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藉相關課題,將舉辦中大藝術文學碩士課程講座,並以「在中學視藝科教授中國藝術是否可行?」為題,邀請各個領域的嘉賓進行分享。 香港藝術教育旨在培養美感觸覺和文化意識,然而中國書畫於中學階段的教育中並不常見,除了香港教育局的政策外,藝術教師的專業培訓、香港藝術教育的多元文化發展意向等亦不容忽視。 生於香港,198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修畢中國水墨畫課程,並獲文憑, 2011年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 吳觀麟 吳氏曾獲「香港市政局藝術獎」(繪畫.國畫素材.1994) 吳觀麟2025 與「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特別獎」(2004)等獎項。其作品為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藝術家透過思考及感受水中空間,從而創作出有別於日常的視覺體驗。 周氏近年作品大多以廣闊的濃、淡墨色建構而成,如《無題-有光》及《無題-S01》等作品見其運用純粹的單色在畫面上進行渲染,其水墨技法貫穿都市議題,可見周氏致力於藝術創作上開拓古代文人畫未曾涉足的空間及價值思維。 另外,吳氏在《共融系列》作品中分別以切角性強烈的線條,以及寫意的墨色表達並探討城市、人工與自然之間相互共存的關係。 《遺址系列》中一作品則為描繪宋元古井,該井為沙中線港鐵項目被發掘的文物之一,藝術家透過創作這系列作品,籍以抒發自身對城市發展的感受。 吳觀麟特意為是次展覽創作五幀全新的作品,當中包括《石牆》、《共融系列》及《遺址系列》。 吳氏在過往的作品中多以石頭作為其描繪對象,其透過觀察石塊因大自然及時間沖洗及磨蝕留下的痕跡,以對照並寄寓藝術家的人生。
吳觀麟: 吳觀麟導師
他對藝術的著迷,令他毅然決定大學電腦系畢業後要從事藝術發展。 自小便對石頭產生感情的吳觀麟,曾經繪畫出無數以山石為題的水墨佳作,藉此表達他的個人思想和感覺。 在過去二十年來,他不斷鑽研新的水墨技法,同時以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入中國傳統水墨之中、創造出獨特的個人創作風格,他的水墨山石畫既給人一種沉鬱而又蒼涼的感覺,同時亦帶給觀眾一種心靈上的寂靜。
課程由金加倫老師、劉欽楝老師等主講,正值當時是由前畫壇大師呂壽琨先生及「一畫會」等人推動「新水墨」浪潮的巔峰,金老師和劉老師這些「有心人」也希望藉著培育出一批對水墨畫有興趣、有熱誠的新力軍。 課程內容有傳統工筆、寫意、學術料、歷代畫論,同時老師也容許學生旁聽其他文化文憑課程,如岑逸飛老師主講的中國哲學等,這讓吳觀麟對中國的思想及藝術理念有更全面的理解。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國慶期間,深圳各大美術館紛紛推出重磅展覽,為市民準備了一場場精彩的文化盛筵。 這些展覽雖然主題不同,但不約而同集中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當下狀態,體現出當代藝術回歸傳統的中國風潮。 吳觀麟,198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獲得中國水墨畫課程文憑,2011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
吳觀麟: 作品
艾軒個人照2018年3月27日至4月28日,季豐軒畫廊將呈獻中國畫家艾軒的個人展覽《靈魂如風,生命如雪:艾軒近作展》。 藝術家不執著於純技巧的追尋,而以簡略素靜的筆觸、水墨的黑白、虛實變化和色彩的多元運用,創作了陳氏獨有的藝術語言。 如有需要,請提前14日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預約。 近年憑優厚的天資,及對藝術的熱誠,在短短數年間,已參與多個本地及海外的繪畫展覽的本土藝術界新力軍還有劉家成。 今年吳哲源提早開機備戰經典賽,右肩狀況是否因此受影響,吳哲源認為,受傷是長期累積的,今年提早開機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不能因此就歸咎參加經典賽,畢竟去年出賽也滿多的,「希望9月可以歸隊,但還是要看身體反饋,還需要防護員與教練團討論。」本季吳哲源先發7場,戰績2勝3敗、防禦率3.05。
- 在香港學習中國書畫的途徑可說種類繁多,從興趣班學習至大學的專業培訓課程,如何理解傳統師徒傳授與學院教學模式之分別?
- 人物專訪這一期訪問了三位於不同時期,分別從本土和外國培育出來的視覺藝術創作朋友,希望從他們的經驗由不同的角度窺探香港本土藝術發展的過程及藝術家的出路。
-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國慶期間,深圳各大美術館紛紛推出重磅展覽,為市民準備了一場場精彩的文化盛筵。
- 周晉可謂在香港藝術家群少有以水墨描繪人物,展覽新作《遁》貫徹周氏畫風,其利用寫意的筆觸、精準的線條刻划水中人物,呈現畫面主體自由無邊、浮游不定的狀態,這與藝術家早年多以細膩的工筆繪畫古代仕女和現代人物肖像的風格截然不同。
- 今年吳哲源提早開機備戰經典賽,右肩狀況是否因此受影響,吳哲源認為,受傷是長期累積的,今年提早開機多多少少會有影響,但不能因此就歸咎參加經典賽,畢竟去年出賽也滿多的,「希望9月可以歸隊,但還是要看身體反饋,還需要防護員與教練團討論。」本季吳哲源先發7場,戰績2勝3敗、防禦率3.05。
此次展覽是唐志岡老師繼2007年在北京舉辦《永遠不長大》,十年之後在中國大陸舉辦的第一個個展,共展出40餘件唐志岡的非常規的紙上「唐突」作品。 適逢父親節時點,邀請水墨畫家崔彤展出他的抱璞而歌「父與子」系列,以及以抽象傳達視野的90後畫家及詩人南巢展出以江海浩瀚為軸的最新作品,其中多幅畫作就是以外灘兩岸風貌入畫。 9月30日,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展: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向改革開放40年獻禮,展出的作品都是從館藏作品中精心遴選而出,匯集了新時期以來中國美術創作的優秀成果。 水墨藝博成立於2015年,是全球首個以當代水墨為主題的藝術博覽會,旨在向全球推廣極具中國特色的水墨藝術,開拓一個全新、開放、自由互動的水墨藝術欣賞平台,展示廣泛且不同形式的水墨藝術品。
吳觀麟: 電視劇(無綫電視)
她對人物觀察仔細入微,每個人物的特徵、膚色、性格、神髓、魅力等等透過她準確捕捉與自信的筆觸一一呈現在畫布上。 〔記者羅志朋/台中報導〕中信兄弟又投吳哲源5月18日登板先發,第2局投曲球時,右肩突然沒有力,至今都還沒回到一軍。 藝術與經濟之間有著一個微妙的關係,藝術的發展須要經濟支持,藝術原素亦有助經濟的發展。
-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水墨」運動,以至今天香港政府全力推動創意產業,多間大學、專上學院,甚至私營機構紛紛推出藝術設計相關的課程。
- 於驟變的時代,今日唔知聽日事。
- 當時的老師更笑說:「未畢業巳入選,你不用再來上堂啦!」至於「死黨」阿榮,則在提交作品後隨即跟家人移民美國。
- 黃孝逵、周晉、陳鏡田是三位來自香港的藝術家,他們也是深圳畫院的駐院畫家。
- 抱著孜孜不倦的精神,由去年開始吳觀麟修讀了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藝術碩士課程,從中他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啟發,對他的藝術創作獲益不少。
- 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導言。
- 兩個人糊里糊塗各自拿了一件作品去參展,出乎意料之外,兩位好朋友的作品竟然都同時入選,吳觀麟的作品更被挑選編印在場刊內。
二零零九年開始,劉家成修讀了RMIT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藝術學位課程,同時也進修了不同的平面藝術創作課程,一有機會便發表自己的作品。 去年,他的一幅板畫作品更入選了加拿大渥太華藝術學院的作品展覽,有機會在外地展出。 劉家成坦然自己是在等待一個被人發掘的機會,希望畢業後有多些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
吳觀麟: 個人架生
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導言。 位於豪瑟沃斯畫廊總部蘇黎世的畫廊展廳里,曾梵志最新創作的抽象風景系列正在展出。 除了正確的文化政策及藝術教育方針外,香港的藝術還須要空間及時間沉澱、蘊釀,香港藝術的種子才能萌芽、茁壯成長。 對於在海外一些知名拍賣行推出不同藝術課程給大眾進修,對畫壇有否利益衝突? 「如果有心培育一班有藝術視野的群眾,拍賣行將錢捐給大學等機構籌辦,不是更合情理嗎?」高天恩無奈笑著說。
吳觀麟: 中國書畫川流匯聚 香港傳承多元學習
吳觀麟於1964年生於香港,198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取得中國水墨畫文憑,2011年取得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吳氏在香港生活的日常瑣碎中看出詩情畫意,主要靈感及創作媒介是用於香港各種土地復墾項目中、以增加土地面積的廢棄混凝土。 他的照片結合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及傳統美學,從中創造有如中國水墨畫的美感。 講座簡介: 中國書畫的學習,既有傳統師徒傳授,也有於學院修讀課程。 吳觀麟2025 這次邀請四位求藝經歷不同的藝術家分享各自中國書畫學習經驗、求藝創作心得,反思香港書畫藝術教育的得失, 探索本地文化生態中更多學習書畫的途徑和可能性。
吳觀麟: 吳觀麟
他的作品多見石縫縱橫交錯,充斥著一種冷峻的感覺,令觀賞者產生一股強烈的視覺張力,而畫面也反映出一個藝術家孤獨探索和面對冷酷現實洗練的內心世界。 講者的話近年一些藝術課程和手作工作坊都是十分流行,吸引着各階層的人士參與。 藝術是表達個人意趣的方法,而工藝的流行,我相信是因為手作的温度,確實可和暖人心的,前人在一門工藝裏所花的心血和功夫,全是智慧的記錄,這種匠人精神的理念,自然吸引着大家去體驗和嘗試。 我是一位木工愛好者,也是藝術講師,自然希望去推動工藝承傳與永續藝術這兩方面的發展。 是次的講座活動,主要是介紹我在沙瀝角落參與的永續藝術計劃,內容包括木工手藝分享和雕塑創作兩個部份,希望向大眾和社區人士分享經驗之外,更能匯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為了增進自己的繪畫方面的技巧和知識,吳觀麟報讀了中文大學校外課程部舉辦的水墨畫文憑課程。
吳觀麟: 課程比較
因為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吳觀麟更毅然辭退原來工作,轉到一間鑲嵌畫框的公司做學徒,當時他的想法很單純,只因他希望看到更多真跡原創書畫。 「當時我還是學徒,這種學習方式是很充實的日子。」吳觀麟回味著。 因為受到一位少年時代的莫逆之交阿榮的的啟蒙,吳觀麟愛上了繪畫,只要有一點空餘時間,他便會「孖住」阿榮參觀大會堂藝術館和各大書局所舉辦的大小畫展,他們也會互相研究繪畫技巧。 後來出來社會做事,即使薪金不高,吳觀麟依然會花一點錢買些顏料和畫具,然後在他山谷村家門外的走廊作畫,有時更會吸引到鄰居圍觀。 他特別喜愛繪畫山石,因為石上不同的色彩及紋理會刺激起他的創作靈感,而他也漸漸養成了收集和賞石的習慣。 吳兆麟係獨生子,5歲開始學小提琴同跆拳道,曾經攞過廣東省第一名。
吳觀麟: 水墨藝術節 — 抽象水墨工作坊
大學畢業後,他在一所中學任職活動助理,一有時間便不斷創作,每次都想做得比上次更好,不繪畫時會心裡不安樂。 「繪畫變成了我生活的一種需要,工作時也會不斷構思,創作空白期時會覺得很痛苦、很不滿足,怪責自己懶惰。」劉家成悠悠地說。 周晉可謂在香港藝術家群少有以水墨描繪人物,展覽新作《遁》貫徹周氏畫風,其利用寫意的筆觸、精準的線條刻划水中人物,呈現畫面主體自由無邊、浮游不定的狀態,這與藝術家早年多以細膩的工筆繪畫古代仕女和現代人物肖像的風格截然不同。 吳觀麟2025 作品曾獲多個獎項,包括「香港市政局藝術獎」(繪畫.國畫素材.1994)與「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特別獎」(2004)等,並為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吳觀麟: 水墨心相 意與古會丨李強、熊曉東書畫作品聯展
從此之後,在不斷的對話和討論中,互相重新發現各自對藝術、人生、大自然,種種我們不約而同重視的課題的考慮、看法、着眼點,和藝術表達上的異同,繼而發展出合作的可行性。 講座簡介: 香港藝術教育旨在培養美感觸覺和文化意識,然而中國書畫於中學階段的教育中並不常見。 除了香港教育局的政策外,藝術教師的專業培訓、香港藝術教育的多元文化發展意向等亦不容忽視。
吳觀麟: 藝術新銳第二季 ▏李翔峰:想要什麼,就自然去堅持
連一些五星級酒店和以藝術打造的大型商場,都有委托他製作一些裝置藝術。 吳觀麟2025 抱著孜孜不倦的精神,由去年開始吳觀麟修讀了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藝術碩士課程,從中他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啟發,對他的藝術創作獲益不少。 為現代水墨畫家,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取得碩士學位。
吳觀麟: 展覽丨呈獻亞洲最具價值20世紀中國水墨畫私人收藏!
雙年展後,香港藝術館希望收購吳觀麟的入選作品,年輕的他於是先問姐姐的意見,姐姐跟他說:「你的畫是用白畫紙畫的,而紙張很快便會變黃,你還是趁早賣給他們吧!」最後香港藝術館便以港幣一千元收購了吳觀麟的畫作。 「我當時真不知道原來入選香港雙年展對一個畫家來說是如此重大意義。對我來說,除了對自己的畫作有一個肯定外,能夠與自己的好友一起入選實在是很有意思。」吳觀麟笑著回憶。 1983年,吳觀麟與阿榮膽粗粗地參加了當時香港藝術界的一大盛事 — 香港藝術雙年展。 兩個人糊里糊塗各自拿了一件作品去參展,出乎意料之外,兩位好朋友的作品竟然都同時入選,吳觀麟的作品更被挑選編印在場刊內。 當時的老師更笑說:「未畢業巳入選,你不用再來上堂啦!」至於「死黨」阿榮,則在提交作品後隨即跟家人移民美國。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美協河南創作中心花鳥創作室主任,河南省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周口市美協常務理事。
吳觀麟: 禹廷展訊|黃耳 · 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 五人聯展
近年來,其作品由現代水墨作品轉化到裝置、攝影、公共藝術、雕塑及地景藝術,並致力參與本地公共藝術項目。 其作品為香港文化博物館 ; 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收藏。 那年是他修讀理工大學電腦系的實習年,他正為最後一個學年的3D動畫畢業作品苦惱。 為此他報讀了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由高天恩講授的短期繪畫課程。 短短的一年半內,他不斷報讀了不同的繪畫課程,他形容自己在高天恩的教導下「大開眼界」。 在學習過程中,他遇上了不少技術上問題,在恩師的教導下,他被啟發及引領到更高的藝術層次。
多年來,其作品跨越不同的媒體,由現代水墨作品轉化到裝置、攝影、雕塑、公共藝術及地景藝術,並參與設計及製作不少本地公共藝術項目。 當西九龍藝術文化區的設計正討論得如火如荼,大眾對香港藝術的定位、發展方向仍然感到迷惘時,在這樣艱辛的環境下,藝壇尚有不少安份守己、默默耕耘的優秀份子,希望可專心創作,再創突破。 「那時正是春天,這種樹是公園內一種很常見的植物,它的姿態和那燦爛的紅色深深吸引著我。」這次成功的展覽除了嬴取到無數讚賞外,更有art consultant向他查詢可否將他的作品圖片放在網上。
吳觀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水墨藝術節 — 抽象水墨工作坊(教師專場)
而香港的本土藝術發展正接受著前所未有的支持及身處於當前最矚目的位置。 前言乘物游心,古意充盈——劉欣的人物畫文 ▏李擎很多北漂藝術家在面對生活和創作的雙重壓力時,往往會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種焦慮不安,甚至無所適從的感覺。 而藝術家劉欣卻以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和創作狀態,精心構建著自己的心靈家園。 展覽名稱「黃耳——五人作品聯展」參展藝術家張家瑋、高森、王秉石、陳驚雷、陸吳佳 展覽時間2018年4月28日——5月15日開幕式2018年5月5日下午3點主辦單位 金藝社 禹廷藝術館協辦單位濱江區美術家協會、初廬茶書房、微堂文化、杭州市犬業運動協會。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於驟變的時代,今日唔知聽日事。
吳觀麟: 水墨藝術節 — 抽象水墨工作坊(教師專場)
他曾經成立了自己的裝裱公司,每天除了要應付客人的不同要求外,收入的不穩定也令家庭經濟構成壓力。 吳觀麟2025 在1994年的藝術雙年展裡,當局頒發了一個市政局大獎給他,香港藝術館和貿易發展局更不時會邀請他的作品參展。 近年來,他開始了教畫的生涯,在港大校外課程部、CO1等不同學術機構教授水墨畫。
吳觀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王齊麟表示,「就是原來週日有比賽,我們這次終於不用當球迷看人家比賽。」李洋/王齊麟今天將和小林優吾/保木卓朗爭冠,昨他們以21:10、21:15輕取中國劉雨辰/歐烜屹,麟洋配過去和這對日本組合交鋒4次取得3勝。 乾坤灣 國畫 高海平 山河秀麗 紙本水墨設色 240cm×100cm 2015年 高海平 香爐寺 紙本水墨設色 179cm×96cm 2015年 高海平 近日,由山東省煙臺市東源畫院主辦的「高海平山水畫展」,於2016年1月11日在煙臺東源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 吳兆麟(英語:Wu Zhao Lin Alan,1998年7月4日—),香港男演員、節目主持及模特兒,2021年5月成為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學員,畢業後加入無綫電視[1];2022年6月加入J2台,是23位 J2ers 之一。
吳觀麟: 課程簡介
這兩年來,正常生活看似被瓦解,在未知的前路上,藝術彷似變成一種奢侈。 吳觀麟 然而,對藝術工作者來說,藝術正正在亂世提供途徑,助我們沉澱雜思,拾回如白紙的自身,重拾提問、思考與創造等能力,從而在世界站穩住腳。 本課程為初學者而設,結合中西繪畫理論,利用從傳統畫法中的運筆、用墨而發展出來的水拓、紙拓,以及點、流、噴、染等實驗性方法,配合寫生、透視及色彩學的基礎研習,鼓勵學員作嶄新嘗試,以培養個人表達的能力。
吳觀麟: 吳觀麟 – @tony.ng.art
修讀校外課程期間,吳觀麟每逢週末都會到大會堂藝術館聽講座。 譚志成先生是當年香港藝術館館長,每個週末會舉辦各類藝術講座,兩小時的講座圍繞陶瓷、繪畫、音樂、文化等不同藝術領域。 遇上自己有興趣的課題、吳觀麟會再到圖書館繼續搜尋資料,對吳觀麟來說,這些都是很難得的學習機會,對他未來的藝術創作路打好根基。 身為課堂班長的他,每星期上課時他也會向同學匯報和推介不同畫展呢。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昨天下午,「水無邊———黃孝逵、周晉、陳鏡田水墨作品展」在深圳畫院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