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部轉讓」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甩名」(或稱除名),即將聯名擁有的單位,改為一人擁有,例如夫婦共同擁有的單位,丈夫「甩名」後由太太獨自持有。 另一種是「轉名」,例如丈夫將個人名義擁有的單位,轉給太太個人擁有。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內部轉讓只適用於直系親屬,即父母、子女、或配偶,而且必須使用「買賣」方式進行,才可以令受讓人即使已擁有多個物業,在「買入」物業時,亦能夠享用舊有稅率制,而非15%稅率。 至於繳付了「額外印花稅」後,又是否代表可不用交「利得稅」呢? 在香港,純粹買樓獲利是不用被政府徵稅的,「利得稅」只是公司業務賺錢所繳交的稅項。
每個具體個案是獨特、複雜、持續發展的,作者及平臺無償對網站使用者提供的內容是法律知識,而不是每個具體個案的解答。 出租人可能欠了很多錢,而出租人的債權人若聲請法院對出租人的房子強制執行,則出租人惡意訂立長期性租賃契約,並利用所有權移轉不破租賃原則,使購買法拍屋的買家購買意願降低。 上述例外情形就是為了避免濫用所有權移轉不破租賃原則而設。 民法第425條第1項規定:出租人在於租賃物交付後,承租人占有中,出租人縱將房屋所有權移轉給第三人,原本的租賃契約,對於受讓人仍繼續存在,承租人可以繼續承租。 本條宗旨在於保障承租人,以債權物權化的方式,使承租人原先的租賃契約效力強化為物權效力。 房管局的電腦系統對當地每個區域有一個最低的評估價。
直系親屬轉讓: 計算印花稅(股票轉讓)
精訊及其會員所與關聯機構(統稱“精訊聯盟”)不因本出版物而被視為對任何人提供專業意見或服務。 在做成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有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前,請先諮詢專業顧問。 對信賴本出版物而導致損失之任何人,精訊聯盟之任一個體均不對其損失負任何責任。 精訊 泛指JingShiun Limited (簡稱”JSL”),以及其一家或多家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
這個問題有專門的文件:關於發布《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官方鏈接:關於發布《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 其實無論是分權或者長命契都好,將來轉為你一人,則是近親轉讓。 當中涉及印花稅,只要能出示出世紙,證明3位是兄弟姐妹,就可以用首置稅率繳納印花稅。 最後,政府須增聘人手,加緊抽查首置成交是否符合以上條件。 無疑,此舉須耗費一定公帑,但政府本就有責任監察政策運行,若能阻截避稅,實無浪費可言,更何況政府每年印花稅入豐厚,相關部門絕對可自負盈虧。
直系親屬轉讓: 什麼是「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如投資上千萬、甚至億元的物業,運用“公司股份轉讓”可省更大一筆鉅款稅費,但論其手續、複雜程度及潛在風險亦成正比,加上當再轉手時亦有一定難度,因此比較適合財力豐厚及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新手投資者要小心考慮其風險。 例如一個九龍塘“畢架山一號”業主,通過內部轉讓獲得首置身份後,以1.74億購入九肚山豪宅盤一個獨棟洋房,節省印花稅竟高達1765萬,而所節省的稅費,再買兩套800萬上車房放租也綽綽有餘。 本出版物係依一般性資訊編寫而成,僅供讀者參考之用。
- 換言之,謝霆鋒與當初相比,成功慳稅552.5萬元。
- 在稅局的角度是不理會甚麼時候完成轉讓契,訂立臨約當天便是轉名之日。
- 在香港,申請人毋須繳付遺產稅,而遺產繼承的業權轉讓不須支付印花稅。
- 這樣安排可行的,買賣除了涉及稅款,還需要繳付律師費,再做按揭也是沒有問題,不過需要通過壓力測試。
- 個人擁有的物業業權在其業主去世後,或牽涉到長期的遺囑認證程序,尤其是當他們未有更新遺囑時,恐導致更為繁瑣的法庭程序,甚至引發家庭之間潛在的法律衝突。
- 故此,在採取這個策略之前,你應該先諮詢專業的法律和稅務顧問,以助你作出更明智、更準確和可行的置業決定。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直系親屬轉讓2025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抓住減價的尾巴】4大實戰心法 增撈筍盤機率… 疫情下二手睇樓量及成交價雙雙下跌,個別業主願意提供議價空間,二手加快承接,交投反彈,業主議幅亦有所收窄。
直系親屬轉讓: 住宅放寬按揭成數 (一) 至 (四)【星之谷專欄 ̵…
你只需輸入股票轉讓代價款額/股票價值, 然後按「計算」按鈕;應繳印花稅款額便會在螢幕上顯示。 此外, 將物業以遠低於成交價「轉讓」給另一人也是不可行的,因為買賣印花稅看的是估價,而不是成交價,所以無法避免印花稅的開支。 近日多了客人問關於物業轉名的問題,其實將物業轉名,並不是如想像般將名字改一改如此簡單的事,首先都不能避過印花稅,如用錯方式轉名或甩名,更可能會對下一手業主有不良壞影響。 這個物業直至2015年10月26日也會受制於「額外印花稅」,但期限內他打算提名自己太太接受物業權益,這種情況下丈夫及太太均不需繳交「額外印花稅」,但需否交「從價印花稅」則視乎太太本身有否持有物業而定。 舉例,一個單位由三個買家在2012年10月27日共同聯名購入,業權各佔三分一,即「額外印花稅」期限原本去到2015年10月26日。 直系親屬轉讓 只要這三名共同持有業權的買家,在2015年10月27日後才轉售單位,單位便不受「額外印花稅」所掣肘。
直系親屬轉讓: 夫妻甩名 近親轉讓
會出現此慳稅方法,主要源於政府實施的印花稅條例中,沒有堵塞其稅務漏洞,引致條例中仍存在灰色地帶。 其灰色地帶是指直系親屬之間的物業轉讓,即父母與子女、配偶、兄弟姊妹等關係下,在該物業交易時,無論新買家是否已持有物業,只須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稅項予政府。 直系親屬轉讓2025 想要使用此方法,首先真正買家需要尋找與自己為直系親屬的親人,而且該人當時並沒有持有任何物業,俗稱「首置客」。
直系親屬轉讓: 買家自製首置客身份 慳逾1750萬辣稅 5大「騎呢位」逐一破解
假如原本是以聯權契持有物業,除名時理論上應以整間物業價值計算印花稅,然後以半價計算,600萬住宅物業除名,便是18萬印花稅一半即九萬元。 不過律師樓也可嘗試向印花稅署申請以前者方法計算,只需繳付四萬五千元,客戶進行除名時,可向律師樓作出有關要求。 將住宅物業轉售或轉讓予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可獲豁免「額外印花稅」。
直系親屬轉讓: 物業直系親屬轉名印花稅: 物業轉名必知|居屋公屋私樓近親轉讓業權慳稅方法!送契轉名未必著數!除名加名限制+程序一覽
由於簽署臨約後直至成交前均不可進行轉名、加名及除名,想除名的話便要等物業成交後了。 由於在成交後的一個多月,發展商指定的律師樓通常忙得不可開交,難以處理物業轉名或轉按等手續。 即使買家採用自己相熟律師樓,亦要等待發展商指定律師樓集齊公契及入伙紙等文件才能交到買家相熟律師樓手上,時間上亦不會節省多少,所以買家應預期最快在單位成交後2個月才可成功除名及轉按。
直系親屬轉讓: 「近親轉讓」宗數3年高的原因
原有的物業未供滿按揭,家屬轉讓時也需償還貸款;如轉名交易需要按揭融資,較理想的情況是轉名後單名業主收入已可通過壓力測試。 如此,除名的另一人便再無按揭負擔,再入市借取按揭時,貸款成數、壓力測試的標準都會較寬鬆。 由於透過轉讓公司股份的形式進行物業買賣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率,相比起買家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可節省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 反之,透過「公司股份轉讓」的方式購入物業,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率,即$20,000,稅款大幅削減150倍,其差額的誇張程度可謂南轅北轍。 第三,銀行首兩至三年的按揭條款均設有罰息期,因此在罰息期後才「甩名」,方可免被銀行罰息。
直系親屬轉讓: 【樓按解碼】「近親轉讓」宗數三年高的原因
但稅務局也提出了幾種很特殊的寬免,其中一種就是「提名近親」或「近親轉讓」。 理由是「額外印花稅」徵收的基礎是以「文書」中的「交易價格」,而並非以買家的賺價來計算,故稅務局不會理會成交價是賺與蝕。 知道上述定義後,計算「額外印花稅」的方法就相對簡單。 假設你在2010年11月10日購入了一層200萬元的住宅物業,並在2010年11月23日以250萬元沽出,你並不需要繳付任何「額外印花稅」,理由是你所購入的時間是在稅項實施前。 直系親屬轉讓 當時規定,買入住宅物業6個月以內沽出,稅率為成交價的15%,如買入住宅物業持有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沽出,稅率為10%;如買入住宅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卻在24個月或以內沽出,稅率為5%。 計算方法是用「物業交易價格或市值」乘以「稅率」來釐定。
直系親屬轉讓: 繼承遺產算不算送契樓?
如有需要,業主必須先行填妥一份轉按申請表 (請向所屬的租約事務管理處索取或在網站下載轉變按揭安排申請書HD64),把建議的修訂按揭條款提交房委會審批。 早前有消息指出,某知名藝人以「直系親屬轉讓」的方式來慳稅,此方法聰明地利用了灰色地帶,節省接近一半的稅務,更可以無限次使用此方法慳稅,讓我們來拆解一下當中的操作。 一般人以為要等舊有的近親買賣完成成交後才可以回復首置身份避稅買入新物業。 但政府計算的時間是,只要買入新物業的時間比甩名的近親買賣第一份文件遲就可以。
直系親屬轉讓: 股權轉讓必須要交稅嗎?
另外,買家要維持公司的運作,須每年聘請會計師核數及為公司續牌,費用動輒上萬不等,操作上比較繁複。 直系親屬轉讓 在按揭方面,仍有按揭在身的公司不能以公司股份轉讓形式出售,賣方須先償還所有按揭債務,而銀行一般都難以為公司股權轉讓的物業買賣承造按揭,買家須準備充足資金繳付全數以完成交易。 如果是聯名買樓,持有人皆使用了首置身份,未來如想再買樓,就要繳交稅率較高的從價印花稅,即15%。 如近親轉讓的單位仍有按揭,轉讓後申請按揭時,要求會與一般的按揭申請一樣,需交上收入證明等文件,銀行亦會安排壓測。 因此仍有按揭的物業近親轉讓時,要考慮買方是否能有能力通過壓測。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稅務變更時需要請稅務局開一張完稅證明,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 股權受讓人(新股東)在向轉讓人(原自然人股東)支付股權轉讓款項時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稅率為20%。 4、在實收資本500萬的情況下,以1000元轉讓80%的股權,一般來說屬於價格明顯偏低,需要核定股權轉讓價格,然後計算是否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 此外,如A先生為非「首置」,按揭成數最高為四成,首期需要660萬元;而「首置」買家則可申請按揭保險計劃,最高貸款金額最900萬元,即首期只需200萬元,節省了460萬元或近70%的首期開支。 另一方面,如A先生持有其他物業,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基準將下調一成至40%及50%;相反若A先生沒有持有任何物業,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基準為50%及60%,如申請按揭保險計劃則為45%及55%。 答:除非獲豁免或另有規定,任何於2013年2月23日或以後簽立,以購買住宅或非住宅物業的買賣協議,均須以第1標準稅率繳納「從價印花稅」。
沒有按揭就沒有罰息,但因為剛剛完成交易,所以需要等3年才能賣出街外人。 否則就需要支付買入樓價之20%/15%/10%的印花稅。 以上文的B為例,如果他是香港永久居民,原先持有的物業是其唯一香港物業,轉名予配偶之後;B再購買另一個住宅物業,印花稅率便按第一標準計,即1.5%至4.25%,以600萬元樓價計,為3%,即18萬元。 傳統上,直系親屬買樓,多數會以聯名的方式持有物業;但近年出於稅務及按揭原因,越來越多家庭在置業時選擇以單人持有物業;甚至是原來多人聯名持有物業的家庭,亦會以轉讓方式將單位改以一人持有。 假如是直系親屬轉讓住宅物業,可以豁免額外印花稅、雙倍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但仍要按一定規則繳付舊印花稅,同時亦需由轉名一刻重新計算額外印花稅期限。 如果物業已按給銀行,業主須與銀行聯絡,查詢是否需要更改按揭貸款契據。
這種做法是為了避免欠債人在申請破產之前,刻意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從而逃避還債責任。 相反,假若當初按照市價以轉讓契的方式進行近親樓宇轉名,因該項交易乃屬正常物業買賣,交易被視為無效而物業被討回的機會較低。 即使送契樓成交價是零元或是價格遠遠低於市價,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絕對不可行的。 送契樓不享免額外印花稅,如果是送贈日期起計 36 個月內放售物業,仍要支付額外印花稅。
2013年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擁有本地住宅的本港居民,購入另一所本地住宅時需繳付雙倍印花稅,但未有住宅的本港居民只需支付舊印花稅。 不少聯名業主選擇除名,令其中一名業主變成無樓人士,騰出名額以舊印花稅購入另一所住宅物業。 在上述情況下,甲先生是在24個月內將部分物業的業權轉讓予乙女士。 由於乙女士並不是甲先生的近親,有關豁免「額外印花稅」的條款並不適用。 直系親屬轉讓2025 因此,甲先生在轉易契中加入乙女士成為其中一位承讓人,須按照代表轉讓予乙女士部分物業業權的代價款額繳納「額外印花稅」。
直系親屬轉讓: 服務收費
在樓宇轉名的過程中,28Mortgage的經驗是奉勸業主一定要做好最壞或者換個説法,做好最萬全的打算,因爲人性還是多變的。 我們過去看過子女與父母反目或是夫妻離婚的個案多不勝數。 如果想確保受贈人不會收樓後隨即變賣,業主可以不完全轉讓出 100% 業權(如轉讓 70% 至 99%),對方便難以轉售。
無論你是饋贈或是買賣方式做轉名,都是需要支付印花稅的。 我們可以協助閣下處理,看看如何節省印花稅,請與我們聯絡。 本人現正辦理離婚中 男方擁有100%物業未供完 想將50%轉讓畀女方 但女方擁有另一物業亦未供完 期望雙方過身後物業可轉讓給兩個兒子 請問厘印費多少? 按照你630萬計算,印花稅6萬,律師費13000。 如有業權整合需要,可與我們聯絡,我們再為你評估實際情況,透過規劃降低成本。
當新盤落成並完成所有手續成為現樓後,對於轉名及按揭等手續便與一般二手樓無異。 現時,業主如想進行按揭申請,銀行可最遲可在獲得環聯信貸紀錄後三個月內發放按揭貸款,在扣去收樓後頭兩個月的律師樓繁忙期,大約在收樓前一個月左右便可以接觸銀行入紙申請按揭了。 各地稅務工商對於自然人股權轉讓是否繳稅、繳稅的基準價的認定標準把握的尺度和程序有差異。
直系親屬轉讓: 按揭查詢
有些地方需要轉讓前辦理交納個人所得稅的核稅、交納程序。 如果可以,你就能平價或低價轉讓,就沒有那個貴的死的個人所得稅了,而且也沒啥稅務風險。 印花稅(親屬非親屬都要交)萬分之五小case忽略不計了,要知道個人所得稅百分之二十啊。 附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1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稱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稱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繳納增值稅,不繳納營業稅」。 上市流通的上市公司股票(包括解禁後的限售股),毫無爭議地屬於有價證券,因此轉讓該等股票屬於金融商品轉讓,應當繳納增值稅,不再贅述相關規定。
聯名物業夫妻各佔50%業權,若果丈夫可將業權全數賣給妻子,俗稱「甩名」,就可以回復首置客身份,丈夫在再買樓時就毋須繳付15%印花稅。 留意因為是將業權「賣」給對方,聯名轉單名在法律上是一宗正式的買賣交易,需繳付印花稅,計算方法根據業權百份比,通常夫妻甩名都是50%業權轉讓,印花稅就以樓價50%計算。 有時樓宇業權可能更分散,例如兄弟姊妹共同持有,普遍出現於遺產承繼,多人持有業權的甩名程序較複雜,印花稅計算就根據所轉換之百份比。
直系親屬轉讓: 物業轉名手續
不過事隔近一年後,4月初該單位的登記買家已改為藝人謝霆鋒(TSE NICHOLAS)。 假如當初由謝霆鋒直接購入該單位,由於謝霆鋒手上持有不少物業,他須繳付高達15%的從價印花稅,即約1,275萬元。 關於近親物業轉名或除名的印花稅以及注意事項,我們都寫了很多文章,今次我們探討如非近親轉名,印花稅是怎樣計算以及有沒有慳稅的辦法。 直系親屬轉讓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劉圓圓曾經撰文指,長者申請按揭時,一般限制較多,銀行會以75年或80年,減去人齡或樓齡計算可承造按揭的年期,並以較低者為批核結果。
直系親屬轉讓: 聯絡我們
對於有意在香港置業的人來說,將物業內部轉讓予近親是一個合法的途徑來購買物業和節省稅項。 港府自2013年實施雙倍印花稅和2016年起對購買多個物業的業主收取15%的從價印花稅以來,就有許多聯名契約的業主相繼除名。 這個做法讓他們回復「首置身分」,再考慮入市時,就可以避免高達15%的額外印花稅。 所謂的以「公司股份轉讓」的方式擁有物業,原理其實並不複雜,買家只需以買入公司股權方式,便可間接擁有該公司持有的物業。 一般來說,這些公司最好未有實際生意運作,亦沒有隱藏債務,即是坊間所指的「買殼」,該公司只為了持有一個物業而存在,這樣交易的時候更簡單快捷,以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