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從2014年起在哈爾濱舉辦,並於2018年落戶哈爾濱[148]。 2018年,哈爾濱市政府與哈爾濱音樂學院共同開始舉辦哈爾濱音樂比賽(IMCH)。 哈爾濱的地方文化以漢文化為基礎,融合了滿洲文化及俄羅斯文化、猶太文化[127]。 尤其體現在城市建設,市民的文化生活和飲食方面,以至哈爾濱的地方方言中仍存有俄文、滿文詞彙。 由於城市文化較早的國際化和多元化,以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給哈爾濱賦予了浪漫的文化色彩。 9月下旬,按中共領導下的東北行政委員會指示,松江省民主政府在哈爾濱市成立。
- 阿骨打死後,金太宗完顏晟參考北宋汴京、開封等城市風格在此修築都城
- 他指出,自2010年以來,哈師大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國際手風琴藝術周」,累計吸引了來自世界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餘名手風琴藝術家匯聚冰城。
- 據報,涉事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男子行兇前發現兒子玩手機遊戲「課金」充值了3,000人民幣(約3,200港元),一怒之下殺了兒子,並把沒錢看病的妻子也殺掉,然後割腕企圖尋死,貧窮一家的情況令人扼腕。
- 全市總人口為68,549人,包括五十三個民族,講四十五種語言[29]。
- 所有冰雕均由來自哈爾濱國寶級冰雕團隊耗時三個月建造,
特別是在寒冷的松花江冰面上鑿出的方池中游泳,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隨着冬泳影響力的擴大,吸引了國內外各地的愛好者前來參與[152]。 香港哈爾濱節2025 1985年 1月5日創辦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中國第一個以冰雪為載體的地方性節慶活動,也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冰雪節,與日本札幌雪節、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歡節和挪威奧斯陸滑雪節並稱世界四大冰雪節,位列「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節慶活動」之一。 現在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以采冰節、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雕博覽會、兆麟公園冰燈遊園會、融創樂園花燈大世界為精品,同時舉辦各類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時尚、冰雪經貿等活動。 據測算,近三年冬季遊客量年均增幅12.38%;收入年均增幅16.49%。
香港哈爾濱節: 冬季娛樂
特別區內之軍警、外交、行政、司法等均護路軍總司令兼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監督節制。 1923年3月1日,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駐哈爾濱埠頭區(位於今道裏區)。 哈爾濱作為地名,首次見諸史料為同治三年(1864年)。 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記載:「墨爾根上年船隻見於哈爾濱住凍,今年挽回,為此呈報事」。 曾經有「滿語曬網場說」、「滿語羊肩胛骨說」、「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女真語阿勒錦說」、「女真語天鵝說」、「蒙古語平地說」、「通古斯語官渡口說[來源請求]」、「俄語大墳墓說」、「人名說」等不同觀點[23]。 扶餘、渤海、遼代時期,今哈爾濱地區分屬扶餘國、渤海國頡府和遼國東京道管轄。
- 到19世紀末,今哈爾濱市區範圍內有十餘個村莊,人口約30,000[24],出現農漁商貿及手工業等,陸續建起燒鍋廠、草料廠,形成傅家甸、油坊屯等非農業人口聚居點,逐漸成為松花江上的重要渡口,並設稅關,呈現出自然經濟向城鎮化商品經濟的轉變趨勢。
- 2021年末戶籍總人口943.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715%。
- 1980年以後,宗教活動得到恢復發展,目前有20多處宗教活動場所。
- 沉浸式展覽近年大家都聽得多,萬聖節主題的沉浸式展覽,你又去過了嗎?
- 獲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機構支援計劃)」資助,香港品牌發展局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合辦「哈爾濱香港品牌節」系列活動,並由廠商會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 始於1985年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在哈爾濱市在每年冬季傳統的冰燈遊園會的基礎上創辦的,起初名稱為「哈爾濱冰雪節」。
哈爾濱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城市,中國十大避暑勝地之一,中國十大節慶城市之一,尤其是以冰雪旅遊、避暑旅遊吸引着無數國內外賓客,素有「冰城」、「夏日勝地」之稱,冬季旅遊品牌享譽中外。 一年一度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使兆麟公園的冰燈和太陽島的雪雕及冰雪大世界馳名五洲。 始於1985年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在哈爾濱市在每年冬季傳統的冰燈遊園會的基礎上創辦的,起初名稱為「哈爾濱冰雪節」。 亞布力、帽兒山、長壽滑雪場等滑雪場使哈爾濱成為滑雪勝地。 此外,漂流和生態風光游、歐陸風情游、金源文化游、都市休閒遊等四季旅遊項目也很豐富。
香港哈爾濱節: Starbucks 萬聖節咖啡杯及南瓜批咖啡特飲
大受歡迎的Cyber X邀請到本地藝術家共同創作,進化成2號版本與大家再見面。 今年中秋,Cyber X 2.0將在位於山頂廣場的光影藝術場館GO Museum,提供半小時沈澱式光影視覺體驗給參觀人士。 另外,9月12日或之前的周末及公眾假期,會設有一系列工作坊,包括製作手繪燈籠和中秋粉彩或輕黏土D.I.Y,成為中環街市Central Club會員,並於場內即日消費滿$200即可免費參加,名額先到先得。
1997年修復後成為哈爾濱建築藝術館,用以展示哈爾濱的受多種文化影響的建築藝術。 2006年又對教堂周邊的區域進行大規模改造擴建,對教堂增加了夜間照明裝置,改造於同年12月完成,使其成為市民休閒場地[156][157]。 哈爾濱銀行由哈爾濱市城市商業銀行改制組建,現有哈爾濱、天津、成都、瀋陽、大連、重慶等13家分行,在北京、深圳、吉林、甘肅、重慶及黑龍江等地設立了24家村鎮銀行。 截至2013年末,資產總額已達3221.7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3%[85]。 其中,存款餘額2241.78億元,不良率0.85%,實現淨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16.97%,盈利能力在東北地區位居前列。
香港哈爾濱節: Go Museum 萬聖節主題沉浸式打卡點
2010年6月22日,中國哈爾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稱號[146],及全球創意城市網絡「音樂之城」[143],但目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意城市網絡官網上已無法找到哈爾濱的名字[147]。 香港哈爾濱節2025 哈爾濱城區主要的跨江公路橋有四方台大橋(四環繞城高速)、西三環陽明灘跨江大橋、松花江公路大橋、松浦大橋、東三環跨江大橋(取代原東江橋,仍為公鐵兩用)和下戰備碼頭東四環跨江橋(繞城高速)。 沿松花江北岸已建成長100.6公里的濱水大道,該道路西起松北萬寶堤肇東界、東至大頂子山航電樞紐,自上游向下連接科技創新城、公路大橋、大劇院、松浦大橋、呼蘭河口等地,兼顧交通、堤防、景觀、生態功能。 哈爾濱內環路為城市核心地帶的環路,由新陽路、田地街、南極街、承德街、寬城街、宣化街、文昌街、教化街、安發街的部分路段組成,全長12.5公里,其中高架路段8.5公里。 哈爾濱三環路為城市環路,全長61.5公里,貫通南崗、道里、道外、香坊、松北五區。
20世紀初期哈爾濱建城之始,大批滿足現代城市功能要求的新建築體系迅速分佈於各主要街區,包括公共建築、宗教建築、民居建築、工業建築等。 香港哈爾濱節2025 目前,分佈在全哈爾濱市的有415棟歷史建築和22處歷史文化街區。 香港哈爾濱節 有班機飛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青島、溫州、廈門、廣州、深圳、大連、西安和三亞等三十多個大、中旅遊城市,還有定期航班飛往俄羅斯、南韓、日本、泰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哈爾濱是中國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開放中心,也是中國省會城市中轄區面積最大、轄區戶籍人口第三多的特大城市[9][8],現轄9區、2市、7縣,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
香港哈爾濱節: 動漫節2023|吸睛Coser大合集(第3日最新相輯.第4部分)↓↓↓↓
鍋包肉是東北菜系中最著名的菜餚,是以豬肉為主料,酸甜口味的一道料理。 該菜餚20世紀初起源於哈爾濱的濱江道台府[129]。 此菜是精選豬里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馬鈴薯澱粉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酥脆後撈起,並佐以糖漿、米醋、生薑、大蒜所製成的醬汁,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 香港哈爾濱節2025 香港哈爾濱節2025 哈爾濱的鍋包肉和中國其他地區的改良做法有所差異,如遼寧做法即使用番茄醬和橙汁製作醬汁,而哈爾濱傳統做法的風格是白醋、生薑口味為主,具有明顯的金黃色,口感酥脆。 此菜最初的味道是咸鮮口味,為了招徠外國賓客,濱江道台府的首席廚師鄭興文將這道菜改造為酸甜口味,最初命名為「鍋爆肉」,因外國人漢語發音問題,被傳為「鍋包肉」[129]。 哈爾濱正處於金融業加速期,其金融業的「利基市場」成為國內外銀行紛紛鎖定的一塊肥碩蛋糕。
香港哈爾濱節: 香港哈爾濱冰雪節 香港首次大型戶外冰雕節已經開始 展期至2015年1月4日
2016年4月18日,哈爾濱地鐵集團官方網站發佈《哈爾濱市城市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 環境影響評價公示》[117],規劃線路總長約85km,包括65座車站。 全市早期曾遠期規劃九線一環10條線路,總長度340公里[118]。 除規劃的九線一環之外還規劃了至阿城區的輕軌地面線路,但隨着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的詳細規劃出台並相繼開工,與早期的規劃已有巨大變化。 此外哈爾濱市還在2015年和綠地集團簽約修建6號線(群力新區-道外化工路,全長33km)和9號線(哈西客站-機場,全長28km),預定於2016年開工[119],但後期未有實質性提請環評及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等動作。 松花江哈爾濱港於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開放口岸,成為東北內河最大的水陸換裝樞紐港和國際口岸港,汽輪可從哈爾濱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齊齊哈爾市,哈爾濱以下可通千噸以上的江輪,經俄羅斯遠東地區出海。 目前已經實現江海聯運,可直達日本海[107][108]。
香港哈爾濱節: 香港哈爾濱冰雪節 戶外冰雪嘉年華再度Encore
清中後期,隨着「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哈爾濱地區人煙漸盛。 嘉慶二十年(1815年),為安置「京旗閒散」,編制以雙城堡為中心的《京旗移墾城鄉居民點體系規劃》。 香港哈爾濱節 道光五年至二十七年(1825年-1847年)伐木建成3城、24旗營(120旗屯),其中哈爾濱市區有13座旗屯,屬東官所右翼各旗營。
香港哈爾濱節: 動漫節2023|吸睛Coser大合集(首2日.第4部分)↓↓↓↓
2010年哈爾濱市區常住人口5,878,939人,居副省級城市第九位[68][69]。 和2000年進行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比較,十年間哈爾濱市人口增加了1,222,612人,增長了12.99%,年均增長率1.23%[70]。 男性所佔比例略高於女性,分別為50.85%和49.15%[71]。 哈爾濱市的人口出生率僅為6.95‰,與12.13‰的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東北地區的經濟總量、人口以及面積均佔全國的近十分之一,亦是有待港商開墾的「經濟處女地」。
香港哈爾濱節: 文化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春晶說,藉助啤酒節的平台,她的吹糖人手藝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每天都要賣出二三十個糖人。 讓遊客朋友們在品嘗美酒的同時,了解更多哈爾濱的文化,是她作為傳承人的使命,也是她的驕傲。 香港哈爾濱節2025 每到中秋,元朗大橋街市都會化身成「燈籠街」,皆因內有逾千個手紮燈籠掛滿四周,供市民前往參觀選購。 手紮燈籠款式千變萬化,除了有蓮花、玉兔、金魚、楊桃等傳統造型外,還有海龜、恐龍、南瓜車等,吸引不少大人細路打卡拍照。 場內設有7個光影藝術裝置,配合強勁音響,組成具有張力的視覺及聽覺體驗。 參觀人士進入系統後,需要利用鏡頭與它們所顯示的圖案接觸,系統會與觀眾互動,隨着參觀者的活動產生出不同形態和變化,十足元宇宙內,高端智慧的智能系統。
香港哈爾濱節: 動漫節2023|吸睛Coser大合集(首2日.第6部分)↓↓↓↓
截止2013年,哈爾濱市擁有A級旅遊景區78家,S級滑雪場12家,星級賓館89家[92]。 眾多的教堂使市民覺得西方色彩過於濃重,於是,市民在1921年捐款籌建了一所寺院——極樂寺。 加上文廟等中式建築,使哈爾濱的建築風格更加豐富多采。 哈爾濱的城市建築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尤其別具風韻,被譽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127],其獨特的深受俄羅斯和歐洲風格影響的建築及街市景觀聞名遐邇。
香港哈爾濱節: 哈爾濱市
雜誌社較多,其中《格言》、《當代歌壇》、《當代體育》等已是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知名雜誌,具有廣泛影響力。 由於歷史上受大量俄羅斯移民的影響,哈爾濱菜還包含俄羅斯風味的菜餚[127]。 在哈爾濱,特別是沿中央大街兩旁,有數家地道的俄羅斯風格的西餐廳[131]。 哈爾濱市普通高中學生會考通過率在全省各地市處於首位[125]。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41所,其中黑龍江省重點高中八所,哈爾濱市重點高中十一所。 創建於1900年的哈爾濱啤酒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83]。
香港哈爾濱節: 動漫節2023|吸睛Coser大合集(第3日最新相輯.第2部分)↓↓↓↓
公元1114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即完顏旻)率兵抗遼 [19] , 發動「寧江州」、「出河店」之戰,大敗遼兵十萬人,1115年稱帝,建立金國,年號收國,
香港哈爾濱節: 鐵路
對於銳意進一步拓展內銷的香港品牌來說,東北地區無疑是一個充滿商機的新興區域市場,更是打入東北亞經濟圈的上佳切入點,以及向俄羅斯、獨聯體乃至中東歐市場進軍的踏腳石。 香港哈爾濱節,【香港冰雪節快報】香港哈爾濱冰雪節2014第一屆! 《香港哈爾濱冰雪節》將於2014年10月3日舉行盛大開幕典禮,多位哈爾濱市政府代表均會出席,更有本地歌星演唱及多項文娛表演,節目內容豐富,演出嘉賓包括MariaCordero、連詩雅、葉世榮、… 20世紀20年代,道外區是哈爾濱中國居民集居地,中華巴洛克建築也主要位於道外區。 這種建築外觀以巴洛克建築風格為主體,融入中國傳統四合院的設計思想。 建築多為兩層或多層,就形成了「雙層四合院」,即老哈爾濱人所說的「圈樓」。
2005年哈爾濱市共有少數民族人口63.19萬人,滿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7.1%,列少數民族第一位,其次是朝鮮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3.2%,第三是回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8%,也有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等。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0,009,854人[73]。 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35,97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26,117人,下降5.89%,年平均增長率為-0.6%。 其中,男性人口為5,007,089人,佔總人口的50.02%;女性人口為5,002,765人,佔總人口的49.98%。 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067,709人,佔總人口的70.6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942,145人,佔總人口的29.39%。
清朝建立後,旗人舉家遷徙入關後,哈爾濱市區土地荒蕪。 雍正、乾隆年間,按「屯墾實邊」規劃,在今哈爾濱江南先將庫叉河(俗稱運糧河)至阿什河沿江5公里地帶劃為牧場,設莫力街(馬場),後建小嘎哈、大嘎哈(今香坊成高子一帶)、西嘎哈(今動力旭升街一帶),並向東擴展了牧場,在江北設水師營(今前進鄉雙口面一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設阿勒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屬於吉林將軍。 元、明時,今哈爾濱地區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 明末清初,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此城遺蹟現已闢為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並於2005年重新整修
1985年起,哈爾濱市在每年1月5日起舉辦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冰雪節期間,舉行大型的冰燈遊園會、冰雪大世界、雪博會等冰雪活動。 冰雕取材於松花江中的大型冰塊,最大的作品可達數公丈高。 冰雪大世界每年需從江中取冰超過120,000立方米[151]。 哈爾濱市民也利用氣候條件,自發組織各種冬季娛樂項目,如冬泳、雪橇、滑冰等。
該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人行方石路寬10.8米,歷時三年修成。 1996年8月,哈爾濱市政府啟動中央大街改造工程,並於1997年6月1日正式開放,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條商業步行街。 哈爾濱的宗教活動在中東鐵路修築前,以佛教和道教為主。 1896年8月,俄國東正教在香坊修建了哈爾濱的第一座教堂——尼古拉教堂。 到1937年,哈爾濱有各種宗教建築121所,其中基督教30所,道教21所,佛教20所,東正教19所,道德會、紅十字會11所、日本神教7所,天主教5所,伊斯蘭教5所,猶太教2所,文廟1所。 1980年以後,宗教活動得到恢復發展,目前有20多處宗教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