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於1976年開辦84線(即現今74K線),為三門仔提供巴士服務。 由於三門仔新村本身人口不多,加上專綫小巴20K線加入競爭,74K線於1991年改為每天上下午繁忙時間服務(兩味線)。 其時74K線雖在三門仔設總站,受總站迴旋處空間淺窄,以及該線行車時間編排緊湊影響,巴士一般在總站停留片刻便開車離去。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區內亦有許多老幼咸宜的景點,例如前身為九廣鐵路大埔墟火車站的香港鐵路博物館,當中記載了香港鐵路發展的歷史,同時亦是小朋友放電的好去處。
三門仔亦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所在地,教育徑沿途有各式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岩石,共有16個景點,可了解連島沙洲同多種岩石嘅形成過程,以及海蝕、風化同褶曲等嘅地質現象。 若想瀏覽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的詳情可到新界單車徑網絡專題網站,「香港出行易」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亦載有三門仔海濱單車徑的路線圖。 沿着荃灣海濱公園及荃灣公園漫步,可從荃灣西海濱遠眺,將青衣、藍巴勒海峽及汀九橋的景色盡收眼底。 黃昏時分,落日餘暉映照着城市的醉人景致,總會吸引不少市民駐足欣賞。 至於在荃灣公園附近的荃灣體育館,則提供多元化的康體設施,適合一家大細享受運動的樂趣。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荃灣海濱段
土木工程拓展署七月三十一日公布,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已經開通。 該段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長約900米,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 周邊有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自然風景十分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此外,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該段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沿途可以觀賞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景色,署方形容自然風景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 政府致力分階段推「新界單車徑網絡」,目標是要把不連貫的新界東西單車徑連接起來,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多消閒選擇。
- 土拓署網頁資料顯示,三門仔新村東面迎向船灣海,南面則連接馬屎洲,三門仔段單車徑可飽覽整個船灣避風塘的景色。
- 如果想讓小朋友親近大自然、認識生態和觀鳥,可到訪香港濕地公園,以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重要性;亦可參觀全港首個設有室外閱讀空間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享受親子閱讀之樂。
- 另外,位於三門仔新村內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香港首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資訊和教育中心。
-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該單車徑網絡西起屯門,途經元朗、上水、粉嶺、大埔和沙田,東達馬鞍山。 政府致力分階段推展「新界單車徑網絡」,目標是要把不連貫的新界東西單車徑連接起來,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多消閒選擇。 由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約20分鐘,舊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都有站上車。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地處鹽田仔的三門仔總站,與對岸陸地以堤壩相連,並於壩頂築建三門仔路。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巴士總站位於三門仔路東面盡頭迴圈,被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三門仔堂、暉曜花園、聯益漁村和三門仔新村所包圍。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元朗 – 上水段
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全長約900米,由三門仔路延伸。 三門仔為本港歷史悠久漁村,秋冬時節海邊經常出現「藍眼淚」景觀。 而三門仔海岸可以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遠眺會望到八仙嶺、船灣海及吐露港。
相信大家讀過宋代忠臣文天祥的《正氣歌》,原來其後人居所—大夫第正是坐落此區,附近更設有文天祥公園,供遊人懷緬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義情操。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遊人可在此站落車,經三門仔新村前往大埔地質教育中心與馬屎洲特別地區。 單車徑會途經風景優美的景點;市民沿途可欣賞自然生態,並參觀文化景點。 因此,該單車徑十分適合一家大小、三五知己或一眾單車「發燒友」使用。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三門仔 馬屎洲
該區又曾見證本港紡織業的輝煌時期,文化歷史豐富,每逢假日都吸引許多熱愛文化藝術的朋友到來。 香港科學園毗鄰白石角海濱長廊,環境優美,跟大美督同屬休閒勝地。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區內亦有三門仔漁村,可體驗老漁村風情,而馬屎洲的岩石奇景和共有近180個蝴蝶品種的大埔鳳園蝴蝶保育區,更是令人讚嘆的大自然奇跡,讓人留連忘返。
- 市民可下載「香港出行易」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了解單車徑路線,並獲取即時交通消息,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出行安排。
- 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全長約60公里,並已於2020年全線開通。
- 三門仔為本港歷史悠久漁村,秋冬時節海邊經常出現「藍眼淚」景觀。
- 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自然風景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 區內亦有三門仔漁村,可體驗老漁村風情,而馬屎洲的岩石奇景和共有近180個蝴蝶品種的大埔鳳園蝴蝶保育區,更是令人讚嘆的大自然奇跡,讓人留連忘返。
- 馬屎洲被譽為「戶外地質博物館」,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的地質景點。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馬屎洲擁有豐富的天然地理資源,奇形怪狀的岩石,原來已有超過2.8億年歷史,行山時一路上可見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景觀開揚。 土木工程拓展署27日宣布,由於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柴灣公眾填土躉船轉運站上午8時30分起停止開放,直至另行通知。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衝出嚟玩】試踩全新單車徑!大埔三門仔單車一日遊 飽覽船灣避風塘+3大打卡位
另外,位於三門仔新村內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香港首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資訊和教育中心。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中心介紹三門仔漁民的生活文化、展示了三門仔新村一帶的生態和地質特色、及展出多件漁村文物和岩石標本,設導賞服務。 馬屎洲被譽為「戶外地質博物館」,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的地質景點。 三門仔村原是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的一個漁村,昔日白沙頭洲與伯公咀之間的兩個小島形成三道小水道,連接船灣海和赤門,因此被命名為「三門仔」。 其中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全長約60公里,並已於2020年全線開通。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放假好去處】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開通 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土拓署網頁資料顯示,三門仔新村東面迎向船灣海,南面則連接馬屎洲,三門仔段單車徑可飽覽整個船灣避風塘的景色。 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31日)公布,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已經開通,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長約900米,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自然風景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發展局亦在社交網站指,為配合周邊的自然環境,單車徑旁邊種有不同品種的樹木。 單車徑盡頭設有休息處,提供不同配套設施,方便市民休憩和遊覽附近景點,例如三門仔漁村、馬屎洲世界地質公園,又或到船灣避風塘防波堤上,欣賞醉人晚霞。 大學站、沙田和馬鞍山均以自然風光、文化氣息和悠長的單車徑而著稱。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香港巴士大典
區內有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墟市之一—聯和墟聯和市場,亦有龍躍頭文物徑和文武二帝廟等古蹟文物,見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此段由荃灣海濱公園至灣景花園的單車徑長約2.3公里,沿海濱而建,可欣賞藍巴勒海峽和青衣島的優美風景。 此段單車徑屬荃灣至屯門主幹線的一部分,如想了解更多有關荃灣至屯門單車徑的詳情,請按此瀏覽。 「香港出行易」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亦載有三門仔海濱單車徑的路線圖。 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全長約60公里,並已於2020年全線開通。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吐露港圍
此段單車徑走線頗具特色,設計上特別着重安全及環境美化,並沿途設有單車匯合中心及休息處等輔助設施。 三門仔新村至今仍保留着濃厚的漁村風貌,避風塘上停泊着一艘艘舢舨船,防波堤外搭建了大大小小的魚排。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夕陽西下,金光灑落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適合遊客到訪「打卡」留念。 過往由大埔市中心踩單車到大尾篤,路過三門仔通常過門不入,主要原因是三門仔沒有單車徑,不過情況經已改變。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上水至大學站段
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日前已正式啟用,大家可以感受該處的漁村風情。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政府致力分階段推「新界單車徑網絡」,目標是要把不連貫的新界東西單車徑連接起來,希望為市民提供更多消閒選擇。 全長11公里連接元朗至上水的單車徑已於2020年9月開放予公眾使用,標誌整段60公里長由屯門至馬鞍山的新界單車徑主幹線落成。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土木工程拓展署七月三十一日公布,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已經開通。單車徑是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長約900米,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大家可以欣賞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自然風景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單車友又多一個地方啦!
74K線於2011年12月19日與275及275S線合併並改為循環線,再度提供全日服務,此站因此變為74K線的循環點。 據土拓署介紹,三門仔新村至今仍保留着濃厚的漁村風貌,避風塘上停泊着一艘艘舢舨船,防波堤外搭建了大大小小的魚排, 盡顯漁村的獨特風光。 市民可下載「香港出行易」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了解單車徑路線,並獲取即時交通消息,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出行安排。 如果想讓小朋友親近大自然、認識生態和觀鳥,可到訪香港濕地公園,以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重要性;亦可參觀全港首個設有室外閱讀空間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享受親子閱讀之樂。 至於元朗,自元朝末年起,已有人聚居,因此區內有不少有關當地宗族文化的歷史古蹟及懷舊文化。 如想了解香港的原住民歷史和宗族文化,不妨踏上屏山文物徑,走訪當地祠堂、廟宇、庭院和古塔;亦可參觀青松觀和妙法寺等名勝古蹟,享受清幽寧靜的環境,以收洗滌心靈之效。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單車徑|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7.31開通 4大設施飽覽船灣避風塘
如時間合適,更可前往欣賞日落的熱門地點-烏溪沙石灘;夕陽西下時,每每吸引許多居民和遊人信步海濱,細味生活。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香港文化博物館設有各式展覽,參觀者可穿梭歷史長河、品味古代藝術。 此外,區內的曾大屋是全港保存最為完好的客家圍村之一,村內仍有當年使用的花崗岩、青磚和木材留存至今,默默見證時光流逝。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 時至今日,三門仔新村依舊保留著濃厚漁村風味,不少村民以捕魚為業。
此段單車徑走線設計上特別着重安全及環境美化,並沿途設有單車匯合中心及休息處等輔助設施。 三門仔海濱單車徑2025 至於荃灣海濱段單車徑及單車匯合中心已於2021年7月全面開放,此段由荃灣海濱公園至灣景花園的單車徑長約2.3公里,沿海濱而建,可欣賞藍巴勒海峽和青衣島的優美風景。 位於島上東南面海旁的自然教育徑全長1.5公里,介紹島上各種古老沉積岩及多種地質現象。 元朗至上水段的景點洋溢自然與人文氣息,處處流露出悠久歷史和歲月痕跡;既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亦有多項歷史文化古蹟。 元朗最為人熟悉的自然景點,當數南生圍;該處風景秀美,環境怡人,多年來都是深入民心的「打卡」勝地。 此外,米埔自然保護區有「雀鳥天堂」的美譽,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身之所,亦是水鳥遷徙的重要中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