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亦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對港鐵執法不一表示不滿,認為港鐵放生水貨客,部分更指罵港鐵職員,有人更在大堂地下寫上港鐵「擾亂民生 打壓藝術」紅色大字,亦有人揮動港英旗,稱寧要「港英年代的地鐵」。 到接近晚上7時,有樂手各自在大堂不同地方拿起樂器演奏,吹奏出《龍的傳人》和《鳳凰花鼓》,贏到不少掌聲及喝采,成為全場焦點,直到晚上8時許人群才陸續散去[21]。 大堂內設有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快餐店、書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診所等,以及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與自動售賣機[3]等,而車站大堂近A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4],而付費區內亦設有車站洗手間。 大圍站共設8個出入口,新設嘅出入口有5個,其中3個位於擴建嘅車站大堂,2個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綫北行大堂。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大圍站是東鐵綫及馬鞍山綫唯一的轉車站,加上附近也有多個大型屋苑及大量出租單車的店舖,因此不論平日還是假日,均有大量人流,人流密集導致大圍站在繁忙時段十分擠擁[6]。 直到屯馬綫一期啟用後,乘客可前往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以助分流大圍站與九龍塘站的轉乘人流及減低擠迫情況。 為方便新界區的乘客轉乘東鐵綫/屯馬綫往九龍區方向之列車,故屯馬綫烏溪沙站至土瓜灣站的一段則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方向。 其中2號月台(東鐵綫往金鐘)及3號月台(屯馬綫往屯門)之間設有4條通道連接;而轉乘東鐵綫往羅湖站/落馬洲站方向或屯馬綫往烏溪沙站沿途各站時,必須經大堂方可轉乘。 而目前屯馬綫月台已裝設月台閘門;東鐵綫月台則將在短期內裝設站台門。
大圍站去新翠邨: 大堂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車公廟路「大圍站」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大圍站去新翠邨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更曾經於1980年代成為當時賀歲電影《富貴逼人》的取景屋村;到了晚上,村內的通道兩旁變身為夜市,當中有售賣燒賣、魚蛋及腸粉等食物,其中,新翠邨商場內已結業的「奇樂快餐店」曾經吸引不少人光顧。 大圍站去新翠邨 大圍站去新翠邨 由於此路線途經威爾斯親王醫院,因此於2001年加入低地台服務,改派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取代原有的富豪奧林比安。 有網友指,事件發生於傍晚6時許,該名女生被指古箏太大,不獲進入月台。 該相片在網上瘋傳,隨後網民亦紛紛抨擊港鐵處理乘客攜帶大型物件的條例時「雙重標準」及「執法不公」。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他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卻嚴禁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著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大圍站去新翠邨: 出入口
至於東鐵綫1號月台南面設有E、G出口;而2號月台南面則設有F出口。 兩個月台的非付費區皆設有客務中心,同樣2號月台亦設有失物/學生乘車優惠辦事處;而1號月台北面亦設有一部自助櫃員機。 此站與對面的北行分站曾一併稱為「海福花園」(Holford Gardens),九巴及新巴分別在2011年5月及6月獨立改稱此站為「大圍街市」;龍運巴士雖然將報站機於此站之廣播改稱為「大圍街市」,但站牌尚未更改。 屯馬綫(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啟德站至紅磡站)全綫通車後,本站及紅磡站均為東鐵綫及屯馬綫的轉車站。 另外,此站較車公廟站接近沙田車公廟,由九龍等其他區前往亦不需要多重轉車,因此在大型節日,此站客量較多而需要作人流管制。
「木頭站」時期的大圍車站駐站職員不多,由沙田站站務經理同時管轄(直至90年代)。 截至2010年,此路線仍有一輛非空調巴士掛牌車(為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462/FW2243)。 該車於同年9月19日調離,由同款巴士(S3BL461/FW2149)取代,兩天後再改為富豪奧林比安11米(S3V19/GK9398),至2011年9月18日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非空調巴士由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9/GB6517)入替。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大圍站去新翠邨: 列車服務沿革
現時只有屯馬綫南行(往屯門方向)及東鐵綫南行(往金鐘方向)互相轉乘的乘客可以直接通過斜道轉車,其它轉乘方向的乘客均需途經地面大堂。 九巴及龍運巴士曾稱此站為「張煌偉小學」(Cheong Wong Wai Primary School),後於2008年6月8日起改用現稱。 2023年2月下旬,九巴及龍運巴士把此站包裝為大圍轉車站,月台編號為A1-A2,並把轉車站名字加入站名作前綴,城巴沒跟隨。
- 現時只有屯馬綫南行(往屯門方向)及東鐵綫南行(往金鐘方向)互相轉乘的乘客可以直接通過斜道轉車,其它轉乘方向的乘客均需途經地面大堂。
-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台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台上。
- 北行站前稱「田心村」(Tin Sam Village),其後與南行站統一命名為「新翠邨」(Sun Chui Estate)。
- 更曾經於1980年代成為當時賀歲電影《富貴逼人》的取景屋村;到了晚上,村內的通道兩旁變身為夜市,當中有售賣燒賣、魚蛋及腸粉等食物,其中,新翠邨商場內已結業的「奇樂快餐店」曾經吸引不少人光顧。
而大圍站仍沿用車站主體的 深藍色,而車站主題花為鬱金香,街景為沙田車公廟。 1986年4月23日,位於臨時站以南現時富嘉花園對開位置的大圍站啟用,而臨時站亦因應車站啟用而停用並拆卸,當時車站只設有兩個相對的出入口(現時的D出口及客務中心所在位置)。 不過,由於屯馬綫一期的擴建部分是按照沙中綫「原來方案」全綫通車的需求而興建,因此本站不會有大型擴建工程,只是將2號月台及3號月台之間通道加裝欄杆以分隔兩方向人流,並將3號月台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上行,而4號月台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下行。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在以上事件帶來的爭議發酵之下,2015年10月3日傍晚6時許,超過一百名市民於大圍站大堂示威,抗議港鐵禁止攜帶大型樂器及縱容水貨客,當中數十名為音樂人,分別㩦帶大型樂器如大提琴、結他、手風琴到場,成功入閘乘車。
大圍站去新翠邨: 位置圖
其後他批評港鐵只會向傳媒發放「車站清潔獎勵計劃」詳情,但不會直接同工友或工會溝通[25]。 其後於2015年9月29日,有網民發現大圍站月台見到有懷疑視障人士拿著一支杖求助,高呼「都冇人嚟幫我嘅」(也沒有人幫助我),其後先有一名女職員問是否要乘車。 惟女職員入了月台室後,一名男職員表示該杖需短於130厘米為最好,之後就拿出軟尺量度。 由於大圍站較車公廟站更接近沙田車公廟,因此在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市民會選擇由大圍站步行前往車公廟參拜,同時警方亦會因應情況而於大圍站實施人流管制[7]。 大圍站(粵拼:daai6 wai4 zaam6;英文:Tai Wai Station)係港鐵東鐵綫同屯馬綫一個架空車站,喺沙田區大圍富嘉花園對開嘅位置,喺1983年8月15號開。 新翠邨自1983年入伙后,曾经为香港房屋委员会重点屋村之一,因此当年有不少政府官员到村内参观及进行探访活动。
大圍站去新翠邨: 巴士轉乘優惠
九龍巴士80A線是80線的輔助路線,由美林單向往觀塘碼頭,只在平日星期一至五早上提供服務。 起訖點與主線相同,但在龍翔道只停沙田坳道一站以及取道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商貿區,不途經觀塘市中心。 提供美林邨、美田邨、大圍、顯徑邨、隆亨邨、新翠邨、田心村來往黃大仙、鑽石山、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和觀塘市中心的巴士服務。 大圍轉車站-新翠邨(Tai Wai BBI – Sun Chui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紅梅谷路新翠邨新月樓及紅梅谷路遊樂場之間,乃一對設於南、北行[註 1]綫的中途站。 本身為藝術家的程展緯,同時身兼大圍站清潔工人,因不滿意時薪過低,只有最低工資。 在2022年2月3日於大圍站大堂內默站抗議,希望乘客能關注工友的工作環境及工資問題[24]。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出口
港鐵屯馬綫一期於2020年2月14日通車,大圍及顯徑一帶的乘客可乘搭屯馬綫到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來九龍東部,導致本線客量有所流失。 但隆亨邨、美林邨、美田邨及鄰近屋苑均仍遠離鐵路站,加上鐵路車資較高,本線仍有一定的乘客量支持,整體客量仍算不俗。 2014年12月,大圍站4號月台開始進行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為馬鞍山綫首個安裝月台閘門的車站。 第一道閘門於2015年7月底開始使用,而整個3、4號月台的閘門安裝工程於2016年第一季完成[14][15]。
大圍站去新翠邨: 月台沉降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本站變成屯馬綫(原稱東西走廊)及東鐵綫(原稱南北走廊)兩條策略性鐵路走廊的交匯點之一,另一個為紅磡站。 本站設有4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到2016年3月底,商場開業逾30年的奇樂快餐店、經營近25年的金翠園粥麵店和波仔不獲續約。 區議員表示擔心日後由高檔餐廳接手後,街坊再沒有歇腳消磨時間的地方[2]。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7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大圍站去新翠邨: 馬鞍山綫月台閘門安裝工程
另一方面,屋村内有不少设施为当时成长的居民留下不少回忆,包括儿童游乐场内的红色绳网及层递式滑梯。 更曾经于1980年代成为当时贺岁电影《富贵逼人》的取景屋村;到了晚上,村内的通道两旁变身为夜市,当中有售卖烧卖、鱼蛋及肠粉等食物,其中,新翠邨商场内已结业的「奇乐快餐店」曾经吸引不少人光顾。 1976年8月25日颱風艾倫襲港期間,豪雨將現時大圍站東面橫跨城門河的11號橋沖塌,列車服務因而受阻,九廣鐵路(英段)被分為南、北兩段。 此站亦設有失物及乘車優惠辦事處,處理包括傷殘人士車費優惠事宜;惟該處只設扶手電梯及樓梯來往地面,輪椅使用者須經車站已入閘區往返該處。 於2003年12月24日啟用的主要大堂採用挑高式設計,上面只有四條連接2、3號月台的斜道遮蓋。 大圍站共設4個側式月台,其中2、3號月台以四條斜道連接,方便往市區方向的東鐵綫及屯馬綫乘客互相轉乘。
大圍站去新翠邨: 服務初期
按港鐵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於2009年已獲批的規劃,大圍站將進行多項改建工程。 工程包括在大圍站A出口、車站1、3-4號月台範圍加設扶手電梯連接其商場項目「圍方」的新出入口[29]。 而目前相關工程只在車站3號月台加設扶手電梯,並於車站加建H出口連接圍方3樓[30]。 本線集中服務大圍一帶往返東九龍的對外路線,大圍區屋邨住宅林立,本線通勤客量龐大,雖然收費較高,但本線班次頻密,故深受乘客歡迎,因此經常頂閘。 即使在平日離峰時間及假日也時常會滿座,再者自2004年起港鐵馬鞍山線通車後,令89B線客量下跌而不斷被削減班次,故部份新翠邨的居民也改乘本線。 此外,往返四美區至港鐵大圍站的63線系列專線小巴時常大排長龍,本線於2017年7月起往美林方向海福花園起增設分段收費,能吸納專線小巴63B、63K線部份乘客,因此時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大圍站去新翠邨: 香港巴士大典
大圍站(英語:Tai Wai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村南道,屬於港鐵東鐵綫與屯馬綫的鐵路轉乘站。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東鐵綫月台將會加裝1.7米高月台自動閘門,預計最快2024年完成。 大圍站去新翠邨 新月台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台閘門。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位置
原有位於美田路以南連接東鐵綫南行大堂,以及位於村南道嘅出入口將會保留;至於2023年10月26號啟用嘅H出口就直通圍方商場3樓一條後巷,行人只可以再搭𨋢或者扶手電梯去4樓、5樓商場或者商場停車場。 大圍站以南設有一個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利用地面行人通道進出車站。 另有一條廿四小時全日開放嘅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同埋公共運輸交匯處。 當中2號同3號月台設有4條斜道連接,令屯馬綫南行轉東鐵綫南行(同埋掉轉)嘅搭客唔使上落樓,斜道設計更方便傷殘人士用。 要注意嘅係,為方便乘客轉東鐵綫,屯馬綫唔同香港其他嘅鐵路系統,係右上左落嘅。
大圍站附近有多個住宅及學校,又是東鐵綫及屯馬綫其中一個轉車站,因此此站在繁忙時段人流十分龐大。 大圍站去新翠邨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的早上繁忙時段,南行東鐵綫列車需要在此站接收從馬鞍山綫轉車的乘客,離開此站後便似沙甸魚一樣前往九龍塘站,可能要輪候多於一班列車才能登車,此段亦是東鐵綫最繁忙的路段。 新翠邨(英語:Sun Chui Estate,曾經有意命名為「新田邨」[1])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隔田。 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1979年開始規劃,1980年完成「設計凍結」並動工,至1983年正式入伙,毗鄰柏傲莊、隆亨邨、景田苑、田心村、金獅花園、車公廟和港鐵大圍站。
2023年:最繁忙一小時內的載客率為介乎66-70%:但星期六早上繁忙時間的80特別班次及80P的載客率持續偏低,分別只有約28%及29%,因此相關時段的班次被建議結合為80常規班次。 2020年:屯馬綫一期通車後,最繁忙半小時平均載客率由2019年10月的84.9%,下降至2020年6月的65.1%。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舊稱
邨內合共有三座停車場,分別位於新翠商場旁、新明樓與新偉樓及新傑樓與新俊樓之間的位置。 大圍站去新翠邨 新翠邨自1983年入伙後,曾經為香港房屋委員會重點屋村之一,因此當年有不少政府官員到村內參觀及進行探訪活動。 另一方面,屋村內有不少設施為當時成長的居民留下不少回憶,包括兒童遊樂場內的紅色繩網及層遞式滑梯。
2003年12月24日,大圍站擴建部分局部性啟用,車站面积增至原来的三倍,當中只有非馬鞍山鐵路主體建築部分及現時的A、C出口啟用。 原有的大堂於同日封閉並開始進行改建工程,亦將車站主題顏色由 深綠色改為 深藍色。 隨著2004年12月馬鞍山鐵路通車,餘下的大堂部分及月台轉乘通道啟用。 2005年4月,新建的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B出口重開;同年,D出口周邊翻新完成後重開;而位於1號月台近海福花園的E、G出口並於同年啟用。 2001年,配合馬鞍山鐵路(馬鐵)動工,大圍站週邊開始進行擴建工程。
大圍站去新翠邨: 服務時間
大圍站(Tai Wai 大圍站去新翠邨 Station)是位於新界沙田區沙田新市鎮南部大圍地區的港鐵車站,為東鐵綫與屯馬綫間之轉綫站,亦為將軍澳以外的新界東唯一的轉綫站。 新翠邨內設有商場,命名為新翠商場(前稱新翠中心),與屋邨同於1983年落成,樓高兩層,可出租面積約5400平方米,商戶種類尚算齊備,有中式酒樓、OK便利店、必勝客、麥當勞餐廳、新翠郵政局、中原電腦有限公司已經結業、759阿信屋等。 商場已分拆出售移交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管理,曾於2012年進行簡單翻新工程。
屯馬綫一期(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大圍至啟德站)通車後,馬鞍山沿綫居民可改用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九龍東及港島東。 另外,東鐵綫沿綫各站乘客可在本站轉乘屯馬綫一期及在鑽石山站轉乘往九龍東及港島東。 顯徑的居民則可於顯徑站乘屯馬綫一期於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市區各站(往九龍塘站則應在本站轉乘東鐵綫或沿用舊方法會較快捷),而不需要再利用轉綫小巴到本站轉乘東鐵綫往返市區,東鐵綫由本站至九龍塘站的沙甸魚情況稍為得到舒緩。 由於九廣鐵路即將電氣化,沙田區乘客將會大增,需要另建新站分流客量,九鐵決定在大圍興建永久車站。 然而,為盡快向沙田新市鎮南部大量居民提供鐵路服務,該公司在永久車站落成之前,在永久站選址對岸設置臨時車站,以解燃眉之急。 商場旁設有一個街市,提供55個攤位,惟不設中央冷氣,服務新翠邨、愉景花園及金獅花園居民。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有市民在大圍站大堂進行「無聲抗議」,反對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即現今的柏傲莊)規劃,自稱站長的男士表示市民阻礙著大堂通道,不可在港鐵範圍內展示標語。 其後在站外落地玻璃幕牆抗議,亦被7至8名港鐵職員包圍,港鐵職員指該地面範圍都屬港鐵範圍[17]。 另外位於大堂東面亦設有一條24小時全日開放的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大堂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台牆身翻新工程[11][12],而大圍站於2022年3月上旬,更換牆紙及換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13]。 1995年,車站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新建兩組扶手電梯、更改入閘區域,並且可讓有需要乘客無須職員協助下使用升降機。 1982年11月,大圍臨時站動工[9],並於翌年8月15日啟用,當時車站位於現時大圍工業區對開隔音屏位置,車站主體是以木材搭建,故車站亦俗稱「木頭站」[10]。 大圍街市(Tai Wai Market)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美田路南行金禧花園(基座為金禧商場及大圍街市)外,過積輝街路口後,乃一路邊中途站。 新翠邨(英語:Sun Chui 大圍站去新翠邨 Estate,曾经有意命名为「新田邨」[1])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新界沙田区隔田。
大圍站去新翠邨: 車站用途
2003年12月24號,大圍站擴建部份局部啟用,當中只有非馬鐵主體建築部份啟用,而家嘅A、B、C出入口亦啟用。 大圍站去新翠邨 原有大堂同日封閉進行改建工程,並將車站主題顏色由黃色變成深藍色。 2004年12月21號隨住馬鐵通車,剩低嘅大堂部份同埋月台轉乘通道啟用。 大圍站去新翠邨 配合馬鞍山鐵路南面總站選址大圍站,此站在2001年至通車期間進行了擴建工程,包括新建馬鞍山鐵路月台及擴建大堂,本站車站色系由原有的綠色改為現有的藍色。 大圍站去新翠邨 在1976年8月25日熱帶風暴愛倫吹襲香港期間,沙田一帶出現豪雨,沖毀了九廣鐵路英段橫跨城門河的11號石拱橋橋墩,路軌下陷,九廣鐵路往返旺角車站至沙田車站的列車服務被迫停運。
大圍站去新翠邨: 市民反對大圍站上蓋規劃
但已列入扩展市区配屋区内,于1979年开始规划,1980年完成「设计冻结」并动工,至1983年正式入伙,毗邻柏傲莊、隆亨邨、景田苑、田心村、金獅花園、车公庙和港铁大围站。 新翠邨(英文:Sun Chui Estate)係香港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1983年正式入伙,鄰近隆亨邨、景田苑、田心村、港鐵大圍站同沙田車公廟。 大圍站是東鐵綫及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東鐵綫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過境往深圳市,或乘搭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大圍站共設8個出入口,是少數有多個出口而沒有數字編號的車站之一。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台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台上。 約2011年12月起,馬鞍山綫月台列車不停靠部分設欄杆阻隔乘客入內,至2017年1月15日八卡列車投入服務,方拆除欄杆開放整個月台。
大圍站去新翠邨: 路線全長
本線開辦初期,正值沙田新市鎮房屋發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客量隨之而急促上升。 1980年代後期,換入原本行走海底隧道巴士路線、載客量高達160人的利蘭奧林比安12米,以應付龐大客流量。 由於大圍一帶的公共屋邨相繼入伙,令本線客量一直居高不下,此型號用車直至1990年代中後期,配合香港巴士空調化才漸漸退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富豪奧林比安12米空調巴士。 2009年,東鐵綫各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花的代表,為月台橫樑及支柱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花的圖案、車站附近/主題建築物/街道、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更新直立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九廣鐵路局在現時大圍站的位置設立臨時車站,並開行緊急接駁巴士往返臨時站及沙田站。 直至同年10月4日,11號橋重建完成,鐵路亦恢復正常,故臨時站並同樣拆除[8]。 大圍站去新翠邨2025 大圍站去新翠邨 2008年末期,港鐵公司為東鐵綫各非過境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台橫樑及柱子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或更換成港鐵化直立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此站被配色為深藍色(基於2004年新建及翻新部分),主題植物為鬱金香,街景為沙田車公廟。 由於月台上的前九鐵直立式站牌與車站色系同是深藍色,港鐵公司當時並沒有換上新站牌(反之上水站的直立站牌則有),也沒有貼上代表東鐵綫的橫線及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