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8年1月29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定为“国家文化资产”之第一号重要民俗。 The pages which have [ 公司中元普渡疏文範例] tag in following website. 何謂文疏 文疏是用來和上天神靈溝通的文件書信,就如民間的公文函類似,透過文疏來表達對神靈的尊敬及祭拜人的懇求,透過文字更能清楚的表達人對於神靈的請求. 道教祭祀活动中常会使用到的文疏,是用于和上天神灵进行沟通的文件书信,与俗世使用的公文函件类似。 中元普渡榜文2025 道教中通过文疏来表达信徒对神灵的尊敬,同时也通过文字更清楚地表达祭拜者对神灵的恳求。
- (35)林美容:《彰化妈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68,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0年,第47页。
- 三牲:三牲包含雞肉、豬肉、魚肉,以熟食較為常見,且傳統來說一定要選用全雞、全豬與全魚,都不能去頭去尾,這樣表示有頭有尾,也意味著幫自己留後,而豬肉僅只需用帶皮的三層肉部位代表即可。
- 10再借以古有的“荐新祭祖”活动,事实上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中国人的仁爱和孝道思想,极富世俗意味的传统节日。
- 中元普渡,本意即在招请水陆两界的孤魂野鬼,前来听经礼忏,以求超度解脱,并接受人间百姓施食。
- 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把转变增长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旅游设施,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对外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协商以字姓轮值主普,以宗亲血缘取代祖籍地域观念,融合漳泉,轮流举办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灵。 以比赛阵头来代替械斗打破头,以求达到社会和谐,共存共荣的大同世界。 中元普渡榜文 1855年(咸丰五年),基隆中元祭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祭文詳盡懶人包
同时,家家门前、檐下都挂盏圆形纸灯,一面写“阴光普照”或“庆赞中元”,一面为“路灯”,这是用来照引路途,使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养他们的地方,又叫“树灯篙”。 “放焰口”这一中元节民俗活动是受佛教影响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佛教六道轮回中有“饿鬼道”,这些鬼腹大如山,咽细如针,饭食到口即为口中火焰烧成灰炭,因此虽有饮食亦不能受。 中元普渡榜文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 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
农历七月十四日清晨,庆安宫延请道士举行“发表科仪”,由各宗亲会执事、炉主共同参与祭祀。 向上天发表祝祷,宣告即将举行中元普渡,请诸神降临鉴察。 整个仪式包含开坛、为大士爷等神祇开光、发表、请观音、请神、请三界公、安灶君、安监斋、开忏献供、拜忏招孤魂、拜大士山、寒林所、同归所等。 发榜文通知人、鬼、神祇将展开中元普渡的仪式,请十方孤魂前来,并请大士爷监视普施坛所。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拜拜供品準備》
传说经由抽签决定张廖简、吴、刘唐杜、陈胡姚、谢、林、江、郑、何蓝韩、赖、许的顺序,称为“张头许尾”。 基隆各姓宗親會都刻製木雕斗燈,雕琢花鳥異獸、神仙、人物等,爭妍鬥麗,十分細緻。 各姓斗燈平日安奉於宗親會館或爐主家中,七月十三日下午迎至慶安宮前,由北管子弟班聚樂社、得意堂前導遶境,並有藝閣、陣頭等參與。 中元普渡榜文2025 輪值主普字姓斗燈安奉於正中供桌,其餘字姓則安置兩側。
民间认为水灯头乃是为溺浸在水府的孤魂照路,前去接受人间普渡。 习俗中,各字姓水灯头如漂流越远,火势越盛,则代表宗亲运势旺盛。 农历六月最后一日夜间,各宗亲会理事长、炉主齐聚于狮球岭三姓公庙前,先由主普宗亲会进行祭祀,待子时一到便由道士带领主普宗亲会所组成之祭祀委员会主任委员(或炉主)进行开龛门仪式。 中元普渡榜文 而台湾本为移民社会,开拓过程中,许多人死于船难、瘟疫、械斗等,凡死于非命而又无妥善安葬者,常被认为将化身“厉鬼”。
中元普渡榜文: 公寓大廈管理,案例分享,社區標識實用圖檔分享,
“醮功牒”,又称作“功劳牒”、“功勋文牒”、“勤劳文牒”,更被视为是人死后出入阴间的一项重要凭证。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榜文 建国以来,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每年大张旗鼓,禁止普度活动,开头几年,初见成效,但到后来,却禁而不止。 特别是传衍几千年的民风民俗,传衍几千年的思想意识,仍在民间传承。
前述初一的活动称“初一竖旗”,就是在这一天竖招魂幡,又称“起灯脚”,由于开元寺竖起大幡,所以有的境铺不再竖幡。 中元普渡榜文2025 当日黄昏时分,各家各户在各自的门口摆上五味菜肴和酒、饭,又备一盏四方柱形玻璃灯,高七八寸,灯柱上贴小对联,上写:“敬点路灯,阴光普照”或“ 一心诚敬,敬点路灯”。 奉敬已毕,烧了冥币,便把路灯挂在门口,路灯的作用是用以照明街巷道路,好让那些来接受“普施”、“普度”的“好兄弟”们在夜间行走方便。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27]。 每年除各輪值宗親會舉辦傳統宗教儀式外,基隆市政府、基隆市文化中心、基隆社區大學,以及地方文藝團體也經常舉辦相關的藝文活動。 近年來,也邀請國外藝文團體參與活動,增加鷄籠中元祭的國際視野。 歸寧宮文教功德會公告 地母至尊指示:為孝祭祖先、普祭無方好兄弟,特舉辦中元普渡超渡大法會。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疏文: 中元普渡文疏知識摘要
(15)关于太岁信仰的起源和习俗,见李丰楙:《安太岁的信仰与习俗》,《关系我》第43期,高雄:高雄市文化院,1992年,第22~38页。 (14)曾彩金、张春菊:《六堆客家祭拜入门》,屏东:社团法人屏东县六堆文化研究学会,2002年,第51、74页。 ④刘静敏:《徒步进香与优剧场表演训练之接触》,《雄狮美术》245,台北:雄狮美术月刊社,1991年,第143~146页。 中元普渡榜文2025 普度无主孤魂野鬼,也是一种怜孤恤寡、恻隐心理的折光反映,对这些无主孤魂野鬼诸多散鬼的奉祀,其意亦在希望在“普施”敬奉之后这些孤魂、散鬼不要来干扰平静的人间生活,让人鬼和平相处,人人平安健康。
中元普渡榜文: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推「爸氣美饌」!歡慶父親節盡享中西式星級饗宴
台北木栅指南宫主祀孚佑帝君(即吕洞宾,俗称仙公祖),规划有“祈梦室”,俗称“睏仙梦”,仪式首先必须先到仙公祖前祈梦,祈求仙公祖对于运途等疑问,能够在梦中给予指示,倘若该夜顺利托梦,则称为完(圆)梦,代表祈梦仪式的圆满完成。 看起来完梦既不属于逐日型的,也非年度型的,更不是跨年型的末端仪式,主要是因为上述三种类型的末端仪式基本上都是地方的公众仪式,是群体性的仪式活动,而完梦则纯属个人性的末端仪式。 從農曆7月1日開始到7月30日都會有祭拜活動,其中農曆7月1日是「鬼門開」的日子,俗稱「孝月頭」或說「拜門口」;7月15日是「中元節」,拜過三界公後,當然也要準備豐盛祭品給好兄弟;而7月底「鬼門關」時要送好兄弟,由於是7月普渡的最後一天,又稱「孝月底」。 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可護衛住家平安,一般來說,除入住新居,過年、端午、中秋三大節時一定會祭拜,其他則視各地、各家習俗,因有人視之為陰神,所以祭拜盡量求簡單快速。 時辰:只在初一和十五拜,時間都在傍晚,約下午5時左右。 中元普渡榜文2025 擺設:供桌大多放在廚房或後門的門口處,在較低的小桌案擺放供品。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疏文: 中元普渡文疏
主普灯为白色的布制灯笼,灯上书写“某姓主普”、“广赞中元”等字样。 各宗亲会执事,应在家中备妥香案迎接,由僧人诵经为其祈福。 中元普渡榜文2025 中元普渡榜文 1947年(民国36年)起,基隆李字姓宗亲会正式加入基隆市“联姓会”。
中元普渡榜文: 祭典仪式
汉人传统上认为星斗符应人间,为生命根源,而宗亲会公斗则代表全体宗亲。 道教祭仪中,竖灯篙用以招请天界诸神与冥界鬼魂前来,接受供养。 基隆中元祭则在农历七月十一日,立六根灯篙于庆安宫与主普坛前。 所立灯篙须择选高直而坚硬的青竹,削去竹枝,留下竿尾,俗称为“透脚青”,象征有始有终,闽南语所谓“有好尾”。 老大公庙会先由主普宗亲会行三献礼,既由轮值主普宗亲会祭祀委员会主任委员、炉主、理事长主祭,基隆市长、各字姓代表及地方政要与祭,举行三献礼。 老大公庙主任委员将龛门钥匙锦盒交给市长,再由市长交给主普宗亲会祭祀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普渡要說什麼?普渡拜拜怎麼說?普渡祭文一次看
打开锦盒后,在登记簿上登录开龛门时辰与姓名,而后开启龛门。 农历七月初一民间阴庙依例开启纳骨塔或龛门,象征释放阴魂,俗称“开鬼门”。 基隆地区以狮球岭三姓公庙与老大公庙为代表,惟开龛门时间有所差异,因百姓认为所祀先民骸骨,护佑后代子民,足以成神,所以称仪式为“开龛门”。 每年農曆 中元普渡榜文2025 7 月 15 日是中元節,大部分民眾中元普渡時間會選在這天,但其實整個農曆七月的任意一天公司都可以進行中元普渡,現在以公司行號與民眾方便為主。 中元节的习俗具备了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信奉魂灵不灭之说,特别是巫风盛行的楚越地区,礼魂观念广泛存在,无形中为佛道文化的渗入留存了社会心理缝隙。 10再借以古有的“荐新祭祖”活动,事实上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中国人的仁爱和孝道思想,极富世俗意味的传统节日。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節拜拜時間
而台灣本為移民社會,開拓過程中,許多人死於船難、瘟疫、械鬥等,凡死於非命而又無妥善安葬者,常被認為將化身「厲鬼」。 因漢人社會特別重視血緣傳承、宗族延續,沒有後嗣的「羅漢腳」,死後無人祭拜則被視為無主孤魂。 為安撫這些厲鬼與孤魂,台灣隨處可見有應公、萬應公、大眾爺、金斗公、百姓公、萬善爺、大塚公、水流媽等陰廟信仰。
與漳州人祭祀的芝山巖惠濟宮同樣有風水為由的糾紛[12][3],咸豐九年(1859年)逼得漳州人大敗退守芝山巖[13]。 相傳漳州人曾想進攻龍山寺,恰巧一名在寺池洗衣的孕婦發現示警而被殺,後來寺方尊稱其為「池頭夫人」,配祀在註生娘娘旁[14],也被視為看管地府血污池之女神。 中元普渡榜文2025 台北市奉祀池頭夫人有三,分別是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中元普渡榜文: 祭祀慶典
每逢初一、十五或重大宗教慶典,此寺金亭煙塵所造成的空氣污染,造成當地富民里居民多次向里長反映、及向環保稽查大隊檢舉,龍山寺也曾規定停燒金紙,但往往一個月就在信眾與商家的抗議下不得不解禁[54]。 2000年4月1日,主持慧印法師與馬英九市長簽約,自2000年10月1日正式停止燒金紙,前三個月為過渡期[55]。 李乾朗解說,艋舺的龍山寺與地藏庵,同樣是乾隆年間蓋的,且自古以來地藏庵都是龍山寺管轄,寺方巧妙用人生與死後世界用一條小巷——「青草巷」做區分[49]。 中元普渡榜文 1919年,日本政府開闢今日的廣州街,於是寺前水池改成噴水池,寺前土地轉於台北市市役所[3]。
中元普渡榜文: 中元
近年老大公庙庙方皆延请“雷成坛”道士主持关龛门前的道教科仪。 所有仪式于七月底早上九时许开始,首先“启请”,启告神明,说明整个科仪的主旨、目的。 农历七月十三日午后,各字姓宗亲会展开“迎斗灯绕境”游行。 中元普渡榜文 所谓斗灯为道教礼斗法会的祭器,设置米斗盛米点灯,斗内斜插一对木剑,安置有面圆镜、剪刀、尺、秤、算盘、钱、土等物。
中元普渡榜文: 信仰背景
歸寧宮訂於102年8月24日(農曆七月十八日)星期六舉行。 中元節的日期與由來中元節,源自佛教盂蘭盆節,因此也稱為盂蘭盆節,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換算成國曆是在2023年的八月三十日星期三。 這一天被認為是鬼門大開,也是好兄弟出現在人間的時刻。 因此提出末端仪式,主要在彰显汉人宗教仪式整体(the whole rituals)的结构特性(the whole structure of rituals)。
中元普渡榜文: 民间盂兰盆会
由于 “跳钟馗”的驱鬼作用,台湾地区将其引入到了中元节庆活动中,形成了现在其特有的中元民俗活动。 而我国其他地区一般在端午节(安徽省歙县城南渔梁古埠)或腊月(江南一带)才进行此项民俗活动且表演形式不同。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越南盂兰盆节除了祭祖、普渡之外,还有感谢母亲、对母亲表达孝心的意义,这是人们仿效目连救母故事中目犍连对母亲尽孝的精神,因此这天也是越南传统的母亲节。 日间一起拜祭祖先、迎接祖先亡魂回家团聚,体现越南传统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精神。 这天人们会茹素,各佛寺也会举行普渡仪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会到寺院听僧人讲法,父母健在者会在胸前别上红花,父母已去世者则别上白花[30][31][32][33]。
这些俗信俗行,体现道、儒和佛文化的融合,其核心就是慎重道远的“孝”和推己及人的“仁”。 我们在庆祝中元节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元者,即是一切事物之开始。
2015年5月29日,廟方宣布鑒於周邊測得的懸浮粒子濃度較北市平均值高,經過向觀音請示並獲三個聖筊後,自6月15日起,將原本的七爐減半為三爐,且香枝改採環保香[56]。 2017年6月16日,天公爐及後殿媽祖爐封爐,只保留觀音爐,市長柯文哲、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台大醫院創傷部主任陳晉興應邀參加,廟外有線香、金紙相關產業抗議,指責為政府轉移火力發電廠、化學工廠等汙染大戶的注意力[57]。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促使廟方5月1日燭台停止使用,並不再提供蠟燭販賣[58]。 基隆各姓宗亲会都刻制木雕斗灯,雕琢花鸟异兽、神仙、人物等,争妍斗丽,十分细致。 各姓斗灯平日安奉于宗亲会馆或炉主家中,七月十三日下午迎至庆安宫前,由北管子弟班聚乐社、得意堂前导绕境,并有艺阁、阵头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