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上半年本地住宅市場較去年顯著好轉,惟最近一個月樓市氣氛轉靜。 有本地傳媒引述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早前抱病出席集團內部會議時,分享個人對下半年樓市的看法,指他表明本港「牛市不會重臨」,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並非沒有可能,且憂慮有管理層要求增設分行,是對後市過分樂觀。 本港受到與內地通關及經濟復常等因素帶動,今年上半年住宅市場明顯較去年好轉,惟近一個月樓市氣氛有所放緩,地產界人士對後市的看法也持審慎態度。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近日出席該集團的內部會議時,在會議中分享對下半年樓市的看法,並且擔心管理層對後市過分樂觀。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去年中原地產住宅部最高峰有480間分行,前線人手約6,000人;現時分行數目降至約430間,人手約5,000人。
- 有本地傳媒引述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早前抱病出席集團內部會議時,分享個人對下半年樓市的看法,指他表明本港「牛市不會重臨」,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並非沒有可能,且憂慮有管理層要求增設分行,是對後市過分樂觀。
- 滙豐亦上調新造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掛鈎的H按的封頂利率,由最優惠利率(P)減2.75厘,調整至P減2.65厘,有分析指其他銀行會跟隨。
- 由於施永青的成績一般,也沒有錢升讀大學,於是到昔日位於啟德機場的遠東航空學校進修。
- 施永青批評示威者口裏叫着「沒有暴徒,只有暴政」,但卻可以肆意破壞,儘管商場業主不希望示威者進入,但因為受到威脅不敢出聲,擔心商埸會被大「裝修」。
- 2011年元旦,他卸任中原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进入半退休状态,改由原董事局副主席黎明楷出任主席,自己则保留中原地产董事一职,在公司重大决策时仍发挥一定影响力。
他估計,今年6月底,香港樓價就會升至高於今年1月初的水平。 然而,經濟低迷對樓市的影響,似乎並沒有坊間預期中大,就連縱橫地產界40多年的施永青,亦要「修訂」自己年初的預測。 施永青樓市 他表示,過去樓價上升已與工資脫鈎,故即使現時經濟差、工資下跌,對樓價的影響亦不會很大。
施永青樓市: 政治觀點
他認為,樓市已經有充分時間去吸收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負面效果。 雖然近日樓市出現上述蝕讓成交個案,但施永青指出現時劈價放盤的個案不多,尚未出現恐慌性拋售。 不過,施永青認為,雖然有錢一族資金無出路,對物業投資仍有偏好,也基於懼怕「賣咗買唔番」的心態,亦無必要急於拋售。 施永青樓市 但現時存在種種不利因素,至少會抹去部分升幅,故未來緩緩下跌的機會高。 【樓市走勢分析・經一拆局】施永青,一個香港人熟悉家傳戶曉的名字。 他是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堪稱「殿堂級樓市專家」,其評論樓市走勢的一字一句極具權威。
至於其兒子、中原行政總裁施俊嶸表示,全球量寬下,貨幣貶值速度快,預期房地產市場會續受追捧,樓價會升但幅度不會太大,估今年全年樓價升約5%。 他又認為,年輕人移民「見下世面」是好事,但見完世面後,或會發現香港有很多可以珍惜的事物,相信不少人會回流香港。 他接受本網訪問時談到,現時全球形勢出現根本性轉變,中美角力更加速各國「去全球化」的趨勢,對香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傷害最大。 第一,轉按可以減低按揭利息開支,因為新造按揭的息率較現有按揭息率為低;第二,業主可以透過轉按套現,套取額外資金作投資用途。 具體操作是因為樓價上升,業主可以透過轉按借入較現有按揭更多的貸款。
施永青樓市: 移民外國發展有限非好事
據運輸及房屋局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已落成私人住宅數量創四年新低,落成量僅得逾5,700個單位,較去年同期約6,200伙減少了8%,如果對比去年下半年更下跌了61.1%,遠遠未能達至今年差估署所預測的落成量20,415伙。 他們往往以有限公司名義買樓,故他們要繳交針對購買第二間物業或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的雙倍印花稅(DSD),相關稅率劃一為15%。 另一邊廂,政府更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買家要支付相當於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BSD)。 隨貿易戰升級;加上本地政局緊張,部分持貨能力較低的業主要割價求售,甚至出現蝕讓成交個案,一改以往買樓必賺的印象。 不過,施永青指出,本地政局這個元素對樓價的影響,始終反映於供給及需求。
施永青稱,自去年11月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後,低迷的經濟出現技術性反彈,本港樓市亦自去年低位反彈3%至5%,但樓價走勢將取決於經濟復甦情況,除旅遊及零售業改善,也要金融等行業復甦。 因為少年時的陰影,施永青對聖誕節反感,別人跟他講聖誕快樂時,他的反應被指過份激烈[23]。 施永青表示,他在中原地產實施「333制」,即職工、股東、公司發展各分利潤三成,稱要讓勞動者同樣分享成果;又認為,如果自己方法有效增進生產力,其他公司也會效法,他稱之為借用了「達爾文主義」的方法[12]。
施永青樓市: 亞馬遜上季虧轉盈 收入增11%勝預期盤後炒高近9%
本以為香港樓市高處不勝寒,樓價跌三成已算萬幸,卻想不到香港樓市只是稍微回調,近月又止跌回升,更有挑戰歷史新高之勢。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接受《香港財經時報》專訪,拆解令港樓不跌反升的3大因素,更坦言只有一個原因才會令港樓受到負面影響。 2011年元旦,他卸任中原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进入半退休状态,改由原董事局副主席黎明楷出任主席,自己则保留中原地产董事一职,在公司重大决策时仍发挥一定影响力。 施永青樓市2025 惟事隔不足5年,因中国内地业务竞争太剧烈,原属中国部主管的中原主席黎明楷决定专注做回原职,并邀请施永青于2015年12月1日重掌集团主席一职分担工作[13]。 施永青接受傳媒查詢時指出,樓市今年上半年的交投量,相比起疫情期間增加,該集團今年上半年基本上錄得盈利,惟樓市在5月至6月已開始輕微調整,故對下半年看法較審慎。
他又指,集團去年佣金收入達160億元,香港區佔38.5億元。 他認為,疫情緩和後,樓市交投回升,期望今年營業額將回升至56億港元,即按年大增45%。 他預期,今年下半年樓市仍然以一手主導,重申中原地產無意裁員或刻意減少分行數目,但會在分行租約到期處理續租時,要求業主減租,若未能成功會考慮放棄承租。 施永青樓市 市場消息指出,施永青近日抱恙出席中原地產一個供主管級員工參與的會議,會議上分享對後市的看法,同時關注部分管理層錯判形勢和過分樂觀,未有積極在市場中突圍。 《香港經濟日報》App財金名家睿智理財講座,今次請來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與大家分享對香港樓市走勢及機遇的看法。
施永青樓市: 年輕人欠危機感? 施永青:香港再難養活700萬人 到大灣區發展大勢所趨
報道又指,施永青在內部會議中曾向集團管理層表達牛市不會重臨,因為樓市由2003年升市至今已有20年,難以持續下去,又指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並非無可能發生。 施永青稱,本港樓價自2003年反覆向上至今已經約20年,揚言「牛市不會重臨」,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也非無可能發生,勸喻旗下主管級代理要面對現實,不應盲目增加分行,若下半年市況持續放緩,更應進一步收縮規模。 中原集團、中原地產及am730創辦人,崇尚「無為而治」管理哲學,專欄題材廣泛,由議論時政、營商心得,以至分享個人學習及生活經驗。
施永青樓市: 政治观点
在一個健全社會,如果做生意要面臨這種恐懼,政府有責任要扭轉局面。 施永青樓市2025 施永青認為,如果公營土地增加,政府才可以興建多些公屋及居屋,讓低收入人士亦可租可買。 如發展商每年只出售一、兩萬個單位,就只會賣給最高收入的人;但如果每年多建兩萬個單位,就要「吼埋」年輕人,這樣年輕人才會有機會買樓,成為業主。 多年來在大眾傳播媒體上頗為活躍,包括在香港報章寫專欄,為電台主持節目,並参與香港亞洲電視及有線電視的清談節目等。 2005年投資出版免費報章《am730》,每日撰寫專欄「C觀點」,議論時事,分享營商心得及人生歷練,包括其支持自由市場,以及以道家「無為而治」理念管理業務等主張。
施永青樓市: 中國新聞更多
近年他開始涉足資產管理業務,亦不時分享親自操盤的投資心得。 常言道政經關係密不可分,股票及樓市投資者也要關心政局最新發展。 今次《經濟一週》的專訪主角就是施永青,他不但全面披露股、樓最新形勢,更分析是次社會運動的可能結局,簡直是一次過滿足讀者三個願望。
施永青樓市: 中原施永青:目前移民情況對樓市影響有限 料今年樓價升15%
再加上,看杭州樓市中介的最新市況,似乎新政沒有太嚇怕中原,有報道指鏈家、中原地產等都表示對中介沒有太大影響,而事實上北京在2011年就已經嘗試過類似做法,後來亦無影響專業中介的專業服務。 文章沒交代施永青會不會移民,但就繼續寫他對中國經濟的意見。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從鄧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發展成「共同富裕」途中,有沒有忽略「多勞多得」。 有本地傳媒引述,施永青會上透露本港上半年樓市,以及集團收入都有改善,隨著社會復常,樓市較投相對於疫情時多了兩至三成,因此集團上半年錄得盈利。 但他提醒,樓市的反彈力度在4月起已放緩,5、6月更有輕微調整,因此他對下半年前景傾向審慎。
施永青樓市: 陳永傑:上半年月月有盈利 分行數目年底或少於400間
施永青當時出席一個論壇時曾表示,隨着香港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市民就業情况及加薪幅度,預料今年樓價有機會下跌,甚至會跌一成。 惟施永青近日再接受訪問時,雖然仍然對本港的經濟能否復甦不感樂觀,但對樓價的看法就打倒了「昨日的我」。 施永青更認為,移民潮對香港樓市並不會造成太多影響,的確有很多年輕一代不滿現時政府的工作,更明言自己身邊都有朋友離開了香港。 可是,他提及現在離開的大多數是年輕人,而年輕人大多數沒有物業。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衰退危機,中美角力之下更加速各國「去全球化」的趨勢。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在其專欄文章以「香港的年輕人危機感不足」為題,分享他招聘新人時的經歷,並認為在全球形勢出現根本性的轉變下,香港年輕人欠缺應有的危機感。
施永青樓市: 最新內容
施永青相信,除非打算到外國過退休生活,否則不看好港人移民後的發展。 他見過不少「後生仔」去到外國後,發展事業不容易,有原本在香港做銀行家,到外國只能開洗衣店、麵包店,想做回老本行,前景又會受到制約,因此部分人最終決定回流香港。 過往港人條件比較好,可輕易申請移民美加、澳洲等地;但今時今日港人想移民,考慮的會是馬來西亞、台灣等地,這些地方的生活環境及發展機會,相對比較遜色;有部分人甚至選擇去歐洲的塞浦路斯、葡萄牙,但環境可能比香港還要差。 社會缺乏向上流的階梯,年輕人置業難,在沉重生活壓力下,愈來愈多港人考慮移民。 「我本來係一個不信命的人,但很清楚在哪裏出生自己不能選擇,是上天安排,上天安排我出生在一個中國人的家庭,就注定我做中國人,我唔夠膽逆天而行。」施永青相信自己有條件可以移民,但沒有這個打算。
施永青樓市: 最新專欄文章
如每年有10%家庭需要新屋,也要10多年供應才得以滿足需求。 因為以前買股票蝕錢,買債券利息又低,唯一是以前買入的物業回報不俗,所以他們沒有理由出售物業。 有樓一族驚賣咗「買唔番」因為這班現時仍有能力買樓的人士,他們擁有的物業不止一層。
施永青樓市: 樓價高企 現時買樓風險大
施永青指,政府在處理人口問題上反應慢,直言「有人先會有人才」,人才由市場產生,較由名牌大學產生更好。 因为少年时的阴影,施永青对圣诞节反感,别人跟他讲圣诞快乐时,他的反应被指过分激烈[23]。 過往對特首的要求,很多都是來自於經濟或土地問題,然而對林鄭,似乎已不是經濟問題。 至於第三任特首CY,其任內爆發佔中事件,後來突然宣布不爭取連任,原因至今成謎,離任後沒有受萬人敬仰,也中了施永青「都沒有好下場」的說法。 他指出,香港向來都是中國及西方國家的橋樑,轉口中方的產品至西方國家,惟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動「去中國化」後,香港以往的角色已難再繼續。
施永青樓市: 【救難英雄】(1)土耳其救災表現出色 救援隊獲行政長官嘉許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向國家隊取經 未來將緊密合作
不過他透露,部分大業主提供減租幅度超過50%,強調集團無意裁員或刻意減少分行數目。 受內地通關等因素帶動,今年上半年本港樓市明顯較去年好轉,不過近月樓市氣氛又再放緩。 施永青樓市2025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早前抱病出席集團內部「經理會」時,分享他個人對下半年樓市看法,據消息引述指,他表明本港「牛市不會重臨」,又指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亦非無可能,憂慮有管理層提出下半年要加舖,是對後市過份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