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在世界的某些地區,例如東南亞和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過去認為主要是膳食的影響,目前傾向為遺傳基因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整體來說,鼻咽癌治療的反應遠比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其他常見癌症來得好。 鼻腔癌初期症狀2025 鼻腔癌初期症狀2025 鼻腔癌初期症狀 如金宇彬、李宗偉能夠在短期內完成治療,重返正常生活,均是在早期癌症時就診斷出來,並配合治療的緣故。 根據統計,鼻咽癌最常見的症狀分為4類,包含:頸部淋巴結腫大(76%)、鼻涕或痰帶血絲(73%)、耳朵悶塞與聽力減退(62%)及腦神經壓迫(20%)引起頭痛、臉部麻木、複視。
- 鼻咽手術有時候會波及附近的神經,形成耳痺、牙關硬化、口腔疼痛乾燥、頸硬等。
- 早發現、早治療對鼻咽癌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早發現,必須熟知鼻咽癌的早期症狀。
- 另外,若病患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仍可考慮接受局部放射治療,可有局部控制腫瘤及減緩症狀之效果。
-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能用於說明腫瘤大小(T)、腫瘤擴散到淋巴結的距離(N),以及轉移狀態(M)等三大因素,並以數字來區分嚴重程度。
- 正確的T分期必須靠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才能判定,而N分期主要是靠臨床醫師的觸診,並佐以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來加以判定。
- 治療鼻腔及鼻竇癌的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三者相輔相成;如何配合,需視腫瘤分期及病人身體狀況而定。
- ●吲哚及異硫氰酸鹽:動物實驗證實「吲哚及異硫氰酸鹽」能抑制膀胱癌、乳癌、肝癌、肺癌及胃癌發生。
简单来说,无论是早期出现的头痛症状,还是晚期出现的头痛症状,头痛都是鼻咽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人们应该充分重视头痛症状,以便做好对鼻咽癌的早期预防。 之所以早期会出现头痛症状,主要是肿瘤组织侵及神经、血管及颅底骨质,对三叉神经等神经血管的反射造成了刺激,进而导致头部各处疼痛。 事实上,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与其是否准确、及时地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减少误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鼻咽癌还需要大家充分了解鼻咽癌早期症状,以加强对早期鼻咽癌的防治。 肺部有小結節不一定是肺癌,要根據臨床上的表現和X光片的變化來推斷,必要時須加做胸部電腦斷層、胸部超音波和氣管鏡檢查,同時要配合病理切片,才能確定診斷。 得到肺癌,不見得會有自覺症狀,如果有症狀,通常以長期咳嗽、喘、體重減輕等為主。 中央型肺癌會有咳嗽和多痰等自覺症狀,周圍型肺癌則沒有任何徵狀。
鼻腔癌初期症狀: 健康小幫手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常看到病人,頸部淋巴腺腫大卻不找醫師檢查,自行服用草藥; 剛開始淋巴腺腫可能有改善,但最後控制不了,反而耽誤了早期診斷,儘早正確治療的機會。 這個病華人特多,與生活環境、飲食、日常用物可能有某種關係。 某些草藥對某些病人的鼻咽癌的確有不良的影響,還是不要隨便嘗試為妙。 鼻咽癌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的第9位,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 發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只知道「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其次,環境因子、醃漬或煙燻的食物,或是燒香與抽菸都可能造成鼻咽癌。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後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在T1加權像上,復發的腫瘤和纖維化組織多呈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復發腫瘤為高信號,而纖維組織呈低信號。 鼻咽癌共分四期,而第四期再細分為IVA及IVB。 鼻腔癌初期症狀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能用於說明腫瘤大小(T)、腫瘤擴散到淋巴結的距離(N),以及轉移狀態(M)等三大因素,並以數字來區分嚴重程度。
鼻腔癌初期症狀: 治療方法
而當我們鼻子在受到外傷以後,鼻腔黏膜破裂,滲出血液。 這兩種情況導致的不適會在經過休息調整以後消失,以後注意保暖,保護好鼻子就沒有大的問題。 小細胞肺癌病患被發現時,通常已經有廣泛擴散及遠處轉移,所以並不適宜單獨以手術做治療或做放射治療。 至於化學治療的效果不錯,一般來說侷限性小細胞肺癌經治療後,平均存活期為14~16個月,廣泛性小細胞肺癌則為6~8個月。 不過,也有12%侷限性小細胞肺癌經完整化學及放射治療後,有5年以上的存活率。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高能量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鼻咽癌主要的療法。
-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 但是如果症狀持續,難以緩解,並伴有聽力減退、耳部鼻塞等症狀,就要考慮是鼻咽出現癌變,建議儘早安排檢查。
-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醫師指出,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癌症,109年有1,436人發生,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8人,111年608人死於子宮頸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7人。
醃製食物要用大量化學品,在體內長期累積可能會有影響。 目前鼻咽癌的治療都以放射治療輔以輔助性化學治療為主,通常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 90 %;若為鼻咽癌第二期,治癒率也有 鼻腔癌初期症狀 88 %、第三期治癒略約 81 %;第四期的治癒率則有 62 %。 早期的鼻咽癌預後不錯,晚期病人則較差;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預後好,年紀較輕者(小於 40 歲)比年紀大者(大於 60 歲)預後好。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台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的高危險發生區。 通常早期發現,初期鼻咽癌治癒率可達 90 %;但因為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民眾又常與慢性或過敏性鼻炎混淆,一確診往往是中後期。
鼻腔癌初期症狀: 早期症状之二——血痰、涕血血痰
当然,鼻堵塞感也并非是鼻咽癌独有的症状,许多疾病如鼻窦炎、感冒等也可引发鼻堵塞感症状,应重视这一临床表现,在按鼻炎或感冒进行治疗后仍未得到改善且鼻塞时间较长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涕血是鼻咽癌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多在晨起咳嗽时出现带有血丝的痰液,或是在擤鼻子的时候擤出带有血性分泌物、小血块或血丝的鼻涕。 由于出现血痰、涕血表现的患者大多为其他症状,故容易被误诊为肺部疾患或上呼吸道炎症。 家中若有人罹患肺癌,自己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另也有基因突變等因素。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都會使罹患肺癌的機率增加。 環境和病毒感染都會造成鼻咽癌的問題,鼻咽癌之所以會被稱為幸福癌,並不是因為得了它真的感到幸福,而是與其生存率密切相關。
鼻腔癌初期症狀: 鼻咽癌別錯當感冒、鼻竇炎!鼻塞、反覆鼻血都是鼻咽癌症狀
晚期或是復發、殘餘的腫瘤則可輔以化學治療或手術。 鼻咽癌是僅次口腔癌第二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 由於位處鼻腔最後方的深處,長腫瘤的時候往往不容易被察覺。 早期症状之四——鼻堵塞感鼻堵塞感与上述几种症状一样是常见的鼻咽癌早期表现,多会感到单侧的鼻腔有堵塞感,并且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患者有可能双侧的鼻腔均出现堵塞感。
鼻腔癌初期症狀: 鼻咽癌的風險因素
常見的鼻子症狀有鼻子癢、流鼻涕、鼻塞等情況,不過你知道,鼻塞也有可能是鼻咽癌的徵兆之一嗎? 雖然這是少數的案例,但因為鼻咽癌不容易在早期的時候被發現,因此如果有以下其他症狀的話,一定要記得提高警覺。 鼻咽癌主要用放射療法(Radiotherapy,俗稱電療)來治理,借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鼻腔癌初期症狀: 肺癌如何診斷?
臨床上抽血檢測血清中的 EB 鼻腔癌初期症狀 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的參考價值,而確診鼻咽癌最主要的判斷方法是用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交由醫師初步判斷是否可能為鼻咽癌,再來切片檢查是否有鼻咽癌細胞。 鼻腔癌初期症狀2025 如癌細胞侵入顱骨底時,形成頭痛;腫瘤壓迫神經時,會造成眼皮下垂、臉麻、嘴角歪一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鼻塞、流鼻涕則是癌細胞已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常為晚期症狀。 鼻咽癌前兆並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
鼻腔癌初期症狀: 症狀查詢 查症狀
鼻咽位於人體鼻子與咽喉的交界處,位置在頭顱的正中央,兩側為耳咽管開口,旁有頸部大血管經過,周圍有豐富的淋巴組織。 由於鼻咽身處深處,既看不到也摸不著,因此鼻咽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鼻腔癌初期症狀 鼻咽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11位,並於2018年導致295人死亡,佔同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2%。 在1981年至2018年期間,男女總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都有下降趨勢。 其他鼻咽癌的防治关键与其他许多恶性肿瘤一样,都是早发现、早治疗,发现得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便越好。 而鼻咽癌的发生实际上是与遗传因素、致癌物或促癌物、免疫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因此存在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应经常前往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鼻咽部的检查。
鼻腔癌初期症狀: 「子宮頸癌」悄上身!醫揭「忽略1件事」:有症狀恐已晚期
肺癌是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 肺癌在病理組織學上可分為4種主要類型︰小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肺腺癌以及大細胞癌,後三者則統稱「非小細胞癌」;而肺腺癌是最常見的類型。 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菸害、空氣污染、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 耳朵裡偶爾會覺察到鳴響聲,嚴重的還會發現聽力下降。 之所以有這種表現,是因為位於鼻咽側壁腫瘤引起咽鼓管通氣障礙及內耳淋巴迴圈障礙,造成鼓室負壓所致。
鼻腔癌初期症狀: 癌症百科
造成鼻咽癌的成因仍不清楚,多與種族、基因有關,因此罹患族群從 10 歲到 90 歲都有可能。 若是一等親的家屬中,曾有人罹患鼻咽癌,那麼得病機會恐為一般人的 19.2 倍。 不明原因的頸部腫瘤,尤其是長在耳垂下方,上頸部兩側,不痛不癢、且 2 星期以上未消腫者,要懷疑是鼻咽癌。 因為有問題時,即使只是感冒,去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一下,心裡也會比較放心。 少數生長在深部鼻竇的腫瘤會出現頭痛或神經麻庳等症狀,另外,有百分之十五的病患在求診時,有出現頸部淋巴腺腫大的現象。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醫師指出,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癌症,109年有1,436人發生,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8人,111年608人死於子宮頸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7人。
鼻腔癌初期症狀: (影) 瓦格納撤軍就沒事了? 不許俄警進城 羅斯托夫市民封鎖街道 發生衝突
這名案例是一名四十歲的國小老師,因為是過敏體質,所以她也把前述的症狀當作是一般的鼻炎、鼻竇炎,或是天氣變化造成的過敏現象。 但因為是老師的關係,如果感冒或是生病都會影響到教學成效,所以對於一些症狀通常會相當在意,以為自己有鼻竇炎,才找了耳鼻喉科看診。 原來,鼻腔癌的原發位置在鼻腔內的空間,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到疼痛,也不會感到異常,所以當病患前來就診的時候,通常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五、預後: 鼻腔癌初期症狀 鼻咽癌的死因主要是局部復發及遠隔轉移。
鼻腔癌初期症狀: 癌症預防
體外電療用大型儀器發出射線,對準腫瘤照射,通常只需幾十分鐘。 體內電療則將放射性幼針或導線植入癌腫部位,讓高劑量射線連續幾天近距離攻擊癌腫。 鼻腔癌初期症狀2025 其餘的症狀,比如查不出原因的偏頭痛、聽力障礙或是產生耳鳴的現象,由於位置的關係,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性。 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鼻腔癌初期症狀2025 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補助資格;也可以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至健保特約具婦產科、家醫科的醫療院所,或洽當地衛生局所,即可諮詢並接受篩檢服務。
鼻腔癌初期症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鼻咽癌主要是用放射治療,因為鼻子是很小的器官,要切除癌細胞並留下足夠的安全空間非常的難,不過,若是較晚期的患者,可能就要搭配化學治療和手術治療。 鼻腔癌初期症狀 鼻腔這邊的腫瘤,常見的症狀比較像鼻塞、鼻竇炎,有時候會被誤會為鼻炎,即使鼻涕會有一些血絲,有些人也可能覺得是擤鼻涕太大力了,造成微血管破裂,反而被人忽視。 鼻咽癌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死亡率的第九位,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四十歲為高峰。 原來,鼻咽癌的原發位置在鼻腔的後頭,所以當腫瘤還是小小的時候,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到疼痛,也不會感到異常,所以當這名男性前來就診的時候,此時癌症已經相當晚期了。
然而,我們常見的病人是菸不抽、酒不喝,也未食用上述食物的人。 至於EB病毒,我們可偵測到鼻咽癌細胞有EB病毒存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很早就感染過,身上也可能潛伏一些EB病毒。 香港由於空氣問題,常見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慢性病。
反覆的鼻竇炎也有可能造成鼻咽癌,就像前面所提,身體各部位的反覆發炎情況,就有可能讓細胞癌化,增加罹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主要和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雖然感染HPV後,身體多可能會自行清除,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 醫師指出,很多患者有症狀才就醫,有超過半數病程已經進展到第2期至第4期,顯示接受「篩檢」的重要性,建議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治療方式不僅需考慮臨床分期,還要考量T、N和M的情形。 一般而言,初期鼻咽癌(如臨床分期I、IIA)可單採放射治療,而臨床分期IIB、III、 IVA、IVB則建議採放射化學治療法,若已有遠隔轉移(臨床分期IVC病人),則採化學治療為主。 這是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行院衛生署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死亡率的第九位,有 626人死於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