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科醫生會嚴格評估病者是否適合接受這項檢查及治療方法。 心臟超聲波檢查能夠作多方位、多角度的即時掃描,診斷心臟的結構、功能及血流方面是否出現異常病變。 透過最新的組織多普勒成像技術,醫生能準確評估心肌各部位的收縮及舒張功能、協調情況等,從而為病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 心電圖是利用放置在身體表面的電極,記錄心臟的電流活動,將數據以曲線圖的形式表達。 心電圖不僅能為心臟的病理狀態如心肌梗塞、心肌肥大、心律失常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還可以反映體內電解質失調及藥物對身體的影響,因此是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檢查,亦可用作常規檢查或手術前評估。 心血管疾病的某些高危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不足及吸煙等均可改善。
「聽說何永超幫人接生收六萬元,但要看他也不容易,排期至少要一年。」有行內人士說。 何鴻光醫生2025 何鴻光醫生 「好多病人有小病會隨便找個醫生,但要做手術的話,一定搵個出名且資歷深的醫生,廖子良出名,當然有好多病人找他。」一位中環名醫說,肝癌現時排行最常見癌症的第四位,愈來愈多人患上肝病、生膽石等,廖子良可說是「接病人接到手軟」。 青山醫院最近已有四名資深醫生離職,其中三人到中環開檔,包括他自己。
何鴻光醫生: 血管退化過程
記者上周佯作懷孕到何永超的診所預約,護士先問記者曾否看過何醫生,記者答「沒有」,護士即表示:「何醫生唔收新症。」並建議記者看同屬一醫療集團的藍寶梅醫生,但亦需排期至十一月底。 曾繁光認為,這樣的診症時間和質素,才能給予病人較佳治療。 「如果政府肯畀多些資源,放多幾個醫生落去,waiting list即刻縮短,每個病人睇症的時間都長一點啦。」他忍不住炮轟公立醫院長期人手短缺,令醫護人員和病人都要受苦。 輝向大家宣布接下了新項目,希望跟詩詩繼續合作,卻令Carmen感到被忽略而與他針鋒相對,Hugo欲充當「和事佬」時出現了面癱徵狀,懷疑中風。 張誠謙醫生(Dr. Cheung Shing Him, Gary)/心臟科專科,在直播室中利用「談笑用兵」方法,找出了Hugo面癱「原凶」。 Carmen由節目製作人變成病人家屬,現場向心臟科專科蔡文俊醫生提問有關「心房顫動」的徵狀、治療及預防事項。
- 部分名醫「棄公投私」後,身家暴漲幾倍,密密掃入豪宅且愈買愈豪,富貴逼人。
- CCIC專業的醫療團隊每年處理逾千宗心臟介入治療個案,當中不乏急症。
- 港大腸胃學講座教授王振宇,更早過這批同事,今年六月率先進駐中建,加入「中環名醫」行列。
- 這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人的親身經歷,他去巴基斯坦開會的時候,突然胸口劇痛,後來被醫院驗出來,他的三條心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需要做搭橋手術。
辯方求情時呈上6封求情信,其中2封來自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被告的妻子。 袁國勇在信中提到,曾在港大醫學院教導被告,稱讚他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並曾經在2003年沙士進入淘大花園協助救援。 被告的同事亦在求情信中稱,被告是一名熱心的醫生,曾經因病人的財政狀況不佳而主動調低診金。
何鴻光醫生: 心臟科名醫 潘昭安猝逝
記者上周在其診所觀察,即使是平日十二時許的上班時間,診所內亦坐滿病人。 記者以病人身份預約時間,護士指當日booking已滿,要翌日才可見醫生。 「廖子良手勢好好,他的病人很少有併發症、發炎、復發等問題,而且好快可以康復出院,是行內公認的好醫生。」行內盛傳他開一次刀,收費要三、四十萬元。 如果他一星期做三、四宗手術,要成為每星期搵一百萬的「星球醫生」,絕非難事。 事實上,近年為數不少的公立醫院資深醫生相繼離巢,轉投私人市場。
- 專門負責先天及後天性心臟病的兒童,主要針對兒童的心臟結構或心律,為他們進行各類檢查作診斷,例如心臟超聲波、心導管檢查、電腦掃描等;並提供適當的治療例如心臟手術、植入醫療儀器(如心臟起搏器、除顫器、心臟監察儀)等。
- 另外,如因為嚴重貧血或血管栓塞引致心臟衰竭,當治好根本問題,心臟衰竭也可改善。
- 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在診斷病人是否出現心肌梗塞,要考慮對方的病情及病徵;心肌酵素有否上升;以及心電圖變化,要視乎變化有幾大,有些會比較明顯或隱晦。
- 日舉行,邀得香港養和醫院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何鴻光,主講「『以心護心』─ 急性與慢性冠心病的成因及最新治療方案」。
- 他早年在中建大廈十六樓,與名醫兄弟余宇康、余宇超等人成立「813醫療中心」,不少城中富豪如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查良鏞等都幫襯他。
- 慎防詐騙提示:公眾人士請慎防冒充養和醫療集團或其成員包括養和醫院、養和醫健以及各關聯公司名義的通訊 (虛假網站、電郵或語音來電等)。
通過心導管檢查,醫生可以準確瞭解心臟結構和功能,並檢查冠狀動脈有否因粥樣斑塊積聚而阻塞,以便為您作出適當治療。 除上述檢查項目外,先進電腦掃描血管造影、磁力共振、心肌灌注及正電子掃描等亦常用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 其中,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病率最高,並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病發前可以全無先兆。
何鴻光醫生: 診所/醫院資料
精於中國武術、又懂西洋劍、一向有運動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急性心臟病發,血壓低至幾乎無法量度,要立即進行通波仔手術的病例,令大家驚醒,原來不是肥胖、吸煙、疏於運動才會有心臟病,健康如財爺一樣會被心臟病偷襲。 何永超七四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十年前開設「輔助生育中心」,開宗明義幫難以成孕的夫婦「造人」,故有「不育聖手」之稱,傳聞做人工受孕至少收費十萬元。 據悉剛誕下孖胎的黎姿、懷孕幾個月的李嘉欣、育有四歲女兒的吳君如、劉嘉玲等都是他的病人,何永超亦幫過陳慧琳剖腹接生。 芸芸「出走」的醫生中,不乏港大醫學院後起之秀,包括曾是「換肝團隊」骨幹成員的廖子良。
何鴻光醫生: 我們的醫生
研訊小組主席劉允怡指出,被告明顯沒有避免與A發展不當關係,判專業失當成立。 案情指,現年36歲的女病人A自2009年開始,因丈夫的情緒問題而萌生離婚想法。 2012年,A 因腳部感染到養和醫院求診,被告擔任其中一名主診醫生。 同年9月首次覆診後,A與被告到咖啡店喝咖啡及聊天約半小時。
何鴻光醫生: 專業資格
我們的「全面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計劃」藉著風險誘因評估及非創傷性檢查,計算個人的患病風險,並為中、高危人士設計一套合適可行的預防方案。 他解釋,雖然運動心電圖亦可以看到病人是否有缺血情況,但年紀太太未必能承受,有些長者亦因關節退化未必能在跑步機測試;電腦掃描則可以看清楚血管主流是否有阻塞情況,給醫生一個初步影像,但最清楚的還是心導管檢查。 何鴻光說,這類膽固醇積聚在心血管內膜的人士,就算走去做例行檢查,或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都未必能發現問題,因為電腦掃描只能看清楚血管內腔,檢視心血管內部收窄情況,卻無法看穿血管內膜與中膜間的情況。 何醫生說,歐洲曾進行一項心血管研究,為一些從來沒有心血管病徵的交通意外死亡者進行解剖,發現約二十歲已開始有膽固醇積聚;到了四、五十歲,則四至五成人有明顯膽固醇積聚;六、七十歲基本上全部都有膽固醇積聚情況。 新聞主播出身的方健儀以往訪問醫生都正正經經,今次一反傳統,在「玩認真 考心事」中與心臟科專科何鴻光醫生大玩遊戲,實行邊玩邊認識心臟健康知識! 了解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接種與心臟病患者之間的關係。
何鴻光醫生: 後 膽固醇積
何鴻光表示,心肌梗塞是嚴重疾病,死亡率高,病人短時間病情惡化,相信家屬接受不到,醫生與家屬溝通可以改善,希望市民明白醫生爭分奪秒、盡能力救治病人。 柯比表示,這個物體與之前被擊落的中國氣球有不同之處,這個物體看似沒有機動性,只靠風向支配,目前不清楚這個物體從何而來,亦不知道是誰擁有這個物體。 柯比強調,美國對領空保持警惕,總統一直將國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 舉例以50歲的人來說,每分鐘最高心跳速率不可超過170(即220-50),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而普通運動可接受的比較安全每分鐘心跳速率,則是最高心跳速率的四分三,以50歲的人為例,約130 (即170×3/4)。
何鴻光醫生: 私家診所
透過電生理檢查得出的圖譜,直接發放高能量射頻到誘發異常心跳的部位,就如電烙般消融致病的路徑或過度活躍的心臟組織,藉此根治心律失常。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最近中文大學醫學院就此進行調查,跟進326名華裔冠心病患者,要求他們填一份D型性格測試問卷,結果發現31%是D型性格。 何鴻光醫生2025 沒有心血管病徵的,戒煙、戒高脂飲食,保持恒常運動、保持心境開朗、學懂減壓方法,是預防心臟病的不二法門。 何鴻光醫生 另一個令膽固醇積聚人士沒有被發現的原因,是冠心血管像一棵大樹,分枝向外伸展,就算某一部分血管收窄,但另一地方仍有血流供應,故心臟機能不會太差,更加無徵狀。 「吸煙者、糖尿病人的膽固醇特別易氧化,更容易被巨噬細胞吞噬,聚在血管的中膜及內膜之間,令血管慢慢收窄。」何醫生說。
何鴻光醫生: 心臟科中心
嗰陣係夜晚十點半,B女心瑜應該甜睡緊,何醫生就同太太逛影視店,睇吓有乜新碟。 入到舖頭內,兩人分頭睇,何醫生對外國新戲情有獨鍾,Yolanda就喺店內巡一圈,乜都睇一餐。 揀咗十分鐘,終於揀定三套新戲,埋收銀處畀錢,之後返屋企煲碟去也。 「在中環開診,服務是否妥貼好重要,如果病人滿意,醫生的口碑就會在病人的network口耳相傳,才會有更多人幫襯。」有中環名醫說。
何鴻光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當粥樣斑塊積聚在冠狀動脈的內壁,使其收窄或阻塞,會導致心臟缺乏氧分及營養,造成缺血性心臟病。 積聚粥樣斑塊亦可引致動脈硬化(動脈 粥樣硬化)、胸痛及中風等病症。 再加上血管不像水喉般是一件死物,而是有生命的,可以收縮或放鬆,收縮時可能有徵狀,放鬆時就無事,亦是令冠心病人隱藏起來,未被發現的重要因素。 心臟科名醫何鴻光(圖右三)迎娶名媛榮文莞(Yolanda、圖右二)後,年初誕下千金何心瑜,一家三口樂也融融。 但兩公婆間唔中都要浪漫吓,上星期二,卓妮喺銅鑼灣撞見兩人拍拖行夜街。
何鴻光醫生: 心臟病患者適合接種Covid19疫苗?
六十四歲的潘昭安醫生七五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後,在伊利沙伯醫院工作,曾借調威爾斯親王醫院,九十年代私人執業。 潘醫生於○八及○九年間擔任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向公眾推廣預防心血管疾病資訊,近年致力培育後輩,本港多名伊院出來的心臟科醫生都是他的「徒弟」,他亦協助不少醫生出外深造,吸取外國經驗以服務本港,對本港醫學界貢獻良多。 心臟科專科醫生亦於多個醫學會議擔任演講嘉賓及進行手術演示,分享醫學心得及最新的治療方案與臨床結果。 團隊曾參與的國際會議包括:經導管心臟介入治療會議(TCT)、亞太經導管心血介入治療高峰論壇(TCTAP)、中國介入心臟病科大會(CIT)及歐洲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技術大會(Euro PCR)等。 何鴻光醫生 何鴻光醫生 「D2B(Door to Balloon )Time時間」為病人進入醫院時間(Door)到血管經囊球打通(Balloon)之時間。
何鴻光醫生: 心臟科中心 – 專科醫生
心臟是能夠左右人生死的重要器官,作為心臟科此醫學專科的醫生,必須接受專門的培訓,以達到準確無誤而且快捷的診斷及治療,並助病人預防心臟和血管中的疾病。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為了減低血管日後再度收窄的機會,醫生通常會在進行冠狀動脈成形術時,利用球囊將金屬網支架植入血管之內,然後將球囊縮小及抽出,讓支架永久地留在病者體內,支撐冠狀動脈。 而新型的藥物釋放支架,更能將血管再度阻塞的現象減低至4-8%。 何鴻光醫生2025 球囊冠狀動脈成形術普遍經橈動脈引進導管,好處是病者在術後稍作休息即可下床活動。
據醫管局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有二百多名醫生離職,三成是年資逾十年的資深醫生;全港七大醫院聯網無一倖免,而作為港大教學醫院的瑪麗醫院,更是重災區之一,多名港大教授級醫生,紛紛開檔搵真銀。 預防勝於治療,他補充,患有血壓高的人士必須堅持服藥,防止日後心臟衰竭。 「血壓過高,心臟不斷用力泵血,心肌會變厚。心肌肥厚令收縮能力減弱,影響泵血,心臟亦不能放鬆,血流減少。」因此,好好控制血壓,避免心肌勞損。 甲亢令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心跳也會加速,心臟負荷加重,造成心臟衰竭。 「最近一位五十歲的女教師求診,因工作辛勞,壓力大,心跳很快,還有腳腫。檢查過後,證實是甲亢導致第一至二期心臟衰竭。現正服藥控制甲亢,情况良好。」何鴻光說,當醫好甲亢,心跳回復正常,心臟衰竭可以康復。 另外,如因為嚴重貧血或血管栓塞引致心臟衰竭,當治好根本問題,心臟衰竭也可改善。
何鴻光醫生: 醫療評價
至於另一宗涉及聖保祿醫院的事故,一名53歲男病人於2月4日接受錯誤劑量的強心或升壓藥物。 衞生署回覆表示,在收到通報後即作出跟進,兩間醫院均已向衞生署提交調查報告。 衞生署審視醫院提交的資料後,認為兩間醫院均有延誤向衞生署通報事件,但無證據顯示醫院違反《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或《私家醫院實務守則》的要求。 另一宗同樣涉及接受錯誤劑量的強心或升壓藥物,涉事私家醫院為聖保祿醫院。 養和醫院心臟科中心與李嘉誠基金會早前合作推出「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基金會在 年間共資助港幣1,500萬元,目前仍有約800萬港元可供有需要病人公開申請。
香港約有294名心臟科專科醫生及54名心胸肺外科醫生,要考獲此專科,醫科畢業生在醫學院畢業後首先要完成為期3年的普通內科基礎訓練,待考取內科醫學院院士後,再接受3年的高級心臟內科專科培訓。 該院指病人屬長期病患,於留院期間雖經密切監察及施救,最後病況未有好轉,終告不治。 這部率先引入本院的儀器利用尖端數碼雙球管探測科技,可清晰詳盡地掃描心血管系統,精確地呈現冠狀動脈的收窄或閉塞情況,有助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並讓心臟科醫生選擇最適當的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方法。 CCIC專業的醫療團隊每年處理逾千宗心臟介入治療個案,當中不乏急症。 由於突發性心肌梗塞關乎病人生死,治療時間更是分秒必爭,因此CCIC提供24小時緊急治療服務,確保病人得到適時護理。 為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 的醫事顧問(心臟專科),向香港警察提供特殊優惠。
何鴻光醫生: 心臟專科何鴻光醫生說,血管退化是都市人普遍現象,當遇上壓力或勞累,便有機會引發心臟病。
心臟科中心及CCIC根據國際標準,作出黃金90分鐘的D2B治療承諾:從病人抵達門診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一刻起計,所有程序包括檢查、診斷及施行通波仔手術等,均盡力在90分鐘內完成,以增加病人生存機會,減低併發症風險。 此外,中心自2004年起引入微創橈動脈介入治療,本中心近九成病人的「通波仔」手術都是用此方法施行。 何鴻光醫生 心胸肺外科醫生主要是治療各種需要開刀手術的心胸肺疾病例如肺癌病人所需要的肺葉切除手術、心臟移植手術等,而心臟內科醫生則以其他方法例如藥物、射頻消融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等去治療心律不正或冠心病人等。
香港的情況與美國相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群,八、九十年代經濟騰飛,享盡鮑參翅肚、牛扒、鵝肝等美食,個個吃得肚滿腸肥,到了近十年,香港冠心病邁向高峰,而且患者愈見年輕,三、四十歲便心臟病發絕不罕見。 這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人的親身經歷,他去巴基斯坦開會的時候,突然胸口劇痛,後來被醫院驗出來,他的三條心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需要做搭橋手術。 日舉行,邀得香港養和醫院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何鴻光,主講「『以心護心』─ 急性與慢性冠心病的成因及最新治療方案」。 他解釋為何多數冠心病患者於後期才察覺心肌梗塞,又講解何謂「心房顫動」,以及治療心臟病的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