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空間,都是明白自己的人,令女同志覺得同聲同氣,「不會被別人judge,入到一個空間令你感覺安全,這很重要,你入到去真的可以做返自己,你在那裏認識了一班朋友,就變成一個社群」。 鄧芝珊 他的作品曾在各大博物館和國際機構展出,亦參與了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 陸揚於2019年獲「寶馬藝術之旅」大獎,隨後開始製作最新的數碼作品《DOKU二元世界》(2022),並於2022年榮獲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獎。 鄧芝珊2025 「大館對談」每月舉行,匯集了來自當代藝術、建築、遺產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帶領觀衆發現新的藝術交流和遺產保護的傑出實踐。
- 「大館對談」每月舉行,匯集了來自當代藝術、建築、遺產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帶領觀衆發現新的藝術交流和遺產保護的傑出實踐。
- 透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分析,以及對河南尚村衛生的觀察,賴於 2016 年出版著作《當代中國農村的衛生、社會和文化》,討論了在城鄉分隔的社會背景下對農村人的一些籠統描述不僅有誤,甚至有害。
- 有些人來香港旅遊時,可以看到大陸本身的獨立製作,而香港本地亦應該認識。
- 他於90年代建立了一家數碼印刷公司,其後成功轉型為一家綜合社交媒體、數碼印刷和廣告的數碼營銷公司「Fimmick」,成為本地數碼營銷行業的先鋒。
- 她說﹕同志電影的前景我也不知道,作為關注人性的形式,會在它必要時慢慢釋放出來吧。
作為畢馬威中國在合約事務上的最高負責人,David負責為合約中牽涉的跨國法律事宜,以及為同時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的合約中的法律事宜提供意見。 此外,David也負責就規管事宜和訴訟事務,向畢馬威中國提供意見,當中包括與美國相關的法律和規管事宜、英國和歐盟的規管事宜,以及亞太地區中的司法管轄區的其他相關事宜。 在加入畢馬威中國之前,David曾在香港、澳洲、紐西蘭及印尼任職法律顧問。 David也曾多次獲邀擔任不同活動的講者,在2016年他就為一個法律比賽(Hong Kong Law Awards)擔任評判。 蔡劍華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業務總監,他致力建立社會服務機構與商界的聯繫,他負責的「商界展關懷」計劃,至今已成為本港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跨界別合作的重要平台。
鄧芝珊: 活動時間表
陳潔如女士是羅兵咸永道香港及中國南部地區國際個人稅務諮詢合夥人。 同時,作為團隊的員工事務合夥人,陳女士也專注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陳女士主要協助公司完善人才流動計畫,以確保企業的風險和合規能以成本收益化得以控制。 同時,她也從事人才流動策劃,包括為外派員工提供出入境及工作簽證、以及有關香港和美國稅務諮詢服務。
- 賴志偉先生為香港屢獲殊榮數碼行銷公司Fimmick聯合創辦人及業務總監。
- AB – 職場共融是香港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重要一環。
- 歐豪透過內地歌唱比賽《快樂男聲》入行,後來開始接拍電影,他的「壞男孩」形象吸引到不少女粉絲,而他跟「金馬影后」馬思純因拍攝電影《左耳》撻着,兩人間中會在微博隔空傳情。
- 此外,鄒氏亦曾任Sybase亞太區副總裁兼北亞區總經理,負責Sybase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以及韓國市場的業務及營運。
- 呂紹勇為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營運總監,主要負責推廣和營運基金旗下之投資項目。
- 她是《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期刊》的編委,也是研究東亞醬油、日常技術和大灣區國際項目的合作者。
- 歐豪亦是少數敢於公開撐同志平權的內地藝人,他曾經在微上載手執撐同志標語的照片,並tag了後來被內地封殺的藝人何韻詩、黃耀明,當時引起不少爭議。
向氏目前專注第二部專著的寫作,以及對「跨二元論」及「山寨」這兩個概念在全球南方特別是拉美及中國的框架下展開研究。 朱日坤承認,連續兩屆的同志電影展都受阻撓,肯定會打擊他們這班“搞手”,但他們的活動還是要繼續,他們正計劃下月舉行同志文化節。 朱日坤說,同志圈需要這些活動來反映他們的聲音,中國社會亦應該有人出來宣揚尊重不同性取向,和諧相處的訊息。
鄧芝珊: 中國萬花筒﹕同志影展在中國
致力推廣同志電影的朱日坤認為,目前看不出同志題材的電影會在中國有前景,因為社會普方遍對同性戀仍未持有一種包容和平等相處的態度,這類題材更難獲官方審批,只能以獨立電影製作的形式發展下去。 鄧芝珊2025 向在榮是《古怪之道:一種去殖民探究》(punctum books,2018)一書的作者 ,他是崑山杜克大學比較文學助理教授及藝術副主任。 他曾作為研究員曾在柏林文化研究院 ICI Berlin 及波茨坦大學DFG「小世界主義」項目工作。 他以超圖像小組成員身份,策劃了2021年廣州影像三年展「我們,集體」及2022首爾實驗電影節。 向氏是柏林世界文化宮「小世界主義週末」的主策展人,並於2020年編輯出版了同名圖錄(diaphanes,2020)。 今年秋天,他與Anselm Franke, Elisa Giuliano, Denise Ryner及Claire Tancons在柏林世界文化宮共同策劃了展覽「儀式。 埋葬這個未卒的世界」。
不論是一般讀者、文化研究學生,抑或是電影研究學者,若想了解當代中華文化政治、電影再現理論和酷兒文化,必能從書中獲益良多。 是次書會邀請到兩位「膠卷同志」林松輝與鄧芝珊由自身經驗出發,細說同志與電影這兩個關鍵詞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交織在一起。 黃兆龍先生畢業於墨爾本大學,主修會計及財務,並擁有註冊會計師資格。 除會計事業外,黃先生亦擁有多年的零售經驗,現時黃先生為一家知名服裝品牌香港區的零售總經理。 歐豪透過內地歌唱比賽《快樂男聲》入行,後來開始接拍電影,他的「壞男孩」形象吸引到不少女粉絲,而他跟「金馬影后」馬思純因拍攝電影《左耳》撻着,兩人間中會在微博隔空傳情。 歐豪亦是少數敢於公開撐同志平權的內地藝人,他曾經在微上載手執撐同志標語的照片,並tag了後來被內地封殺的藝人何韻詩、黃耀明,當時引起不少爭議。
鄧芝珊: 專業諮詢服務
除了專業職責外,陳女士也熱衷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還參與多個慈善組織。 她是香港骨髓基金會和庇理羅士舊生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同時還曾任香港海港扶輪社主席。 賴立里於2009年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獲人類學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完成為期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後,於2011年加入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 賴對內地北部和西南地區的農村和城市地區與健康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人類學和跨學科研究。
鄧芝珊: 女同志的銅鑼灣
賴先生亦積極於本地及海外機構主講數碼行銷課題,如現時於香港理工大學擔任客席講師。 無論從自然或思想文化的角度,身體都是一個連接歷史語境和開拓新經驗的重要媒介。 夏日學社 #5「身體未來式」邀請七位學者分享其對歷史和當下的研究,在跨二元論、批判數據、生物黑客、神經科學、性/別研究等方面討論身體的演化和發展,探討在既已建立的系統内外想象和實踐新的未來。 當專屬同志的酒吧、餐廳減少,另一邊廂,隨着社會對性小眾愈來愈包容,有更多小店、企業提供性別友善空間,如逸東酒店在6月「同志驕傲月」舉辦多場圍繞LGBT+主題的展覽、講座。 Mo最近展開「彩虹店家」活動,召集和邀請對性別小眾友善的店舖,登記「香港性/別小眾友善店家資料庫」,如承諾樂意聘用性小眾員工,並確保顧客不會因性別身分而有差別待遇。 公眾可以在「G點電視」網站瀏覽店舖資料,店舖也可以張貼彩虹店家的標記以示識別。
鄧芝珊: 鄧芝珊助理教授 簡介
自1980年代,中國、台灣和香港電影在全球電影舞台日益顯得重要,邊緣的性別形像亦能在公共領域中現身。 作者林松輝在書中檢視這些影片的再現政治,反思當下電影研究領域中同性論述的界限。 他深入分析了重要的影片和電影作者,囊括李安《囍宴》、陳凱歌《霸王別姬》、張元《東宮西宮》和王家衛《春光乍洩》,出入蔡明亮的酷兒電影詩學和關錦鵬的同志影片美學,由前現代中國戲曲中的跨性別演出,一直談至後現代離散中的性向/性相。 領導是次研究的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鄧芝珊表示,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從未聽說或涉及因性取向提出申訴或遭受紀律處分,但研究團隊關注只有三成七受訪者在職場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以及六成半受訪者認為性小眾僱員的晉升階梯存在無形障礙的結果。
鄧芝珊: 電影
他說﹕目前在中國大陸談不上什麼前景的問題,拍這類電影要通過電影局的審查是比較困難的。 鄧芝珊2025 商業上不會有什麼前景,地下電影阻撓反而不大,因為本身創作自己的東西,只要不向電影局申請,就像自己寫作一樣。 事隔四年,在今年的四、五月間,這班志同道合的大學教師和學生,再次在北京大學舉辦第二屆同志電影展,結果第一場電影播影完畢之後,遭遇同一命運,被校方禁制,其餘的同志電影都要移師到一個由廢棄工廠區改建而成的七九八藝術村繼續放映。 原本預計整個影展放映的14套影片,可以吸引一萬多名觀眾入場,結果每場只能招待三數十人觀看。 鄧芝珊2025 為推動社會多元共融,香港電台第二台為聽眾開啟全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平台,誠邀資深廣播人梁兆輝(Brian Leung)回歸港台,主持全新節目「自己人」。
鄧芝珊: 「條件性空間」 : 香港女同志情慾、居住空間
何珮珊笑言不少海關「二代」身體力行陪爸爸媽媽參加這項那麼有意義的親子活動,開心享受家庭樂及慶祝父親節之餘,並發揮奧林匹克精神,共享參與運動的樂趣。 石頭表示,她拍攝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沒有遇到太大的障礙,因為是自己掏錢,自己去拍東西,只要不是有傷風化或有反政府的言論的話,都比較好辦。 劉昊然同樣是大學表演系本科出身,2014年參演「中國版Love 鄧芝珊2025 Actually」《北京愛情故事》正式出道,其後演出的作品許多都是票房破億之作,包括《梔子花開》、《唐人街探案》系列、《妖貓傳》等,而他在電視劇《瑯琊榜之風起長林》與內地一哥黃曉明有不少對手戲,搶鏡表現獲激讚。 2006年,亞洲小姐中國內地賽區八強代表、亞洲總決賽十六強;獲蒙牛「挑戰主持人」成都賽區60強[1]。 同年,北京電視台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開始了名為紅樓夢中人的選秀活動。
鄧芝珊: 社會共融好「橋」獎評審
二OO九年十二月退休前為新鴻基地產集團執行董事,其後轉任非執行董事,兼任集團首席顧問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至二O一五年十一月辭任非執行董事。 在社會服務方面,黃先生曾擔任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主席,期間參與保育活化美荷樓計劃,現為該會行政委員會委員。 此外,他曾擔任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現時為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扶貧委員會轄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及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主席。
鄧芝珊: 通識導賞:性小眾聚腳點相繼結業 網上平台取暖 同志更難被看見?
為了解本港從事金融及銀行業的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僱員面對的職場挑戰和障礙,研究團隊於2020年5月至8月,以網上匿名形式進行意見調查,合共收取103名18歲或以上從事金融及銀行業的性小眾女僱員填寫的問卷回應,並與另外16名受訪者進行兩次焦點小組訪談。 該研究題為「為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女同性戀及雙性戀女性僱員創造共融職場」,是亞洲首項闡述相關題材的項目。 無論是專屬還是公共空間,最重要的都是讓性小眾被看見,讓大眾知道社會有這群人,「同志不只是電視上面看到,不只是BL的靚靚仔仔,而是還有好多不同種類的人」。 Mo說這也是為何同志遊行重要,「至少讓人知道,這班人每年都會出來兩次㗎,因為社會有些問題未處理到,所以這班人總會block住條路㗎喇」。 當社會愈開放進步,公共空間變得更性別友善,性小眾對專屬空間的需求也會漸漸下降,但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鄧芝珊: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她支持跨部門公司設計和實施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並在可持續供應鍊、包容性經濟及共享價值三個領域上實地現實聯繫起來。 在加入BSR之前,卡林在TAU投資管理公司擔任戰略與轉型部的副總裁,TAU投資管理公司是一家基於ESG整合原則的私人股本公司。 她也是管理顧問,曾於IBM全球服務部門工作,後來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就職,並為財富美國500強的技術和保健行業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方健僑博士為資訊及通訊科技集團創辦人、香港無線發展中心主席、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永遠名譽主席、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創會會長、香港商業專業評審中心副會長、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監事、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名譽顧問。 鄧芝珊2025 方博士亦為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兼任教授,講授課程包括數碼營銷,知識管理,技術創新和零售管理。
自2015年起,溫澤仁成立了慈善組織「性別空間」,以支持處於不同性別過渡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 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問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性與性別小眾在亞洲」(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 溫澤仁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來越感興趣。
姚先生對科技發展趨勢的熱情讓他擔任了眾多知名機構的重要角色,如香港貿發局資訊科技委員會和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等。 李女士在聖雅各福群會的工作,包括設立和推行慈惠計劃,例如為基層兒童提供物資及學習支援的「助學改變未來」、協助長者計劃自己身後事的「後顧無憂規劃服務」及提供食物援助的「眾膳坊食物銀行」等服務計劃,以照顧一些社會上最有需要但現有服務未能協助的群體。 此外,李女士積極參與環保項目,推動社區回收電器、電腦、衣物、玻璃樽等物資,讓環境及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同時受惠。 現擔任多間社會服務和社會企業團體委員,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機構會員、香港社企總會義務司庫、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副主席、敬老護老愛心有限公司內務副主席及社會創建慈善有限公司副主席。 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三成七受訪者(37%)在職場公開自己的性傾向,兩成三受訪者(23%)表示,只告知部分關係密切的同事(圖一)。 雖然九成三受訪者(93%)表示,從未聽說或曾涉及與性傾向有關的申訴或紀律程序(圖二),但六成半受訪者(65%)認同或某程度上認同,性小眾僱員在機構的晉升階梯存在無形障礙(圖三)。
透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分析,以及對河南尚村衛生的觀察,賴於 2016 年出版著作《當代中國農村的衛生、社會和文化》,討論了在城鄉分隔的社會背景下對農村人的一些籠統描述不僅有誤,甚至有害。 作為專業的醫療人類學家,她於2021年與馮珠娣合著《採藥:中國南部山區的民族與知識》,討論了少數民族地區醫療保健系統的發展,这既是一部歷史人類學也是關於民族文化生產的民族志作品。 她還對輔助生殖技術的實踐進行了一項人類學研究,特別關注專業技術知識在實踐中由于實現懷孕的不確定性而與一些頗具迷信性的過程相融,無論它們是科學的還是其他的。 他於90年代建立了一家數碼印刷公司,其後成功轉型為一家綜合社交媒體、數碼印刷和廣告的數碼營銷公司「Fimmick」,成為本地數碼營銷行業的先鋒。 Fimmick的團隊遍佈香港、臺灣及日本,旗下超過90名數碼專才,七年來為跨國及大型品牌客戶提供全面和創新的數碼行銷策略、社交媒體推廣、大數據分析及客户關係管理等服務。
夏日學社,一個為期兩週,為香港及亞洲學生和藝術從業者而設的計劃。 他說﹕目前,因為這些影片不能公開製作、發行和放映,一直仍停留在獨立及民間的狀態。 學費:$500港元,包括8場討論課、1場公開講座以及結業證書。 另一名較多拍攝同志題材電影的中國女導演石頭,對於同志電影在中國發展的前景,亦顯得比較迷惘。 她說﹕同志電影的前景我也不知道,作為關注人性的形式,會在它必要時慢慢釋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