安排,因此難以界定是否脫班。 根據現行規定,中國駕駛證由中國公安部主管,授權廣東省公安廳辦理香港居民的中國駕駛證,香港永久性居民持有香港駕駛執照及回鄉證等有效證件可免試獲取中國駕駛證。 前香港《信報》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專業應用教授陳景祥也表示,後續要留意的是這種「國安就不用持平」的規定,會否延伸到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 不過,翻查現行的《電視節目守則》和《電台節目守則》,「恰當地持平」原則不僅適用於新聞節目,也適用於「有關香港公共政策或備受香港公眾關注而又具爭議的真實題材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