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的兒女,遭男友虐待事件屢見不鮮,不過近日馬來西亞的傳媒報道,一名男子竟因為女友3歲的兒子病了,不慎在他心愛的沙發上嘔吐,竟怒氣沖沖虐打男童致死,十分殘暴。 【本報訊】12歲「雙非」男童疑遭遺棄在廣華醫院,37歲內地母親日前乘高鐵入境時被捕,被控1項虐兒罪昨提堂,案件押後至9月再訊,待控方索取法律意見,被告准保釋候訊。 你可選擇不接收曲奇檔案,但你若選擇不接收,本網站某些功能可能無法運作。 紀錄只會顯示你的領域名稱、伺服器地址及所閱覽的網頁,以便我們統計閱覽網頁的人數及閱覽者類別方面的資料。 我們承諾在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定方面,會完全符合,並且在可能情況下超越國際認可的個人資料保障水平。
- 上半年的爆款古偶《長月燼明》,播出當月內,集均播放量在3200萬左右。
- 使用者須負責自行評估本網站所載的各項資料或與本網站有關連的各項資料,並應在根據該等資料行事前,核實該等資料,以及徵詢獨立意見。
- 日本一名25歲男子,在照顧同居女友3歲兒子時,不滿年僅3歲男童戒尿片屢失敗,竟將滾水淋去男童身體懲罰,導致男童全身90%嚴重燙傷不治。
- 除了要翻看大量片段外,警方調查時亦遇到一定困難,因兒童年齡較細,不能講出被虐打的時間及經過,而施虐的行為往往只需要2至3秒,所以警方有必要仔細檢視所有錄影。
- 「體罰並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一定會在程度上逐漸加深。一開始較輕微,但是漸漸沒有威懾力、不管用之後,家長可能會採用更重的手法責打孩子。」她說。
- 另外,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兒童普遍逗留家中的時間均有所增加,而社會經濟環境轉差卻不斷加大家人或照顧者的生活壓力,繼而大機會令到雙方出現磨擦。
由2005年開始舉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每年嘉許推動關愛文化的學校[10]。 黃又說當時陳伯未因鸚鵡斷腳而減價,「要用返原價同佢買」。 不少從業人士認為,舉報存在困難,一方面舉報者須承擔一定法律責任和現實壓力,另一方面,一旦實行強制舉報,相關舉報及轉介個案數量必定上升,當局是否應付得來,尚且存疑。 上述政策建設不僅拖沓、無實質進展,而且即便落實,對於保障兒童、預防虐兒事件發生而言,也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仍須從立法、社福政策、教育推廣等多方面入手。 2017年8月10日,親父及繼母帶同臨臨兩兄妹遷進繼外婆在屯門屯合街2號時代廣場的單位,自此親父拒絕讓前妻探望兩名子女。
香港虐兒: – 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二零二零年修訂版)
「醫治一個虐兒家庭,比起醫治一個肺炎小朋友複雜好多倍。」治療遇到的困難讓陳鳳英明白,虐兒家庭不會無故浮現眼前,醫護要化身偵探洞察不妥。 她憶述,曾有老婦帶著數個月大健康正常的嬰兒,到母嬰健康院覆診,「但婆婆個身好臭,唔能夠清楚答問題」。 團隊發現這個家庭涉及疏忽照顧,嬰兒的婆婆吸毒,母親僅10多歲,家居滿佈垃圾、惡臭無比,還有超過10隻貓。 政府亦應該盡快向立法會提交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的條例草案,要求指定專業人士就懷疑虐兒個案作出舉報。
《香港01》取得3段「放蛇」雀友今日拍攝的片段,其中一段影片內,雀友聲稱對一隻青綠色鸚鵡「有興趣」,向店主陳伯查詢。 當時雀友表示該隻鸚鵡眼睛似有受傷,問及「佢隻眼做咩事?」陳伯即捉住鸚鵡頸部稱「無事吖」,「無問題㗎,滴眼藥水」。 當雀友表示不懂如何為鸚鵡滴眼藥水,陳伯隨即表示「我教你」,並取出一支眼藥水示範。
香港虐兒: 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九龍城及油尖旺)
(案件編號:HCCC28/20)[2][3][4]而繼外婆2項疏忽照顧兒童罪成,判囚5年。 香港虐兒 警方於12月31日至1月3日期間,再檢取院舍11月18日至12月17日的所有室內及戶外的片段;其後再於1月6月檢取 9月18日至12月17日的所有室內及戶外的片段。 香港虐兒2025 警方遂於昨日在全港多區拘捕8名女子,年齡介乎24至63歲,涉嫌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8人現正被拘留調查,稍後會落案起控,將於後日(10日)上午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女職員早前於區域法院承認11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今(26日)被判監27個月… 兩名2歲及4歲的女童日前在天水圍寓所疑誤服大麻糖後不適昏迷入院,25歲父親涉疏忽照顧及藏有多粒大麻糖,被控兩項虐兒及1項藏毒罪,昨提堂。 被告暫毋須答辯,還押至8月23日再訊,以待化驗毒品及兩女童的醫療…
香港虐兒: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黃翠玲認為,儘管有困難,但並非不能解決,「建立強制舉報機制需要完備的配套,包括足夠的資源、人手配置和分工、分流系統、專業同工培訓計劃、社區宣傳教育等。」她說。 特區政府在這一方面並非毫無作為,但相關政策建設卻進展龜速。 如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於2019年5月建議並展開公眾諮詢訂立「沒有保護罪」,即對沒有採取步驟保護兒童或易受傷害人士追究刑事法律責任,本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促使照顧兒童或與其同住的人在兒童面臨受傷害的風險下保護兒童。
除了加快強制舉報虐兒立法步伐之外,防止虐兒悲劇,社會各界都應多行一步。 高危家庭包括父母有精神病、吸毒、18歲以下等,他們大多不會主動招手,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非常敏銳。 她舉例說,一名老婦早前帶數個月大的嬰兒到母嬰健康院覆診,「個BB係肥肥白白,但婆婆個身好臭,而且唔能夠清楚回答問題。」這些微小跡象引起醫護注意,追問之下得知老婦家裡有超過10隻貓,而嬰兒的母親只有10多歲。
香港虐兒: 社會病了 兒童買單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獲得卓越社會服務獎、服務模式獎(創新意念)及服務模式獎(服務使用者參與)[24]。 2022年5月,發布「護老者疫下困境與壓力調查」結果,發現逾八成護老者在疫情期間出現抑鬱症狀,曾有一成人曾想自殘或尋死,因而建議政府強化地區支援網絡及完善基層醫療系統[16]。 香港虐兒 2021年12月,發布「疫情下市民收入減少及借貸情況調查」結果,發現近半市民疫情下收入減少,當中逾四成人借貸度日,建議政府容許經濟困難的人,提取部份強積金應急,並建立失業支援制度[15]。
香港虐兒: 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及性暴力受害人服務宣傳刊物
現時,主要呈報機構包括社署及非政府機構的服務單位、香港警務處、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法律援助署等。 當前線的社工和專業人員接觸或處理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和性暴力個案時,會因應個案的性質作出初步及專業的評估後,才向「中央資料系統」呈報。 分流系統能夠有效解決強制舉報制度下舉報及轉介個案數量增加的問題。 黃翠玲分析,政府可設立明確的個案分流系統,例如根據舉報者提供的資料分流,如身體有明顯或嚴重傷痕、性侵犯、疏忽照顧等較為嚴重的個案,應交由保護兒童服務的專門部門或執法機構展開調查;而徵象輕微的個案則可交給家庭服務中心跟進。
香港虐兒: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另外,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兒童普遍逗留家中的時間均有所增加,而社會經濟環境轉差卻不斷加大家人或照顧者的生活壓力,繼而大機會令到雙方出現磨擦。 而筆者翻查社會福利署最新2021年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統計報告,發現去年竟然出現1,367宗新呈報的虐兒個案,對比2020年只有940宗新呈報個案,虐兒個案數字幾乎升逾近45% 。 而根據報告顯示,有接近六成虐兒問題出自「家庭個案」,施虐者是受害兒童的家長。 如果用地區作分類,最多新呈報個案正是發生在九龍東觀塘區,佔整體15%,足以反應坊間虐兒問題出現日趨嚴重的趨勢。 黃翠玲認為,每一宗虐兒個案都是可以預防的,而周全的兒童保障政策能夠有效防止悲劇發生。 如在五歲女童被虐致死案中,女童胞兄學校發現其身上有傷後與社署聯絡,以為可「轉介」社署,惟社署卻以為校方只是「查詢」,並未跟進。
香港虐兒: 事件發展
他說,中國人的傳統就是“家醜不外揚”,“棍棒教育”下很多孩子可能會選擇忍受,以致釀成慘果才會揭發事件。 器官捐贈可讓死者遺愛人間,南韓釜山一名3歲女童,在出生僅5日時,被托兒所職員待,頭部重擊地面,過去3年都處於昏迷狀態,直至上月底心臟驟停離世,父母決定將女兒器官捐贈給另外4名孩子。 台灣一名網紅兒科醫生在網上自爆,因為兩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出現問題,所以他開始對孩子進行體罰,包括打耳光、用腳推倒罰跪中的孩子等,引發討論。 對此,當事小孩的生母指出,孩子們從今年4月底就開始遭到父親暴力…
香港虐兒: 服務
【本報訊】12歲「雙非」男童陳泓儒日前被母親遺棄在廣華醫院,據了解,警方已聯絡到陳母,她正身處內地,初步表示願意來港接回兒子,但未有確實日期。 列虐兒案調查 香港虐兒 暫住兒童院 特首李家超昨稱,遺棄兒童事… 我們收集到訪本網站人士所自願提供的個人資料,包括用戶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除法律有所規定外,如未得你的同意,我們不會使用你的個人資料作其他用途。 本網站的簡體中文版本的大部分內容是透過網上翻譯軟件提供。
香港虐兒: 資料收集與使用
警方調查發現「童樂居」內約有40多名人員會接觸兒童,現時已拘捕當中14人。 警方正全力翻查片段,如發現再有虐兒事件,會盡快採取拘捕行動。 被捕8名年齡介乎24至63歲的被捕女子,已被控各一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下周一(10日)上午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有近10年處理虐兒個案經驗的中大兒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威爾斯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陳鳳英不諱言,這宗慘劇只是冰山一角,無法估計有多少孩子活在虐兒陰霾下。
香港虐兒: 社會福利署署長核准計劃 – 反暴力計劃
這些特徵均指向,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是虐童個案多發的根本原因,兒童成為了病態社會的犧牲品。 保護兒童學院為各院校、非政府機構及商業機構提供小組工作、員工培訓、公眾教育等服務,讓大眾對保護兒童的概念有更深認識,以便及早察覺,適切地處理虐兒的問題。 2023年4月21日下午,有報道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位於深水埗的大坑東幼兒學校發生懷疑虐兒事件。 然而,於4月22日,據報警方翻查閉路電視後相信事件不涉及刑事成分,涉事母親不作追究[31]。 香港虐兒 香港虐兒2025 2013年4月,有消息指觀塘職業訓練中心因收生不足陷入財困而停辦。 當時的校長龐偉業表示,學校會在現有學生完成課程後才結束[29]。
甚至更理想的願景是,政府大刀闊斧改善香港職場環境,提升勞工福利,減少整體社會的壓力。 香港虐兒2025 事件源於有母親於網絡群組表示,懷疑自己的3歲幼女就讀該校學前班期間遭到不當的身體對待[32]。 於4月21日,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就事件發聲明稱,校方已於4月19日知道事件後即時展開調查,翻查閉路電視後,未有發現教職人員有任何可疑行為,並已即時聯絡警方及家長,全面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33]。
全因每位善長的每月捐款,讓我們可以有穩定的收入以制定及推動更長遠和有效的服務。 善長們的每一份心意都能讓有需要的兒童得到適切保護,在一個安全、穩健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亦為他們的家庭帶來希望和改變。 於4月21日至22日,大坑東幼兒學校全校四個級別的家長發出聯署聲明支持學校,其中一名家長代表會成員表示校方對學生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而該校教師「很有愛心,疼惜小朋友」,冀盡快釐清真相,還學校清譽。 據報涉事女童為插班生,其家長從未參與學校活動,鮮有露面,故其他家長並不認識她[35]。 香港虐兒 2023年,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中心主任鄧震宇獲選為「優秀社工」[28]。
香港虐兒: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在2019年,貴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虐童問題不降反升,它揭示的不僅是政府在保護兒童上的無能,更為我們敲響警鐘:無視社會的病態,難以迎接未來。 其次,在受虐群體上,0至5歲的孩童最不懂自理,因而最需要成人照顧,而數據恰好可見,0至5歲年齡組別是增長最多的受虐群體。 當其他年齡組別的虐兒個案呈下降趨勢時,0至5歲年齡組別的虐兒個案不降反升。
在警員向陳伯問話期間,藝人兼「香港鸚鵡救援」創辦人郭秀雲到場,問警員「咩事呀阿sir?」一名輔警回應稱是「有啲……大家嗰個角度問題,我哋要clarify(澄清)返」,事情「無咩特別」,着郭「繼續買吖,繼續買」。 上文節錄自第261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19日)《虐兒案頻發背後 香港兒童欠缺「保護網」》。 曾經是註冊社工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向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
香港虐兒: 服務區域A、D及E
事實上,施虐者或受虐兒童同樣需要適當的治療和輔導(如社工),以防止悲劇發生。 所以若你發現身邊朋友或鄰居有虐兒傾向,你有責任給他們施予援手,協助他們找適當的專業人士輔導。 香港虐兒2025 同時,政府早期預防服務資源投放不足,例如缺乏為新生嬰兒家庭提供探訪服務、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
防止虐兒會總幹事黃翠玲指出,200宗懷疑虐兒個案中,身體虐待比率最高,有96宗,佔48%;其次是性侵犯,有33宗,佔17%。 虐兒個案涉及221名懷疑施虐者,大部份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當中30%是母親、24%是父親、17%涉及父母二人。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2020年新呈報的性侵個案比2019年增加8宗,今年首半年比去年同期急增99宗。 防止虐待兒童會稱,疫情期間,兒童有較多時間上網及使用智能電話與外界溝通,增加兒童在網上接觸潛在侵犯者危機。 香港虐兒2025 昨日(7日)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再有8名職員涉嫌虐兒被捕,事件累計已有14人落網,懷疑曾被虐的幼童增至26人。 警方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已抽調21名探員成立專案小隊,現正翻查4.6萬小時的閉路電視錄影片段,當中發現被捕14人一共涉及91次在不同時段虐兒,受害兒童最大為3歲8個月年齡,最小僅1歲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