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學習:藥膳、電競、西式食品製作、咖啡奶茶研習、日餐製作、旅遊創富、化粧及形象設計、電腦應用證書。 之前search呢間學校,在一些male 公理書院中一 公理書院中一 公理書院中一2025 talk group 找到,因為女生事宜。
全港現時共有四所高中書院,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分別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明愛華德中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是一所推動職志教育及提供雙軌課程的中學,完成中三課程的同學可申請入讀。 入讀的學生除了可選擇繼續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亦可選擇修讀多元化及多出路的校本職業導向兩年制文憑課程。 書院是全港首間通過學術評審,頒發資歷架構認可第二級及第三級文憑的中學,給予學生「多點入、多點出」的升學及就業發展機會。 公理書院中一 公理高中書院開辦之香港中學文憑課程(高中一至高中三),是以「款待與旅遊」、「商業」、「資訊科技」、「藝術與設計」、「體育」五大專科範疇,配合校本「職志導航課程」、「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而設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 本校已建立強大的工商伙伴網絡,為有興趣參與工作體驗的學生安排職場實習,認識工作世界,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發展方向。
公理書院中一: 中國頻開party無預拜登,一言難盡
教育局稱,現時在直接資助計劃下共有十一所高中學校,當中在2017/18學年至2019/20學年、2020/21學年、2021/22學年及2022/23學年分別有八所、九所、十所及十一所高中學校獲准開辦初中。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大禮堂、實習廚房、實習餐廳、酒店模擬客房、多媒體學習、服裝、成衣與紡織室、設計與應用科技室、藝術●設計廊、視覺藝術室、校史廊、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圖書館、學生支援中心、籃球場、電競室、音樂室、公民教育展覽廳、敬拜中心及小型演奏廳。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屬於直資中學,需要繳付學費,中一級學費$25000,中四級學費$16700,中五級學費$16700,中六級學費$16700 。 大禮堂、實習廚房、實習餐廳、酒店模擬客房、食品科學與科技實驗室、多媒體學習及商業模擬中心、服裝、成衣與紡織室、設計與應用科技室、藝術. 館、 視覺藝術室、校史廊、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通識教育及音樂室、圖書館、學生支援中心、籃球場、電競室、音樂練習室、公民教育展覽廳、敬拜中心及小型演奏廳。
- (3) 推動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照顧學生多樣性需要,加強學與教效能。
- 學校將繼續為直資中學,第一年只開辦兩班中一班,每班最多收41人,將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學費每年25,000;延伸的高中教育設雙軌課程,除了DSE中學文憑試,也有英國高考GCE A Level等其他海外課程供學生選擇。
- 60年代初期,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 香港真光中學重視英語教育,通過增設外籍英語教師、英語中心、中英文閱讀計劃、朗誦比賽、英語周,為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增強學生自信心。
- 校長以下有副校長和助理校長,校內政策制訂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專責工作委員會籌劃和審議,最後將建議交全體教師大會通過才執行。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是直資中學, 所以毋須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可按照學校自行訂立的程序和準則,自主取錄學生。 公理書院中一2025 ,原有校舍則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1999年9月,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公理書院中一: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教師資料 (2019-
學校在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搬遷到紅磡土瓜灣新校舍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原有校舍則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Design for 公理書院中一 Change—師生美化校園計劃,自己校園自己設計,增加投入感。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將在九月新學年轉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學校一直以學生為本,為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如增進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培養正向價值觀和態度等,在中央課程架構的指引下,發展和制訂配合學生需要、能力、性向及具校本特色的課程。 此外,學習模式設計亦配合學生特性,有些學生需要「落手落腳」而非紙上談兵,校方就透過「經驗式學習」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應用。 同時亦以「創業教育」為核心,每年舉辦「創業學習月」,安排學生參觀企業、提供創業學習活動等。
- (3) 專題研習:除個別科目進行小型之專題研習活動外,中四學生均需參與大型之跨科專題研習活動。
- 學校亦經常舉辦到國內及海外進行的交流學習,以豐富學生語言學習的經驗。
- 初中課程將資訊科技、創意藝術及健康科學等列為必修科,高中增設文憑試物理、化學、生物科,供學生選修,學生亦可選擇修讀GCE A-Level課程。
-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 為配合二零零九年新高中學制,本校設立雙軌升學階梯,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及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同學選擇,並以「職學雙修」的職志教育理念培育學生。
阮愛馨認為,要了解一個國家須從其語言切入,不能只告訴學生「這是國際語言」,必須聯繫生活,令他們能在日常中應用,學校將增聘外籍英語老師,舉辦英語遊學團及實境英語學習活動,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初中課程將資訊科技、創意藝術及健康科學等列為必修科,高中增設文憑試物理、化學、生物科,供學生選修,學生亦可選擇修讀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GCE A-Level)課程。 學校為加強配套,正向當局申請撥款改建校舍,而實習廚房、實習餐廳、酒店模擬客房等現有設施,亦開放予初中學生使用,學習料理、餐桌禮儀、籌辦社交活動等技能。 每年學費25000元 轉型後首年只招收中一生,提供八十二個學額,每年學費二萬五千元。 學校將安排面試,可選擇網上或實體形式進行,由校長及英文科教師與學生單獨面試,了解他們的英語水平、強項及創意思維。
公理書院中一: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歷任副校長
此外,本校注重培育學生關心國情,每年均安排國情教育、中、港、臺灣及其它海外國家交流活動以加強公民教育、國民及世界公民的意識。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公理書院原有校舍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除一般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外,亦提供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學生自行選擇。 自2007年至今,學校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的評審及覆審,開辦如酒店與餐飲服務、旅遊業務管理(航空及郵輪),及款待與旅遊管理等,資歷架構第二及第三級的課程。
公理書院中一: 學費
當時吸引了不少不同國籍的學生和老師,使公理書院幾乎成為一所國際學校。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直至1982年,為配合政府全面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本校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初中課程將資訊科技、創意藝術及健康科學等列為必修科,高中增設文憑試物理、化學、生物科,供學生選修,學生亦可選擇修讀GCE A-Level課程。 創校初期,區會以私立實驗中學的理念,並以持續升學進修的特色,計畫開設大專部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
公理書院中一: 公理高中書院時期
(1) 從閱讀中學習:設立《閱讀獎勵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興趣及鼓勵同儕、老師交流、分享心得。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重視資訊科技教學,在校園內建立完善和高速的網路系統,連接全校每間教室和活動室,教師和學生可透過網站,進行互動學習。 (3) 專題研習:除個別科目進行小型之專題研習活動外,中四學生均需參與大型之跨科專題研習活動。 (4)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著重提升學生的生命及品格素質,除設早會、週會、班主任課等教導有關信息外,更將「生命教育」及「人際與溝通技巧」引入課程,又提供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為各級別設不同的重點發展,如個人及群性發展(中四學生)及升學與就業(中五學生)。
公理書院中一: 資助(
在師資方面,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全校教師總人數為20人,其中100%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45%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17%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45%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25%年資5年至9年、30%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公理書院中一 北區亦有兩間中學加班,包括新界喇沙中學及上水官立中學;另外九龍城區亦有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加開一班中一。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黃信德表示,北區中學近年暫未受太大影響需縮減中一,主要是「學童人數都仲keep(保持)到」,不過未來兩至3年將受停收雙非的政策影響,預料學童人數會下跌,故亦不感樂觀,形容「都需要alert(警覺)」。 《中學概覽》的數據顯示,全港多區中學需要減班,沙田區有11間學校減去11班中一;其次為元朗區,涉及6間中學共縮減6班中一;而東區及灣仔區亦分別有4間中學減去4班中一。 中學收生狀況頗為嚴峻,筲箕灣東官立中學本學年中一由4班減至僅兩班;而龍翔官立中學及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更已停收中一,未來將會停辦。 此外,本學年起有11間中學將縮減至兩班中一,瀕臨跌穿須提交學校發展方案才可繼續營辦的安全線。
公理書院中一: 中學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逐步更改,於一九七二年,本校由私立學校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直至一九八二年再成為一所政府津貼學校。 現任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助理校長、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科主任,負責統籌學與教及資訊科技發展工作;主修電腦工程,及後獲得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教育碩士學位,多年擔任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資訊及通訊科技科閲卷員。 相信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及核心,主張順應學生的天賦,提升學生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現時僅開辦中四至中六,包括中學文憑試及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GCE A-Level)課程,灣仔的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九月將開辦中一,重新轉型為主流直資中學,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意味大角嘴的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將成為全港最後一所高中學校。
公理書院中一: 公理高中書院新學年開辦初中課程 全數11高中書院全變一般中學
聖保祿中學較為偏重學業表現,在學生成績上投放較多資源,並且注重學生的行為舉止,以繁多的校規約束規範學生。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創立於2003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校長是阮愛馨女士,校監是陳應城 教授。 1999年,學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一百多萬元的撥款,設立多媒體學習中心,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藉着各種電腦和影音設備,以互動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老師教授、自學和分組討論,以多樣化的方式強化知識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此室自開放以來,一直受到歡迎。 本校秉承基督教信念,視每一個人均具價值及尊嚴,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塑造學生, 讓學生在愛中重建自信及成長,學校更透過專業的學生支援隊伍:校牧、社工、學生發展主任、升學就業輔導主任及全體老師,共同建立關愛校園文化。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家長支援小組及專題課程,實踐家校合作。
公理書院中一: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CCC Kung Lee College
(3) 推動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照顧學生多樣性需要,加強學與教效能。 (4) 建立學習型及創建型教學團隊,推動教研,研發切合學生多樣性的學習需要的教學模式。 (8) 為學生設計學習技巧培訓課程,啟動應用學習先導課程。 本校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創立,並於二零零七年九月成立法團校董會,制訂學校的行政及發展方向;本校推行校本管理,法團校董會制訂政策總方向,交由校長連同各位老師在校執行。 校長以下有副校長和助理校長,校內政策制訂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專責工作委員會籌劃和審議,最後將建議交全體教師大會通過才執行。
公理書院中一: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CCC Kung Lee College)
最新一份《中學概覽》昨日公布,揭示2022/23學年全港共有44間中學須縮減46班中一,沙田區是縮班重災區,共縮減11班中一;區內僅開兩班中一的中學有22間。 有議員形容縮班情況「好悲哀」,但亦是早已預見的事,因本港出生率於2012年後持續下跌,相信2023/24學年時,全港中學的中一班級更會出現插水式下跌。 全校共設逾20多個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例如:Art Union、音樂學會、籃球學會、足球學會、排球學會、羽毛球學會、舞蹈學會、甜品製作學會、學生團契、和扶青團等。 學校重視實境學習,積極推動專題研習、解難學習、經驗式學習及服務研習,以裝備同學終身學習,為未來繼續進修及事業發展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