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建嘅 P1 公路還將會完全破壞用來「補償」海豚大片棲息地損失而設嘅海岸公園。 研究文件仍透露區內同時亦有另外17項工程項目同期施工及運作,會與項目產生的累計性影響。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龍鼓灘填海闢出220至250公頃土地,配合內河碼頭重置計劃,以重置周邊的污染工業及全港棕土。 換言之,填海計劃一旦落實,與龍鼓灘村一條馬路之隔的沙灘將變成特殊工業區。 民建聯新界西北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原有方案擬填海逾200公頃,涉及範圍太大,位置亦不理想,他歡迎局方採納居民意見,縮小填海範圍,亦有顧及景觀需要。 龍鼓灘填海除了為當地居民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外,香港整體又有何損失?
研究料約涉及1.79億元,需時約30個月;研究工作會包括檢視土地用途,會「看闊啲」,不排除會有房屋供應。 至於社會有建議將葵涌貨櫃碼頭遷往龍鼓灘,政府消息人士指該處水深淺,若搬遷有技術困難。 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無放棄欣澳填海,不過由於原規劃作休閒用途,在優次上會將其「排後小小」。 政府曾提出在屯門龍鼓灘填海,並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包括內河碼頭及沿海地帶作住宅用途。
龍鼓灘填海: 村民測NO2 超標7倍
當局稱,內河碼頭以西是第38區,毗鄰內河碼頭的32公頃用地,現時用作臨時公眾填料庫及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有待填料庫停用和將部份設施遷至龍鼓灘填海區後,有關用地可改變用途,並作為屯門西未來住宅發展和西邊沿岸其他產業設施的緩衝地帶。 發展局表示,整個研究範圍涉及380公頃土地,預計2027年動工填海,首批在龍鼓灘填海所得的土地期望可於2030至2031年度出現。 龍鼓灘北面近岸的填海範圍將由2020年建議的220公頃或以上減至145公頃,並將龍鼓灘附近65公頃現時主要用作棕地的土地一併納入研究範圍,與填海用地同時規劃,使可發展土地預計增至約210公頃。 龍鼓灘填海2025 政府消息人士指,龍鼓灘填海將於下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作研究,最快可於2027年開始填海,2030年有首幅用地供應。
- 主要原因為積聚青山發電廠的排放物,故不建議把空氣污染敏感受體置於當地,意即填海後部份龍鼓灘以南土地將不宜人居。
-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擬搬遷啟德的工程工務實驗室,涉約1公頃的用地亦料可於2027年騰空;另外荃灣的兩個配水庫及油塘配水庫亦將會搬遷,共涉及騰出12公頃用地。
- 另外,環境局亦會精簡及優化新自然保育政策下公私營界別合作的安排,兼顧發展和保育。
- 據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當局建議將有關計劃的相關研究提升為甲級 ,估計共需申領1.79億元。
- 翻查中電資料,當地NO2過去3年年平均水平,按年上升至2017年的25微克/立方米。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表示,會研究分階段發展鐵路規劃的可能性。 文件指出,龍鼓灘及其鄰近地區位於屯門的最西面,現時設有不同的工業設施,包括兩個發電廠,故認為在龍鼓灘的填海用地適合用作工業用途 ,尤其需要廣闊空間作營運,及以海路運輸為主的工業。 另外,當局亦擬向「綠化地帶」開刀,林鄭表示,目前陸續進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30%涉及「綠化地帶」,惟僅佔全港約1.6萬公頃「綠化地帶」的2%,她形容不少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較郊野公園低,可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 規劃署將開展新一輪「綠化地帶」檢討,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 而由於該處曾有小型賽車場,部份物種受到影響(現已結業,下詳)。 龍鼓灘填海計劃方面,報道指,政府計劃在屯門龍鼓灘填海約220至250公頃,作工業用途,並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包括內河碼頭及沿海地帶作住宅用途。
龍鼓灘填海: 發展局研龍鼓灘填海 重新規劃屯門西部及內河碼頭 涉款1.79億
但許小姐補充如有補償方案,如在原址建海濱長廊等,則會考慮接受。 然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預計,填海後中華白海豚數目將會減少。 WWF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接受《01社區專題》訪問時解釋,海豚喜與陸地留有緩衝帶,加上填海永久失去龍鼓灘的天然淺灘致漁獲減少,料填海後海豚會向外遷移,佔用更多龍鼓水道,增加中華白海豚被高速船撞死的風險。 對漁民而言,曾是捕魚大敵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已瀕臨滅絕。
- 對漁民而言,曾是捕魚大敵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已瀕臨滅絕。
- 早於土地大辯論開展前,已有報導指龍鼓灘有工業活動危及蝴蝶生境。
- 2021年5月30日下午71歲釣魚翁尹光輝失蹤,最後一次是在當日晚上10時許在曾咀靈灰安置所外一防波堤釣魚。
- 隨歷時數月的土地大辯論於昨日(26日)正式結束,龍鼓灘村村民、攝影愛好者、遊客、白海豚以至蝴蝶在屯門西邊海灣的記憶,或將全部埋在填土之下。
她強調,在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下,已同步推進多個新界新發展區項目以及東涌東填海工程,反駁外界指政府迴避棕地及新界土地利益等事說法,強調逾一半棕地已納入多個發展項目內,又預計政府未來幾年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 至於同樣遷至岩洞的政府設施,則預計由2027年起將陸續騰出超過40公頃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政府消息人士指,除已開始工程的沙田污水處理廠攝及的28公頃土地,涉約4公頃的鑽石山配水庫最快可於2027年騰空用地。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擬搬遷啟德的工程工務實驗室,涉約1公頃的用地亦料可於2027年騰空;另外荃灣的兩個配水庫及油塘配水庫亦將會搬遷,共涉及騰出12公頃用地。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倡新型產業主導、拓道路 周浩鼎:令填海值回票價
歷史建築方面,龍鼓灘村內建有一所富歷史意義的天后廟,採兩進式設計。 據村民口傳廟約建於清朝初葉或中葉,光緒年間重修至現有規模。 廟內有碑記載有關事蹟[4],而廟前對出的空地亦為烹煮盆菜的地方。 另外,龍鼓上灘的劉氏宗祠於2007年1月9日被公開有關評級,目前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作香港三級歷史建築[10],該建築建於晚清,近年曾作修緝,為兩進式設計,背山面海,供奉著當地龍鼓灘劉姓之歷代祖先。 其附近不遠處,為屏山鄧族十八世祖若虛祖(若虛書室以其為名)的祖墳。 龍鼓灘是新界西北部海岸線最邊陲的地方,其海灘狹長、呈半月形狀,水質混濁,沒有救生員駐守,亦缺乏防鯊網,不適合游泳。
每逢周末,龍鼓灘的天然黑沙灣配上夕陽,總會吸引攝影愛好者、情侶與一家大小到訪郊遊。 天空澄明時,遊人在龍鼓灘能望到青蔥的沙洲與龍鼓洲,遠眺文天祥被俘後途經的湛藍伶仃洋。 遇上潮退時,遊人能蹲在濕潤的黑土上,拍攝屬於自己的「天空之鏡」。 若運氣夠好的話,偶爾甚至能遇上罕見的中華白海豚在遠方跳躍。
龍鼓灘填海: 檢視內河碼頭需要 屯門西發展住宅
「𠵱家發叔(劉皇發)仙遊,曾爵士(曾蔭權)都坐監啦,條隧道仲研究緊。」劉村長無奈道。 環保署回覆相關隧道查詢時指,現正硏究連接堆填區的新增路線方案,包括以隧道方式連接康寶路與堆填區。 由於有關方案涉及複雜的工程技術問題,亦須兼顧整體區域交通規劃及與周邊發展,料研究於年內完成。 《01社區》曾就龍鼓灘填海查詢規劃署,署方指由於研究發現填海範圍南端鄰近青山發電廠受到的空氣質素影響較大,因此,建議將來規劃填海區時,須盡量避免於該範圍發展對空氣質素敏感的土地用途。
龍鼓灘填海: 交通流量3年升近24%
另外,早年曾提及並一度擱置的沙田馬料水填海計劃亦會一併重啟,但主要提供創科用地。 林鄭表示,為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科學園正全速擴展,更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而已遷往岩洞的沙田污水處理廠所釋出的88公頃用地,亦會由原先的住宅發展,改用作為創科發展,以加強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6日)出爐,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會繼續推進「明日大嶼」計劃,而早前曾提出的屯門龍鼓灘220公頃、沙田馬料水填海計劃亦會重啟,以釋出更多土地,預料在中、長期提供約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龍鼓灘填海: 蝴蝶天堂或隨填海萎縮
[11]經法醫驗屍後,兩名少女16歲的劉慧美及15歲的何雅儀的頭部及頸部被刺傷致命。 他們的朋友透露兩死者有「服食軟性藥物」的習慣[12]。 政府消息人士指,規劃署初步擬檢視約300公頃綠化地,包括政府地及私人地,料最快於明年中完成。 至於濕地及濕地緩衝區,政府頃向保育濕地,而濕地緩衝區則頃向納入發展區作規劃。 環保觸覺於2020年12月30日與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港大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召開記者會,呼籲市民關注及反對在北大嶼山填海以興建P1公路及龍鼓灘填海。 帶同兩隻小狗散步的容小姐,得悉填港後質疑:「元朗都有好多廢棄地,點解唔用嗰啲地先?」她表示政府有能力且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應該填海犧牲當地居民。
龍鼓灘填海: 村民戰「白忌」 中華白海豚是捕魚剋星
環保署回覆查詢指,青山發電廠採用濕式煙氣脫硫裝置會有微細水點,可溶化煙氣部分的PM2.5,導致煙氣監測設備無法收集這些溶於水點的微細粒子。 目前屯門主要幹道與運輸系統已幾近飽和,若屯門西陲的龍鼓灘至少填海闢地220公頃,對目前人口近50萬的屯門整體又有何影響? 下篇為「龍鼓灘填海有害?」系列之三:【土辯填海】屯門去年全港空氣最差 低處未算低?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最新方案範圍削1/3發展先進產業 內河碼頭填海建屋
發展局隨後表示,會在龍鼓灘填海及屯門西規劃研究,考慮興建一條接駁屯門東和屯門西內河碼頭的鐵路。 《01社區》上月邀請龍鼓灘劉村長,在寓所測試NO2(二氧化氮)濃度,而記者則早晚在龍鼓灘路旁測試PM2.5(微細懸浮粒子),測試各維持一周。 結果發現,龍鼓灘NO2平均濃度達279.9微克/立方米,較環保署每年濃度上限值超標近7倍。 在上月24日全港多區空氣質素爆標,在下午4至7時的重災區,龍鼓灘NO2平均濃度為742.1微克/立方米,高峰時曾攀至893微克/立方米,較屯門監察站同時段錄得的157微克/立方米,高4.7倍。 龍鼓灘一直被環團稱為「規劃黑洞」,為香港少數從未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規管的地區。
龍鼓灘填海: 生態及旅遊
可是,卻由於視野甚廣,晴時更可遠眺澳門新葡京、珠海市一帶,因此與白泥成為香港觀看日落的著名景點[8]。 龍鼓灘對出的龍鼓水道為香港境內幾個中華白海豚常見的出沒地點之一,海灘北邊的小山崗上建有的「中華白海豚觀景台」,正是欣賞日落和中華白海豚的良好位置。 龍鼓灘填海2025 綠色力量、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和龍鼓灘村曾於1999年在龍鼓灘村村公所內合辦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然而現時該中心已關閉。
龍鼓灘填海: 【土辯填海】龍鼓灘隱世日落美景或消失 屯門街坊:唔知填海計劃
發展局表示,若撥款日後獲財委會通過,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展開研究,料 30個月內完成。 發展局、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合提交到立法會的文件指,建議研究在內河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並結合周邊多幅位於第40、46和47區,合共38公頃土地,形成總共143公頃的土地,發展為以住宅為主的社區,以作為屯門社區的延伸部份。 至於龍鼓灘填海方面,文件建議研究集中在龍鼓灘北面近岸填海,以避開龍鼓灘村正前方的水體,填海範圍將會由220公頃或以上,減至145公頃,減幅達34%,以盡量保留龍鼓灘的天然沙灘和海岸線,並減低發展對龍鼓灘村的影響。 惟當局會將龍鼓灘附近65公頃的棕地,一併納入研究範圍,與填海同時規劃,以將可發展土地增至約210公頃。
龍鼓灘填海: 研究報告:填海後龍鼓灘以南空氣超標 不宜人居
至於明日大嶼,研究於6月開始,料需時約42個月,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會將時間盡量縮短。 而於明年年底,料會就四方面有初步方案,包括填海範圍,初步用途,鐵路走線,及集資方案,並會展開約2至3個月的公眾諮詢。 政府消息人士指,集資方法會研究多個方案,包括融資,發債及鐵路物業發展等。
鬆綁祖堂地方面,根據現行做法,只有在全體男丁宗族持分者同意之下,當局才會認可司理轉售土地決定。 報道指,《施政報告》會建議修訂《新界條例》,降低有關出售門檻,估計將參照現行《強拍 條例》,即只需要八成或以上宗族成員同意。 環保觸覺重申反對龍鼓灘填海,亦對P1公路工程的建議有保留。
同時,政府亦建議使用環保填海方法,盡量保留現有天然海岸線,研究沿天然海岸線建造綠化水道,以及於人造海岸建造生態海岸線。 2003年11月9日,警方在屯門龍鼓灘對開海面發現一具已腐爛的女浮屍。 她被發現時身穿藍色衣袖及帶有白色小花圖案的恤衫、黑色褲、藍色運動鞋及白色襪。 1987年11月18日32歲居蝴蝶邨的的士司機黃世偉(前警員,已婚,育有一子)被落案控告兩項謀殺罪,19日在屯門裁判署提堂。 事發在16日,黃在屯門鄉事會路接載兩名少女,在車後廂用剪刀將兩少女刺死並棄屍青山醫院附近小坑村的山邊。 棄屍後,將的士駛往龍鼓灘清洗血跡,但車輪被沙粒啜緊,青山警署軍裝巡警凌晨時分心血來潮駕電單車往沙灘巡邏,揭發案件。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範圍減至145公頃 發展局研分段興建屯門西鐵路
另一座則為龍鼓灘發電廠,現由中電控股及中國南方電網共同擁有,發電廠佔地46公頃,為全港首間採用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後備燃料為柴油。 龍鼓灘初期指當地的一個海灘,其黑色沙粒在香港並不常見;得名起源自對開的龍鼓洲,因正好位置上對望,及後延伸指鄰近一帶地區。 龍鼓灘主要分為龍鼓灘及北面的龍鼓上灘兩部份[4],地理上位處青山大冷水西側,西面臨海為龍鼓水道,南面為踏石角。
早於土地大辯論開展前,已有報導指龍鼓灘有工業活動危及蝴蝶生境。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預計,蝴蝶生境將隨周邊棕地蔓延而萎縮。 單家驊解釋,蝴蝶生境與龍鼓灘村完全重疊,當地蝴蝶棲息地近10年已隨村屋與相關設施發展而萎縮。 而填海選址與蝴蝶棲息地只有一條馬路之隔 龍鼓灘填海 ,若填海區名正言順作工業用地,料龍鼓灘一帶的棕土作業或隨填海發展失控,波及周邊的蝴蝶棲息地。 龍鼓灘由於地處香港西極,人煙稀少,因此政府將不少重型基建工業安排至此、如骨灰龕、飛機燃油庫、英泥廠、發電廠等等建築曾引起村民不滿,同時造成龍鼓灘村空氣質素急遽下降。
2004年1月,警方在屯門龍鼓灘對開海面發現一具已腐爛的男浮屍。 龍鼓灘填海 中華電力在香港有三間發電廠,其中龍鼓灘一帶便建有其兩間。 位於踏石角的青山發電廠,發電廠A廠於1982年啟用,共有4台發電機組。 B廠則於1986年至1989年間分階段投產,共有4台較大型的發電機組,其後合併成為青山發電廠,現為全球最大的燃煤發電廠之一,總裝機容量大約為4,108兆瓦。
龍鼓灘填海: 檢視內河碼頭需要 屯門西發展住宅
另外,綠化地帶亦會再被「開刀」,規劃署將會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 翻查中電資料,當地NO2過去3年年平均水平,按年上升至2017年的25微克/立方米。 目前,《空氣污染管制條例》規管發電廠三種指定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排放總量上限,由中電自行量度發電產生的污染物。
龍鼓灘填海: 龍鼓灘填海範圍減至145公頃 發展局研分段興建屯門西鐵路
龍鼓灘以日落聞名,但諷刺的是,這片黑色沙灘正迎來自己的黃昏。 於劉村長眼內,龍鼓灘是家,也是回憶裏有海龜蛋的黑沙灘;於遊人眼內,龍鼓灘是隱世的拍攝日落秘境;於政府眼內,它只是一個原已集聚污染的邊陲用地,「5+1」填海選項中的220至250公頃土地。 龍鼓灘填海2025 在偉大的發展佈景下,燕尾蝶儘管在夢裡醒來,或許還是存活不了。
龍鼓灘填海: 村民測NO2 超標7倍
損失6,930萬健康生命價值由於NO2及PM2.5對健康威脅最大,環保署曾委託中大研究NO2及PM2.5對健康及經濟的影響。 當時研究曾推算空氣污染對本地「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的影響。 CAN協助推算是次測試的生命價值影響,龍鼓灘每年有4人可因空氣污染致命,直接醫療成本約97,927港元,累計健康生命價值損失(Loss of Healthy Life Value)近6,930萬港元。 龍鼓灘填海2025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8日)通過龍鼓灘填海規劃和工程研究,涉款1.79億元,項目將交由工務小組審議。
龍鼓灘填海: 發展局研龍鼓灘填海 重新規劃屯門西部及內河碼頭 涉款1.79億
1991年10月1日,行政局再通過再批爛角咀的地皮予中華電力興建新電廠,引發龍鼓灘村居民擔心環境變差[13];龍鼓灘發電廠1996年投入使用。 龍鼓灘過往曾有不少考古發現,統稱為沙堤遺址,該帶的形成始於約距今6000年前,沙堤長度約100米,自1989年4月首次發現,在1993年龍鼓灘發電廠興建前,學者便曾多次在該帶進行搶救斟察。 容小姐指龍鼓灘為目前少數容許寵物耍樂的沙灘,屯門區內沙灘如黃金海岸等,並不准狗隻進入。 「好多沙灘都唔俾小狗入㗎!」同行的小朋友詩晴在旁附和。 每日多條航線均會頻繁使用龍鼓水道,包括進出廣州港和蛇口貨櫃碼頭的遠洋輪船、運送貨物到內河碼頭的內河船以及由維港和赤鱲角前往珠三角的快速船。 龍鼓灘位處香港西陲,交通並不發達,公共交通方面亦只有2條港鐵巴士路綫和2條九巴特別路線來往龍鼓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