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邨19幢樓宇均散佈於不同高度的平臺之上,高低錯落有致,與毗鄰的荔景山互相呼應,製造獨特的視覺效果。 在興建的時候,工程曾為地盤開拓,地基沉箱及上蓋工程進展緩慢等問題而受到延誤,後來房協更建議如承建商能於指定日期前完成工序,即可撤銷以往因承辦此工程因延誤而引致的賠償。 而祖堯邨大廈單位,內部裝修未達房協標準,房協因工程已拖延多時為由,不得不把單位勉強接收。 虽然有意见认为华荔邨与荔欣苑居民共享深水埗区的社区设施(如位于深水埗区的荔枝角公共图书馆、荔枝角公园体育馆及荔枝角公园游泳池比葵青区的同类设施更近屋苑),建议将两个屋苑划入深水埗区,可是当局以“此事不属选管会的管辖范围”为由而拒绝[5][6][7]。 商場升降機及扶手電梯採用迅達製產品,升降機內的語音廣播系統屬後期加設;商場翻新工程時所加設的扶手電梯則採用富士達製產品。 華荔邨平面圖 此外,不知是保安問題還是其他因素,四樓的花園一直封閉至今。
整個興建工程名為「秀茂坪邨重建計劃」,編號KL32RR[23]。 第二、四期為居屋並獨立命名為曉麗苑,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自分開為A、B期建設,第6A期和第7B期現分別為基督教聖約教會基樂小學和秀明小學,於2001年落成。 第6B期和第7A期後來合併,為秀茂坪商場,於2002年落成,重建後秀明道(中)秀茂坪巴士總站一段重新定線,改為雙向半月形走向,總站由山坡東側改為現在西側。 按照1980年代尾的構想,此邨原訂將會興建8幢和諧二型大廈,成為全港擁有最多同款大廈的屋邨。 但是,由於和諧二型設計缺乏彈性,以及時間因素,最後本邨只落成2幢和諧二型大廈,其餘重建工地則改為採用和諧一型等其他樓宇型號。
華荔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此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座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可以有助減省大廈建築成本及日後大廈設施運作成本。 而其缺點就是由每3層才設一個升降機大堂,要途經由九曲十三彎的走廊和樓梯,才能抵達家門,對於弱勢社群人士十分不便。 最頂層1條的露臺式走廊,是不設任何上蓋,每逢打風或下雨,住客返家時可謂十分狼狽。
- 由於原擬作徙置區的九龍順利邨項目後來不按第七型標準興建,因此興華(二)邨是香港僅有由前徙置事務處策劃興建的第七型徙置大廈(而其他項目初時均為政府廉租屋)。
- 興華(二)邨於1972年動工,1976年落成,佔地逾5.64公頃[6],先後由前徙置事務處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按徙置區與政府廉租屋共用的第七型徙置大廈規格及標準興建[7],所以富有前徙置事務處和政府廉租屋邨的建築設計特色。
- 朗屏邨原址是橫洲擊壤村(橫洲第七村)及其一片魚塘,大約在元朗和屏山之間;是元朗新市鎮第三個落成的公共屋邨。
-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 底層設當年全港最大的公屋街市,商場內是各類形的店舖、食肆及超級市場,頂層為社康護理中心、長者中心、社區進修中心、社會保障辦事處、屋邨辦事處、鄰舍輔導會和診所。
商場因「私有化」而被分拆出售移交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管理;2007年時領展將園林夷平。 平台花園設於慧心樓、賞心樓及善心樓之間,與三棟樓宇的二樓連接。 邨內合共有3座停車場,分別位於隆亨商場底層、學心樓與善心樓及賞心樓與慧心樓之間的位置。 華荔邨平面圖 單位面積分3款:約32平方米、40平方米及44平方米,部份近「凱旋門」的單位會多一個面積如廚房、浴室般大的士多房(儲物室),翼尾多為44平方米的中型單位,結構及路徑十分複雜。 各單元並由每3層的露臺式走廊連接每3層才有1個的升降機大堂及大廈公用設施(如垃圾房等)。
華荔邨平面圖: 商場
此外,第42至45座以北的舊寮屋區「樂安村」(已於1981年因五級大火而滅村)遺址,亦獲納入重建區域。 華荔邨平面圖2025 其後,多數樓宇均於 年間重建,完工後與先前重建的樓宇再次併為單一的秀茂坪邨;至於最後在2003年才重建的部分二邨,則維持拆分為獨立屋邨,並命名為秀茂坪南邨。 由於祖堯邨(包括由荔景、麗瑤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隨九龍區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 由於祖堯邨早在19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落成,當時地鐵荃灣綫尚未通車,故當時葵涌往來市區的交通並不方便,所以房協在其中4座商鋪上層,設置26個居住單位,連下層商鋪一起出租,藉此吸引更多商戶在此創業。
- 此外,第42至45座以北的舊寮屋區「樂安村」(已於1981年因五級大火而滅村)遺址,亦獲納入重建區域。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 此外,松齡舍設有長者休息室,供長者休息、活動和社交之用。
- 該計劃早於1990年代籌劃,當時名為「秀茂坪邨重建第十期」,但僅規劃作公園之用。
- 而祖堯邨更成為房協首個設有游泳池及長者居住單位的屋邨。
雖然提議被駁回,但境內的部分設施已以台江命名,例如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國家公園。 華荔邨平面圖2025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華荔邨平面圖 華荔邨平面圖2025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華荔邨平面圖: 九龍城區
秀潤樓、登山電梯塔、圖書館新館以及新建成的社區會堂,則採用德國蒂森克虜伯產品。 位於葵涌荔景山路的祖堯邨,佔地799,277平方呎,以市鎮的概念而設計。 祖堯邨設施網絡經過完善的規劃,當中包括商場、學校、運動、娛樂及休閒設施,皆設於屋邨的中心位置,使居民易於到達。 华荔邨(英语:Wah Lai Estate,兴建时曾经有意命名为荔枝角邨)是位于香港新界荔枝角荔景山路282号的公共屋邨,项目编号为TW11[3],于2001年落成,现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管理,原址为商人邱德根拥有的著名游乐场荔园及宋城。 即使本邨位於新界葵青區,但因距離九龍市區極近,因此房屋署已在2020年將本邨從擴展市區屋邨改劃為市區屋邨。
華荔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該計劃由房屋署負責,房署項目編號為KT16[23],當中包括十多個政府部門、領展及多個志願團體。 該計劃早於1990年代籌劃,當時名為「秀茂坪邨重建第十期」,但僅規劃作公園之用。 1990年代起,秀茂坪邨原有44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包括26座問題公屋之一的第26座),首先重建完成的是秀安樓和秀富樓,在1993年落成;前第1至17座(下秀茂坪/四邨)則重建成為居屋屋苑曉麗苑。
華荔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華荔邨
但隨著交通網絡改善,居民外出購物消遣更方便,使邨內多個商鋪及居住單位長期空置,但近年該等單位已改為一般單位出租[4]。 高密度的住宅大廈,圍繞著低密度的商場中心而建,相映成趣。 而中心內更提供了店鋪、街市檔位、酒樓、青少年中心及診所等設施,而園林廣場則環繞該商場中心。
華荔邨平面圖: 樓宇設計
前身為徙置區,名為興華徙置區,俗稱「興華新區」,於1971年落成,設有三座樓高20層的第五型徙置大廈,在第四至六型徙廈中屬特別例子[2]。 華荔邨平面圖2025 由1975年元旦起,房委會將興華(一)邨所有樓宇重新命名[3],並為怡景道工程受影響的木屋區的指定安置區。 1992年3月18日,房委會宣佈興華(一)邨將於1994年拆卸,但最後延誤一年才正式清拆。
華荔邨平面圖: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而興華(二)邨相關大廈需要作大型維修工程更換鋼筋及混凝土。 華荔邨(英語:Wah Lai Estate,興建時曾經有意命名為荔枝角邨)是位於香港新界荔枝角荔景山路282號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W11[3],於2001年落成,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原址為商人邱德根擁有的著名遊樂場荔園及宋城。 屋邨樓宇設計以和諧式為主,另設雙塔式、單向設計大廈及非標準設計大廈。 本邨是全港唯一集齊和諧一、二及三型的屋邨,其中秀康樓及秀樂樓更是全港唯一兩座相連和諧二型設計大廈;若計及屬於同一屋邨重建計劃的曉麗苑及秀茂坪南邨,此邨更是全港僅有齊集所有世代及大部份型號的和諧式大廈(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三代後期版本,以及新和諧一型)的公共房屋項目。 屋邨內的秀茂坪商場在2003年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嘉許獎。 朗屏邨(英語:Long P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中心北面,屏山東面,於1982年規劃,1983年動工,1986年-1989年竣工並且入伙[2],其後成為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計劃(第6期乙)的其中一個出售的公屋之一,於2005年讓居民購買現時租住的單位。
華荔邨平面圖: 安南區
而在屋邨兴建期间,亦根据所在地,采用“荔枝角邨”作为屋邨的临时名称[8],直到入伙前再易名为“华荔邨”及“荔欣苑”[9]。 该邨主要作为邻近的蝴蝶谷新村、卫民村平台清拆的接收屋邨。 另外,原位於興華(二)邨的部份商店及街市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沒有隨上述的興華廣場一同售予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相關零售面積接近3,500平方米,大部份商店在安興樓及和興樓平台[13]。 1976年2月1日由於愛秩序灣艇戶大火,有接近3,000人受災[8]。
華荔邨平面圖: 命名空间
興華(二)邨於1972年動工,1976年落成,佔地逾5.64公頃[6],先後由前徙置事務處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按徙置區與政府廉租屋共用的第七型徙置大廈規格及標準興建[7],所以富有前徙置事務處和政府廉租屋邨的建築設計特色。 雖然有意見認為華荔邨與荔欣苑居民共享深水埗區的社區設施(如位於深水埗區的荔枝角公共圖書館、荔枝角公園體育館及荔枝角公園游泳池比葵青區的同類設施更近屋苑),建議將兩個屋苑劃入深水埗區,可是當局以「此事不屬選管會的管轄範圍」為由而拒絕[5][6][7]。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1984年在原訂計劃的第18座位置上興建的秀明樓落成,使秀茂坪邨公屋數目增至45座。 秀明樓亦是秀茂坪邨至今最舊的樓宇,亦是唯一一座所有單位均設有原裝煤氣熱水爐通風口的雙塔式大廈。
華荔邨平面圖: 命名空間
华荔邨内设有基本康乐设施,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儿童游乐场、健体区及卵石路步行径;另外只需步行5分钟便能跨区(九龙深水埗区)到达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荔枝角公园泳池、荔枝角公共图书馆和荔枝角室内体育馆。 南區的華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3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1,063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150,年齡中位數為 47.6歲。 華荔邨平面圖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華荔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至1979年11月,由於此邨規劃過於龐大,難以管理,房委會決定將秀茂坪邨分為4個屋邨管理[11]。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 第1期樓宇採用傳統香港公屋的中央走廊式及露臺式走廊設計,單位面積分3款:約37平方米、58平方米、71.2平方米,而啟光樓翼尾的19室,更是兩個洗手間的71.2平方米大型單位。 由於祖堯邨地勢崎嶇,各座大樓位處不同高度平臺之上,部份平臺更相差10至15層樓高,故特設有蓋行人道系統,沿南北軸線連接不同高度的平臺,貫通各座住宅大樓及商業設施之餘,亦使行人道與車道分隔開,好讓居民出入更加快捷、安全、方便。 同時,行人道系統也連接大型升降機,很容易地把住客從一個平臺運載至另一個高度平臺,使居民出入時免受徒步上山之苦。
秀茂坪商場及廣場於2002年啟用,屬秀茂坪邨重建計劃第六期。 底層設當年全港最大的公屋街市,商場內是各類形的店舖、食肆及超級市場,頂層為社康護理中心、長者中心、社區進修中心、社會保障辦事處、屋邨辦事處、鄰舍輔導會和診所。 華荔邨平面圖2025 商場前方為半圓形廣場,可供公眾閒坐聊天和舉行大型社區活動;商場頂層為一個3樓連接商塲4樓是住宅平台以及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