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戲院」曾是一家不錯的老戲院,奈何,到了70年代下旬,顯得老態龍鍾的「東方」,聲光也追不上時代的步伐。 那時香港新建的首輪西片戲院,不少能放映70mm立體聲電影,「東方」只維持最高規格的 CinemaScope 標準而已。 當年先進的設備已見落後老化,逐漸失去和新戲院的競爭能力。
去年已有L Cinema及元朗戲院因疫情結業,今日(1月8日)戲院商會以「戲院員工的聲音」為名,呼籲政府在新春的電影黃金檔期前重開戲院。 位於尖沙咀的百老匯The ONE戲院佔該商場6至11樓,有1至6號院,於2010年9月16日開幕。 元朗戲院結業2025 百老匯院線Facebook昨晚(8日)宣布,將營業至2月26日,今日起推出戲票買一送一和小食優惠,最後說「我們期望日後與大家在其他百老匯戲院再次見面~ See you soon」。 百老匯院線(Broadway Circuit)宣布,因租約期滿,旗下尖沙咀The ONE戲院將於2月26日結業,並推出「告別優惠」,購買戲票兩張即送優惠券一套。 今日(9日)有收到結業消息的影迷專程前往睇戲,撐足兩場,亦有市民慨嘆「會少咗播香港電影嘅地方」,有常客最難忘趕時間入場,偏偏要穿越多層商場才可到達。 新冠疫情去年初開始爆發至今,本港戲院業界收入大受影響,據香港戲院商會表示,去年票房總收入對比前年下跌高達9成,而去年全年就有開業59年的元朗戲院和開業4年的筲箕灣L Cinema因為抵不住疫情齊齊結業。
元朗戲院結業: 九龍城區
網民們得知一眾店舖的結業消息,旋即於社交媒體上洗板留言表達不捨及無奈,並希望疫情過後這批小店能捲土重來。 2018年12月位於3樓戲院正式開幕,名為嘉禾啟德戲院。 UA iSQUARE (尖沙咀iSQUARE) 2009年12月17日開業,2019年8月25日結業,後改建為英皇戲院(尖沙咀iSQUARE),於2019年12月18日營業。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元朗戲院落成多年後有隔音和衛生問題,加上周圍地方龍蛇混雜,自鄰近的新元朗中心元朗百老匯戲院在1990年代中開業後,元朗戲院的觀眾數目自此大幅減少。
- 回望年初看的電影,有些像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像《巴別塔》。
- 他表示最新的飛行物體 「侵犯了加拿大領空」,在加國西北的育空(Yukon)地區被擊落。
- 1985年,戲院業權作公開拍賣,由原合夥人之一朱立愷以1,400萬港元投得。
- 下周日(19日)是廿四節氣中的「雨水」,表示冷暖空氣交鋒,降水量逐漸增多,不過天雨會在明後(13及14日)潮濕的天氣下提早抵港!
- 立即瀏覽本院線官網,緊貼各大猛片情報、參與電影討論或直接購買戲票。
- 到了千禧年代,互聯網開始盛行,越來越多人於網絡上看電影,加上港產片走下坡,令不少戲院結業收場。
元朗戲院一月中旬剛踏入第55個年頭,要說一聲 Happy Birthday! 元朗戲院是由亞洲電影建設公司邱德根及朱立愷所建,是繼荃灣戲院(1950)及沙田戲院(1955)等戲院後所投資的元朗區戲院,早期戲院設計有座位1500個,而二樓設超等與特等位。 (廿九)位於灣仔道的「國泰戲院」,即今「國泰新宇」亦是「國泰ABC」前身,於1939年2月14日開業。 元朗戲院結業2025 「國泰」並非設備優良的戲院,戰前屬西片戲院,戰後初期仍是,到了40年代尾的「國泰」已是一家左派戲院,整個50年代,只有港島區的「國泰戲院」自始至終放映左派電影 (以左派電影為主再以藝術電影攝期)。 (廿七)位於灣仔菲林明道的「東方戲院」,是舊灣仔的第一間戲院,於1932年7月31日開幕,擁有1200個座位及小舞台。
元朗戲院結業: 百老匯院線
而結構則像旺角百老匯的一至三院,三家戲院於同一幢建築物的不同樓層;後因戲院業不景,「國泰戲院」於1997年7月11日結業。 元朗戲院結業2025 租金支出左右戲院疫下營運韌性,ACX 發言人表示政府應該牽頭行動,組織業主與營運商尋找共存方案,比如租金調整等,院方結業將是「雙輸局面」,環觀經濟環境或難以尋求新公司接租。 現時該院線採取有薪休假及內部調動維持員工生計,對於月底實行的「疫苗通行證」,院方表示人手安排或有不便,但不反對及可保障員工健康。
- 然而,最近業主向城規會申請重建成商業大廈,似乎不少戲院都會面臨重建清拆的命運。
- 其實元朗至藍地的小巴總站就在同樂戲院旁邊的福康街,也可以坐到那兒才下車。
- 寶石戲院於1970年開張,位於紅磡寶其利街,為目前唯一一間以人手劃飛的戲院。
- 現時該院線採取有薪休假及內部調動維持員工生計,對於月底實行的「疫苗通行證」,院方表示人手安排或有不便,但不反對及可保障員工健康。
到了去年年底,元朗戲院突然停業,寫出「內部裝修」。 正常以為這是結業先兆時,幸好元朗戲院真的只是裝修。 該商會重申,疫情期間戲院一直遵照政府的防疫要求,願意在有條件下重開。 故促請政府盡快讓戲院復業,令戲院員工可以復工,生計得以維持,捱過年關。 百老匯The ONE戲院結業後,同區戲院剩下英皇戲院iSQUARE、嘉禾海運戲院、K11 Musea戲院。
元朗戲院結業: 結業潮殺到!3大戲院相繼倒閉/40年老字號不敵貴租/連鎖店3折清貨 即睇最新結業商店名單(持續更新)
油麻地戲院於1930年成立,為香港惟一現存的戰前戲院,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油麻地戲院以前為有過千座位的大戲院,粵劇和電影輪番上演,可是後期電影市道滑落,戲院為求生存,淪為色情片戲院。 元朗戲院結業 直到1998年更不幸結業,近年政府將油麻地戲院活成戲曲中心,變為專門表演粵劇場地。 活化後由原本過千座位縮減至四百多個,亦不會再放映電影,雖然戲院復活為好事,但少不免有點遺憾。
元朗戲院結業: 百老匯The ONE戲院宣布2月底結業!告別優惠:戲票買1送1+小賣部套餐優惠券
自九十年代開始,由於電影業式微,再加上地價水漲船高,不少老式戲院相繼結業。 這些老式戲院與現在的迷你戲院有很大的不同,它們的影院和銀幕面積比現在的迷你戲院大很多,而且只能放一部電影。 座位方面也較多,一般會因應位置分開堂座和超等兩個類別,票價亦會因應不同類別而有所分別。
元朗戲院結業: 英皇戲院 尖沙咀iSQUARE
商會指,戲院一直遵照政府的防疫要求,「甚至做得更廣更多」,業界願意在有條件下重開,要求政府盡快宣布戲院可獲復業。 【本報訊】各行各業深受疫情打擊,政府早前宣布社交距離措施延長至本月20日,香港戲院商會昨日發聲明指,戲院前後經歷3次停業,停業日數將多達135天,目前已有兩間戲院宣告結業,包括有59年歷史的元朗戲院。 元朗戲院結業 商會促請政府盡快讓戲院復業,員工復工後生計得以維持,有望捱過年關。 陪伴香港電影業成長,百老匯戲院於1950年正式開業,亦在1987年投資重建於九龍旺角西洋菜街現址,多年來逐步發展成百老匯戲院線,成為現時最具規模的香港戲院線。 至今,百老匯院線一共有13間戲院,設有總共70個電影銀幕及超過10,000個座位。
元朗戲院結業: 香港已結業戲院列表
市場傳出嘉禾橙天院線亦計劃出售香港七間戲院經營權。 戲院商會斥政府停業令害死本港電影業,對UA院線結業責無旁貸,憂戲院結業陸續有來,令香港電影成為歷史。 Omicron變種疫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自1月7日起至2月24日暫停戲院營業,原本稍有起色的業界再入寒冬。 香港戲院商會對再有戲院結業,表示業界已連續2年損失黃金農曆年檔期打擊極大,2021年票房連小食部損失令整體生意下跌近一半,損失大約10億元,對2月24日復業不太樂觀,生意難在短時間回復。 商會除懇請政府呼籲業主作出支援,亦希望重開後配合疫苗通行證,能放寬院內進食增加小食部收入。 元朗戲院結業2025 豪華戲院於1991年落成,座落於旺角道,兩個院廳各有960個座位,合共1920個座位,為全港之冠。
元朗戲院結業: 戲院誌 Talk Cinema
元朗戲院是一座大型獨立長型建築物,屬功能主義設計,沒有太多花巧的裝飾。 福康街小巴站對面的光華書局十多年前仍在,算是老店了。 美國10年期債息再度逼近1.6厘水平,新經濟股繼續被洗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