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推出的創作人大碟《DEMO SAMPLER》內亦收錄了他曲詞編監唱的《百萬年代》(《櫻花樹下》原曲) 。
2017年4月,伍卓賢與國立臺灣國樂團及跨媒體藝術家BALLBOX合作,以幾米的《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為藍本,製作結合戲劇與中樂的同名音樂會[1]。 《庵》劇有着這樣的故事,這當然並不符合現在香港粵劇戲班的真實狀況,因為全男班在多年前早已式微。 一舖清唱成員2025 不過,故事情節其實不太重要,《庵》劇以現代劇場的形式,一方面展現舞台上性別轉換的藝術特色,另一方面以新手法演唱粵劇名曲「庵遇」,讓觀眾產生新鮮的感覺。 音樂劇場演出包括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小島情尋夢》(2008)、《睡衣遊戲》(2011)、演戲家族原創音樂劇圍讀《穿 一舖清唱成員 Kenzo 的女人》(2013)、非常林奕華《梁祝的繼承者們》(2014 一舖清唱成員 - 2016), 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喬樂無窮咖啡館》(2019)。 香港首个专业无伴奏合唱剧团,创团联合艺术总监为赵伯承、伍卓贤及伍宇烈。 剧团专注于创作及炮制原创作品,以推动无伴奏合唱艺术发展,开拓崭新艺术表演模式。
一舖清唱成員: 教育背景
曾多次在不同節目中演出,包括《西九大戲棚》、CCTV《我要上春晚》、《新視野藝術節》等。 一舖清唱成員2025 FUSION組合「SIU2」發起人、香港小交響樂團首位駐團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首位駐校作曲家、合唱劇團「一舖清唱」聯合藝術總監、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成員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 談到這裏,遙遠地提醒我們,歷史上的作曲家,大都是身兼表演者。
另外,劇團亦致力培育新一代創作人及表演藝術家,開拓觀眾層和普及藝術教育。 一舖清唱成員2025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是一個由本地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全力籌備及舉辦的三年長者無伴奏合唱豐富人生計劃,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香港現時常見和流行的演出大都是現代戲劇,以西方劇場的表演模式為主,其實粵劇才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原創劇藝,單是唐滌生的四大名劇,香港粵劇觀眾已經耳熟能詳。 一舖清唱成員2025 今年是《帝女花》問世六十五周年,除了粵劇戲班的特別紀念演出,現代劇場團體亦來贈興。
一舖清唱成員: 香港中樂團
2011年推出了香港首張無伴奏一人合唱大碟《一人合唱團》,一人分飾演唱了所有聲部。 而為全球傑出華人青少年歌唱節所創作的主題曲《我唱出了世界的聲音》更成為了全中國廣受歡迎的合唱作品。 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主修繪畫。 一舖清唱成員2025 2012 至 2017 為一舖清唱無伴奏合唱劇團駐團藝術家。 十七世紀,a cappella 是「教堂風格」,到了現在,是多姿多采的無伴奏人聲組合。
- 憶起初時導師以五線譜介紹歌曲的分部,學員梁子錕根本無法進入狀況。
- 盧擅長無伴奏合唱及編曲;現為專業無伴奏合唱組合VSing音樂總監/成員及一舖清唱助理藝術總監。
- 2019年為大館劇場季創作cabaret《Tri家仔》,擔任概念創作、作曲、作詞及演出,2021年亦於西九文化區留白 Livehouse 重演,廣獲好評。
- 其間,一舖清唱曾經主理一些需要專注於創作的項目,更是為了互相切磋的訓練項目。
- 「伍卓賢的作品十分多變和吸引,我們除了要用心細嚼,還要仔細發掘音樂裏的風格和脈絡。」趙伯承繼而強調,將一舖清唱帶進劇場,就是希望聽覺與視覺同樣都有刺激,亦希望將這新視點帶給觀眾。
- 2015 年,一舖清唱與香港舞蹈團合作製作舞劇《在那遙遠的地方》,他們先計劃好每人負責的部份,然後各自工作;接着,大家將初稿分享,然後為演出微調修改,因為最終演出的,還是他們四人。
- 2012 至 2017 為一舖清唱無伴奏合唱劇團駐團藝術家。
學無前後,有參與計劃的長者自言「轉數慢、記憶弱」,但老友記勤奮積極學習的態度,讓導師喜出望外! 經過訓練後,一眾長者學員更登上不同的舞台公開演出,成為本地無伴奏合唱表演者的一份子。 無伴奏合唱演唱時不需樂器,只要有一班朋友一起,就可共同歌唱。 一舖清唱以賽馬會「耆樂唱一舖」這個計劃走入社區,除了推廣無伴奏合唱這門藝術形式外,更希望讓長者學員從中享受玩音樂的樂趣,而不單是音樂知識的實質增長。 一舖清唱成員2025 透過此計劃,長者學員跳出舒適圈,認識到不同年齡及階層的導師、朋友,與親友分享這個新嗜好。 連續參與訓練兩年的男低音成員楊華炯表示,計劃令他能夠登上舞台、電視台等不同平台表演,雖然每次演出都很緊張,但畢生難忘,故此每次都非常享受各個表演舞台。
一舖清唱成員: 人生的兩個轉向——訪問鄧樂妍
另外,剧团亦致力培育新一代创作人及表演艺术家,开拓观众层和普及艺术教育。 他分別於2013年及2012年為香港小交響樂團和香港中樂團擔任笙獨奏。 迪士尼100週年世紀鉅製《星願奇緣》,以願望為主題,而粵語配音版就率先為香港觀眾實現願望,請來大家都好掛住的鄭欣宜(Joyce)驚喜現身,聲演女主角雅莎(Asha),更與曾經在演唱會和廣告合作過的好拍檔,ERROR成員何啟華(阿Dee)首度一齊為迪士尼動畫配音。 二人在訪問中有講有笑,但講到會幫對方實現一個怎樣的願望時,Dee哥的一句話就無意中搞喊欣宜。 勇敢地追尋夢想,很多人也心生共鳴,但為甚麼選中a cappella?
伍氏的編曲作品多元化,而其中管弦樂及中樂團編曲作品超過一百首,2014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擔任兼職講師,任教管弦樂法。 真正出身於傳統粵劇的演員杜詠心參與《庵》劇演出,飾演到來應徵的花旦角色。 杜詠心本身屬於「坤生」行當,即是女兒身扮演生角,她在《庵》劇卻是應徵旦角,就如劇中台詞所言「女生扮男生然後再扮返女生」。 這種運用表演技巧的性別轉換形式,在是次《庵》劇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 杜詠心主要在下半部分演出,一人以平喉及子喉演唱「庵遇」,舞台上真真假假,虛實交錯,如夢似幻。 2018年亦憑張敬軒《百年樹木》獲得多個流行音樂大獎,包括2018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
一舖清唱成員: 黃妃唱紅神曲〈追追追〉 樂團翻唱苦喊太難:不可能超越
無伴奏合唱劇場「一舖清唱」於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演出的《庵藏不露》,實行向經典既致敬亦添新意。 曾合作團隊包括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香港弦樂團、浪人劇場、台灣人力飛行劇團等。 2019年為大館劇場季創作cabaret《Tri家仔》,擔任概念創作、作曲、作詞及演出,2021年亦於西九文化區留白 Livehouse 重演,廣獲好評。 2021年9月再次獲大館邀請為大館表演藝術季創作 cabaret《撈鬆》,其後11月亦與城市當代舞蹈團合作《撈鬆》舞蹈版本《大鄉下話》。
一舖清唱成員: 國際綜藝合家歡2023:香港中樂團 x 香港兒童合唱團 x 一舖清唱:《四餸一湯》
憶起初時導師以五線譜介紹歌曲的分部,學員梁子錕根本無法進入狀況。 從未學過音樂的他,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無妨的心態加入小組,想不到演出活動愈來愈多、規模愈來愈大。 子錕接受挑戰,從1 2 3、Do Re Mi開始入手學習,慢慢建立自己的音樂知識與自信,更在今年8月登上沙田大會堂演奏廳的大舞台,與其他學員一起作年度演出,得到的不僅是知識及友誼,更有突破自己所帶來的成功感。 學員表現漸漸成熟,學員馬玉梅提醒導師的付出功不可沒,原本長者學員缺乏面對觀眾及公開演出的經驗,有賴導師循循善誘,利用不同方法作針對性訓練,例如以輕鬆音樂讓他們放鬆、演唱時配合形體動作加強記憶、熱身練習舒緩緊張氣氛等,好讓學員們進入狀態,日漸對無伴奏合唱及公開演出變得熟練。 由4位駐團藝術家(陳智謙、劉兆康、曾浩鋒、黃峻傑)及3位藝術總監(趙伯承、伍卓賢、伍宇烈)組成,乃本港首個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a cappella),專注發展原創音樂劇目,首個劇作《石堅》備受讚賞,榮獲2009 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正統音樂作品」。
一舖清唱成員: 香港中乐团
他坦言自己清楚自己想說什麼,創作由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的工作。 「絕大部份的無伴奏合唱,都是唱着貼近流行或爵士風格的音樂,但是一舖清唱從開始已經是跳開流行,在倘大的創作空間去發揮,任何不同的曲風,其實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聲音。」伍卓賢說,無伴奏合唱的有趣,就是因為它可以結合不同的元素。 隨著科技及醫療的進步,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規劃晚年的生活,同時也需適時審視發展速度是否適合社會的各個群體。 對於不熟網路、無法隨時接收資訊的社群,仍仰賴民間機構提供多元化的活動作心靈依靠,以文化藝術連繫社區、建立關係,打造具品質的生活及愉快的心境。
一舖清唱成員: 支持我们
一舖清唱於201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躍進資助,為劇團在藝術創作、觀眾拓展、藝術教育及長遠發展等範疇提供積極的支持。 為了鼓勵本地年青人參與音樂藝術活動,讓他們一展所長、發揮年青人力量,一舖清唱的合唱團隊,全部皆為年青人。 他們透過排練、演出和舉辦工作坊等,進一步發展本地無伴奏合唱藝術。 盧宜均擅長無伴奏合唱及編曲;現為專業無伴奏合唱組合VSing音樂總監/成員及一舖清唱助理藝術總監。 2014年至今分別參與演出一舖清唱的多部劇作,亦為部份劇作編曲及擔任合唱指導。 2017年為《這夜免收人頭費》擔任概念及音樂創作,並獲提名第27屆香港舞台劇奬最佳原創曲詞。
一舖清唱成員: 演出與創作 共生成長
2010年 4月, 一舖清唱獲邀重演《石堅》,作為香港2010國際無伴奏合唱節閉幕節目;同年5月參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代表香港為文化表演項目揭幕,於上海大劇院戲劇院演出。 三位聯合藝術總監──音樂創作伍卓賢、合唱指導趙伯承、舞台指導及設計伍宇烈及義務行政總監吳嘉美──組成強大的團隊,以推動本地無伴奏合唱藝術發展、推廣本地原創音樂及探討新穎的表演模式為劇團的首要宗旨,成立了「一舖清唱」。 劇團致力創作及炮製富香港本土特色的無伴奏合唱新劇目,並作為試驗平台,培育新一代創作人。 劇團亦肩負培訓專業表演藝術家及教師的使命,透過高質素的表演技巧及教授模式以開拓觀眾層面及普及藝術教育。
一舖清唱成員: 演出詳情
2019年為大館劇場季創作cabaret《Tri家仔》,擔任概念創作、作曲、作詞及演出,2021年亦於西九文化區留白Livehouse重演,廣獲好評。 以無伴奏演唱的方式演繹「庵遇」,間歇性能讓觀眾聽到活像鑼鼓的配樂效果,「一舖清唱」眾成員的唱功可說神乎其技。 全劇尚有多首原創新曲,歌詞內容大多得意有趣,諷刺戲謔,令觀眾看得樂不可支。 整體而言,現代劇場將經典拆解和融合,只要仍然保持經典的原來精髓,那便是藝術創作,值得支持。 他們每位歌手,由接觸無伴奏合唱變成職業歌手,在表演者以外加上創作者的身份,是一個奇妙而自然的進程。 開僻過音樂新領域,與伍卓賢同屬藝術總監的趙伯承,就得應付音樂技術上的要求。
一舖清唱成員: 總監坐鎮
伍卓賢認為要看藝術家怎樣堅持,也要看政府、觀眾、支持者怎樣回應。 訪問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四位駐團藝術家及兩位藝術總監的主要原因,不獨因為他們都是型格獨特的型男,更因為一舖清唱是香港首支全職業的無伴奏合唱組合,再加上他們同時都是音樂創作人(兼CASH會員),這樣的身份在此音樂界別實屬罕見。 而其首支作品《石堅》,更在 2009 年「CASH金帆音樂獎」獲專業評審選為「最佳正統音樂作品」。 在無伴奏合唱課程中,閱讀五線譜是學員要合力打倒的「大魔王」。 合唱時要練習自己的聲部,亦要留意其他學員的聲音表現,口耳並用。
一舖清唱成員: 樂器研究及發展
其間,一舖清唱曾經主理一些需要專注於創作的項目,更是為了互相切磋的訓練項目。 每位歌手曾各自創作一套半小時以上的劇目,由音樂到燈光服裝、演出意念至舞台構思,全都要自己一手包辦。 除了如《石堅》的長篇劇及個人劇目,一舖亦不時與性質大異其趣的團體合作演出,趙伯承形容全隊人是不斷地創作。 與一舖清唱合作演出過的團體,包括香港舞蹈團、香港中樂團甚至是八和會館,無伴奏合唱的創作可能,正不斷拓展。 一舖清唱四位駐團藝術家,在團隊中都是表演者,但他們在正式加盟一舖清唱之前,都試過以不同形式,為自己的無伴奏組合創作。 黃峻傑 (Keith) 說:「在成為一舖歌手前,我有試過編曲,主要是編給自己的無伴奏組合。」Keith 與曾浩鋒 (Ronald) 一樣,都曾經改編歌曲,因為無伴奏合唱組合都經常演唱流行作品,但這些作品需要不少心思,移植到人聲組合去。
要牢記如此多新知識,對參與計劃的學員來說極具挑戰,也彌補了年輕時未能接觸音樂及藝術的遺憾。 學員呂燕彬認為:「能夠在退休後學習新知識開心到飄飄然,也證明自己仍然有能力達到目標,十分滿足!」另一位學員謝景容更形容:「在耆耄之年接觸到『無伴奏』這個新事物,是我餘生的寄託和目標。」長者學員上課態度認真,雖然有時會自嘲記憶力不如年輕人,為此懊惱,但他們的學習毅力卻是讓時下年輕人望塵莫及。 一舖清唱成員2025 一舖清唱成員2025 學員馬少菊提到:「有次導師教授自己從未聽過的歌曲《風的季節》,心裏慌亂,只能靠努力搭救。」少菊上課時勇於發問,下課後自律練習,不斷聆聽歌曲,直到全首記起。 她的魄力令人欣賞,獲選入和音聲部及人聲敲擊小組,接受雙重挑戰,繼續向前邁進。 無伴奏合唱已備受注意,音樂的空間日益拓展,之後將怎樣走?
一舖清唱成員: 舞蹈音樂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在過去兩年愈趨成功,明年邁進第三年,將進駐更多長者服務中心,期望把無伴奏合唱的知識與音樂的快樂帶給更多長者,一起好好變老。 他曾為不同團體及歌手創作、製作及編寫音樂,包括管弦樂、室樂、合唱音樂、中國器樂音樂、劇場音樂、舞蹈音樂、音樂劇、流行曲等。 曾合作團隊包括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香港弦樂團、浪人劇場、人力飛行劇團等。
一舖清唱成員: 教育及培训
一舖清唱為香港第一個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專注發展原創音樂劇目。 於2008年創作的首個無伴奏合唱劇場《石堅》演出極為成功,並得到各方讚許。 《石堅》的音樂創作更榮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2009 CASH「最佳正統音樂作品」金帆獎。
經過七年時間,四位歌手成員加上三位總監,以這種獨特的音樂,闖出新的音樂天地。 無伴奏合唱不獨是將流行音樂移植,又或者是為名曲擔替身,而是真正擁有自己聲音、自己作品的樂種。 一舖清唱成員 伍卓賢雖為創作的主腦,但是四位歌手以及趙伯承,也會為一舖清唱創作或編曲。
華炯更透過此計劃在中心舉辦的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藝團駐場計劃音響技術工作坊,進一步研究各音響設備的使用方法,鑽研器材與音質的學問。 意外的是,這個「課餘嗜好」令華炯在疫情期間,發現網上課程透過以手機播放出來的音質,與現實環境差距太大,令他更期待疫情緩和後與導師、同學重聚,再度享受無延時、清晰又悅耳的人聲合唱。 一舖清唱成員 盧擅長無伴奏合唱及編曲;現為專業無伴奏合唱組合VSing音樂總監/成員及一舖清唱助理藝術總監。 2014年至今分別參與演出一舖清唱的多部劇作,亦為數劇編曲及擔任合唱指導。 2016年舉辦了個人演唱會《詠・無邪》,並製作和發行了個人EP《詠・無邪》。
一舖清唱成員: 無伴奏合唱劇場《庵藏不露》
2016年於香港小交響樂團「Beyond Good Music@The Fringe」音樂會系列中,舉辦了個人演唱會《詠・無邪》,並製作和發行了個人EP《詠・無邪》。 2017年舉辦了第二次個人演唱會《ACA-ANNA》,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次在香港舉辦「樂人・LIVE」所推介的香港音樂人。 由一舖清唱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耆樂唱一舖」,透過安排年輕的無伴奏合唱導師進駐長者服務中心,提供一個機會予長者學習無伴奏合唱。
雖然四位歌手在一舖清唱成立以來不斷創作和編曲,但是他們在創作上,並不是一個團隊,而是四位獨立的創作人。 2015 年,一舖清唱與香港舞蹈團合作製作舞劇《在那遙遠的地方》,他們先計劃好每人負責的部份,然後各自工作;接着,大家將初稿分享,然後為演出微調修改,因為最終演出的,還是他們四人。 一舖清唱成員 香港首個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創團聯合藝術總監為趙伯承、伍卓賢及伍宇烈。 劇團專注於創作及炮製原創作品,以推動無伴奏合唱藝術發展,開拓嶄新藝術表演模式。
一舖清唱成員: 支持我們
2018 年憑《白蛇》、《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維多利雅講》獲提名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最後五強。 阿Dee今次聲演山羊華倫天奴(Valentino),全程伴住女主角落力搞笑,氹得Joyce好開心之餘,相信亦會令本地觀眾睇得更加投入笑聲不絕! Joyce和阿Dee都像《星願奇緣》主角一樣深信「願望的力量」,認為許願就像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目標,成為一種推動力。 一舖清唱成員2025 伍卓賢先後畢業於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文學學士及音樂碩士)及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日語)。 2008為張敬軒所創作的《櫻花樹下》取得了商業電臺叱咤十大,新城電臺勁爆播放指數歌曲大獎及香港電臺第三十一屆十大中文金曲獎。
一舖清唱成員: 國際綜藝合家歡2023:香港中樂團 x 香港兒童合唱團 x 一舖清唱:《四餸一湯》
「伍卓賢的作品十分多變和吸引,我們除了要用心細嚼,還要仔細發掘音樂裏的風格和脈絡。」趙伯承繼而強調,將一舖清唱帶進劇場,就是希望聽覺與視覺同樣都有刺激,亦希望將這新視點帶給觀眾。 而同一時間,負責形體與劇場元素的藝術總監伍宇烈,則從視覺、舞台技巧及身體着手,讓音樂在舞台上盡情發揮。 一舖清唱成員2025 你的支持能讓我們提升藝團的能力、培育新一代藝術家、拓展觀眾、創作新藝術作品及推行教育工作。 無論捐贈數額多少,都能幫助我們為香港帶來更豐富的藝術色彩,提升藝術文化氣息,讓下一代有更理想的生活空間! 伍卓賢(英語:Ng Cheuk Yin;1977年10月13日—),香港作曲家、編曲家、笙演奏家、音樂總監、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