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香港時常受到颱風吹襲,因此香港摩天大樓的設計必須能夠抵受十號風球時所出現的颶風或更高風力。 Roy 也提醒大家要留意上層插頭位置,即使你不打算在閣樓安裝任何家電,都要預留一個插頭方便打掃吸塵。 空間較大的話,這款懸浮式閣樓樓梯設計更具時尚感,亦同時善用窗台位置作延伸,視覺上更趨一體,提升空間感。 Roy 建議一般樓底要至少 2.9 米,才夠空間建閣樓。 下層預留1.9 米,方便成年人走動;上層為0.9米,通常在放好床褥後,成人在床上坐直,頭不會頂到天花板便算標準。
- 以150米(490英尺)作為摩天大樓的界定門檻,香港現存摩天大樓不少於215棟。
- 一些商業區特別是銅鑼灣一帶,更經常錄得偏高甚或嚴重的空氣污染指數水平,影響市民健康。
- 另外為抵禦每年5月至8月侵襲香港的颱風,香港摩天大樓的玻璃亦增加厚度和強度。
- 空間較大的話,這款懸浮式閣樓樓梯設計更具時尚感,亦同時善用窗台位置作延伸,視覺上更趨一體,提升空間感。
- 採用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所反射的太陽眩光亦對鄰近環境造成影響。
最常見的有收納形的樓梯,每一級都有儲物之用,梯級高度不超過1呎為佳,方便上落。 香港地納米樓愈來愈多,在單位面積百多二百呎,發展商也傾向「高空發展」,預留較高樓底,暗地鼓勵業主建閣樓,擴大家居實用空間。 香港樓底高度 如果你都有意在家裡建閣樓,就要先聽聽閣樓專家的室內設計師及負責人Roy 分享的注意事項。
香港樓底高度: 建築特色
不過到1960年代,新建的高樓仍未有超越500英尺或150米的摩天大樓門檻。 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林立,除可善用香港有限的土地資源外,其所塑造的「大都會」面貌亦有助提升香港在國際間的形象。 香港樓底高度2025 在摩天大樓的高層常可俯瞰海港兩岸的景色,景觀不受其他建築物遮擋。
隨着香港經濟在1960至70年代開始出現高速發展,香港首棟摩天大樓在1973年落成,是位於中環的康樂大廈(現改名怡和大廈)。 合和中心、中銀大廈及中環廣場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曾先後成為香港以至亞洲最高的建築物。 在維多利亞港對岸的九龍半島,由於大部份皆處於舊啟德機場航道之下,建築物高度受限制,因此在1999年前在九龍區的摩天大樓較少。
香港樓底高度: 室內設計必學5招「偷位」法 增加家居空間感!除了加建地台還可參考這幾招…
部份摩天大樓如合和中心,則安裝了觀景升降機,讓搭客可在上落時欣賞大樓外的景色。 根據香港建築物條例規定,樓高超過二十五層的大廈需要設立隔火層(或稱避火層,其中若大廈不超過四十層,天台可視作避火層),因此樓高超過四十層的大廈需要在大廈中層設置隔火層。 隔火層不可設置任何辦公室或住宅單位,萬一火警發生時,可令火勢較不易蔓延。 由於香港並非處於活躍的地震帶,香港的摩天大樓一般沒有特別的防震設計或設備。
密集的摩天大樓大幅窒礙空氣流動,較低矮的建築物及路面缺乏來自海上的新鮮空氣補充,使鬧區空氣污染情況惡化。 一些商業區特別是銅鑼灣一帶,更經常錄得偏高甚或嚴重的空氣污染指數水平,影響市民健康。 摩天大樓亦破壞了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山脊線,阻擋了其他樓宇的海景或山景,太平山的景色亦受阻擋。 採用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所反射的太陽眩光亦對鄰近環境造成影響。 在市中心興建摩天大樓,也會大幅提高出入該地區的人流及物流需求,增加區內交通壓力。 近年中環及灣仔一帶的擠塞問題逐漸惡化,正被認為與區內摩天大樓林立有關。
香港樓底高度: 香港歷年最高的大樓
相信是狂風吹起的雜物撞擊玻璃所致,而造成的碎片則引起連鎖反應,打破更多的玻璃幕牆。 摩天大樓樓層多,出入的人次亦較多,因此升降機設備需比一般大廈作更多考慮。 目前香港不少摩天大樓的設計,載客升降機不會由地面直通頂層,使用者如要前往較高樓層,需在指定的中轉樓層轉乘另一部升降機,以減低升降機平均上落時間。 通常由地面大堂至中轉樓層會使用較高速及載客量較高的升降機。 部份新建摩天大樓,如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更裝置了雙層升降機,以在有限空間之下運載更多搭客。
香港樓底高度: 香港摩天大樓列表
1998年啟德機場搬遷前,由於飛行航道覆蓋大部份九龍地區,因此政府對九龍區的建築實行嚴格的高度限制。 另外位於奶路臣街1號、1965年入伙的源發大廈也有23層,當年也屬高樓之列。 在啟德機場搬遷後,九龍半島的建築高度限制才被取消,亦因此近年不少摩天大樓在九龍半島拔地而起。 相對於美國紐約等大城市,香港興建摩天大樓的歷史其實很短。 早期的香港主要為轉口港,對摩天大樓及辦公室的需求未算太高。 加上香港政府於1903年頒佈限制建築物高度的規定:興建超過5層的建築須得到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審批核准。
香港樓底高度: 設計閣樓時要注意物料及採光度
弦海這個一房一廳單位,面積336呎,因樓底有3.5米,Roy 就為業主打通一房,閣樓變睡房,上層有 1.1 米,下層有2.3米,令睡房和客廳都比原來格局更大。 另外要注意的是冷氣位置,Roy 指冷氣一般會放在閣樓樓梯位上方,留有空間讓冷空氣向下流,令上下層都有冷氣。 另一方法是從油漆及物料著手,一般會用淺灰、白色作為閣樓主色,更強空間光度;另外亦會用清玻璃或不銹鋼這類反光物料,既簡約,也能增加光線折射,提升空間感。
香港樓底高度: 影響
香港的摩天大樓多數為鋼筋加固混凝土結構,或鋼架結構及加固混凝土核心。 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樓宇,使用壽命較長,防火能力及抵受撞擊的能力,亦相對純鋼架結構的樓宇為高。 如果單位不夠長,未能選用收納式樓梯,Roy 會建議用library stair 攀爬式樓梯。 不過這種風格比較適合二人家庭,如果有小朋友可能不太適用。 一般人都愛將閣樓打造成睡眠區,方便客人探訪時,毋須整亂睡床。
香港樓底高度: 預留插頭位置,方便打掃閣樓
現時大部分新樓樓底都有2.9 香港樓底高度2025 米至 3 米,甚至在牆身上方設插頭,可見發展商也傾向「高空發展」。 然而自從2000年代起,有環保團體向社會力陳摩天大樓的禍害(如屏風效應、遮擋山脊線等),政府也因而陸續為香港大部份建築加入高度及發展限制。 一些摩天大樓亦善用升降機的空間作廣告宣傳,如在升降機內加入液晶顯示屏播放廣告、新聞、財經及天氣等資訊,為搭客提供資訊之餘,亦可增加廣告收入。 部份摩天大樓亦增強在升降機內手提電話的訊號接收,以方便使用者。
香港樓底高度: 結構
香港是一個擁有大量摩天大樓的城市,由於香港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建造摩天大樓的經濟效益特別明顯。 以150米(490英尺)作為摩天大樓的界定門檻,香港現存摩天大樓不少於215棟。 2013年初時,世界最高的50棟摩天大樓中香港佔據了6棟,但截至2021年7月僅剩2棟(分別是環球貿易廣場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最高的100棟摩天大樓中則有5棟位於香港。 香港樓底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摩天大樓不限於商業大廈,亦包括了不少住宅。
香港樓底高度: 閣樓只能做睡眠區嗎?
現今香港國際機場的飛行航道仍會經過青衣及荃灣一帶,但其飛行高度遠較啟德航道為高。 香港樓底高度2025 相對於昔日的九龍市區,政府對這些地區的高度限制較為寬鬆。 不過,荃灣區的如心廣場仍因高度限制影響,而需要大幅削減其原來超過520米的建築高度設計。 打造閣樓時,樓梯設計非常重要,因為會影響家居風格,也影響使用習慣及實用程度。
香港樓底高度: 閣樓裝修幫納米樓變更大!4大因素決定閣樓設計是否適合你!
摩天商業或住宅大樓,其高層單位的租金或售價通常較高,令地產發展商盡量把大樓建得更高。 在旅遊業方面,香港亦因這些佈滿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摩天大樓形成一幅繁華的景色,特別是夜晚時份,漫天燈火,更讓香港獲得世界三大夜景的美稱。 此外,每年12月聖誕節至新年期間,尖沙咀、灣仔至中環一帶不少高廈均置上聖誕燈飾,營造節日氣氛,吸引旅客訪港。 近年香港旅遊發展局籌辦的幻彩詠香江,利用多座摩天大樓及特別的燈光效果點綴維多利亞港,成為吸引中外旅客的一大景點。
在2007年全球最高100棟住宅大樓中,便有最少一半位於香港[1],但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最高50棟住宅大樓中,只有天璽、名鑄、擎天半島、君臨天下及曉廬五棟位於香港。 香港樓底高度 香港樓底高度2025 早期的摩天大樓皆作辦公室用途,1990年代起,一些住宅樓宇亦以摩天大樓形式興建,部份住宅樓宇的高度甚至比一些國家最高的辦公室大廈更高。 地利根德閣第三座在1993年落成時曾是全世界最高的純住宅大廈,港島區最高的住宅建築於2003年落成的曉廬則是全世界首個引進了阻尼系統的住宅大樓。 現時全港最高的住宅天璽於2008年落成、是一座樓高270米的純住宅大廈。
不少香港摩天大樓都使用玻璃幕牆,由於香港的夏天較潮濕炎熱,特製的玻璃除了限制適量的太陽光進入室內,並有隔絕室內冷氣之用,可是這卻令陽光反射到地面,形成熱島現象。 另外為抵禦每年5月至8月侵襲香港的颱風,香港摩天大樓的玻璃亦增加厚度和強度。 香港樓底高度 1999年颱風約克襲港,香港懸掛十號風球,灣仔中環廣場及入境事務大樓等多棟摩天大樓的玻璃幕牆便曾大量破裂。
香港樓底高度: 閣樓裝修幫納米樓變更大!4大因素決定閣樓設計是否適合你!
政府亦規定香港的摩天大樓需裝置自動灑水系統,當火警鐘被啟動,或感應器感應到火災發生,便會自動灑水以阻止火勢蔓延。
1930年代至1940年代,當時的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是全港最高的大廈;1950年代以前,半島酒店則是九龍半島最高建築物[2]。 直到1955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築條例,放寬對建築物高度的規定。 而首座受惠於政策修訂的高樓,便是同年落成的住宅蟾宮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