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走到海邊,這是一大片紅樹林,沿路都有山有水,大家不妨跟著以下行程路線,慢慢步行細賞。 北潭涌2025 北潭凹又名牛湖墩,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是熱門的遠足活動起步點,亦是麥理浩徑第三段起步點。 旁有北潭凹村,北潭凹亦是一處野外定向訓練的理想場地。 2003年6月15日,假日過海路線T6及698R於投入服務,其中T6線開辦不足三年,於2006年5月15日停辦。 至於698R線,則於2005年4月24日延長至黃石碼頭,並提供雙向分段收費。
- 沿着郊遊徑走,不久便可看到曝罟灣營地在我們左側。
- Sunny帶我們走到位於文物館旁的另一個法定古蹟——上窰村灰窰,他指,在建村時,村民還建造這個大灰窰。
- 北潭涌關閘為通往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通道,所有車輛需持有許可證才能進入。
- 1978年4月:有關方面接獲大網仔居民反映,93線被94線取代後,晨早及晚間的巴士服務大不如前,故增設往來西貢及大網仔的特別班次,平日對開三班,假日對開四班。
- 如使用現金付款或落車時未有再次確認,則收取由上車站前往終點的車費。
好彩下面啲石大又圓,除了擦損雙手及有些痛外都無乜大礙,但當然人又失去踪影了。 北潭涌 最後行行重行行,唔知點解又返番去個大水潭邊,於是先休息一下。 休息一會後又再找出路,這次就入下游方向右邊樹林探路吧! 開始時樹好疏落好易行,行行吓於樹叢較密那處,枝葉的空隙間隱約見到一座紅磚砌的建築物,無錯!
北潭涌: 交通資料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北潭涌2025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或BoC Pay「乘車碼」。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大潭郊遊徑位於大潭水溏附近,沿途有彈藥庫、高射炮台遺址、機槍堡同西旅指揮部等多個歷史遺跡,而黃泥涌水塘公園嘅水壩、水掣房及溢流口亦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其中黃泥涌水塘嘅弧形水壩更係必到景點,可以認識香港抗日戰爭嘅歷史。 登上紫羅蘭山一段山路較崎嶇,行山人士最好分段休息。 交通:香港仔交通四通八達,可乘搭城巴7、70、71、72、76或70M號,過海隧道巴士107、170或970X,或專線小巴4C、5、35M、52或58號。 「北潭郊遊徑」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為昔日的鄉村古道,平坦易走,適合一家大小同遊。
如要查詢有關路線的最新用車資訊,請參考ACRO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若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正價車費折半後之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需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若60至64歲香港居民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原來全費票價已低於$2.0,受惠人士亦只需支付原來的全費票價。 菠蘿壩是從前由客家村民為防止水土流失而興建的人造堤壩,後來變成香港主要的植林區,可以欣賞不少壯麗的林木景色,包括岸邊的細葉榕、台灣相思、紅膠木等。 另外,郊遊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去。
北潭涌: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當時大網仔路的封閉道路範圍涵蓋大網仔巴士總站以東區域,至1981年9月21日才把管制站後遷至北潭涌巴士總站外的現址,而北潭涌巴士總站亦於同日啟用,惟以此為總站的路線均只於周末及公眾假期服務。 交通:乘搭新巴4、43X、91或970號等路線,又或者城巴7、37A或40號等路線,於薄扶林水塘道巴士站下車,沿水塘道向上步行5分鐘左右,就可見郊野公園管理站旁嘅家樂徑入口。 巴士:乘搭九巴 92 號由鑽石山方向入西貢;299X 號由沙田方向入西貢,再轉乘九巴 94號由西貢巴士總站至北潭涌站營地門前下車。 自從1976年香港政府把西貢半島劃作郊野公園後,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及西貢西郊野公園中間的北潭涌,已建成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專門介紹昔日西貢鄉村習俗、生態環境及風景區等等。 不久,保良局在北潭涌設置保良局羅傑承北潭涌渡假營供宿營遊客逗留,同時亦有官方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和香港小童群益會管理的白普理營,3個渡假營申請使用者眾,排期需時。
- 由 陸 路 前 往 灣 仔 半 島 , 先 途 經 海 下 村 , 其 間 可 參 觀 灰 窰 遺 址 及 海 下 灣 海 洋 生 物 中 心 。
- 太墩確是西貢一個好地方,山峰上可盡覽斬竹灣的島嶼。
- 營地位於山明水秀嘅西貢北潭涌畔,度假營面積約十公頃,環境優美、設備齊全。
- 當日相關路線的班次亦大幅減到30至50分鐘一班車。
- 沿著山徑緩緩而上,不時經過數個不同的野餐區、燒烤場等,山徑的兩旁植有齊整的樹木如台灣相思、耳果相思等,矮小的原生灌叢亦長滿路旁。
- 教育徑不時有上落斜路段,而且路面有少少濕滑不平,行山時宜量力多作休息。
- Sunny亦提醒,堤圍路段屬進階路線,新手可選擇沿路折返,回到轉入曝罟灣堤圍前的小路,向上窰郊遊徑的曝罟灣營地方向進發,路上亦會碰到走過堤圍到對岸的行山客。
就在到咸田灣時已有一隊警察在恭候,由梯級上他們已打量着我,直到就落到沙灘時才走過來問我是否姓張,確認是我本人後就唔俾我走了。 雖然怪事連連但路仍要繼續揾,出發前先將水袋入滿水是常識,一打開背包竟發現連手机個尿袋都唔見埋! 北潭涌2025 由於林中隱隱望見向上係個小山頭,山頂又係樹林,上到去都未必被人發現及找到出路,於是又再折返,途中竟然又望見對面山係個好似沙嶺咁樣嘅墳場。
北潭涌: 西貢行山好去處|蕉坑自然教育徑簡介
走大約8分鐘到發記士多, 旁邊就是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的起點了。 我們來到北潭涌的河口, 這裡的河水水位會受潮汐影響上升或下降。 河水的源頭為石屋山, 石屋山南邊山坡的數條水系在這裡形成水潭, 再經此流入海, 因此這裡又名 「北潭涌」。 北潭凹站下車,往土瓜坪方向走,大概半小時後,到達土瓜坪村。
北潭涌: 第 3 站 香港仔自然教育徑
上窰民俗文物館整修後於2020年5月重新開放。 西貢戶外訓練營座落於西貢大網仔、鄰近西貢郊野公園,佔地18,611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宿營人數超過400人。 營地依山沿海岸線而建,自成一體,四週翠綠環繞,景色優美,恬靜怡人。 雖然唔係新開嘅營地,但早前營區就添加左新嘅配套設施,由宿舍到食堂都以全新裝潢示人,令整個營區嘅設施更完善,算係目前全港最新淨最靚嘅宿營場地! 鄰近仲有別具特色的鄉村及文物古蹟,係宿營嘅理想地點。 自行駕車:將車輛停泊在北潭涌公眾停車場,然後沿大網仔路步行約150公尺至「發記士多」後步行至宿營場地。
北潭涌: 香港
從西貢市坐巴士到北潭涌上窰站只需20分鐘,對面就是「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起點復興橋。 從橋上俯視龍坑,可了解北潭涌地名來由,此水道距河口只有數百米,海水順海潮漲退而倒灌或退卻,就是廣東人常說的「涌」;因滙成龍坑的溪澗都在北潭坳南方的河谷內,故稱此地為北潭涌。 北潭涌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及西貢西郊野公園中間。
北潭涌: 北潭涌行山|客家村落石灰窰及上窰村
加上丹尼士喝采巴士年事已高即將退役,有見及此,九巴把三輛配ECW車身的利蘭奧林比安10.3米之其中2輛(BL1/CP3323及BL2/CP3830)調往行走兩線,但仍使用布牌方便車長轉換路線號。 BL1、BL2為利蘭奧林比安樣辦車,行走該兩線前只是後備車隊,因此當時吸引不少巴士迷乘搭兩線。 北潭涌2025 新界巴士路線94,由九巴營辦,來往西貢及黃石碼頭,途經大網仔、北潭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及北潭凹,乃目前唯一沿途沒有任何燈號控制路口的九巴路線。
北潭涌: 西貢GO! 北潭涌‧橋咀洲‧赤徑
吹筒坳是前往大浪西灣或浪茄的岔口,這天遊人眾多,把吹筒坳擠個滿滿的,想起自己走了一兩公里,都身水身汗了,決意要在這裡享受一下山坳匯聚而來的山風,盡數驅散剛才所積聚的悶熱。 沿著前往吹筒坳的一段路,維修良好,走起來甚為舒服。 雖然只能看到萬宜水庫的一部份,但其美景仍然相當吸引,也間接增加了數碼相機記憶體的負載。
北潭涌: 西貢行山|北潭涌家樂徑啱一家大細!短程多林蔭感受昔日田野風貌
應該是爆林時被樹枝勾下,咁都無計唯有繼續朝山頂進發。 (其實正路應該留在原地等天光先再走的,但丟電話前才講過回家,這時失去聯絡就更心急要返家,或至少找個電話通知家人趕唔切返去吧!) 上到山頂已經看得見咸田灣的燈光了,心想這下只要直接往下走就可返回麥徑經赤徑出北潭凹了。 因為出發前擬訂路線時,記得大蚊山落麥徑係一段落差不到200米的直落山路,落山到北潭凹應該只需兩小時左右,於是路都不找,向着差不多方向就剷林落山了。 2010年2月23日,出席「保良局羅傑承北潭涌渡假營」命名儀式的羅傑承證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渡假營將會興建一個面積95米X65米的標準足球場,現正探討就保養問題而使用第4代仿真草的可能性。 據了解,訓練基地今後將全權由保良局管理,除代表隊,亦會接受市民、團體及職業球隊租用。 2019年2月18日,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渡假營的第4代人造草運動場正式落成和使用。
北潭涌: 交通意外
衛奕信徑第6段路途經九龍水塘、下城門水塘同城門水塘三大水塘,路程初段要登上長階級上山,會較為吃力,但兩旁有樹蔭夾道遮檔陽光,就算夏天行山亦不至於太辛苦。 下山路輕鬆好走,走至金山家樂徑更有機會近距離見到㺅子。 灣仔峽道開段就係一段長命斜,可能會叫唔少人卻步,不過沿途會經過警隊博物館,可一睹各種歷史照片、槍械武器、警隊服隊,甚至老虎標本,又會穿過香港仔水塘,欣賞到水壩嘅壯麗景色,好值得一去。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北潭涌2025 香港電台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北潭涌: 郊野公園
風 水 林 及 天 然 林 多 位 處 村 莊 後 方 或 山 谷 , 本 地 樹 木 品 種 十 分 豐 富 , 例 如 烏 桕 、 楠 、 山 蒼 樹 ( 大 薑 子 ) 、 假 蘋 婆 和 鵝 掌 柴 ( 鴨 腳 木 ) 等 。 沿 大 網 仔 路 及 榕 樹 澳 一 帶 的 海 岸 , 均 長 滿 了 茂 密 的 紅 樹 林 。 於2009年,位於萬宜水庫東壩一帶,以及印洲塘、東平洲等地方,組成了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山藝協會創辦人兼山藝教練梁梓浩(Sunny)表示,這次的行山路段沿途多有樹蔭,路徑普遍平坦易行,毋須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也能欣賞別致景色。 我們從西貢巴士總站搭巴士到上窰站,在馬路的斜對面便看到四周被白色欄柵、植物環繞的發記士多,士多旁有數個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信箱豎立,提示着我們很快已來到第1個checkpoint:北潭涌復興橋。 交通:九巴94號、96R(只在假日服務)在上窰站下車(車站斜對面發記士多旁是入口),從西貢市坐的士直達,車資約HK$80。
北潭涌: 北潭涌度假營:27924302
海 下 灣 大 灘 海 西 貢 西 郊 野 公 園 ( 灣 仔 擴 建 部 分 ) 自 成 一 角 , 漫 遊 其 中 , 可 飽 覽 優 美 的 海 灣 風 光 及 形 態 獨 特 的 岩 石 。 由 陸 路 前 往 灣 仔 半 島 , 先 途 經 海 下 村 , 其 間 可 參 觀 灰 窰 遺 址 及 海 下 灣 海 洋 生 物 中 心 。 至 攔 路 坳 , 便 正 式 進 入 西 貢 西 郊 野 公 園 ( 灣 仔 擴 建 部 份 ) 。 兩 北潭涌2025 棲 類 動 物 則 有 長 趾 蛙 、 闊 褶 蛙 、 大 綠 蛙 及 黑 蟾 蜍 。 穿 山 甲 、 果 子 狸 、 豹 貓 、 箭 豬 、 野 豬 等 , 則 晝 伏 夜 出 , 不 易 為 遊 人 所 見 。
北潭涌: 終點服務時間
不久,保良局在北潭涌设置保良局北潭涌度假营供宿营游客逗留,同时亦有官方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麦理浩夫人度假村,两个度假营申请使用者众,排期需时。 長山位於西貢大網仔,高度海拔為165米,路段是往來鯽魚湖、北潭涌與斬竹灣的山徑,當中有許多明顯山路,上下坡不多,只是偶有斜坡,全程屬林蔭小徑,到達山頂後可俯瞰斬竹灣及西貢內海各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等一帶風景,景色優美,是一條適合新手的行山路線。 繼續走,沿途景觀不算開揚,海景若隱若現,但偶有發現較佳位置可眺望遠處的萬宜水庫西壩及天文公園。 我們途經標距柱C5504至5506,最後下行右轉到西貢萬宜路,來到旅程最後的checkpoint:元五墳觀景台。 曝罟灣半月形堤圍的景致開揚,堤圍環繞整個曝罟灣而建,是往日村民養魚的地方,如今已成荒廢魚塘,卻吸引不少遊人坐在堤圍上打卡、看海景,甚是優游!
北潭涌: 西貢行山好去處7. 黃石家樂徑 – 海岸景色一覽無遺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94及99線提供全空調巴士服務〉[新聞稿],2003年5月14日。 2019年4月6日:晚上,一輛頂閘開往黃石碼頭的巴士,上層通道及梯間站滿乘客,但車長未有處理超載問題並繼續行程,事件遭乘客拍下並上載至社交網站群組。 2014年7月6日:下午一時許,一輛往黃石碼頭方向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19/JY7839)在大網仔路與對面線一輛七人車相撞,6人受傷。 94與99兩線自投入服務26年來,一直共用車隊,實行互跳車務安排,掛牌車梅花間竹地行駛兩線,其中一條路線返回西貢後,隨即轉往另一條路線繼續服務。 若天氣欠佳,服務或會在短時間通知後暫停或縮減班次;假如天氣進一步惡化,服務將會在未能預先通知下即時停止。
沿着北潭涌家樂徑向上游走,在沿途的樹叢和棄耕的農地間可看見豐富品種的蝴蝶,漁護署亦曾錄得107個蝴蝶品種 。 北潭涌親子行山|北潭涌家樂徑全長1.4公里,是一條合家歡路線主要為林蔭小徑, 平坦易行, 途徑兩個燒烤場地,交通方便也有停車場泊車。 北潭涌2025 主要看點為各種植物和小昆蟲,這裡植物多樣性非常高。 山徑的尾段還會途經昔日客家村民居住的村屋和荒廢了的農田果園。 然後接著約1公里長的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則較具觀賞價值, 有潮澗帶、紅樹林、客家村落可供欣賞。 東壩位置偏遠而且揸車進入要事先申請,從北潭涌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大家可選擇乘的士或9A 專線小巴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
北潭涌: 西貢行山路線|北潭郊遊徑簡介
這時發現有架 super puma 喺我頭頂低空般旋,因當時只過了一晚並無意識到家人已報警,故没想過直昇機係揾我,而我當時亦没想過出唔返去要求救,所以並無理會 (真笨)。 最後過了一會(其實可能係觀察了我一會) 直昇機就飛走了。 突然一下扎醒,此時已經天光且發現仍身處樹林內,於是又馬上找路走人。 走了不遠就發現了一條石澗,於是沿澗向下游行到一處有一大平石的水潭,於是稍作安頓並為水袋加水。 附近環境是這樣的,水潭水來源於一約2米高的小瀑布,水由-條較平緩的水澗再被大石分開兩邊流下,水潭下就一直傾斜下降十米左右有一處塌山泥痕跡。 我們在這裡看到彈塗魚和招潮蟹, 玩1小時後折返到大網仔路復興橋, 於附近的發記士多吃午餐(只在週末開放)。
北潭涌: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21年10月10日及13日:當日熱帶氣旋獅子山及圓規分別逐漸遠離本港,天文台由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因受風暴後路況影響及安全理由,九巴派出富豪B7RLE及Enviro200等單層巴士行走此路線,做成「拆樓」特見,沿途吸引不少巴士迷拍攝。 當日相關路線的班次亦大幅減到30至50分鐘一班車。 北潭涌2025 1994年起,此路線平日增派24座位豐田Coaster單層空調巴士(AT75/EL452)行走(不調走99線),並在午膳時間停開;豐田巴士退役後,改派其他單層空調巴士行走。 後來午膳時間繼續提供服務,由92線抽調一輛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為當時平日唯一空調雙層巴士班次。
北潭涌: 延伸閱讀:曝罟灣|超美半月形海上堤圍 西貢上窰郊遊徑路線+靚景位
由北潭涌起步,沿著大網仔路往東行,轉左進入北潭路,然後繼續前進,左邊將出現北潭涌家樂徑的入口。 西貢郊野公園環山疊翠,景致迷人,但鮮有人知道當中的隱秘的地道美食,如豆腐花及客家傳統菜式 (如茶粿、燜豬肉)等等。 北潭涌 此灰窰由客家黃氏族人興建, 用來生產石灰, 出售作建築及肥料之用。 上窰村是建於19世紀末的客家村落,村民以燒製石灰和磚瓦為主,但隨著水泥業興起,石灰被水泥取代,村民為求生計紛紛遷至市區。 至上世紀60年代,上窰早已全村荒廢,1984年改成上窰民俗文物館,將已列為法定古蹟的上窰村及灰窰開放給公眾參觀。
Sunny指示我們向起子灣村方向的小徑走,經過部分沒有樹蔭的路,偶爾彎下腰穿過阻擋前路的橫生樹枝,爬上小段樓梯,終抵達起子灣村。 這裏雖和上窰村一樣散落不少荒廢小屋,但所見小屋普遍保存較完整牆身,甚或窗戶及屋前的小圍牆,令人聯想起昔日村民的農家小日子。 可惜的是,記者到訪當日正值文物館維修,我們無緣參觀;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文物館預計本年9、10月重開。 Sunny帶我們走到位於文物館旁的另一個法定古蹟——上窰村灰窰,他指,在建村時,村民還建造這個大灰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