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繼續與監管局和各持分者緊密合作,循執法和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使地產代理業界和買賣雙方均廣泛採用實用面積作為表述二手物業面積及售價的唯一標準。 (二)、(三)及(四)一直以來,二手住宅物業的業主習慣了同時以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來表述其住宅物業的面積,因此,要令二手住宅物業市場只採用實用面積表達物業的面積及售價,還需要多點時間去推動。 2011年4月起,新入則興建的住宅,可豁免樓面面積上限,不超過批准面積的10%。
- 簡單來說,新樓實用面積包括基本住宅部分連露台、工作平台及陽台,但不包括窗台。
- 開發商向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審核後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主要規定了用地性質、位置和界線。
- 我們會繼續與監管局和各持分者緊密合作,循執法和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使地產代理業界和買賣雙方均廣泛採用實用面積作為表述二手物業面積及售價的唯一標準。
- 物業隻是負責公共設備、設施,公共面積的綠化,衛生清掃等工作。
- 太古城及康怡花園是香港大型屋苑的二大龍頭,以建築面積計算,1995年以前,康怡花園呎價一直高於太古城,但差幅不算明顯,約在5%的水平,1995至1997年期間,兩者呎價相同。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問題,為何地舖那麼高價,卻與樓上的住宅支付同樣的管理費? 而且地舖人流眾多,但住宅業戶只是每戶數人,使用管理設施及服務的強度不同,平均攤分似欠公允。 管理費建築面積2025 實用面積是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計起,包括圍封牆的厚度面積,但不包括牆面裝修物料。
管理費建築面積: 按揭回贈是什麼?銀行按揭回贈有多少?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目前計實尺,但特色單位特色計法,通常入契花園天台一定計,如普通單位每實尺3蚊,特色戶可能是4蚊咁,事實上多的1蚊就是花園天台管理費。 由於樓書的平面圖尺寸,並不會把牆身批盪和裝修物料包括在內,與真實空間有些微差距,建議在訂造傢俬時,預留多一點尺寸。
測量師表示,雖然露台與工作平台能獲豁免樓面面積,但按照地契條款,發展商有可能需要補地價,變相發展商需要衡量是否值得興建露台,反而將相關寬免樓面放到項目其他地方。 由於建築面積被加入了不計算進地契中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中的公用面積,所有單位的建築面積相加減去所有露台及工作平台面積,與政府許可的最大總樓面面積略同。 管理費是依照大廈公契計算,不同單位的的管理份數、不可分割份數都會在大廈公契有所規定,如果沒有規訂定管理份數,就會根據業主所佔的業權份數評定。 這也是依照單樓宇樓面面積及單位的比例計算,即管理費會隨實用面積及份數愈大而變得愈高。 其他空間如空調機房、窗台、閣樓、平台、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面積均不計算在内。 發展商只能以實用面積表達一手樓的面積、每平方呎售價。
管理費建築面積: 物業管理費按什麼面積收取?
相反,由於實用面積容許計算一定面積的露台與工作平台,也容許把較厚的玻璃幕牆計算,為能充分利用實用面積的定義賣給小業主賺到盡,大部分新盤的開則都預留了這些用不著的空間,如以同一面積比較,這就壓縮了單位的可用面積。 過往發展商經常把一些公用面積計算入「建築面積」內,例如停車場、公共走廊、會所等,令單位內櫳出現超低實用率,導致出現1,000呎建築面積的單位,實際可用空間或只有550呎。 置業新手必需要分清楚,不要被混淆,最後失了預算,入手了看似面積寬裕、但實際原來沒多少可用面積的單位。 今日,千居就為你打破這個迷思,帶你探討不同面積的定義,與實際空間的差距。 首先,一些老牌屋苑因為樓齡較舊,缺乏會所、花園等康樂設施,因此大部分管理費都比新盤要低。
- 順帶一提, 差估署提供各類型物業的統計資料,包括售價及租金指數,落成量、入住量及空置率等,按實用面積、地區或樓齡劃分,決定入市前宜作參考。
- 另一情況是,如果單位是單邊位,有牆身沒有相連鄰舍單位,即牆身厚度都要全部納入實用面積計算,隔音牆也如是,在一手樓售樓說明書、平面圖都會反映牆身厚度。
- 相信很多業主或租客都有類似的疑問,究竟買新樓時,管理費開支需要多少?
- 「建築面積」其實並無統一標準,每個樓盤都有各自不同計算「建築面積」的方法,並沒有條例規管「建築面積」的計算。
- 同時在簽訂合同時,與業主協商好租金是否包含管理費,並清楚列明在租約合同上。
- 以樓書3座11樓18室為例,單位實用面積342方呎,其不可分割份數為317份之560,000,管理費即是5.33乘317除342,即該單位的管理費是每方呎約4.94元,而每月要繳交的管理費就是1566元。
醫務衞生局表示,「口罩令」明日起延長14日,至下月8日。 政府刊憲,就強制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指明處所及指明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有效至下月8日。 任職銀行的陳先生月入4.5萬,現時租住荃灣中心單位,近日獲業主通知需要搬離單位,陳先生正掙扎究竟應該上車置業還是繼續租樓。 據報導,之前元朗的大型住宅YOHO Town就連續五年加管理費共5成,以其中一個422呎的單位為例,5年前管理費為890元,到2019年初,管理費已達1,336元。 有時會聽到有人說不滿意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公司,而拒絕繳交管理費,此舉會有什麼後果呢? 對於業主欠交管理費,管理公司會先發出欠款通知,直至第三封仍未獲業主回覆,管理公司將嘗試以各種方法聯絡業主。
管理費建築面積: 面積未計算牆身飾面部份
亦因此如果大家單靠平面圖尺寸來訂造傢俬,最好也要預鬆一點會較為穩妥。 實用面積包括「不實用」的以外牆起量度的牆壁厚度面積。 因此,內攏面積(可鋪地毯面積 Carpeted Area)才能真正反映室內的可用面積。 現年42歲嘅組合Twins成員鍾欣潼(阿嬌),近年轉戰內地市場發展,人氣仍舊高企。 管理費建築面積2025 不過佢嘅身型時常都會成為網民焦點,曾因荷爾蒙失調變得肥腫難分,及後參加內地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第三季成功減肥,重回顏值巔峰。
管理費建築面積: 管理費計算與實用面積有什麼關係?
,即使是同一發展商相同時期、規模相若的樓盤,管理費也可以有頗大差別,故不准提及管理費金額,對住戶來說十分不利、不公。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宣讀《財政預算案2023》,我們替大家整合今次房屋及買樓政策懶人包,並會實時跟大家更新。 「樓面平面圖」顯示的層與層之間高度距離,不等同單位的樓底高度。 因為「樓書平面圖」所顯示層與層之間的高度距離,是指該樓層的石屎的地台面與上一層之石屎地台面之高度距離。 所以,在入伙時在現場量度的尺寸,跟樓書不同是正常現象。
管理費建築面積: 物業一按貸款詳細懶人包
呂傲寒63b0:物業管理費國傢有規定是按建築面積收取的,就和買房一樣不是按戶賣,而是按面積賣一個道理。 管理費建築面積 你的外墻厚度的一半面積計入公攤面積,公攤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的大小正相關。 另外,戶建築面積大,那麼攤到這一戶的屋面面積大一些,設備設施大一些或多一些,費的管理量就大一些。 「建築面積」其實並無統一標準,每個樓盤都有各自不同計算「建築面積」的方法,並沒有條例規管「建築面積」的計算。 因此,以往發展商都會把公共走廊、停車場、垃圾房、電梯大堂等公用面積也計算在「建築面積」內,於是出現實用率極低的單位,建築面積逾千呎,但是實際上的空間可能只有一半。
管理費建築面積: 按揭注意懶人包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予玖龍紙業目標價6.5港元,投資評級「與大市同步」。 報告指,玖龍2023年上半年錄得淨虧損13.89億元人民幣,儘管銷量溫和增長,但公司錄得大幅虧損,主要是由於需求疲軟,導致平均售價下降11%,而2023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高企,導致銷貨成本增加2.4%。 報告指出,2023年的高市場供應仍然存在不利因素。 去年12月中國放寬防疫措施,消費恢復,導致對包裝紙的需求更大。 同時,低進口稅率及低海外紙價可能會導致紙張進口量同比增加,進一步增加中國國內的供應壓力,並打壓紙價。 20 室外樓梯作為連接該建築物層與層之間交通不可缺少的基本部件,無論從其功能、還是工程計價的要求來説,均需計算建築面積。
管理費建築面積: 發展商是否只可以以「實用面積」標示一手住宅物業每平方呎售價?
世紀21宇田地產客戶經理劉定方表示,新近錄得大埔福安樓成交,單位為A座高層04室,實用面積443平方呎,3房,外望山景,原開價$510萬,後減至$495萬獲承接,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1,174。 開發商向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審核後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主要規定了用地性質、位置和界線。 2、在建設項目策劃與投資決策階段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的重要依據,也是在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概算時,選擇概算指標的依據之一。 院內存在十多臺僵屍報廢車輛占用公共資源空間和防火通道。
管理費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分不清?實際可用面積有幾多?
本報記者透過上網及銀行分行取得十間保險公司的家居保險資料,發現全部均以建築面積計算保費。 由於建築面積與實用面積可相差兩、三成或以上,投保者變相要多付「發水」保費。 以藍田麗港城一個建築面積有一千零五十二平方呎的單位計,實用面積只有八百零五平方呎,以滙豐銀行「家居萬全保」計劃B計算,一年保費約二千九百元,但若以實用面積的呎數計,保費只需二千二百元,兩者相差近七百元。 依據《建築法》、《合同法》等法律規定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這是國家強制性規定。
管理費建築面積: 管理費建築面積10大分析
相信很多業主或租客都有類似的疑問,究竟買新樓時,管理費開支需要多少? 先跟我地 28 管理費建築面積2025 Mortgage按揭專員咨詢,我地不但可以提供您現時市場上的樓盤選擇同時給您最專業的按揭服務。 您可以直接點擊右下角的WhatsApp按鈕就可以了。
管理費建築面積: 地產代理公司資料
簡單來說,新樓實用面積包括基本住宅部分連露台、工作平台及陽台,但不包括窗台。 空調機房、閣樓、平台、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面積不包括在內。 然而,部分獨立屋設有車房及私人電梯大堂,是否計入實用面積,則要視乎是否有法律文件,列明只供該物業業主使用。
樓書內會列明牆身厚度尺寸,買家可仔細閱讀樓書列出的每項細節,確保其可用面積不會與實用面積相差太大。 同時在簽訂合同時,與業主協商好租金是否包含管理費,並清楚列明在租約合同上。 物業管理費,是物業管理公司依據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為物業使用人或所有人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物業管理使用人或所有人依據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應當付出的費用。 物業管理費是有標準的,用收費標準乘以房子的建築面積就可以了。 5乘以100,每月的物業費就是150元,一年就是1800元。
管理費建築面積: 樓盤編號# 2555397
在樓價高企的香港,按揭成數也是相對較高,減少置業的首期。 根據金管局的規例,1000萬以下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6成或500萬按揭,較低者,而1000萬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5成按揭。 如果首次置業人士想申請高成數按揭,即是按揭保險的話1000萬以下物業最高可以承造9成按揭,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上限900萬),1,125萬元以上-1,920萬元(上限960萬)。 工程費用:包括公共設施與建築物之規劃設計費、施工費、整地費、材料費、工程管理費、空氣污染防治費及其他必要之工程費用。
管理費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
瘋狂小逗比雷:支付物業管理費的義務來自於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是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物業管理公司應向業主收取物業管理費。 : 一、嚴格來說,物業管理費應依據房產證上標明的建築面積收取。 建築面積又包括兩部分: 1、 套內建築面積; 2、 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2、 實行經營者定價的有: 為物業產權人、使用人個別需要提供的特約服務,政府物價部門也無統一收費標準的,其收費標準,由物業管理單位與小區管理委員會或產權人、使用人代表協商議定,並應將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報當地物價部門備案。 在新通過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中,實用面積 就是指住宅單位的主體面積,及構成單位一部份的範圍,包括露台、工作平台或陽台的面積;其他地方的面積如平台、天台、花園、閣樓、冷氣機房、車位等公共地方,則不被列入計算範圍內。 為了令買家更清楚單位實用率,政府已針對發水樓並訂明一成發水上限,規管特大露台、超闊窗台的比例限制,以助穩定樓市和釐清實用面積。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發展商在售樓說明書、價單和廣告提供的面積及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均須以實用面積表達。 管理費建築面積 之前說過,圍封牆厚度計入實用面積,仔細閱讀樓書列出的牆身厚度尺寸,可進一步了解內攏面積。 鑫蕊娛樂奇葩說:根據有關規定,物業管理費應根據房屋的實測建築面積數收取。
至於有些獨立屋的設計是有私人車房和電梯大堂,這些設備如果有白字黑字或是有在法律合約裏説明只給單位業主使用的話就可以計算為單位的實用面積。 由此可見,管理費與樓價是沒有直接關係,主要是屋苑整體開支、伙數多少影響業主需繳交管理費。 由於管理費是所有業主共同攤分的,如果物業伙數少,每戶要攤分的管理費支出自然較多,因此單幢樓管理費一般會較貴。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表示,去年有9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046億元,當中65%集資額來自新經濟行業。 有63隻新股下半年上市,是上半年的兩倍多,單計12月有21隻。 他又指,今年已見新股市場回暖跡象,正處理不少的上市申請。
另外,將會由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定息計劃,由於毋須… 一文掌握一手二手買賣流程、租樓貼士、按揭、印花稅及放租需知等,為「置」富人生做足準備! 近年新樓的管理費水漲船高,平均都超過每呎5元,而超級豪宅、單幢樓每呎7至8元的個案亦比比皆是。
實用面積是從建築面積中扣除建築物的公共空間例如會所、電梯大堂及天台、天井、台階等分攤面積,計算得出的面積範圍,但不同地區對「實用面積」的定義存在分別,而「實用率」百份比亦沒有充一標準。 現時新樓及二手樓都以實用面積標示樓面面積,但你知不知道有多少是可使用空間 ? 戶數少,每戶都要攤分日常管理、保安、清潔及維修等公共空間開支,即使物業沒有設施,每戶要繳的管理費仍然比屋苑式為高。 會所設施乃至公共空間的一切維護、保養及管理通通都要開支,業主都需要負責攤分。 所以為減低營運成本,如恆溫池於冬天一般都不會開放。 值得留意的是,沒有設施不等於管理費平,因為近年社會環保、綠化及減碳意識逐漸提升,有的屋苑加入大量的園林造景、花圃植被、草皮的小斜坡和石頭造景等,營造庭院風味。
一年伊始,港鐵、巴士、餐廳全加價,而港鐵屋苑亦逃不了「加價」浪潮,當中日出康城領都的管理費大幅增加9.84%,引來小業主不滿,日前到港鐵總部抗議,要求凍結管理費。 第一,你可以透過土地查冊,查閱物業首次轉讓的買賣協議。 第二,你可以於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物業資訊網,找到二手樓的實用面積。 管理費建築面積2025 買樓最怕買到面積不實用的單位,花費一大筆金錢,當然希望買到一個最心儀的單位,所以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絕對是重要的概念,必需要搞清搞楚。
此外,一些大型的屋苑由於單位伙數較多,因此,分攤到每一戶的管理費就越便宜。 如不想承擔太重的管理費開支,且對住宅配套設施沒有太大追求的買家或租客,不妨考慮下舊樓大型住宅,會是省錢的不錯之選。 早期在建築面積及實用面積上是沒有統一的定義和明確的指引加上以前建成的屋苑沒有露台及工作平台,所以樓齡較久的實用面積會更寬闊一些。
管理費建築面積: 露台及工作平台計入實用面積
大部分寫字樓都會以清水房交樓,即使商度本身提供中央空調,租客或仍須自行負責安裝風機和風喉(即出風位),以及從電錶房拉線到辦公室中,所費不菲。 想節省裝修開支,可選擇未交吉的單位,並向業主表示有意保留原有裝修,但就要自己清拆不保留部分。 如果業務規模有限,未有足夠資金於甲廈租用起整個辦公室,除了退而求其次,選擇乙廈丙廈,亦可於甲廈內的共享工作空間租用不同大小的辦公空間,租金會比較平之餘,亦無須自行添購影印機等文儀用品。 不過,要留意的是上圖的管理費計算方法,是以不可分割份數作依歸,換言之管理份數較多的單位,將來或需要支付較多的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