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裹景點多多,像置放於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外的巨型魚骨標本,正是遊人必到的打卡位。 鶴咀位於港島南端,被列為海岸保護區,但因交通不及石澳般方便,所以有「隱世天堂」之稱。 要前往鶴咀,可於筲箕灣乘搭9號巴士,在鶴咀道下車,步行約1小時至電訊公司的發射站,或選擇自駕遊亦可。 到達禁區後,沿旁邊小路步行約半小時,便可找到鶴咀海岸保護區的指示牌,向左行,能一睹鶴咀燈塔。
- 有人說,每一個夜更司機都總有一次撞鬼的經歷,其實不是。
- 原來魚骨的主人是殺人鯨「海威」,生前於海洋公園服務達18年,曾為不少港人帶來歡樂,令人懷念。
- 鶴咀行山路線中的鶴咀燈塔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燈塔,於1875年已經存在,被列為古蹟。
- 鶴咀位於港島南端,被列為海岸保護區,但因交通不及石澳般方便,所以有「隱世天堂」之稱。
- 離開鶴咀山頂,踏西邊山坡,邊俯瞰不久前剛探遊的廢礦場,邊下降至大風坳。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在洞內,海浪沖刷着石卵,發出咯咯聲,由於直通大海,在狹窄的通道裏海浪聲像被放大,響亮如雷。 及後,返回水泥路續往下走,達至海邊的鯨魚骨架標本。 沿岩岸左走不久,來到海邊的蟹洞,中間有一洞口,遠看像巨蟹。
石澳鶴咀: 歷史
石礦場位於南區石澳附近的鶴咀半島西岸一帶,佔地45公頃。 來到石澳,先探探天后廟,走走沙灘,然後來到灘尾的海神廟。 在廟旁的士多後,有簡單水泥梯級上山,經過墳區後,再上走一會,便來到石板坡之下了。 有人說,每一個夜更司機都總有一次撞鬼的經歷,其實不是。
鶴咀海岸保護區景點多多,可以參觀雷音洞、鯨魚骸骨標本和著名景點蟹洞。 放在海洋科學研究所外的巨型魚骨標本,正是遊人必到的打卡位。 留意戶外活動記得穿合適的服飾,如防滑的行山鞋,攜帶充足的水、防曬功夫不要馬虎呀。 沿鶴咀電台入口左方的小路繞走至另一端入口,踏上前方的水泥路後,於路口右走緩緩而下(左走可往燈塔),走至海洋科學研究院前約數十米,於左方有石級下行至雷音洞。
石澳鶴咀: 石澳鶴咀
於山上除俯瞰石澳、遠眺東龍島及蒲台島,更可俯視鶴咀海洋保護區的全景。 簡單來說,海底電纜潛藏在一定深度的海底,支援我們使用的網際網路,我們會透過它來傳送大量的檔案。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觀賞燈塔,鶴咀燈塔建在懸崖之巔,從這裏眺望出去,在夕陽的渲染下,海面上波光粼粼,閃爍着五光十色的光環。 現時,香港共有6座燈塔(想知道香港其他燈塔係邊?),而鶴咀燈塔,舊稱為德忌立角燈塔,建於1875年,是香港最古老的燈塔。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鶴咀道的盡頭,你來到電訊公司發射站的大閘前。
鶴咀行山路線的交通方法是首先到達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往石澳方向的9號巴士,假日和平日往鶴咀的班次都有所不同,除了查時間表,記得上車前問車長該班次會否經鶴咀。 石澳鶴咀 當日我們坐的士入到鶴咀,在士多下車開始行,這個方法可以行少一半路。 我們一直行都見有的士載客繼續入,然而去到電台位置,車就不可再入需要下車,大約再行15分鐘就到達鶴咀海岸保護區。
石澳鶴咀: 巴士站位數目
這座圓柱形燈塔又稱德忌立角燈塔,高9.7米,一身象牙白色,其拱形門口別具特色,早於1875年啟用,是香港第一座燈塔建築,亦是法定古蹟。 坐在燈塔的梯級邊,可欣賞碧海藍天,在柔和的海風吹拂下,感覺寫意。 沿巴士站旁的鶴咀道路口走,可以遠眺大潭灣和赤柱的景色。
沿引水道向右下行,繞走建築物旁的小徑後接上行車路。 下行不久,於右方有「六角天線陣」的草地旁,取捷徑,進入右方小徑沿引水道而下,及後繞行石牆,走至中段的引水道分支向右下行,隨後沿引水道向左或右走不久,接回行車路。 繼續走,就會看到一條分岔路,一面是前往白色燈塔和海底電纜站,另一面前往鶴咀海岸保護區。 折返至石屎路前行,便來到了鶴咀海岸保護區,首先會見到曾有傳是海洋公園殺人鯨海威的骸骨的鯨魚骸骨標本,展示了頭顱、魚背及胸骨。 下車後見到通往鶴咀行山路線的入口,沿著鶴咀行山路線鶴咀道行,大概走15分鐘便會看到士多,有售山水豆腐花、燒賣等食物,大家可以在這裡休息。
石澳鶴咀: 鶴咀行山路線:筲箕灣巴士總站 –> 鶴咀道–> 鶴咀燈塔–> 鶴咀雷音洞 –> 鶴咀海岸保護區–> 筲箕灣東大街
博物館內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自2020年起館內舉行展覽系列「循聲覓道: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出多個本地傳統工藝如舞獅、白鐵、花牌的相關展品。 昔日此站所處的一段鶴咀道不設迴旋處,而是石澳道其中一段,巴士駛經此站後便要180度掉頭[1]。 鶴咀(Cape D’Aguilar,城巴地點代號為CDA)巴士站,位處港島南區大風坳鶴咀道水務署鶴咀食水缸外,為一位於迴圈上的巴士中途站。 因應當天前往鶴咀的人流,你或許可以拍到全景,或者需要排隊拍洞口。 鶴咀這裡有蟹洞,聞說要爬到最高看下去才似,我就沒有走上去,大家有興趣可以試下,眼見很多人也在石上拍攝。
石澳鶴咀: 香港好去處:古蹟懷舊半日遊
在這裡的浪有時很大,差點把我的相機都弄濕了,如果大家想走到石上拍攝,小心給浪打到全身濕透,也要小心岩石濕滑。 石澳鶴咀 但看著前排的人慌忙逃生,心裡是有點興奮刺激(我認我心腸壞)。 從宿舍出來後向上走,走到盡頭會看到一道上了鎖的門,不用理會,在旁邊的路走,就會到達鶴咀懸崖。
石澳鶴咀: 路線資料
想穿過大閘繼續前行時,會發現一個警告牌寫著「私人地方,不可擅進」。 不過不用擔心,在左手邊的草坪上,你會看見早被行山人士「開發」的小道,只要從旁邊草地前進便可。 另外,鶴咀海岸保護區不同一般海邊,不要去剷沙同掉石仔落海,那怕翻起石頭都不可以。 這樣也能玩大半天,晚上還能拍到銀河、蟹洞或海威做前景的星空銀河,是香港以外的地方沒有,感覺是珍貴的。 他指被人干擾過的樣本不能再使用,為安全起見也會整批重新再做。
石澳鶴咀: 香港山澗足印 GoHikingHK
秋天已至,又是登山好季節,於是跑到石澳沙灘,踏山徑上石板坡,直上鶴咀山。 除了欣賞陡斜有趣的石板坡外,沿途可俯瞰石澳沙灘和香島灣前的五分洲,並眺望對山的龍脊,實在賞心樂事。 離開鶴咀山頂,踏西邊山坡,邊俯瞰不久前剛探遊的廢礦場,邊下降至大風坳。 石澳鶴咀 阿全說夜能讓人冷靜,看著街燈的霉黃在窗外倒退,他亦享受路上馳騁的爽,「畢竟日間幫忙太太生意太勞累。」15分鐘車程,足夠聊一個司機的故事。
石澳鶴咀: 香港第一座燈塔
至於殺人鯨海威,由於專家擔心海威可能感染病毒,可能會動物傳人,早已在解剖後被焚化處理。 原路折返至分叉路口,轉右往雷音洞行,行10分鐘左右,左面會出現梯級,沿梯級走下去便到達雷音洞。 雷音洞是鶴咀行山路線著名的海蝕洞之一,是個受海水的侵蝕作用所形成的洞穴。 石澳鶴咀2025 命名為雷音洞,是因為每逢有海浪衝擊洞壁,都會有隆隆巨響。
石澳鶴咀: 司機拒載石澳鶴咀截車客
鑑於近年到訪鶴咀海岸保護區附近的遊人增加,該署已增派人員到保護區巡邏,如發現有人違規,會採取適當跟進行動。 石澳鶴咀2025 2012年至2016年期間,在鶴咀海岸保護區內因違反《規例》而被定罪的個案共有27宗,而雨水收集器及研究設施,並非於海岸保護區範圍內。 漁護署表示,鶴咀海岸保護區內進行的活動受《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第476A章) 規管(《規例》)。 署方在保護區附近設置資訊牌,並豎立告示牌提醒遊人遵守《規例》所訂明的守則。 石澳鶴咀 海岸保護區原意本來就是減少干擾,但遊人的意識又不強,不知道海岸保護區不可做任何康樂活動的話,就會干擾海洋生物;加上保護區不預計有遊人到訪,所以根本不會有垃圾筒。 石澳石礦場是香港一個已停用的石礦場,也是香港島最後一個石礦場,曾先後由澳洲派安混凝土,以及長江基建屬下的友盟建材(原安達臣大亞)營運。
石澳鶴咀: 香港巴士大典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石澳鶴咀2025 續沿車路往右緩緩而下,經過一右彎角後,留意左方有一水泥小徑及欄杆,於右方繞過圍欄,上走幾步,再繞過鐵閘的左右闊隙,續走水泥小徑。 經過右方的支路後續往前行,於下一路口左走幾步後接上右前方的林蔭泥徑和緩上行,前走不久,進入右方的下山小徑,入口有絲帶。
司機阿全在收聽《恐佈在線》,他好奇問乘客:「小姐,好多女仔都會叫我校細聲啲,你唔驚咩?」女乘客冷笑一下,沒有回應。 「你嚇我咋?邊度?」女乘客說自小擁有陰陽眼,靈體早已司空見慣,「剛才在飛鵝山個燈位,有成排(鬼)哄埋嚟望住我哋,你感覺唔到咩?」阿全關掉了網台,不發一言。 古代的時候,這裏是「衙門」大鵬協府和九龍巡檢司衙署的所在地,在駐軍撤走後曾經用作不同用途,像收容貧苦老人的廣蔭院(Almshouse)。 衙門內外設有不同展區,介紹九龍寨城的歷史,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和寨城南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都值得一看。
石澳鶴咀: 地方
由石澳巴士總站沿石澳道前走至迴旋處轉右,經過停車場來到石澳海灘。 沿沙灘往右走至盡頭的藍鷗士多燒烤場,進入其右方的河溪,沿溪前走不久,即接上左方的登山小徑,沿途以絲帶引路。 折返鶴咀道後,乘搭同一條巴士路線,不一會便可抵達石澳。 作為度假勝地,石澳一帶不乏色彩繽紛的小屋,還可找到充滿異國風情的咖啡廳,令人如置身歐陸小鎮,但打卡時,切勿騷擾居民或破壞公物。
石澳鶴咀: 路線資料
他說就因為遊人的好奇心,同事的研究心血就可能毀於一旦。 2010年沙中綫刊憲方案指出原石礦場會用作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沉管工場(直至2017年6月,沉管已經完成澆築,並於2018年4月全面拖出已注水的礦場)。 此外,東南九龍T2主幹道海底隧道段原訂選址石澳石礦場共用沉管工場,但自從在2013年決定改用隧道鑽挖機興建後,共用施工場地計劃亦無疾而終。
隨後,沿水泥路折返至鶴咀電台入口(下山後的路口),續走鶴咀道,途中經過鶴咀村,最後到達鶴咀巴士站完成行程。 鶴咀一向出名是世外桃源,途中又多景點,包括雷音洞、廢堡、燈塔、鯨魚骨標本、蟹洞等。 大家在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9號巴士到鶴咀道下車後,沿著鶴咀道開始走,大約走45分鐘,由鶴咀村旁小徑尋找機槍堡遺址。 他指平日起碼超過100人進入鶴咀,假日的人數更誇張。 在鶴咀道站下車,注意往鶴咀的班次不同,未必一定經過鶴咀道。
鶴咀行山路線中的鶴咀燈塔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燈塔,於1875年已經存在,被列為古蹟。 鶴咀燈塔由花崗石成砌,入口的鐵門上方佈滿幾何圖案,加上純白塔身,甚有希臘燈塔的感覺,是鶴咀其中一個熱門打卡地點。 先到筲箕灣巴士總站乘搭9號巴士到鶴咀道下車,一下車沿著鶴咀道開始走,大約走45分鐘,沿途風景宜人,還有山水豆腐花食,不過不要太遲去,因為會賣光。
鶴咀陸地部份非禁區,但海的部份是海岸保護區(Marine Reserve)。 他解釋,海水濺到、有海洋生物的位置也是禁區,主要作保育同科研用途,任何康樂活動都禁止,亦禁止接觸任何海洋生物,甚至踏足海水也不可。 鶴咀是本港現時唯一的海岸保護區,亦是香港31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生境多樣,有岩岸亦有珊瑚,同時人跡罕至,對生態少干擾,於1996被劃作海岸保護區。 研究所的考察船泊在外面,原本是職員才可登上,但很多遊人會上船影相,因船有alarm(警報),有人郁艘船就會響,所以alarm成日都響。 離開山頂,循原路走回剛才的山徑匯聚處,轉接西邊的山徑緩緩下山。 至近半山,可俯瞰那已復修的礦場,並眺望對山的龍脊。
石澳鶴咀: 歷史
它是一個海蝕洞,靠近洞口,耳邊隨即傳來陣陣巨浪聲,好奇的朋友不妨深入洞穴探索,直擊海水湧進山洞的氣勢。 石澳鶴咀是香港的一個海角,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及石澳地區的鶴咀半島南端。 於1875年落成的鶴咀燈塔和於1996年劃定鶴咀海岸保護區是這裏最著名的景點。
事發今日(15日)下午3時許,一名32歲吳姓男子在石澳鶴嘴海岸保護區郊遊,拍照時懷疑危站岸邊,意外被大浪捲走。 眾所周知,荃灣是「吃好西」天堂,掃街食到飽絕對不難,但去荃灣區不只是「食」而已。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前身是客家圍屋,擁有200多年歷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美食推介:看完不同的岩石後,不如到石澳的海景餐廳 Cococabana 品嚐法式地中海菜餚,彷彿出國度假一樣,夠寫意。 鶴咀是香港的一個海角,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及石澳地區的鶴咀半島南端,以香港第一任副總督 Sir George Charles D’Aguilar 而命名。 這裏的鶴咀燈塔早在於1875年落成,是全港現存最古舊的燈塔。
小編把這一景點放在最後,並且用括號括住,原因是前往機槍堡需要橫跨叢林和一定的爬山技巧,因此沒有經驗者就最好不要前往了。 如果用BB車,除了一少段泥沙路地面不平,其他都是車路,大家都可以好輕鬆推車。 為了過多遊人造成嚴重滋擾的問題,研究所曾經於2015年與漁護署、警方、港大物業處以及PCCW開會商討問題,但會後也沒有實際成果。
石澳鶴咀: 石澳鶴咀
沿着石澳村路走到盡頭再落石梯,可發現連接石澳與大頭洲西岸的連島沙洲,站於岸邊的岩石,眺望石澳灣,可讓人將煩惱拋諸腦後。 建於沙洲上的藍色小橋被稱為「情人橋」,只要有藍天白雲作襯托,有情人即可於橋上拍出動人靚相。 走到橋的另一端,再登上大頭洲的頂點,可俯瞰石澳的全貌,但沿途沒有樹蔭,大家宜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