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諮詢收集的意見,私家車西隧收費水平調低20%至60元,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一併調至30元。 西隧收費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政府在2023年8月2日接收西隧後,三條過海隧道全為政府隧道。 藉此契機,政府全面檢視各車種使用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理順和適度調節過海交通流量,改善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 我們將於6月17日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向議員簡介擠塞徵費的原則,展開擠塞徵費的第一階段諮詢。
- 在繁忙時間,過海隧道擠塞的車龍延伸至多條連接道路,阻塞其他跨區或地區道路,例如九龍中、港島北,甚至香港仔的多條主要道路和地區道路,均受到紅隧車龍嚴重影響。
-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致力推展智慧出行,透過更廣泛運用創新科技,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不停車繳費系統正是重點工作之一。
- 我們會在聽取公眾對擬議擠塞徵費各原則的意見後,利用交通模型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制訂調整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並計劃在今年內再就具體方案徵詢各界意見。
- 如果政府只調低西隧收費,則會進一步加劇現時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在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並非解決過海擠塞的方法。
- 我們亦會監察和適時採取不同方法,例如財政措施等,控制私家車增長,多管齊下,令整體社會得以受惠。
我衷心希望社會可以好好把握這次機會,藉務實、客觀和理性的討論,共謀策略,同心處理過海隧道擠塞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落實有利交通管理以至整體民生的方案。 西隧收費2025 以私家車為例,逢星期一至六每日早上7時30分起,三隧收費以每分鐘加2元的方式逐步上調,至西隧60元,紅隧、東隧40元的繁忙時段水平。 上午10時15分起,三隧收費每分鐘減2元,逐步回落至劃一30元,並維持至下午4時30分。 當局6月17日向立法會相關委員會簡介擠塞徵費原則,展開第一階段諮詢,聽取公眾意見後制訂調整隧道費的具體方案,並計劃今年內再徵詢各界意見。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舉例來說,當一名駕駛人士要從西九龍前往上環,他未必會選擇最直接,但最昂貴的西隧,而是選擇繞路到收費最低的紅隧。 繞道的車輛為九龍和港島個別繁忙路段(例如在這例子中的加士居道、告士打道及干諾道中)帶來額外車流,進一步加劇市區道路擠塞情況。 根據2021年9月底至12月的交通調查,在平日早上最繁忙的一小時,過海車輛數目超出過海隧道整體容量逾四分之一。 單計紅隧和東隧的交通需求,早上南行方向及傍晚北行方向,車輛數目在最繁忙的一小時,更超過容量高達50%。 西隧收費 西隧收費 駕駛人士在早上繁忙時間分別平均需約25分鐘及17分鐘,才可通過紅隧和東隧,行車時間約為交通暢順時的三倍。
初步構思是按整體過海交通情況將平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收費時段,即(一)繁忙時段、(二)一般時段,以及(三)非繁忙時段。 早上或傍晚繁忙時段則需在一般收費之上,附加擠塞徵費,從而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超額的交通需求,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情況和減少相應行車時間。 而在非繁忙時段則因應交通情況,收取較一般收費為低的非繁忙收費,讓使用該時段的人士受惠。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致力推展智慧出行,透過更廣泛運用創新科技,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不停車繳費系統正是重點工作之一。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即使出行時並非過海,相信不少市民亦試過受過海車龍影響,無辜辜塞埋一份。 在繁忙時間,過海隧道擠塞的車龍延伸至多條連接道路,阻塞其他跨區或地區道路,例如九龍中、港島北,甚至香港仔的多條主要道路和地區道路,均受到紅隧車龍嚴重影響。 下午4時30分起,隧道收費以同樣方式逐步加至西隧60元,紅隧、東隧40元;晚上7時起,收費逐步回落至非繁忙時段水平,私家車行經三隧一律只收20元,直至翌日早上7時30分。
- 貨車等商用車輛支援各種經濟活動,亦缺少替代運輸工具,故此現時普遍較私家車為高的收費水平應予檢討。
- 另外,貨車、巴士等商用車使用三隧的收費屆時全日劃一50元;的士繼續首階段安排,維持全日單程25元。
- 擠塞徵費的目的是令部分駕駛人士避免於繁忙時段出行,或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從而紓緩繁忙時段路面的擠塞情況,降低隧道車龍對非過海交通及附近地區道路的影響。
- 根據2021年9月底至12月的交通調查,在平日早上最繁忙的一小時,過海車輛數目超出過海隧道整體容量逾四分之一。
- 藉此契機,政府全面檢視各車種使用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理順和適度調節過海交通流量,改善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過海隧道擠塞情況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特別嚴重。 秉持交通管理、科學為本的理念,運輸署於2019年7月展開擠塞徵費研究,檢討及重新制訂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的收費水平。 過海車輛數目持續上升,但紅隧和東隧的隧道費,卻因種種原因,多年未有因應管理和紓緩交通的需要而作出調整。 西隧收費2025 不斷惡化的過海隧道擠塞情況,令香港付出日益沉重的社會成本,當中包括行程延誤、浪費燃料和加劇污染等。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西隧整體交通現時雖未及紅隧和東隧般繁忙,但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西隧的使用量亦已達到其設計容車量,近年亦時有出現交通擠塞情況。 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讓駕駛人士逐漸改變出行習慣、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 我們會在收回西隧後一年內全盤檢視第一步收費調整及復常後的交通狀況,以及實施「易通行」後的運作,適時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如以效率優先為原則,根據各類別車輛的載客效率,以及對社會的經濟效益釐訂收費水平,應將能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路面空間。 我們亦不會忽視整體處理擠塞問題,除了引進擠塞徵費外,亦要繼續推展交通基建、公共交通系統,以及優化道路管理和效率等方面的措施,包括擴展鐵路網絡、持續改善公共交通服務。 我們亦會監察和適時採取不同方法,例如財政措施等,控制私家車增長,多管齊下,令整體社會得以受惠。 政府建議藉着收回西隧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過海隧道擠塞問題。 此外,現時各過海隧道收費不同,相信不少司機,尤其是私家車司機,會選擇繞道行駛收費較低的隧道以節省隧道費。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我們會在聽取公眾對擬議擠塞徵費各原則的意見後,利用交通模型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制訂調整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並計劃在今年內再就具體方案徵詢各界意見。 若得到社會共識,我們會就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透過修訂法例予以落實。 西隧目前再沒有剩餘容量分流紅隧和東隧的超額車流,倘若政府收回西隧時,維持所有過海隧道收費不變,擠塞情況將會持續。 如果政府只調低西隧收費,則會進一步加劇現時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在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並非解決過海擠塞的方法。 如果大家坐車塞過海時望出窗外數一數,可能會發現每七架私家車,才會見到一架巴士。 2011年至2021年間,私家車在平日繁忙時間佔過海車輛的比例,由約五成不斷攀升至約六成,卻僅運載不足兩成的過海乘客。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反觀運載近八成過海乘客的巴士,只佔過海車輛約8%。 私家車佔用了大量路面空間,令巴士和貨車可用的路面空間減少,未完全善用過海隧道,影響公共交通和貨物運送效率,而且有持續惡化趨勢。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近日市面人流增加,交通流量亦回升。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單靠興建道路不足以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我們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透過改善運輸基礎設施、擴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紓緩道路交通擠塞。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我們期望藉着收回西隧,以及實施不停車繳費的契機,重新釐訂各過海隧道收費,推行擠塞徵費,協助減少整體過海車流。 同時研究引入隧道費調整機制,定期檢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出行習慣改變、科技創新和應用等會影響過海交通的因素,維持擠塞徵費管理交通的效用。 西隧收費 尤其當經濟活動包括跨境旅運全面復蘇後,交通需求將大幅上升,進一步加重過海隧道的壓力,我們認為有需要盡快採取措施,避免過海隧道及鄰近地區的擠塞情況更加惡化。 西隧收費 擠塞徵費的目的是令部分駕駛人士避免於繁忙時段出行,或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從而紓緩繁忙時段路面的擠塞情況,降低隧道車龍對非過海交通及附近地區道路的影響。
西隧收費: 政府擬明年調整過海隧道收費
我們建議對使用任何一條過海隧道的過海的士,全日劃一收取25元的隧道費。 與目前的附加費安排一樣,過海的士乘客需要支付去程及回程隧道費,即共50元。 在繁忙時段,的士佔過海隧道車流超過10%,我們的方案可減少的士繞路使用收費較低的隧道回程,對減輕這兩條已擠塞隧道的壓力有實質效用。 西隧收費 政府公布三條過海隧道的建議收費方案,8月2日政府收回西區海底隧道當日起將西隧私家車收費降低兩成至60元,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則調整至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