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名校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為推行全日制,校舍展開改建及擴建工程,包括加建一座設24個課室的大樓。 在工程進行期間,師生需暫遷至柴灣跨區上課,校網則仍保留於灣仔區, 小學學額亦維持不變。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該校以嚴格校風及課業成績聞名,除了DSE課程,也提供APL,IGCSE,GCE/IAL和BTEC課程,全年收費介於$25,000至$27,500。 隨著本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高中必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終於成行。 教育局昨向全港中學發通告,要求校方重新填報考察行程意向,優先安排中五生在4月起北上考察。
男家長指摘校方和老師對其兒子的死負有責任,同時質疑學校隱藏完整的閉路電視監控畫面。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最終入讀中學嘅係子女,所以揀中學最緊要都係子女自己鍾意果間中學。 喺揀中學嘅時候,除咗家長需要去睇下中學嘅作風之外,子女都需要了解中學嘅環境喺唔喺自己鍾意嘅。 家長可以帶子女參加區內唔同中學嘅開放日,俾子女自己揀心目中嘅心儀中學,之後家長再同子女商討報考邊幾間中學。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全港中學排名2021資料
迦密柏雨中學於1979年由基督教興學會創立,是一所政府津貼全日制中學,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辦學宗旨: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育上,得到優質栽培,個人潛能得以啟發。 真光女書院是位於香港油麻地的一所津貼女子中學,為了紀念真光校祖美國傳教士那夏理女士。 1973年,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得到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協助並創立此校。 由於學校是按30年前的標準興建,為了迎合新的需求,學校作了很多工作翻新校舍基本設施,新翼已在2005年中落成。 觀塘區為全港最多資助男校的地區,其中校風純樸的聖言中學,因大學入學率多年來均保持在9成以上,故深受家長歡迎。
- 主張「少功課、少考試」的多元教育,平衡學習、心靈、品德三方面發展。
- 各考察團有不同行程景點,當中包括東江縱隊紀念館,以認識抗日歷史事蹟,學習保家衞國;大鵬所城,認識鴉片戰爭首戰歷史;深圳市工業展覽館,反思個人對國家的貢獻,及如何防止洩露科技產業的機密資訊等。
-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
- 華英中學是香港的一所津貼男女子中學,校舍位於九龍何文田常和街8號,華英中學積極派出學生參與香港物理奧林匹克,並連續兩屆有學生獲得一等獎。
- 不過,天水圍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校長温頴思傾向選擇1至2天團,認為一天團對學校整體運作影響較小;至於2天團,學生會有較充足時間考察,但代課安排會較複雜。
學校按學術、興趣與體藝、社會服務及宗教四大類設立了26個學會及興趣小組,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際比賽。 該校設有800多個學業成績獎、35個由舊生捐贈獎學金提供給不同領域表現優異的學生申請。 另外提提大家,唔少直資、私立小學已經接受2021學年報名,家長應該要密切留意心儀嘅學校嘅截止報名日期,免得錯過入讀心儀學校嘅機會。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灣仔區
喇沙小學位於九龍仔,作為另一間傳統名校,喇沙小學係一間是重視兩文三語嘅小學,用粵教中,同時亦有普通話嘅課堂。 而且學校亦十分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學校為能力較高嘅學生提供增潤課程,校方亦為成績稍遜嘅學生安排中、英、數學輔導班。 而且學校冇精英班,所有學生平均分配六班,而不根據學業成績、體藝特長等分班。 2021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十分激烈,平均 22 人爭一個學位。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香港深水埗區石硤尾的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該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課業外外,喇沙書院亦注重課外活動,乒乓球隊自2001年起已在學界比賽連霸,學校在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及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中亦多次取得冠軍。
- 曾蔭權、林瑞麟、鄔維庸、胡應湘、呂秋樂等知名人士都是華仁校友,畢業後學生偏佈各行各業。
- 瑪利曼小學為灣仔區的英文資助女校,85%畢業生可升讀瑪利曼中學。
- 呂中成績不但冠絕沙田區,更可媲美傳統名校,在1999至2010年間,總共出了60個會考成績達6A以上的尖子。
學校亦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希望培養「活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學生。 由於學費相對便宜($31,930),港大同學會小學近年逐漸成為家長首選,去年就有超過6千多人爭搶120個學額。 教育局其實並無把「Banding」資料公開,理由是避免一些學校被標籤。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拔萃男女書院
現在,香港的中學實際上不再二元地分為英中和中中了,但坊間及傳媒仍常使用「英中」指「傳統英文中學」及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 而「他區」是指該中學,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階段,提供學位予其他地區。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官立學校是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資助及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學校的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負責。 然而,直資學校可收取學費及自行訂定符合基本教育標準的課程和入學標準。 而熱門的中西區、灣仔及九龍城區,提供的英中學額分別有250、206及665個。 灣仔區7間英中當中,有6間均有聯繫及直屬學額,令非保留學額減少,區內的瑪利曼中學更只餘下9個非保留學額,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的機會相對低。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香港華仁書院 (WYHK)
本網站所提供的中學組別及排名,僅供參考,對於其準確性,及其引致的損失或傷害,「大考」網站不會負上任何責任。 一所讀書氛圍濃烈,壓力很大的學校可能會培養出許多高成就的學生,但是如果您的孩子不能承受高強度的閱讀環境,他們可能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因此,在選擇另一所學校時,不僅必須考慮學校,還必須考慮孩子的能力。 許多父母在選擇學校時會選擇更多的“ bo”選項,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進入Banding排名較高的學校,但是排名並不代表一切。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家長最易忽略之處
學校銳意發展多元教育,電子教學、STEM及編程課程,引入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師生教與學。 拔萃小學雖然已和男拔脫勾,不過在41校網內,仍然是熱門之一,是以活動教學和專題研習為主導的基督教男女校。 油尖旺區兩個校網中,31校網的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是數一數二的熱門名校,經常推行多元教育和創新教育,升中派位成績受矚目,皆因每年均有不少學生升讀各區名校。 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下稱軒銅),在2015學年轉為全日制,並由灣仔譚臣道遷至銅鑼灣東院道,翻新聖瑪利亞堂中學的舊校舍。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九龍區小學排名
相反,若學校位處於有書卷氣、清幽的地方,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薰陶。 教育局去年公布的21個行程當中,有9個行程路線被剔除,包括丹霞山文化遺產考察、環境保護考察行程等。 以學習黨史為目標的貴州行程,以及前往福建和湖南的3個4至5天團,亦不再列入選項。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自行:自行分配學位
軒銅的聯繫官中包括有「狀元搖籃」之稱的皇仁書院,故特別吸引區內男生報讀。 柴灣的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梅志業估計,師生如從學校出發,無論前往高鐵西九龍站,抑或直上深圳,路程均相當需時,認為兩天團行程,較1天團更易安排。 不過,天水圍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校長温頴思傾向選擇1至2天團,認為一天團對學校整體運作影響較小;至於2天團,學生會有較充足時間考察,但代課安排會較複雜。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補習社招聘
基督教團體有 147 間,天主教團體有 88 間,佛教團體有 23 間,道教團體有 6 間,嗇色園辦有 5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間,回教團體有 1 間中學。 至於中學排名,與中學組別一樣以同一組數據分折結果排列出來,亦同樣地存在誤差,所以部份中學的排名,以一個範圍來表示。 當然,如果某中學所公佈的文憑試統計資料越詳盡,分析結果的誤差也越小,即越準確。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全港中學排名2022 |最具教育競爭力全港中學排名100強
除了出色的學生表現外,他們在運動和音樂方面的發展也非常出色。 2019年,教區女子大學游泳隊連續32年獲得香港和九龍區D1校際游泳比賽的整體冠軍,田徑隊也連續獲得13個冠軍。 教區男童學校合唱團在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舉行的世界合唱比賽中獲得了青年男性合唱組的世界冠軍。 分區了解中學排名之前,家長可以先閱覧全港中學排名,了解哪些學校的綜合評分較為優勝。 以下分析主要考慮三個條件,包括 DSE 公開試成績排名、班師比例以及師資。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NoteSity 網上書店為各為家長綜合全港資助、直資及官立中學,整合 2022 香港中學排名,當中包括多間傳統名校,讓你跟子女選出最合適的中學。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全港小學排名 Top 11-100
創於1925年的瑪利諾修院學校,是傳統的教會學校,著重全人教育,以「明德惟馨」為校訓,幫助學生發展完美的品格,成為對社會有貢獻、負責任的人,至今共有13名學生,當選成為傑出學生。 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狀元輩出,會考年代共出產27名10A狀元,2003年會考學生共考獲501 個「A」,紀錄未有學校能打破。 至今仍堅持津校定位,學生更在學術、運動、文化等方面獲獎無數,堪稱文武全才。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全港小學排名
所以身為小學家長的您,除了為學生安排補習提高成績,更不可以忽略學校風氣這件。 王錦輝是全港首間由大學開辦的附屬學校,一條龍直資吸引區內外的家長報讀。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學校既有大學支援,善用資訊科技教學,又設「其他學習經歷」(OLE)課程,學生有很多機會發展潛能。 希望在踏入選校高峰期前,為正為準備報讀幼稚園,和準備來年小一入學而頭痛的家長們提供協助,為子女揀選適合的學校 。 雖以母語教學,但數理、英文科目等同樣採用頂尖英文教材,務求為學生升學及就業提供更有利條件。 該校設有50多個課外活動學會,分屬宗教活動、學術活動、興趣活動、音樂活動、體育活動、服務活動及學生會社等。
他期望政府在本學年後就行程作檢討,以研究加長行程及到較遠的省份考察。 各區民政事務處、公共圖書館及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將備有概覽印刷本,供市民查閱。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全港參加派位的中學可分為:官立中學、津貼中學、及直資中學,以下是他們的數目分佈:津貼:356,官立:30,直資:18。 所謂適材適性,因材施教,同一種教學方式在每個人身上皆有不同效果,若你的子女不是能承受高強度的讀書環境的話,即使該校同時誕生許多高材生,一旦子女無法適應,可能會得到反效果。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 拔萃男女書院 (DBS/DGS)
當局將於本月22日舉行簡介會,有意參加考察團的學校須就3月1日前報名。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要求高中生至少要到內地考察一次。 教育局今日(9日)向全港中學發信,擬定了22個內地考察團,主要參觀廣東省內城市,以培養學生認識及保育歷史文化,了解國家優秀文化傳統,認同維護文化安全是維繫國家、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礎。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是一間位於香港新界荃灣石圍角邨的英文中學。 由荃灣鄉彥暨耀記行創辦人何傳耀太平紳士之子—何子平先生承其父遺志籌建,創立於1977年。 直資名校拔萃女書院於 1860 年創校,是本港歷史最悠久學校之一,歷年培育大批女精英,遍佈政府、法律、教育、商界及演藝界等,一直是家長心目中的頭等女校。 除了盛產狀元,女拔亦重視運動及音樂,學界水運會及球賽常勝,甚至稱霸廿多年;音樂更揚威國際賽。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第三,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源於「香港浸信會第一小學」。 九龍城傳統名校喇沙小學已有逾60年歷史,該校與直屬中學喇沙書院教學理念一致,雖非一條龍學校,但85%學生升讀喇沙書院,比率依然高。
在1996至2001年間,該校連續五年的會考及格率及連續三年的入大學率達到100%,其中大部分學生均能入讀中大或港大。 經扣除重讀生及自行分配學位後,學校餘下的學位將用於統一派位,這些學額約佔每所中學中一學額的 65%。 其中約 10% 的學位不受學校網限制,其餘約 90% 按學校網分配。 各中學可預留不多於 30% 的中一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位,自行取錄學生。
循道於1951年創校,是辦學團體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在香港開辦的首所學校,並於2011年由原址加士居道遷至衞理道,校舍面積達9萬平方呎,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雖然循道與循道中學的直屬關係將結束,課程一向強調多元教育,重情又重理,情是指生命教育,關愛之情;理是指思維技巧,學習之法理。 屬35校網的馬頭涌官立小學 (紅磡灣),原為馬頭涌官立小學下午校,2001年9月由九龍城福祥街遷至紅磡灣愛景街現址,並正式轉為全日制小學。 紅馬學生的學業及體育成績俱佳,推行多元教育,其中羽毛球隊冠絕學界,加上擁有千禧校舍,令學校受家長熱捧。 聖雅各既沒直屬也沒聯繫中學,卻依然深受家長歡迎,推行品德教育多年,既教授傳統中國的道德觀念,也堅守基督教信念,學生品德在區內數一數二。
1981年創校,是沙田區內唯一的官立小學,推行成長課,發展關愛文化;鼓勵學生參加各科活動及擔當服務生以提升歸屬感。 全港中學排名教育局2025 有兩間聯繫中學支援,分別是沙田官立中學,及梁文燕紀念中學。 沙田91網爭崩頭之大熱學校,位於沙田第一城,年年超收情況嚴重,與浸信會教育學院有聯繫。 推行活動教學、生本教學、協作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資優教育、拔尖教學、小組輔導教學和功輔班,提升同學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