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再放寬按揭成數比例… 首次置業樓盤2025 麗新發展(00488 )高級副總裁潘銳民表示,近期樓市交… 在香港這個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買樓一直是很多人奮鬥的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在可行情況下,考慮進一步為首次置業市民再放寬按揭成數比例。
踏入第四季,約有20個新盤可以登場,涉及逾9,000伙,類型上由鐵路沿綫、市區單幢樓,甚至豪宅盤均有。 發展規模最大為新元朗站上蓋第C期項目,備有939伙,早前已獲批售樓紙,可短期內啟動銷售。 同系之前作為2021年壓軸大盤,但近一年後才推出最新一期,而且貨量不少,發展商大有可能採取「先求量,後求價」的推盤策略,有機會有新優惠吸引買家。 同時,地政總署資料顯示,2022年9月份累積待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按月微升約1.5%,錄20,885伙,連續4個月徘徊2萬伙水平,即是反映發展商持貨量充裕,市場選擇亦見多元化。
首次置業樓盤: 一手樓上車支出低於二手樓
這種買家除了可享有較低印花稅率、能借盡按揭成數及壓測無扣減之外,更可以首置身份抽居屋。 雖然市場期望新盤可於4、5月開售,但仍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特別是疫情發展,若果4月初發展商定下銷售計劃,期間確診數字反彈,就可能要擱置計劃。 若果留待政府開始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才開始銷售計劃,似乎較為穩陣,因屆時確診數字可能再下跌。
- 曹德明指,定額供款的好處,是每月供款有預算,銀行會在貸款人在申請按揭貸款時,以即日利息及貸款年期,去計算每月固定還款金額。
- 不過,即使未必通過壓力測試,但只要符合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規定,也一樣可以申請九成按揭,但一旦獲批,其保費要額外加10%。
- 在批核申請按揭的程序上,通常會由銀行初步完成批出按揭後,再把申請文件轉交給按揭證券公司作第二次批核。
- 惟一般定息期愈長,其利率也愈高,借貸人宜小心計算整體季利息支出。
- 至於打算買入樓花首置客,根據按揭保險舊制,該類人士購入樓價450萬元以下物業,仍可申請8至9成按揭(貸款上限為360萬)。
- 要留意的是,賣樓要留意額外印花稅(SSD):如果在購入物業後6個月轉售該物業需要繳交20%,6個月到1年內為15%,1年到3年為10%。
買家要留意除了每月供款,買家還需要預留按揭保費、律師費、裝修等費用。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首次置業樓盤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雖然在上述定義當中,首次置業是不可以擁有物業,但在「先買後賣」的情況下是例外的。
首次置業樓盤: 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物業
首次置業有三大優勢,首先,可買物業種類較多,除買私樓外,亦可考慮參與居屋、白居二巿場。 另外,亦有買家反映,煥然懿居4.3元一呎的管理費高昂,甚至佔每月供樓支出的接近一成,加重業主負擔。 首次置業樓盤2025 由於煥然懿居以智能家居作為賣點,無論單位內部、會所設施以至公共空間,都採用智能設備,例如使用顯示屏與訪客、管理員對話,或者查看單位的用電量、用水量及垃圾量,,因此屋苑的管理費屬於偏貴。
- 如果非首置人士買入物業,需要支付15%印花稅,但首置人士買入住宅單位,只需要支付較低稅率。
- 簡單來說就是非首次置業的買家一定要支付物業價格15%的印花稅。
- 收入6萬元,保費要367,785元,比收入7萬元,通過壓力測試的保費高33,435元。
- 事實上,除首期和每月供樓開支外,我們還要預備按揭保費、印花稅、律師費、經紀佣金、裝修等一筆過開支。
- 曹德明指出,敘造高成數按揭者,手上的現金流只能預備一筆首期仍不足夠。
簡單來說就是非首次置業的買家一定要支付物業價格15%的印花稅。 反之,首次置業買家則可以獲得稅務寬減,只需按照優惠的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 在現時金管局按揭指引的規定下,只要首次置業人士沒有其他按揭在身,主要收入來自香港,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有固定收入,而置業目的為自住,就符合首置按揭的要求,能夠做到9成的按揭成數。 不過,還需注意每月供款額不可以超出每月入息的五成。
首次置業樓盤: 首次置業的定義
至於打算買入樓花首置客,根據按揭保險舊制,該類人士購入樓價450萬元以下物業,仍可申請8至9成按揭(貸款上限為360萬)。 由於首次置業計劃屬於政府資助房屋,所以政府也設下轉售及出租限制。 在首五年過後,業主需要向政府繳交補地價,才可以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 政府如此規定的目的是希望,盡量篩選走投資短炒的人士。 首次置業樓盤2025 下列的從價印花稅表說明,物業稅項是不同樓價根據不同稅率計算得出,首次置業人士最高繳付的稅率為4.25%。
首次置業樓盤: 首置人士 無壓測下 不同樓價 每月供款 及 最低月入要求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表示, 由於大坑西邨項目規模龐大,市建局會在未來7年預留100億元處理。 以購入HK$8,000,000樓為例,非首置人士須繳交HK$1,200,000從價印花稅,但首置人士只須繳交3.75%印花稅,即HK$300,000,可慳HK$900,000稅。 準業主在存夠首期后,接下來也要注意以下6種買樓開支。 這些費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所以絕對不可以忽略,不然到時就真的一場歡喜,一場空。 部分買家經過仔細驗樓後,認為煥然懿居的質素,比其他政府資助房屋相對較好,也算合格有餘。
首次置業樓盤: 律師費
同時,即使過不到壓力測試,但只要收入符合測試前供款與入息比率規定,也可以申請9成按揭,惟獲批後則要繳付額外10%保費。 根據最新的按揭保險規例,首次置業人士購買價格1千萬以下的物業,可申請高達九成的樓宇按揭,而且可免通過壓力測試。 在香港,所有銀行受到金管局的監管所以準買家申請按揭都必須通過壓力測試。 2022年3月政府公佈了新按揭保險計劃放寬了對買家的借貸要求,如果準買家是以首置人士的身份提交申請就可以跳過壓力測試的關卡而依然可以藉到最高90%按揭成數的貸款。 買入首5年唔可以轉售港人首次置業計劃又稱港人首置上車盤,是為無法負擔購買私人住宅、但又唔合資格購買居屋且未曾擁有物業嘅香港市民,提供低於市價的住宅物業。 首次置業樓盤 至於由請資格,係申請人要從未曾在香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同時年滿18歲、喺香港居住滿7年嘅香港永久性居民。
首次置業樓盤: 按揭及開支成本
這種首次置業人士是指手頭上沒有持有任何物業的人士。 所以,即使是有多次買賣樓宇經驗,又或曾與他人聯合持有物業,但已轉名或甩名,都可算是首置人士。 首次置業樓盤 這裡我地都為您簡單的整理了一個印花稅對比的的圖表。 我們用同樣的物業價格來對比雙倍印花稅(非首次置業)和第二標準稅率(首次置業)的花費,請參考表4。 根據房委會的白居二申請資格,「由申請截止日期之前的24個月起計,直至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當日,申請者及其名列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不得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任何香港住宅樓宇」。 業主未曾擁有過物業也未有借過按揭,是最「身家清白」的時候。
首次置業樓盤: 新樓 VS 二手樓上車開支比較
港人首次上車盤只容許未曾在香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且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代表買須在香港居住滿7年。 同時,申請人須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限額定於高於居屋白表申請者入息和資產限額的三成,如低於下限將不合資格申請。 計劃為無法負擔購買私人住宅、不合資格購買居屋且未曾擁有物業的香港市民,提供低於市價的住宅物業[1]。
首次置業樓盤: 專題合輯: 首次置業
金管局指引列明,現時私人住宅的最高按揭成數為6成,如申請人希望向銀行申請承造超過6成的按揭,就需要透過按揭保險公司,購買按揭保險,而按揭保險費用根據貸款額以定。 申請人可以不同的形式支付保費,當中包括一次性支付、每年支付或向銀行承借並計算入貸款額並分期支付。 符合首置人士條件的買家除了可享有免壓力測試通過高成數按揭上車還可以享有稅務優惠。 香港政府規定由2016年11月5日開始,香港的所有物業從價印花稅一律為物業價格的15%。
首次置業樓盤: c.按揭成數上限
當然,你要敘造高成數按揭,還要附合若干條件,例如該物業必須自住,必須是現樓等。 以上例子,一手樓上車開支較二手樓低33.05萬元。 從數據分析,買二手樓在代理佣金和裝修費支出會較多,因買二手樓要透過地產代理負責,而且二手樓內櫳通常較舊,需要大肆裝修。
首次置業樓盤: 政府協助首置人士上車 放寬按揭保險樓價上限
以近期開售的旺角樓盤千望為例(見下面表),一個定價743萬元的單位,承做九成按揭,還款期30年,實際利率1.38%,每月供款22,695元。 若果申請人收入為7萬元,高過壓力測試所計算的63,280元,理應可以過關。 政府於前年10月推出放寬按揭成數保險措施,務求令更多首次置業人士「上車」。 在政府修訂的措施下,最高九成按揭由400萬元樓價上限放寬至800萬元,最高八成按揭則由600萬元樓價上限,提升至1,000萬元。 由此可見,首次置業的買家的確可以從印花稅上節省很多買樓開銷。 話雖如此,有一點買家們需要注意,若在購入物業之後的三年內如果轉讓,買家需要負額外的印花稅。
至於樓齡較高的2手樓就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裝潢費用。 不過這也是依據每個人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不同,裝潢費用還算是業主自己可以掌控的花費。 他提及,按揭保費亦可選擇毋須借貸,而採取每年支付保險費形式。 「但因為要年年續保,供多三至四年貴過一次付清,所以好少人會用,故建議以一次付清的方式,較節省費用。」曹德明說。
首次置業樓盤: 【按揭擔保人】懶人包: 按揭擔保人關係、負責與風險,一文解決你樓宇按揭擔保疑難!
而如果想補地價並在公開市場出售,就要滿15年後才可以。 另外,在申請項目期間,市建局開放示範單位,讓有興趣申請、及已申請人士預約參觀,相信下一個項目亦會提供示範單位作市民參考。 港人首次置業計劃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提出,並加入在2020年施政報告實行,計劃的對象是針對未曾擁有物業的香港市民,為處於夾心階層的小市民,成功購入第一個物業。 首次置業樓盤2025 首置人士除了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不逾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1%)、管理費等。
而銀行批核高成數按揭考慮眾多因素,另要增加個人借貸力、縮短供款期及節省利息開支,上車才不是夢。 首次置業樓盤 首置上車盤屬於近年政府,對處於夾心階層的打工仔最大的恩惠政策,以低於市價的折扣優惠,為難以上車的市民更容易置業,所以大眾對於項目的競爭亦相當激烈。 第一,若果物業是「事故」單位,曾經發生嚴重事故,相信批出九成按揭的機會不高。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教師、公務員等屬於固定入息人士,可以申請九成按揭,但非固定收入人士如自僱人士、自由工作人士等均難以成功申請九成按揭,這類人士可以申請八成按揭。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買家在簽署轉讓契約日期起計首五年內不得轉讓或出租。 業主在五年後可以向市建局提出補價申請,補價後可轉讓或出租。 大部份銀行的一般做法是以 「75-人齡」 為計算標準,最高上限為30年。
很多人會將首次置業理解成「第一次買樓」,不過,在樓市的世界中,首次置業的理解並不一定如此簡單直接。 今次文章就和各位一起看看「首次置業」的多角度解讀,以及會如何影響你的買樓大計。 在上述項目當中,將軍澳日出康城第11期提供的單位數量最多,達1,880個,相信會分期發售。 位於啟德的MONACO MARINE和THE HENLEY ll原先擬首季開售,但因疫情而暫不開售,據代理指,這兩個新盤和利奧坊第4期的示範單位已建好。 第五波疫情於今年1月爆發,政府逐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新盤銷售。
首次置業樓盤: More in 按揭指南:
當巿場現利率上升週期,例如美國處加息週期,本港又跟隨,便有一半貸款人士會選擇定息計劃,以避過風險。 惟一般定息期愈長,其利率也愈高,借貸人宜小心計算整體季利息支出。 其次,申請九成按揭的人士必須是固定入息人士,需要提交最近3個月銀行出糧記錄、公司信、最近一年稅單。 當然,香港身份證、住址證明(銀行月結單或水/電費單等),以及物業銷售合約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物業必須用作自用,申請人在香港沒有其他住宅物業,物業必須是現樓。
即使購買樓花,也要留待物業入伙後才可以申請九成按揭。 首次置業2022|首次置業貸款計劃措施是為香港首次置業人士度身訂做,若果想申請,要注意的地方不少,在此歸納五點。 另外,雖然承做九成按揭可減輕首期負擔,但在現階段失業率仍然處於高位下,一旦失業,供款會有困難,《香港財經時報》為大家提出應對方法。 對心急上樓人士來說,按揭成數愈高,首期金額更少,上樓就更快。 首次置業人士在香港有按揭優惠,在現行政策下,800萬的住宅物業可以做到最高9成按揭,而800萬以上至1,000萬的物業,最高亦可敘造8成按揭。
業主在買入第二個物業時需要先繳交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其後成功出售舊物業時,可向稅局申請退稅,退回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與第二標準的從價印花稅中的差額。 政府於2019年10月放寬首置樓按,將9成按揭樓價上限由400萬提升至800萬元,而剛公布的2022財政預算案,提升按揭保險樓價上限,充分照顧首次置業、樓換樓家庭需要。 根據按揭保險新例(「林鄭Plan」),首置人士買入800萬以下現樓可申請高達九成按揭,只需要80萬首期便可以上車。 如果使用按揭保險舊例,買入樓價450萬樓花或以下可申請高達九成按揭(貸款上限360萬)。 正因為香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印花稅最高僅4.25%,其中672萬至2,000萬之間的單位,稅費僅3.75%。 比較一下見高低:非永久居民需要繳交30%的稅費、而已持有物業再買樓,稅費為15%。
首次置業樓盤: 首次置業的常見狀況
綜合市場資料,次季推售的新盤有14個,涉及逾6,500個住宅單位。 本文亦會分析買一手樓需留意9點,並跟買二手樓比較,上車開支是否低過二手樓。 買樓最難是要儲到首期資金,首置的朋友可能都會考慮「借盡」上車。
首次置業樓盤: 按揭優惠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首次置業相關内容,讓每一個準業主都可以做好萬全準備喜提新樓,實現您的置業夢想。 不過,若果一如醫學專家提議,政府趁確診數字處於低位時推行全民強檢,新盤銷售計劃或會受到影響,影響程度難料。 據中原地產表示,截止至3月23日,3月份一手住宅買賣登記暫錄127宗,總值21.1億元。 預計全月約有180宗及30億元,按月分別急跌62%及56.2%。 登記宗數將創2013年6月的106宗後105個月新低,金額將創2016年2月的30億元後73個月新低。 反映2月發展商在疫情下減慢拆售新盤,令3月份登記急跌。
除了要支付首期及印花稅,置業人士需要繳交律師費(約$10,000以內)、地產代理傭金(1%)、按揭保險費用及管理費等雜費。 除此之外,由於申請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所以非首次買樓不能申請,如果想借到八成,則要求必須通過壓力測試。 根據以往來跟我們咨詢的經驗,超過90%首次置業的準業主都以爲買樓只需要存夠首期,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