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 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 鬱金香屬是百合科下的一個屬,約150多種,產亞洲、歐洲及北非,以地中海至中亞地區為最豐富。 鬱金香屬 我國有14種,除1種為引種栽培,另2種產東北和長江下游各省以外,其餘11種均產新疆。 通常生於平原和低山地帶(僅少數種分布到亞高山和高山帶)。
同時,著色遲的,在運輸和市場成交時易損傷。 因此,臨近開花時,要避免過記的溫度,在充實遮光的同時要保持通氣良好,切花時容易拔起球根,可用鉗夾切割,儘可能帶上球根內部的莖。 切花根據品種、株高和花的大小分選,10枝一束裝箱運輸。 瓶插保鮮可用10×10~6殺藻銨、2.5%糖、10×10~6碳酸鈣的混合液,可用糖、矮壯素及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的混合液。 鬱金香屬 在華南等南方地區栽培鬱金香因受溫度的限制,在12月至第二年 2月這三個月內種植。
鬱金香屬: 鬱金香(百合目百合科植物)
鬱金香的本意是一種花卉,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Tulipa)的具球莖草本植物,是荷蘭的國花。 台灣由於高溫多濕不易繁殖開花鱗莖,每年秋季8~11月間由國外進口。 定植前,將鱗莖放入冰箱內以5度C冷藏40~45天,再栽植入土,經2~3個月開花。
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 鬱金香屬2025 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如今,西寧市人民公園每年會研究考量荷蘭鬱金香品種和數量,選擇適應高原氣候條件、觀賞效果好的品種作為主打品常年種植,且每年增加新品種以豐富花色。
鬱金香屬: 荷蘭國花
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 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 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 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與品種、生物學特性及冷處理時間有關:鬱金香由於原產地嚴酷自然條件的長期錘鍊,不僅形成了耐寒不耐熱的品種特性,而且還使其具備了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莖、葉得到充分生長後才能開花的生物學特性。 在我國北方地區,秋、冬露地種植可滿足低溫要求,第二年至5月開花,利用這一特性對鬱金香鱗莖進行9℃或5℃低溫處理,可做促成栽培,終年供花。
- 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
- 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 鱗基部受害後,迅速發展的病斑可遍布所有鱗片,由病鱗產生的乙烯,會使健全的鱗莖產生流膠現象,影響生長。
- 通常生於平原和低山地帶(僅少數種分布到亞高山和高山帶)。
種球栽種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鐘,晾乾後種植。 生產性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厘米或13×12厘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 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 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 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
鬱金香屬: 鬱金香
少女都收下了,卻無法選擇當中的一位。 鬱金香屬2025 在左右為難之際,只好向花神–普羅娜祈願,希望她能把這些寶物都變成花,以分享大眾。
鬱金香屬: 繁殖方法
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 據史料記載,鬱金香源自黑海一帶,16世紀時由荷蘭航海家克魯修斯將其帶回家鄉萊頓。 由於萊頓一帶是沙質土壤,加上氣候多雨濕潤,十分適合鬱金香生長的需要,因而到17世紀,鬱金香的發展在荷蘭已經初具規模。 現在,荷蘭的鬱金香已經發展到上千個品種,不但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花卉出口國花卉出口的搖錢樹,而且成為荷蘭旅遊部門吸引遊客的聚寶盆。
鬱金香屬: 繁殖栽培
鬱金香的球莖是有一定毒性的,如果誤食會引起嘔吐、拉肚子;接觸其葉子也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皮膚出現過敏症状。 所以,即使作為藥用,也請嚴格按照醫囑使用。 曾有報導,鬱金香花和葉中含一種有毒生物鹼,其生理作用類似西發丁鹼。
鬱金香屬: 郁金香
因此,早植不如晚植,一般在春節前兩個月左右,大約11月上中旬栽種。 栽前去除褐色鱗莖皮,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兩小時左右。 株行距為9×10cm,栽植時球根頂部與土面相平或略低,適當淺植可提早開花,有時鬱金香鱗莖露出土面1/3左右可提早開花5天以上。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 種植畦,畦寬一般為溝深 30厘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 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複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
鬱金香屬: 黃色巨鴨維港活動主辦單位感謝市民及旅客 盼後會有期
鬱金香原本是亞洲草原上的一種野花,隨著土耳其人來到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地區。 第一個把鬱金香介紹到西方的,是在16世紀擔任奧地利皇帝大使的巴斯拜克。 鬱金香屬 他在返鄉途中將鬱金香球莖帶回了佛蘭德[3]。
鬱金香屬: 品種分類
該詞通過法語tulipe/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進入英文,演變成tulip這一形式。 土耳其語tulbend一詞通過另一渠道進入英文,則作turban,仍指「穆斯林頭巾」。 台灣高冷地最適合栽培,中北部平地生育尚佳,南部平地只要注意管理,也同樣能開花。 開花後因氣候因素無法再培育成來年再開花的鱗莖,均廢棄不用。
鬱金香屬: 主要價值
12月份華南地區的氣溫仍可能很高,這時可以將鬱金香栽培於栽培箱中,置於約5℃冷庫中,放置2周至3周,待鬱金香球莖已長根,芽約1厘米至2厘米長時,再將其移出冷庫置於栽植棚內生長。 光照 充足的光照對鬱金香的生長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將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引起落芽,植株變弱,葉色變淺及花期縮短。 但鬱金香上盆後半個多月時間內,應適當遮光,以利於種球發新根。 另外,發芽時,花芽的伸長受光照的抑制,遮光後,能夠促進花芽的伸長,防止前期營養生長過快,徒長。 出苗後應增加光照,促進植株拔節,形成花蕾並促進著色。 鬱金香屬 後期花蕾完全著色後,應防止陽光直射,延長開花時間。
鬱金香屬: 鬱金香屬
母球鱗葉內生出一個球及數個子球,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可於6月上旬將休眠鱗莖挖起,去泥,貯藏於乾燥、通風和20~22℃溫度條件下,有利於鱗莖花芽分化。 分離出大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秋季9~10月栽種,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
鬱金香屬: 生長習性
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 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濕潤深度15厘米左右)。 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鬱金香屬: 鬱金香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按開花先後分為早生種、中生種或晚生種。 其花姿、色彩皆令人陶醉,不愧為花中皇后;春季盛開。 而花嘅方面,喺園藝學入面,鬱金香按開花習性分為早開同遲開兩種。
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 球莖栽植深度以能掩埋球頂為度,栽植後充分灌水,置日照60~70%通風涼爽之處,待見花芽及葉芽開始伸長時,再充分接受日光。 若長期置於蔭蔽處,易徒長,開花不良。
贈花禮儀:由於鬱金香的花莖頗具曲線美,宜用稍大一些的白底花紋的包裝紙,4~5株長長的紮成一束,飾帶一定要用黃色的。 全球各地大概有8000幾種鬱金香,其中有大概150種被大量生產,多數都係紅、黃、紫、白、橙呢五種。 若果按栽培時節同花期嚟分,重可以細分成早、中、晏三種。
鬱金香屬: 花期調控
喺荷蘭,鬱金香同風車、芝士、木鞋夾埋一齊,話成「荷蘭四寶」。 佢當地啲人一直將靚同華貴、莊嚴嘅象徵。 該屬植物的花大、多、鮮艷美麗,常作庭園花卉。
鬱金香屬: 觀賞價值
症状:葉生花葉狀斑紋及褪綠條斑,有時產生壞死斑,花瓣產生深色斑點。 (4) 不要把鬱金香和水仙花同置一個容器中,否則鬱金香壽命會縮短。 鬱金香可能引起手掌皮膚紅腫,處理時應小心。 在一個古堡裏,有三位騎士同時愛上一位女孩,騎士們為博取女孩的歡心,分別把自已珍藏的寶物–王冠、寶劍和金飾送給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