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部分的麻雀就有一件稱為「莊」或是「圈風器」的塑膠道具,用來識別莊家與顯示「圈風」。 在香港,最常見的風格是香港麻雀/廣東麻雀,也就是90年代大多數香港電影裡的麻雀風格。 劉德華有一部很棒的電影叫做《嚦咕嚦咕新年財》,附有英文字幕,可在Netflix上觀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另一種流行的風格是港台麻雀,現在我的很多阿姨和當地人都在玩這種。 而在這個指南,我們將專注於香港/廣東風格的遊戲玩法和策略。 在一開始時,由於拿到的牌一定亂七八糟,所以不用急著決定要做什麼牌。
如今除了雙辣,有些地方還有「三辣」制,即是翻數依然封頂,但比雙辣再多一個結算點,賠額為雙辣的雙倍,或滿湖/辣子的四倍。 如何打麻雀2025 不能作爲役的翻數,例如有:懸賞牌、立直後的一發。 玩家手頭上的牌型,必須滿足至少有一役的食糊牌型,並贏出該局後,才能算進所得翻數中。 以13張牌爲例,食糊的組合基本為四組面子[87]再加一對[88]。 不過如無法達到以上要求而玩家報稱食糊,稱爲「詐糊」。 如何打麻雀2025 自從Powell提出「施-陳-張」說之後,「麻雀由陳魚門發明/改良」一說就變得流行起來,至今亦成為流傳最廣的傳說,並演化成多種形式。
如何打麻雀: 麻雀術語
以葉子牌來玩的明代牌戲,有文獻記載的,包括馬弔、看虎與扯章(又作「扯張」,分扯三章與扯五章兩種變化)三種。 根據《葉子譜》描述,它們都是以大擊小的鬥牌遊戲,跟麻雀這種湊牌遊戲截然不同。 馬弔遊戲盡用四十張牌,看虎與扯章則去掉十字門,只留「千萬」,共用三十隻牌。 中國大陸亦有報章[12]把相傳[3]由宋儒楊大年所著的《馬弔經》誤為《麻將經》,以為當時已有麻雀遊戲。 古連(1924)[47]也提到,當時在中國稱為「麻雀」的棍牌,於美國華埠其實稱為「将軍牌」。
- 當麻雀玩家将牌凑成了一定的组合,獲得勝利,就稱為「和牌」。
- 十三張麻雀裏,標準的食糊牌型是「四組一對」,即四組面子另加一對眼。
- 序數牌與字牌的花色設計,各地也大同小異,唯一較具地域特色的例外,有「一索」及「白版」。
- 陸容所述的三十八色葉子,並無空沒文與半文錢兩張牌,但十、萬兩門同樣繪有水滸人形。
- 又稱開口翻、紅中癩子槓,核心是二五八、癩子、開口翻和口口翻。
- 當麻雀玩家將牌湊成了一定的組合,獲得勝利,就稱為「和牌」。
太倉人将鳥唸作jiang,因此麻雀(鳥類)就叫ma jiang。 在麻雀遊戲之中打一筒、打二筒等等,就是譬喻放槍趕鳥;東南西北四隻牌則譬喻風向;「中」指打中;「發」指打得多,長官有獎,所以發財;「白」指打不著;索子則譬喻死鳥的腳,而萬就代表賞金金額等等。 谷新曾於一篇文章及前述的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82]之中發表這些臆測,不過他在節目中強調,此純為個人猜測,而節目亦表示此臆測暫無實據。 1974年加拿大《快報》一個專欄[74]指,當時民間有傳說,謂麻雀源自唐代博戲打馬,由於打馬「有馬有将」,所以麻雀牌就承襲了「馬將」之名。
如何打麻雀: 麻将概述
如果剛才出的牌可以和手中的另兩張牌湊出同花色的連續三個數字,可以「吃」那張牌,否則應自牌牆的最前頭(開牌的地方)順時鐘摸一張牌,然後出牌。 然而,《中國賭博史》[64](p.272)一書指出,太平天國曾多次發佈賭禁,但當中只提及骨牌與骰子,沒有禁止打麻雀的資料,比如万牌即代表兵力数,因此麻雀由太平軍創制或改良一說,依然存疑。 首則麻雀牌具記錄在1875年出現,所描述的乃美國外交官吉羅福轉贈給博物館的藏品;首度有文獻将此遊戲名字記為「麻雀」,更遲至1894年(後詳)。 如何打麻雀 史上第一本麻雀譜《繪圖麻雀牌譜》[1]的作者沈一帆指「麻雀之始……不過三十餘年」。 該牌譜成書於1914年,亦即作者認為麻雀始於1880年前後。 清末曾於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的許指嚴於《十葉野聞》(1917)亦說,在北京,麻雀於光緒末葉,甲午戰爭結束(即1894年)後才逐漸流行,至1900年大盛[2],與前述的幾個年份相近。
麻雀也被稱為「麻雀」,因為方塊洗牌時的聲音,就像麻雀的嘰嘰喳喳,雖然它的起源並不完全清楚,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改編自早期的一種叫做「馬吊」的紙牌遊戲。 當地人也將這個遊戲稱為「乾泳」——因為在洗牌時的手部動作。 麻雀引入翻數之後不久,為避免一局牌的賠額過巨,一些地方開始為翻數封頂,例如四翻以後,無論幾多翻皆以四翻計,這個封頂翻數,今稱「滿湖」(或訛作「滿胡/滿糊」),粵地亦稱「爆棚」,日本麻將則稱作「滿貫」。 大部分麻雀的基數是固定的,但日本麻雀的基數則是少數存古的制度,稱為副或符,會隨手牌組成、聽牌方式、胡牌方式改變。 例如邊崁獨這種在廣東/臺灣麻雀算一番/一台的情況,日本麻雀僅算2符,對分數影響較小(日本麻雀20符起跳,多2符即多10%,但每多一番基本就是加倍)。
如何打麻雀: 莊家(莊)
在没有上面两种牌型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也只能把六万收进来,打出一只安全牌。 如何打麻雀2025 如何打麻雀 又稱開口翻、紅中癩子槓,核心是二五八、癩子、開口翻和口口翻。 如何打麻雀2025 因此麻友須要一邊精確計算做大翻牌,一邊提防放銃(炮)甚至不小心承包,玩法十分刺激。
- 李汝珍《鏡花緣》(1818)第七十四回[40]裏面打花湖(一種天九牌戲)與十湖(一種類似麻雀的紙牌戲)的情節,就有「湖」了某些牌以及出現「詐湖」的情節。
- 此外還有其他豐富細節,例如由陳魚門直接傳授麻雀知識的,除了夏褔禮之外,還有哈佛大學的第一位華人教授戈鯤化,而戈鯤化後來又將麻雀引入美國等等。
- 此說忽略了「索、萬」兩門最少自明代馬弔已有的牌,是出自對錢幣的描述,與航海無關。
- 「自摸」指和牌所用的那一隻牌是贏家自己摸到,而非其他玩家打出。
此字的普通話拼音為kǎn,有些地方的玩家不辨本字,卻仍取kǎn音,例如廣東麻雀中,一碰稱為「一 如何打麻雀 kaan2(粵拼)」[90],但粵語中此音無字。 當上一家打出一張手牌後,下家能立即取走打出的手牌來湊成組合食糊,則上一家為「出衝」。 「出衝」之中「衝」字的傳統中文寫法應為「衝」,於論牌藝的古籍中又或作從冫的「冲」,但今人多誤寫為水部的「沖」。 「衝」於明代《馬弔腳例》中其實解玩家所下的注碼(明代馬弔玩法是鬥牌,不是麻雀的湊牌,故有下注之舉),但演變至現代的「出衝」,或近音的「放槍」、「放銃」、「出銃」,則變成帶「輸掉注碼」的含意。 「叉麻雀」直至1970年代,仍見於報刊,至今吳語地區仍用此叫法。 今日還有「搓麻雀」這種叫法,不知始於何時,亦不知是否「叉麻雀」之音變(上海話「搓」和「叉」同音)。
如何打麻雀: 傳說
「筒子」據徐珂所說,乃指銅錢中間的洞,而「索」則指穿起銅錢的索,不過這可能只是穿鑿附會,「筒」其實也可解釋成「銅」(銅錢)的口誤。 相比晚清紙牌,麻雀牌除了在牌式與物料上有變化,三門數字牌的名稱也歸於統一。 根據大量清末民初的小說敘述,萬字門仍稱「萬」,但索字門則回復馬弔牌所用的「索」,放棄了後起的「條」,而文錢或餅門則改稱為「筒」,鮮有例外,不過現今中國大陸一些地方仍使用晚清紙牌的三門稱呼。 「生張」指未被打出或只打出過一隻的牌張,此語早於清嘉慶年間小說《蜃樓志》(1804)[86]已出現,不過小說敘述的並非麻雀遊戲,而是麻雀的其中一種前身,稱為「鬥混江」的紙牌戲。 該小說亦稱檯上比較多見的牌為「熱張」,與後來見於清末小說《九尾龜》(1910)[25],而且為現代人沿用的術語「熟張」不同。 該小說亦稱枱上比較多見的牌為「熱張」,與後來見於清末小說《九尾龜》(1910)[25],而且為現代人沿用的術語「熟張」不同。
如何打麻雀: 麻雀 (遊戲)
避免與上家聽相同的牌,避免被早一家喊胡。 摸牌動作 如何打麻雀2025 摸牌時神情緊張,可能已進入聽牌階段。
如何打麻雀: 晚清「千萬紙牌」
默和、碰和(又稱「碰壺」)與十湖的意思比較清楚。 前二者可見於乾隆年間由金學詩所撰《牧豬閒話》,其中「碰和」一詞到了晚清大為流行,但意義亦變得非常廣泛,鮮有指涉原來的碰和牌。 「十湖」又稱「十壺」,《揚州畫舫錄》與後來的晚清小說《鏡花緣》(1819)[40]、《風月夢》(1883)[41]、《繪芳錄》(1894)[42]均有簡略敘述。 「麻將」一詞出現得稍晚,暫時首見於黃世仲所著小說《宦海升沉錄》(1909)[28]。
如何打麻雀: 規則
以上萬、索、錢三門,即日後麻雀的萬、索(条)、筒(饼),不過各門的牌張與麻雀的序數牌仍有點出入。 如何打麻雀2025 上述每門最大的牌均冠以「尊」字,麻雀則無此稱。 明代葉子牌以文錢中間有空洞,而取其意頭,以一文錢都沒有的空沒文為尊,這點亦令文錢門各牌的大小順序與其他三門相反,跟後世其他紙牌大異。
如何打麻雀: 麻将
2.我们打麻将的时候要认真,要和麻将做到心灵相通,要和麻将成为朋友,不能和它抬杠。 请一定要注意:麻将从本质上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提高赢的数学期望概率的,在当今的麻将中,也有竞技麻将:比如,国标麻将;日本麻将。 不能作爲役的翻數,例如有:寶牌、立直後的一發。 玩家手頭上的牌型,必須滿足至少有一役的糊牌牌型,並贏出該局後,才能算進所得翻數中。 如何打麻雀2025 以13張牌爲例,胡牌的組合基本為四組面子[87]再加一對[88]。
如何打麻雀: 現代麻雀牌
事實上,古連稱此看虎為麻雀的直接前身(immediate source of ma-jong),不過此湊牌看虎的玩法,又與現代東莞牌不同。 兩種看虎的合法牌組並不盡同,但也有共通部份,例如二萬、二索加上八餅,明代看虎稱之為「窮」,而古連所述的湊牌看虎也有此牌組,只沒有註明名目。 麻雀,又稱麻将,是一種源自中國的棋牌類遊戲。 麻雀在各地的規則(尤其是番數或得分的計算方式)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目標都是通過一系列置換和取捨規則拼出某些特定組合的牌型,並阻止對手達成相同目的。 麻雀的組合方式變化多端,除了有些運氣成份之外,亦側重技巧、在摸牌及捨牌間的策略運用。 如何打麻雀 比起撲克,麻雀不但更講求記憶能力和複雜的概率計算,還要猜測其餘三家手中可能的牌型,才有機會於牌局中勝出。
如何打麻雀: 麻将轻松学
儘管晚清確有紙牌稱十湖牌五星為「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但早期文字記錄中,將孔子與麻雀扯上關係的,只有L.L. 如何打麻雀 這時候的規則被關兆豪在其著作「中庸麻將史觀」中稱為中國古典麻雀。 而之後的麻雀則朝着番型/和種/役種的增加、計分方式的簡化等方向多元發展。 數字牌與番子的花色設計,各地也大同小異,唯一較具地域特色的例外,有「一索」及「白版」。 最早期的麻雀已經以雀鳥作「一索」圖案,不過現今各地所用圖案不盡相同,例如廣東麻雀採用的是麻雀(雀鳥)本身,而日本麻雀則多用孔雀,還有一些地區以花草替代雀鳥。 中國麻雀的「白版」是有邊框的,但日本麻雀的沒有任何圖案。
如何打麻雀: 明代葉子
麻將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漢字文化圈中盛行,除了是娛樂打發時間的遊戲,還能夠讓玩家聯繫情感。 麻雀,又稱麻將,是一種源自中國的棋牌類遊戲。 比起啤,麻雀不但更講求記憶能力和複雜的概率計算,還要猜測其餘三家手中可能的牌型,才有機會於牌局中勝出。 如何打麻雀2025 麻雀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漢字文化圈中盛行,除了是娛樂打發時間的遊戲,還能夠讓玩家聯繫情感。 李汝珍《鏡花緣》(1818)第七十四回[40]裏面打花湖(一種天九牌戲)與十湖(一種類似麻雀的紙牌戲)的情節,就有「湖」了某些牌以及出現「詐湖」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