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指出,以上3種炎症大多與病菌感染有關,例如來自自身腸道的大腸桿菌,或經性接觸傳染的淋病、衣原體及滴蟲等,但亦可以是受外來物質刺激或過敏而出現的反應,例如使用高濃度殺精劑或用清潔液灌洗陰道。 孕婦尿道炎 台灣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中,未懷孕女性約佔1%~5%的比例,遠大於男性的1%以下。 而所謂婦女泌尿道感染,單就感染位置而論,應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及腎臟四大部位;而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則是膀胱及腎臟。 有些泌尿道感染患者,會因為小便時感到刺痛,而更加恐懼排尿。 蕭聖謀主任強調,雖說排尿時的刺痛令人難以忍受,但使泌尿道康復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喝水、不憋尿,再配合吃藥,才能把附著在尿道中的細菌排出體外,若真的無法忍受痛楚,懷孕初期與中期的準媽媽,可以服用醫師開立的止痛藥緩解疼痛。 一般治療泌尿道發炎的方式,乃遵從醫囑服用醫師給予的抗生素,大約維持3至7天,並定時解尿,促進體內尿液良性循環。
泌尿道感染的孕婦時常有反覆感染的困擾,因此預防勝於治療,以下介紹簡單的預防措施,如果已經感染了,除了配合醫師治療,也可以參考以下方式快速復原。 解尿時,如果同時出現其他不舒服狀況,例如:小便時有灼熱感、疼痛感,想尿卻尿不出來、出現血尿,或腹痛、背痛、腰痛等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治療。 預防炎症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着手,包括多飲水、做好個人衞生,更要採取安全性行為,以減低炎症出現和復發的風險。
孕婦尿道炎: 沒有症狀不代表萬無一失
2.增加尿液的酸度,可以預防複發,如食用肉,蛋,乳酪,梅子,穀類,李子和葡萄乾,也可喝蔓越莓,小紅莓汁,亦可補充維他命C。 準媽媽經常有尿意,常常想上洗手間,帶來生活上的不便,而且準媽媽經常在睡夢中醒來上廁所,影響睡眠質素。
此外,一旦尿液在膀胱積存太久,會孳生細菌,進而沿著輸尿管上行至腎臟,而腎臟遭受感染的準媽媽當中,約有4分之1的患者血液中含有細菌,造成胎兒早產或罹患敗血症。 孕婦尿道炎 她亦提醒,如小便有灼痛感或尿頻,懷疑自己患上尿道炎的話,應盡快求醫。 醫生會先提取求診者小便樣本做細菌培養,鑑定病原體,亦會視情況安排超聲波或X光作進一步檢查,確認尿道、膀胱、腎臟有否出現異常,如結石等問題。 屬於非常危險的情況,細菌沿著尿道、膀胱進到腎臟,除了頻尿、排尿疼痛,還會出現發燒、畏寒、腰痠背痛、頭暈噁心、嘔吐、厭食等症狀。
孕婦尿道炎: 孕婦泌尿道感染不可小看,3個有效預防尿道感染的秘訣
而月事期間應勤更換衞生巾或棉條,避免陰道灌洗,以及應穿着透氣通風的棉質內褲。 尿道炎患者中,以女性與嬰幼兒所佔比率較高,通常每3位女性就有一位在一生中會感染一次尿道炎,嬰幼兒則約有5%。 而孕婦、長期病患如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患膀胱石、腎石或前列腺肥大者,以及使用留置尿導管者,亦會較容易患上。
- 其中,罹患腎盂腎炎的患者,復發機率大約為6%~8%,若檢驗尿液之後發現有大量細菌,有2、3成的患者過幾天後可能會演變成腎臟發炎或敗血症,不可不慎。
- 再嚴重的話,細菌甚至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引起致命的敗血症。
- 1.腎盂腎炎 產後出現寒戰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可出現反射性的嘔吐,腰痛,以右側多見。
- 蕭聖謀主任表示,只要泌尿系統受到感染,都有可能再度復發,這是因為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很容易附著在尿道上,如果體內的抗生素無法一次殺死這些細菌,就會再度引起感染。
- 但其尿痛症状較明顯,尿急症状較輕,這可能與產後膀胱張力低、敏感度差有關。
所謂無症狀菌尿症的患者,並無任何排尿的問題或全身其他的症狀,但小便的培養結果出現每c.c.有10萬隻細菌,若不及時治療(持續口服抗生素約7∼10天),則可能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 孕婦尿道炎2025 蕭聖謀主任表示,只要泌尿系統受到感染,都有可能再度復發,這是因為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很容易附著在尿道上,如果體內的抗生素無法一次殺死這些細菌,就會再度引起感染。 其中,罹患腎盂腎炎的患者,復發機率大約為6%~8%,若檢驗尿液之後發現有大量細菌,有2、3成的患者過幾天後可能會演變成腎臟發炎或敗血症,不可不慎。 孕婦尿道炎 如果準媽咪忽視泌尿道感染問題,延遲就醫治療的時間,約有3成的比例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有些甚至會演變為急性腎盂腎炎,而後者會造成患者嘔吐、發燒、噁心及腰痛等症狀,需住院用抗生素治療。
孕婦尿道炎: 懷孕 熱話題
抗生素停用後I周,再做一次尿液培養,且於感染後1年內定期追蹤檢查。 在產後期時,護理人員應仔細評估子宮底的高度、惡露量和尿液瀦留的徵象:包括子宮底上升且位置移到右邊,陰道出血量增加,觸診恥骨聯合上方有一腫塊(脹滿的膀胱),叩診脹大的膀胱出現過度的迴響聲,余尿量超過6Oml。 採取各種方法使產婦自解尿,如使用鎮痛劑、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加壓恥骨聯台、用開塞露等。 產婦無法自行排尿或持續性余尿50ml以上時,貝行導尿並留置尿管。 當膀胱及陰唇水腫減輕後(約24~48h),可考慮拔除尿管。 5.核素腎圖檢查 可了解分腎功能、尿路梗阻、膀胱輸尿管反流及膀胱殘餘尿情況。
患者常見症狀主要包括小便時會感到赤痛及灼熱、次數變頻密、顏色混濁並帶惡臭,嚴重的甚至出現血尿及小腹脹痛。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體內腎臟的血流量是正常人的一倍半,再加上體內荷爾蒙發生變化,令黃體酮增多,而黃體酮會令肌肉變得鬆弛,輸尿管的平滑肌受影響亦會變得鬆弛,令準媽媽產生尿頻的感覺。 孕婦尿道炎2025 (2)膀胱炎:一般口服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即可。 預後:1年內如UTI發作在3次或3次以上者又稱複發性UTI,可考慮長程低劑量治療。 一般選毒性低的抗菌藥物,如復方磺胺甲噁唑或呋喃坦啶每晚1粒,服用1年或更長,約60%患者菌尿轉陰。
孕婦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的預防與緩解秘方
尿液在體內本來無菌,但因為尿道口是開放的通道,難免會有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由此進入泌尿道。 在懷孕期間未有治理尿道炎的話,會提高早產及準媽媽發高燒的機會。 其後在整個孕期,醫生都會為準媽媽定時檢驗小便,查看有沒有細菌,若再度驗出患有尿道炎,便會處方一種適合孕婦服用的抗生素醫治。 根據統計,約3~9%的孕婦會有無症狀菌尿的現象;而其中有13.5-65%會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
孕婦尿道炎: 治療方式
但是泌尿道方面的問題,總是令許多準媽媽難以開口求醫,到底該怎麼預防及治療,也成了不少孕婦應學習的課題。 尿頻是尿道炎的徵狀之一,準媽媽的尿道容易受感染,若缺乏適當治療,會引致腎炎及早產,因此準媽媽如發現自己有尿道炎的徵狀如尿頻、小便赤痛或小便有血,應立即求醫。 準媽媽如患上尿道炎要特別小心,因為治療尿道炎的消炎藥可能會影響胎兒。
孕婦尿道炎: 孕婦泌尿道感染恐造成早產
蕭聖謀主任指出,泌尿道感染並沒有特別的好發時期,如果保養得宜,就算是得病率較高的懷孕期間也可免於細菌感染。 蕭聖謀主任表示,泌尿道感染大致分為兩個部位,分別為上泌尿道及下泌尿道。 若感染的器官為腎臟或輸尿管,稱為「上泌尿道感染」;反之,感染部位如果位於膀胱、尿道擴約肌或尿道,則稱做「下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遭受感染時,大多患者都會出現急尿、頻尿、排尿異常等狀況,且排尿的時候,尿道及尿道口會伴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尿中帶血。
孕婦尿道炎: 產後泌尿道感染的護理
因為女孩子的尿道較短,細菌容易進到膀胱,尿道炎一不注意就會變成膀胱炎。 相較於尿道炎,膀胱炎的頻尿情況、灼熱感與疼痛感都更加嚴重,還可能伴隨血尿或下腹痛的症狀。 孕婦尿道炎2025 膀胱炎不會對寶寶造成危險,但為了避免逆行到腎臟,一定要提早就醫治療。 1.腎盂腎炎 產後出現寒戰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可出現反射性的嘔吐,腰痛,以右側多見。 有的有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腎區有壓痛或叩擊痛。 2.膀胱炎 產褥期膀胱炎的臨床表現與一般非妊娠期膀胱炎基本相同,有尿頻、尿痛、尿急,可有發熱。
孕婦尿道炎: 尿道炎與膀胱炎症狀及成因
「頻尿」是孕媽咪最困擾的不適症狀之一,不只白天,整個晚上也都要連跑好幾趟廁所,使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不過除了頻尿問題,因為荷爾蒙變化的關係,提高了泌尿道疾病發生的機率,一旦病情惡化,會嚴重影響寶寶健康,孕媽咪千萬不能輕易忽視。 孕婦尿道炎2025 雖然泌尿道感染造成早產的比例不高,但若變成嚴重的腎臟感染,則有胎兒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妊娠高血壓、絨毛羊膜炎(羊膜腔感染)的風險。
孕婦尿道炎: 症狀
懷孕期母體內的雌激素、黃體酮及催乳素均會急升,使母體變為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 一般而言,成年人患上尿道炎,主要因尿道受細菌如大腸桿菌感染而致,5 歲以下幼童則因尿液倒流所致,由於兩者基理不同,不會影響兒童成年後的發病率。 孕婦尿道炎2025 患病期間,患者更應戒掉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喝咖啡、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利尿飲品會讓體內缺水,不利尿道炎,應多喝清水將細菌等有害物盡早排出體外。 以年輕女士為例,性行為頻繁、不安全、有多重性伴侶或是性行為後未妥善清潔,都會較易患上尿道炎。 因性行為時,陰莖的進入會將外陰的細菌送入女方的尿道,因而感染。 她亦補充,女士們患上復發性尿道炎原因於不同年齡會有所不同,普遍以性行為較頻繁、孕婦及更年期的女性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