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人工島內外交通,田北辰就形容政府考慮周到,對外接駁大嶼山同港島西有車路及鐵路,島內交通以路面為主,以路橋連接,環保運輸系統貫通。 新地天水圍低密度新盤Wetland 匯都洪水橋 Seasons 匯都洪水橋2025 Bay,與香港濕地公園為鄰,全港獨有的純天然景觀成樓盤最大賣點。 即將開售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日前上載樓書後,昨天開放空中…… 據了解,項目第1A期為房協首個採用「組裝合成」技術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同! 將會是本港最高的「組裝合成」建築物,預計發展成本為7億港元,相較傳統的建造方法,可節省10%至15%施工時間。
- 中原陳逸承說,洪水橋7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506平方呎,兩房間隔,原叫價550萬元,放盤僅一日,即獲買家洽詢,終減價72萬元,以478萬元易手,實用呎價9,447元。
- 洪水橋鄰近深圳,並與大嶼山的新發展樞紐和大珠三角地區連接。
- 區內有不少早年已落成進駐的屋苑,其中包括柏雨花園、金閣豪園、松盛花園、瑞豐華庭、麗珊園、錦珊園、泉薈、蔚林、溱林、尚城、紫翠花園等。
- 特區政府提出建設新界北部成為「北部都會區」,而「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亦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當中包括連接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 若參考元朗區新盤,對上一個開價的新盤為宏富遠東集團發展的屏山南屏匯,9月推出首批39伙,折實平均呎價15,467元,開放式入場價432.42萬元。
- 洪水橋新發展區佔盡地理優勢,既可與鄰近的屯門、元朗及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有所協調,將來更擁有連接市區、香港國際機場、新界西北及深圳灣口岸的交通網絡,樓價升值潛力不容小覷,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把握機會趁早入市。
#LYOS提供9幢物業,合共341伙,當中包括5幢5層高的住宅大樓(1A、1B、1C、2A及2B座),每層各設11至12個單位;另有4幢複式大樓(A至D座),一律兩層設計。 戶型方面,包含開放式至三房單位,實用面積202至806平方呎。 但是發展洪水橋核心商業區,也有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就是當區有大量具規模的物流、汽車維修、資源回收等「棕地作業」,要這些作業遷出之後才能騰空土地去開發。 在啟動的階段,企業可能比較不願意作「開荒牛」去開發這個「副都心」。 匯都洪水橋 除了部分必須在地服務市民的前線部門,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包括政策局和部門的總部與後勤部門,現在都散落在市區不同角落,而且部分部門更加是在租用私人寫字樓作為其辦公室,情況其實並不理想。
匯都洪水橋: 單位中可剔走「1B座L室」及「2B座L室」
直至元朗區發展衛星城市,交通便利起來,政府設立新型街市,連鎖式超級市場各處出現,再加上土地急速發展,這些小型市集相繼被取締了。 基於具有策略性位置,未來新發展區將提供大量空間作辦公室、零售、酒店及特殊工業等經濟用途,以應付對經濟用地日益增加需求,因而成為新界西北地區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 他又指,樓價走勢要看經濟發展,相信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逐步落實,本港經濟會向好,無論是中小型住宅以及豪宅的樓價都會平穩向好。 以上自提點由中通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合作(簡稱:中通國際快遞)提供服務,如有任何爭議,中通保留最終之決定權。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430,年齡中位數為 41.8歲。
- 項目位於洪元路2號,屬位於洪水橋發展區範圍內,提供341伙單位,間隔涵蓋開放式至三房,最細單位面積202平方呎起。
- 洪水橋主打中低密度住宅,屋苑之間涇渭分明,四周種滿樹木,遠眺群山,環境清幽寧靜。
- 公共交通方面,區內設有多條巴士路線前往香港各區,而輕鐵亦可免費接駁轉乘港鐵屯馬線,加上港鐵已落實於兆康站與天水圍站之間增設興建洪水橋站,預期可以進一步完善洪水橋一帶交通網絡,為北部都會區奠下基石。
- 相傳元朗橫洲在明朝時當地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土豪(毛家三虎)。
(發展局圖片) 田北辰指,今次政府提出的新路綫令整條走綫變成服務跨境客及北部都會區,而洪水橋到小欖中途完全沒有乘客上落,屯門50多萬居民卻仍要面臨屯馬綫早晚繁忙時間迫爆的問題。 他強調斥資2000億元的鐵路要「用到盡」,又指按原本規劃的走綫再到洪水橋只停多6個站,耗時約多3分鐘。 他估算若兩條綫都起,洪水橋至小欖大約7.5公里,造價約300億元,成本多15%,可令北部都會區、跨境客、屯門同至小欖沿岸一帶居民均獲得便利;若只能起一條則應以沿岸走綫為主。 匯都洪水橋 方面,於洪福邨設有巴士總站,提供有多條巴士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個地方。 屋苑附近另設有619專線小巴循環來往洪福邨及港鐵天水圍站,途經洪水橋街市及輕鐵洪水橋站。 住戶可乘搭輕鐵穿梭屯門、元朗市中心及天水圍,或乘搭到西鐵線元朗站轉車至港九新界多區。
匯都洪水橋: 新界西地產分區 >> 洪水橋/廈村地產-租屋,搵樓
民建聯社區幹事徐君紹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洪水橋區近幾年的發展主要是在洪福邨一帶,現時周邊亦有地盤興建公營房屋、私營房屋及過渡性房屋,但其他方面就未有發展。 亦請妳像小説「三體」中的好心外星人一樣………..(請勿回覆,請勿回覆,請勿回覆)(重要的事情要講三次)另外我第一次加入小學群組回憶往事並日夜不停留言(香港的夜間是美國的日間),因為我發覺再不寫出來,怕真的全都忘記了。祝你身體健康及工作順利。 中國服飾控股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歸屬於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將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至少60%。 淨虧損增加主要由於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疫情於有關年度爆發,導致收入減少至少30%。 深圳、上海、北京、濟南、天津、成都、鄭州等地采取的封控措施導致零售網點所在的百貨公司、商場和奧特萊斯的客流急劇減少;及商標和使用權資產等長期資產減值增加。
如果能夠將政府總部和適合的部門的總部與後勤部門,一併搬遷到洪水橋,本身有助於提升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可以規劃充足的樓面面積予各政策局和部門,避免現在同一部門散落在不同辦公室的情況;另一方面,騰空出來的樓面,可以補充現在市區中短缺的商業樓面供應。 匯都洪水橋2025 加上政府公務員的工資算是社會中的中上層,政府辦公室遷入洪水橋核心商業區,可以帶動整個區的酒店及餐飲零售等的需求,是一個一舉多得的「Jumpstart」整個項目的方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中,除了東大嶼都會的建議以外,其餘建議基本上都是相對零散細碎,難以提供具規模的發展用地——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規劃面積超過600公頃,洪水橋新發展區則超過700公頃——也就難以發展高密度、集約而宜居式的新發展區。 該些建議,選取比較可取的部分,作為中期的一部分補充用地,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就這樣東拼西湊出最終所需的4800公頃用地,恐怕並不現實。
匯都洪水橋: 洪水橋。厦村 – 新發展區
發展局發言人昨日解釋,洪水橋為新界西北中心點,既方便轉乘亦易達屯門其他地方,最新建議走線比之前更好、更配合香港整體發展。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增建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預期落成後可將洪水橋提升成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 為了達致職住平衡,《發展策略》建議制訂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盡量把「無地域限制、帶動就業機會」的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相信能為新界北區造就大量就業機會。 然而,新界北區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如濕地、綠化地帶等,有專業人士認為,需進行環評以保障發展及生態平衡。
匯都洪水橋: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對外交通方面,目前以公共巴士服務為主,設有路線來往港九新界以至機場;政府同時落實興建屯馬綫洪水橋站,初步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通車啟用,日後往返市區就更加方便快捷。 別以為住元朗交通就一定不方便,區內有輕鐵連接天水圍、屯門,另設有專線巴士及小巴往返深圳灣口岸及落馬洲口岸,車程不過15至20分鐘。 至於對外交通方面,元朗與市區的交通主要依靠大欖隧道,區內有多條巴士線直達港九新界以至機場,再配合港鐵西鐵線,從元朗到紅磡只需26分鐘,往來市區非常方便。
匯都洪水橋: 通關在望北都利好 洪水橋新盤大賣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至於透過招標出售的20伙花園複式戶,市場消息指,即日沽出13伙,呎價最高見2萬元,破盡洪水橋歷史。 匯都洪水橋2025 換言之,該盤昨日推出220伙,總共售出213伙,佔97%近沽清。
匯都洪水橋: 洪水橋/廈村住宅樓盤,買樓
事實上,「北部都會區」計劃列明,區內將興建多條新鐵路線及新鐵路站將接駁,而且相關鐵路線的走線亦與洪水橋有關。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於本港境內將設3個車站,並於流浮山一帶伸延往深圳。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站出發,途經厦村站和流浮山站,並於深圳灣大橋東側伸延往深圳方向。
匯都洪水橋: 跑遊元朗屏山鄉 ( - 洪水橋大街
以洪福邨為例,作為首個在洪水橋區發展的屋邨,當時缺少周邊配套,令先入住的街坊生活居住一度十分不方便。 從事裝修行業的黃生於兩年前搬來洪水橋區居住,經常需要前往不同地區工作,最大的問題是屯門公路整日塞車,而地鐵線路又多有不便,直言交通亟待改善。 匯都洪水橋 他的小朋友在屯門上學,但巴士班次太疏,要近20分鐘才有一班,因此每日要很早出門等巴士,否則就會遲到。 他指,基層市民最關注的無非是衣食住行,未來在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亦應在洪水橋完善基建設施,例如大型商場等,以帶動區內經濟的發展。 針對洪水橋發展區的規劃已經提出多年,卻始終未有真正落實,徐君紹形容情況不理想。 徐君紹認為,整個發展區建設的速度固然要快,但基建規劃不容忽略,要避免「顧此失彼」的情況出現。
匯都洪水橋: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 第一期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及第二期發展
環繞「洪水橋站」未來的用地已作出了一定規劃,周邊用地多劃作寫字樓用地,高度130米-200米之間;而周邊則會發展住宅,新發展區將容納約218,000人,當中包括新增人口約176,000。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的鴻圖大計,當中洪水橋成為了其中一個發展重心,也令洪水橋的前景被看高一線。 根據《施政報告》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文件,政府計劃在把洪水橋及廈村的定位,提升為核心商務區,透過加建連接「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加強與前海在金融、物流及科技發展,並計劃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 長實在2005年時以8.8億元向中信泰富購入持有地皮的公司,及後成功以4.26億元補地價,每呎地價僅804元,其後發展為8座734個住宅單位,包括697個分層單位、以及37幢洋房項目。 另外在「#LYOS」附近的「瑞豐華庭」也是長實在1999年的出品。
匯都洪水橋: 香港地產網現有
洪水橋位處新界屯門與元朗交界,區內以中低密度住宅及原居民村屋為主,四周被山林覆蓋,生活環境舒適恬靜。 另外,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洪水橋及廈村一帶將會成為重點戰略位置,同時將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接駁洪水橋至深圳前海區一帶,未來升值潛力無可限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匯都洪水橋 聶曉輝)因應交椅洲人工島的規劃,發展局初步建議興建全長約13公里的貫穿港島西、人工島及大嶼山東北連接路,成為首條無須經九龍來往港島和新界西北的主要幹道。 同時,興建全長約30公里接駁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以香港大學站為起點,但走線與2019年建議的經屯門南站至內河碼頭站有異。
匯都洪水橋: 項目顧問:
另外,區內於將來有望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為洪水橋以及天水圍、屯門和元朗的居民提供就近的工作機會。 北部都會區是本港未來發展一大核心項目,透過重點發展香港與深圳接軌的地區,建構「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其中「三圈」包括「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及「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洪水橋/廈村一帶鄰近深圳灣口岸,日後將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連接至深圳前海,預期洪水橋將會成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為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匯都洪水橋: 項目背景
洪水橋原名紅水橋,建於紅水河支流之上,該支流傳統上是元朗和屯門的分界線;但現時因為十八區分界原因,大部份地方歸屬於元朗區的廈村鄉。 至於建造成本方面,根據港鐵公司提交的項目建議書,洪水橋站的預算建造成本按2018年12月價格計算約為41億元。 我們會因應港鐵公司的詳細規劃及設計進行獨立評估,以確定成本估算。 徐君紹說,發展鐵路對於香港同內地直接的合作及融合有幫助。
在多個即將有新盤落成的地區之中,以新界區未來布局最為矚目,特別是發展空間較大的新界西北,洪水橋一帶近年積極起動,加上毗鄰早已發展成熟的元朗,舊區之內又有新發展區,新舊交融之下,再次牽起不少置業人士對「大西北」的興趣。 至於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途經港島西、人工島、欣澳、屯門東,並伸延至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以接駁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可更便利港深往來,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互聯互通。 匯都洪水橋2025 發展局初步建議在人工島A島及C島各設一個車站,並於鐵路沿線增設多個轉乘站;同時探討於堅尼地城增設車站轉乘港島線的可行性。
匯都洪水橋: 發展洪水橋,挖掘新界西北與新界北潛力
撇除特色單位,今次「#LYOS」分層提供了少量開放式單位外,餘下均為一房及兩房。 而開則上也不算太複雜,尤其開放式及一房的內櫳可比性不算很大,故建議準買家真的決定選購時,可按方位作為排序。 「#LYOS」由分層住宅及複式單位所組成,複式單位置於地盤以南,毗鄰貼近未來在建公屋地盤;分層單位則置於地盤西面。 分層住宅外望像是一座合共58個單位組成,但實情內裡分「1座」及「2座」。
匯都洪水橋: 九龍
洪水橋站是《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七個鐵路方案之一,位於西鐵線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主要服務日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洪水橋站雖然是港鐵屯馬綫已落實興建的車站,但預計於2024年才動工,2030年啟用。 根據現時情況,洪水橋居民仍需使用其他接駁工具前往屯馬綫沿綫各站,而屯馬綫在繁忙時段的客流量接近飽和,徐君紹關心未來會否增加其他鐵路綫路的接駁情況。 他指,現時當區居民往返市區工作宛若「大遷徙」,政府計劃在前海一帶發展高科技創科中心,他更關注的是此舉能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居民「當區就業」,以及通過發展為當區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機遇,便利居民生活,亦有助緩解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