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行動中檢獲手提電話、 銀行文件及銀行卡等物品,稍後會再作進一步分析及調查。 警方呼籲,正值暑假,年青人「唔好租、 唔好借、 唔好賣」個人資料或者戶口, 因有機會觸犯香港法例第455章《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中的干犯清洗黑錢罪行,最高刑罰為罰款港幣5,000,000元及監禁14年。 回到科技券騙案上,大家不難猜到,顧問會在受害人付完尾數後失蹤了。
最後有犯罪分子假扮賣家,在社交媒體刊登廣告,聲稱可以優惠價錢出售新進加密貨幣或虛擬貨幣,令受害人以主流的加密貨幣作兌換,當騙徒受到受害人的轉帳後就會失蹤。 其中一名少年受害人跌入賣舊銀紙陷阱,以為可獲利17萬元,為出貨而付「清關費」,被要求以比特幣支付,結果被騙達50萬元;另有一名青年受害人更誇張,在3名投資顧問遊說下購買聲稱即張發行的加密貨幣,繳付多達1.24億港元,要求套現時找不到騙徒,始知受騙。 科技券騙案 警方同時呼籲不同持份者,包括銀行、財務機構、社交媒體、學校等,繼續加強審查及預防工作,而作為家長或朋友亦都多提醒身邊人以免受騙。
科技券騙案: 科技券圍標 違反競爭條例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首先,騙徒會先致電公司負責人(生意人因為要有人脈,電話號碼基本上是半公開的),宣稱自己是科技券顧問/科技公司,然後便查問當事人知不知道甚麼是科技券,接著便會好好地與當事人說,可以一站式提供服務去瓜分整筆資助。 大概是科技券顧問一份,科技公司一份,當事人又一份,實際上科技券顧問和科技公司都是騙徒扮演的,而受害人就只有被分的一份。
就科技券申請,中小企老闆日常忙於業務發展,又要面對資源的限制,要騰出人手時在海量資訊中,自行研究科技券內容或科技方案,並非易事。 另外,複雜的採購與報價程序,足以絆倒很多有心申請科技券的公司。 單以科技員工而論,很多公司並無科技專員,難以處理科技券申請或監管科技券方案。 科技方案可說是「硬件」,「標準工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flow)就是軟件,只有軟硬件齊備,才可以令科技券方案有效落實。 只要在系統建立之前,妥善訂立operation flow,再配合員工培訓,以上問題便可以解決。 系統方案林林總總,但每間中小企運作情況絶不相同,需先找出營運上的痛點,才可以配對合適的科技方案。
科技券騙案: 科技券騙局第一招:一毫子都唔使出
科技券計劃(Technology Voucher 科技券騙案2025 科技券騙案2025 Programme,TVP)資助企業科技項目75%的開支,上限為60萬港元;然而,一些不良科技供應商會刻意混淆視聽,說到企業客戶「一毫子都唔使出」,甚至「有錢拎得返」。 科技券騙案2025 他們先會誘導客戶申請遠較實際需要為多的系統開支(俗稱「打爆」),然後透過各種清洗渠道,將部份科技券資助以外的款項退回予客戶。 這類不良科技券顧問往往兼任科技券供應商,誘使客戶干犯行使虛假文書及串謀詐騙等罪行,到東窗事發時就會將責任全數推到客戶身上。 由於這類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都很擅長騙取客戶信任,客戶往往不知就裡就簽署文件,屆時亦很難以不知情為抗辯理由。 顧問最近翻閱報章,見到不少關於政府資助的詐騙案件,與各位分享一下。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網頁製作、SEO 服務或科技券的更多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 MWI 提供網頁製作、設計為你度身訂造一站式營銷平台方案,良好的網頁設計能使你的業務脫穎而出,提高品牌知名度。 從相對簡單的企業網站,到較為複雜的 online shop 網站,都可以為你提供全面性的網站架設服務,助您提升生產力、令營運從善如流,把握先機。 在這個數碼時代,擁有一個官方網站可謂每家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建立品牌形象、介紹產品或服務、提供客戶諮詢服務、以至進行網上銷售,都可透過公司的網站來完成。 他在朋友介紹下參加一間投資公司的投資講座,被游說開戶口及購買虛擬貨幣「幸運幣」,聲稱該虛擬貨幣「高回報、低風險」,並由日本政府監管。
科技券騙案: 網上詐騙
科技券計劃 (Technology Voucher Programme, TVP) 由2020年4月1日起的累積資助上限由40萬提升至60萬元,而且資助比例亦提升至75%,鼓勵企業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增加生產力及減低成本。 然而科技方案採購程序涉及不少專門技術知識,同一個系統要求的報價亦可能有平有貴,有部份老闆為貪方便,找來操守有問題的科技券中介及科技券供應商圍標。 更甚者,有不法之徒鑽盡空子,利誘商人及科技供應商,刻意報大價錢或製造假單,串謀詐騙政府資助。 香港警方接獲防疫抗疫基金秘書處報案,指懷疑有人提交虛假文件申請「零售業資助計劃」等防疫抗疫基金,涉及41個業務共254萬元資助申請,警方接報調查後,發現部份地址並無有關業務,甚至沒有出租,並於2020年7月7日以企圖欺詐罪拘捕兩名涉案男子。
- 科技券計劃可為合資格的科技券項目提供達成本三份之二的資助,總金額達HK$60萬,中小企在申請科技券時可有想過如何以最大的資助額幫公司增值?
- 在科技券支援下,物流貨運公司獲得大部份開支資助,大幅減輕經濟艱難下公司的現金壓力。
- 其中一名少年受害人跌入賣舊銀紙陷阱,以為可獲利17萬元,為出貨而付「清關費」,被要求以比特幣支付,結果被騙達50萬元;另有一名青年受害人更誇張,在3名投資顧問遊說下購買聲稱即張發行的加密貨幣,繳付多達1.24億港元,要求套現時找不到騙徒,始知受騙。
- 根據政府標準報價程序,當項目達到某金額時,要有足夠書面報價數量,確保採購過程公平公正,保障公帑用得其所。
- 今次行動在7月16日至7月30日進行,被捕人包括29男14女,年齡介乎19至64歲,當中超過三分之二為傀儡戶口的持有人。
即使面對疫情,科技方案落實了遙距作業,令員工及客戶不需面對面接觸都可以繼續工作,大大減低了健康風險及對業務運作的影響。 申請企業經營花業多年,面對多項資源管理問題:鮮花由農場到消費者手上,物流時間必需非常準確,分秒必爭;不同品種的鮮花對溫度、濕度、光線等都有不同要求,倉存管理極高難度;各式鮮花亦要準確送到花藝設計部,以讓花藝師有足夠時間完成作品。 透過科技券資助,申請公司以原價的25%升級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不但能節省從前大量的行政工作人手,而且大幅減少人為錯誤,避免浪費昂貴的空運鮮花。 BizMagnet顧問眼見不少欲申請科技券的公司都敗於一個「貪」字,例如貪圖資助而作屬刑事罪行的欺詐行為,或者是貪圖方便不依標準報價程序貨比三家,違反競爭條例等。 世間沒有免費午餐,如果有科技券中介慫恿可不付錢獲得系統,或者只需很少的金錢便能有不符比例的系統使用,都必需加強警覺,所謂便宜莫貪,如需政府資助顧問服務,應選擇合法的BizMagnet。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署理總督察羅程瀚指出,警方經深入調查,由去年至今共接獲三百八十六宗電子消費券騙案,涉款達一百六十萬元,迄今共拘十五男女。
科技券騙案: 公司地址與科技公司相同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指,被捕男女的關係密切,包括4對夫婦、4人屬兄弟姊妹關係,另外有部分被捕人為互相認識。 有被捕人在公司內有「多重身份」,既是董事又是員工,她舉例表示,其中一人為公司董事,同時亦是其他10間公司的員工,幾個月來的總薪金收入高達港幣173萬元。 科技券騙案 當涉案公司獲得貸款後,所謂員工的月薪便會迅速降至不足5000元,甚至降至零元,更有人可能立即被解僱。 科技券騙案2025 申請者是商業顧問公司,運作涉及大量機密文件,亦經常要與客戶預約會議。
科技券騙案: 科技券供應商請君入甕 簽約才知出事
只要搜尋「科技券顧問」、「科技券中介」,甚至「BUD顧問」等,總會發現一些資助顧問公司宣稱有大量的成功科技券申請個案,甚至標榜成功率達100%。 這種招徠實在美好得難以置信 (Too good to be true),所以客戶必需非常小心。 其實在香港,資助顧問有限公司的註冊日期是公開資料,只要到公司註冊處網上查冊中心(ICRIS)1進行查冊,便可知道該有限公司成立日期。 如果宣稱有大量成功個案的顧問公司只成立了兩三年,客戶便應非常小心,查問清楚有關公司背景。 這種「科技券中介」其實只是背後科技供應商安排的扯線公仔,根本不會站在客戶立場去服務,而且亦違反了競爭條例。
科技券騙案: 申請資格
警方留意到今次被捕人中近半是25歲或以下的年輕人,部分因一時貪念或因債務問題,在網上看到廣告,聲稱收買戶口或搵快錢工作,遂提供個人銀行戶口或資料,以換取數百至數千元報酬,但當他們提供戶口或資料後,1元報酬都收不到。 根據調查顯示,詐騙集團會利用同一個戶口或個人資料收取不同騙案中騙款,在今次行動中大部分被捕人資料都被用作不同騙案。 自社會運動及疫情,香港中小企承受前所未見的壓力,不過窮途未必係絕路,同時亦有不少公司借助科技券資助,趁逆市升級轉型,以待寒夜完結,迎接光輝未來。 BizMagnet整理了10個科技券成功例子,分享當中的成功之道。
科技券騙案: 與供應商串謀 進行非法交易
「科技券計劃」優化措施出台,資助額進一步增至60萬港元,關於TVP科技券的查詢即時急升。 事實上,經濟下行風險下,中小企老闆均希望科技券可成為及時雨,透過簡便的申請程序,儘快取得資助,購入科技服務或方案,提高生產力。 不論科技券申請或科技券方案選購,要成功,便要避開陷阱,以下是6大關鍵要點。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及擴充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近年發展迅速,應用範疇甚廣。
科技券騙案: 加密貨幣騙案|受害人偏年輕 少年被騙50萬 30歲青年失逾億
廉政公署(ICAC)最近落案起訴一間冷氣公司的董事及僱員,控告他們為客戶安裝環保冷氣系統時提交虛假文件,藉以詐騙政府資助29萬元。 環保署在2008年推出「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執行,鼓勵港資工廠採用環保方式作業。 冷氣公司客戶申請此計劃時,該冷氣公司另外再提交4份虛假的報價單,以使生產力局接受申請,最終批出29萬元政府資助。 警方自2021年起收到來自不同渠道的舉報,經情報分析後發現有騙徒因應政府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提交虛假申請,包括不實的員工薪金紀錄,公司營運報告等等,從而騙取有關貸款。 商罪科在2021年起,累計共接獲12宗相關舉報,牽涉超過300宗申請,涉案貸款超過港幣14億元。
科技券騙案: 顧問公司預約及文件管理系統
該投資公司亦以回贈、會員積分制度利誘購幣,例如免費旅行、自助餐等。 不久,梁先生收到該投資公司通知,聲稱日本政府不允許該虛擬貨幣流通,需要停止交易。 梁先生至今未獲退款,損失約 21.4 萬元;而因投資「幸運幣」損失最多的個案,是一位 70 歲退休人士,涉款達 300 萬元。 投資騙案關注組發言人陳先生表示,去年 9 月初在社交平台認識聲稱在內地從事代購的女網友,在對方游說下,在一個手機應用程式開設投資戶口,並跟隨投資公司職員指示,存款到指定銀行戶口作「入場費」。 惟 3 個月後,投資公司突然暫停運作,聲稱收到香港金管局及美國國家稅務局通知,所有用戶須繳付「稅金」。 他再登入應用程式時,戶口結餘已化為烏有,最終損失 3.6 萬元。
科技券騙案: 消費券騙案386宗 15人涉盜領等就擒
BizMagnet提供科技券顧問及BUD顧問等政府資助顧問服務,所有過程合情合理合法。 近日因肺炎疫情,政府推出多項紓困措施,難免有人乘虛而入混水摸魚。 香港依時分不時都會收到來電,查詢有違例之嫌的科技券申請,HK 科技券騙案 Easy Fund恪守專業,不當要求一律馬上拒絕。
過往只有大行例如中原、美聯等大集團,才有資源去開發自家使用的地產經紀系統,細行只能付費使用一些較舊的電腦軟件,現在因為受惠於科技券成功率提升(找到合適合法的科技券顧問),便創建自有的經紀系統,促成更有效率的成交。 飲食業是香港重要行業,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大約有18,000間食肆,從業人員超過24萬人。 近年不少大型連銷餐廳食肆已使用餐飲系統,例如POS銷售點管理、訂座排隊、點餐外賣、廚房管理等等,隨著技術提升及硬件降價,餐飲系統已不再是大集團的專利,連茶餐廳小店都可以借助科技券,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的食肆。 過往靠紙筆及茶記伙計獨有的落單術語都逐漸被iPad取代,客人甚至只要按簡單指示即可透過自己的手機點餐,減少人為錯誤提升工作效率。 騙徒透過不法途徑取得你的社交媒體(如即時通訊軟件)的個人賬戶資料包括登人名稱及密碼,然後冒認你,向你的朋友行騙。
補習學校行政工作一般都涉及管理人員及導師,而導師又分為全職及兼職,還會牽涉家長及學生,所以補習學校決定開發一套行政管理系統,家長透過網站或手機App就可以得悉學習進度、功課表現及學校通告,導師亦能簡單接收課堂時間安排,登錄學生表現等。 更重要是學校行政管理變得清晰準確,省卻過往不少校對人手及減少人為錯誤。 另一方面,教材及學校考卷資料庫亦是補習社十分重要的資產,過往只以硬碟備份並不可靠,現在行政系統以雲端基礎管理這些文件,公司資產就獲得安全保障。 警方指加密貨幣騙案主要有三種,首先由於加密貨幣具匿名性和跨地域性,有不少不法份子會利用加密貨幣取代銀行轉賬或電匯,用來作為犯罪得益主要方法,特別在社交媒體騙案,例如網上情緣和援交騙案。
科技券騙案: 虛假文書欺詐政府資助 最高可判監14年
如閣下有意違法申請科技券,請不要嘗試向本公司查詢,本公司亦勸奉閣下,行商首重誠信,勿因一時貪念或方便而鑄成大錯。 無論有意無意,以上行為都可能違反法例,需要負上民事及刑事責任。 對很多老闆來說,建立事業絕對有血有汗,若只為了一時方便或貪圖小利而以身試法,將會抱憾終身。 香港依時分HK Easy Fund將會介紹幾個申請科技券時有可能違法的行徑,請各位倍加注意。 而目前只提供 WeChat Pay HK、Alipay HK、Tap & Go 拍住賞以及八達通等四個電子發放渠道。
科技券騙案: 科技券圍標詐騙代價高
4 部份中介甚至鼓勵企業「發水」,製作虛假文件,根本沒有相關業務或規模,亦沒有進行指定的科技升級,目的只為索取政府資助。 包裝公司專為企業印製包裝禮盒等,客戶包括珠寶公司、紅酒商、鐘錶品牌等,不單在香港,在國內及海外皆有業務。 由於數碼推廣是全球大趨勢,公司設立了各種網上宣傳渠道,包括網站、社交媒體、搜尋器推廣及貿易廣告平台等。 然而,不同渠道各自產生大量數據,但欠缺管理,究竟各渠道間如何協調,一路都困擾著市場推廣部門的同事。 為了加強管理數碼推廣,評估宣傳效率及各獲取大數據以制定市場推廣制略,管理層決定配置雲端大數據系統,透過自動化數碼推廣管理平台,整合相關數據,優化綜合表現。 市場推廣部門現在能清晰掌握整體網上推廣情勢,方便制定網上網下營銷策略(O2O 科技券騙案2025 marketing strategy)。
羅君傑指出,在過去兩星期的行動中,共拘捕43人,包括29男14女,年齡介乎19至64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罪。 大部分被捕人士為傀儡戶口持有人,涉及32宗案件,涉款逾2875萬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鄧啟榮鄧啟榮指,不法集團使用無實名登記的電話號碼,以接收通知,逃避追查,呼籲市民應時刻保護個人資料,提高警覺,不要將資料交予第三者處理,若需要他人協助登記消費券計劃,應找值得信賴的人士協助。 根據案例,客戶知情的圍標雖屬非嚴重性質,但因涉及公帑,亦有一定法律風險,日後難以再申請科技券或其他政府資助;有關的供應商亦會被列入黑名單,不能再為科技券項目及其他涉及公帑項目報價。 根據政府標準報價程序,當項目達到某金額時,要有足夠書面報價數量,確保採購過程公平公正,保障公帑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