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受領時已知無法律上原因:受領時所得之利益。 (B)受領後知無法律上原因:知無法律上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 【案情摘要】原告诉称其与被告一是由同一人控股的公司,替被告一向被告二偿还借款。 不當得利例子 法院认为被告一所提交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强于原告提交的反证。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不当得利是指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曾某因失误,将自己的款项转给李某,李某取得该款没有法律根据,并使曾某利益受损,曾某有权请求李某予以返还,故对曾某要求李某返还5万元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 給付不當得利,指受益人受領他人基於給付行為而移轉的財產或利益,因欠缺給付目的而發生的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例子: 讓法律人 APP 幫你實現「法律用語隨手查自由」!
2、財產或利益的消極增加,即因財產或利益本應減少而未減少所得的利益。 債務人以其總財產為一般債權提供擔保,債務的減少或消滅,使債務人原本應履行債務的負擔減少或消除,對他而言,也是一種受有利益。 例如甲依據與乙簽訂的勞動契約為其提供勞務,後勞動契約因違反勞動法而被宣告無效,使得乙因甲提供的勞務而受有利益。 (4)無合法權利擅自使用他人之物的人也因物的使用而受有利益。
不当得利使得受益方长期处于不得不“自证清白”的尴尬地位。 本案系汇款时不小心输错收款账户,将款项误转给无关的第三人,付款人可依不当得利向第三人主张返还的典型案例。 不當得利例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不當得利例子2025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和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当行为人误将资金转入无关的第三人时,第三人即取得不当利益,行为人有权要求无关第三人返还不当利益。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之返還範圍
于是,w说服z,以z为原告,并委托我作为代理人,以h为被告、w为第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h返还不当得利8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不當得利的型態主要有兩種,分為「給付型不當得利」和「非給付型不當得利」。 前者指基於給付行為而發生的不當得利,例如原本基於買賣契約應給予他人物品,之後契約失效,該給付之法律上原因不再存在的情形。 後者則指並非基於給付行為而產生的情形,如某人將他人所有之油漆取來漆在自家的牆壁上,該油漆之利益亦屬不當得利,惟其並非因給付行為而來。 通常發生的例子,原告主張其交付被告款項係基於借貸契約關係之事實,既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對於兩造就系爭款項有借貸意思表示互相一致之事實,即應負舉證之責任。 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未缴纳的应予补缴。
- 即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所收取的电费不属于不当得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 李某芳辩称其收到的款项不属于不当得利,李某芳的母亲周某英与毛某明系朋友关系,自2010年起,毛某明就陆续向周某英借款,毛某代毛某明向李某芳转款100000元是用于偿还周某英的借款。
- 但是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對於已過訴訟時效的債務為清償,債權人可以合法保有該清償利益,不構成不當得利。
- 【提示】 ①不当得利制度目的在于纠正财产利益变动当中的不正常关系; ②不当得利的受损人取得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以受益人返还其不当得利为目的; ③不当得利不以受益人主观过错为要件。
惡意受益人依上述方法返還受損者利益,仍不足以彌補受損者損失時,惡意受益人應承擔賠償義務。 此項賠償義務為一種特別賠償義務,不以受益人故意或過失為要件。 受益者的這些行為在有故意或過失時通常也構成侵權行為,如未經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的名稱構成了對權利人人格權的侵犯,受損者也由此獲得了對受益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產生了不當得利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競合。 清償期到來之前,債務人並無清償義務,此時債務人的清償應是非債清償,但債權人的受領並非無合法原因,此時的清償也發生債務消滅的效果,故不發生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例子: 利益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
如果基于某种法律关系”取得”某种利益时有合法根据、而”占有”没有合法根据时,一般不属于不当得利。 无法律上的原因是不当得利发生的要件,若当事人之间事先存在合同关系,则一方因他人的履行而受利益,应当认为具有法律上的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 本案中,原被告均承认,原告与案外人王五之间存在合伙关系,即便该合伙关系只有口头协议,该协议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
正法是指達到共同生活的基本觀念;成法是指依一定的技術所制定的法規。 債權說主張,債權是不當得利的基礎觀念,受益若以無債權關係為基礎,即為無法律上的原因。 相對關係說主張,財產的變動以當事人之間具有相對法律關係為基礎,若受益人與受損人之間欠缺相對關係的,即為無法律上的原因。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的時效
2.惡意受領人: 不得主張所受利益不存在而免負返還義務。 (1)要件: 不當得利例子2025 受領時已知或其後知無法律上原因之受領人。 (2)返還範圍: A.償還:
不當得利例子: 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的要件
出借人仅依据金融机构划款凭证提起诉讼,借款人辩称划款系出借人偿还双方以前的借款并就此提供了相应证据的,出借人应就借款关系成立承担举证责任。 不當得利例子 三、因果关系:受益人获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指指他方损失是因一方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他方受损的原因。 不當得利例子2025 被告袁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廖某某人民币29000元。
不當得利例子: 我的東西還我!—不當得利專題(二):給付型不當得利之「無法律上原因」/蔡瀚文
如在因附合、混合、加工而獲得被添附物所有權時,允許被添附物原所有人向受益者依據不當得利請求權主張與被添附物價值相當的利益返還。 不當得利例子2025 不當得利例子202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本案中,被告将15000元现金交给原告,请求原告将15000元汇入被告的账户,原告通过网络转账,不慎操作两次,导致被告多收了一笔15000元。 原、被告之间无其他业务来往,故被告多收取的15000元没有合法根据,应认定为不当得利。
不當得利例子: 不当得利的理解与适用
本案争议焦点是:林某某是否可以基于不当得利请求权要求林某返还案涉款项。 不當得利例子2025 不當得利例子 我国现行法律基本确认了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基础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即主张权利的人应就权利产生的法律要件事实举证。 对于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之要件與效力(民法第179條)
一、一方获得财产利益:一方获得财产利益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一定事实结果而使其获得到财产利益(财产、利益)。 不当得利在我国是一个不显眼的民事制度,到目前为止只有《民法通则》第92条、《民法通则意见》131条作出规定,过于简单。 经查,2018年4月15日至同年11月15日,被告付某B在深圳市某某假日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的某某养生会所足浴部上班。 其入职后,于2018年5月2日向公司交纳押金2000元。 2019年1月5日,该养生会所通过其财会人员即本案原告付某A的银行账户转账2000元给被告,即退还被告交纳的押金。 2019年1月27日,原告转账给被告10000元。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之構成要件與請求返還範圍
不當得利的概念不存於古典羅馬法中[2],但羅馬的法律編纂者最終根據古典羅馬時期的兩種訴因,condictio 以及 actio de in rem verso,闡明了不當得利原則[1]。 消極的受損害則是指可預期本應增加的財產最後並未真的增加,例如:房東本來可以從房客處收到租金,但房客實際上沒有付錢給房東。 消極增加則是指財產的數額或價值雖未提升,但本應支出的財產最後並未實際支出的情形,例如:小明本該給付 100 元和老闆購買便當,但最後並未付錢就把便當拿走。 给付系履行道德上的义务,如对亲属误以为有抚养义务而抚养;对救治自己生命的人支付报酬;对玉成其事的媒婆支付报酬;民间的礼尚往来等。 如文字一般,這句法諺闡釋了不應該讓任何人以不法手段取得他人財產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也早已滲透進我們所知的各個法學領域,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W向h核实是否收到一笔8000元的汇款,隔天,h否认收到过该笔汇款。
不當得利例子: 民法成年年齡下調至18歲,何時生效?有哪些影響?
《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三、其他收益上缴国家: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不属于返还范围,应当在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予以收缴。
不當得利例子: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而婚外第三者取得该财产并无合法依据,构成不当得利,此时夫妻另一方可基于其对该共同财产的合法权利向婚外第三者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要求其返还该财产,法院对此依法应当予以支持。 男女双方恋爱期间,一方以结婚为目的出资为另一方购房,属于目的性赠与,不适用合同法上关于赠与的一般规定,当给付目的不能按照给付意图实现时,受领给付即欠缺保有给付利益的正当性,构成不当得利。 基于给付的不当得利,无法律上的原因并非单纯的消极事实,法院在认定有无法律上的原因时,应予以具体化和类型化,使不当得利请求权建立在一个客观上可供检验的构成要件上。
非給付型不當得利,指並非基於給付行為而產生的情形;例如某人將他人所有之油漆取來漆在自家的牆壁上,該油漆之利益亦屬不當得利,惟其並非因給付行為而來,又可分為侵害型、求償型以及支出費用型三個子類型。 不當得利例子 Condictio 授权原告追回被告手中的物或金钱。 被告被视为借款人,并被要求归还该物或金钱[3]。
不當得利例子: 法律效果
2014年5月19日,莫某再次向案外人墙某转账43000元,用途载明:邹某还借款。 2014年3月至同年11月期间,莫某与邹某系恋爱关系。 2019年3月1日,莫某通过电话向邹某催要其代邹某偿还的墙某借款78000元,邹某表示等经济宽松了偿还。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诚信建设,大竹县人民法院、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广安市邻水县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七则典型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不當得利例子: 返還訴訟
因此,不当得利的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害人。 《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原告主张基本电费应系合同二约定的每月支付3000元的设备管理费,不应再分摊。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
是否為道德上的義務,依社會觀念及當事人之間的關係,給付標的物的價值等情況認定。 不當得利例子 不當得利是民法中債法上的重要概念,意指無法律上的原因受有利益,致使他人受有損害,而負有利益返還責任之情形。 李某和王某是邻居,李某因为得了癌症,需要一大笔手术费。
就此应由拓扑特别清算委承担举证责任,即通过证明其取得该38万美元有合法依据而否定不当得利的构成。 现拓扑特别清算委辩称该笔款项系因拓扑毛纺公司与龙利贸易公司有业务往来,龙利贸易公司委托嘉华物业公司代为支付货款,为此提交了买卖合同、售货发票、往来函件、银行进账通知单。 不當得利例子 嘉华远东公司辩称拓扑毛纺公司所提交的买卖合同系伪证,并提出在该合同签订时间点之前,龙利贸易公司已不存在,拓扑特别清算委则提交了注明是“支付龙利贸易公司货款”的其他款项往来,嘉华远东公司作出进一步反驳,但未提交证据。
不當得利例子: 返還範圍
反之,違反這些社會規範而取得財產權益即是不當得利。 人們對財富追求永不滿足的欲望,註定財富的多寡客觀地成為衡量一般人事業成敗的尺度。 馬克思說過:經濟地位決定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
指為實現將來某種目的而為的給付,但因種種障礙,給付目的不能按照給付意圖實現的,受領給付欠缺保有給付的正當性,構成不當得利。 如預期條件的成就而為附條件債務的履行,結果條件不成就,因而不達給付目的。 Condictio 授權原告追回被告手中的物或金錢。 被告被視為借款人,並被要求歸還該物或金錢[3]。 而在 actio 不當得利例子2025 de in rem verso 中,原告則要求被告歸還財產。 該類財產必須為因被告的僕人之行為,而脫離原告的資產,並進入被告的資產[4]。
在给付请求权系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情形下,诉讼时效起算点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未生效、其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之日起算。 A.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受害人应当提出自始欠缺给付目的、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给付目的不达的起因事实证据;否则,不能仅仅因为发生了给付行为即推定为不当得利。 ②恶意受益人返还利围为取得利益: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明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范围应当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还义务。
但结合本案事实,林某某自始至终以及新提交的(2013)思民初字第172号民事判决,都在证明其给付行为系民间借贷关系,且林某某的给付对象和给付金额非常明确,说明林某某完全是基于其真实意思控制财产的变动。 二审法院认定本案不存在给付意思欠缺或意思错误的情形,不构成不当得利正确。 至于已生效的(2012)宁民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的既判力问题,虽然该判决因林某某主张债权依据不足,其诉请被驳回,但依据该判决结果并不必然推定出林家德的给付行为欠缺意思表示。 只是基于现有证据,林某某的给付原因无法认定,在给付原因未查明之前,不能有责推定,直接视为无法律上的原因。 故林某某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因缺少足够证据再以不当得利请求权要求林华返还款项,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不足。
诉请方面,因涉及到不当得利返还的内容,则须注意,关于原物折价后偿还的价值额的计算,在理论上存在“主观说”与“客观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举例而言,当得利人所受领的利益为某物的所有权时,该物的市场价值为5万元,当得利人以6万元或4万元的价格将该物转卖给善意的第三人时,因第三人善意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得利人不能原物返还。 目前,通常采用客观说,因为受领人以原物为手段、依据法律行为所取得的对价,不属于其所有利益以及基于该利益产生的孳息。 不当得利法律制度的适用,应进一步精细化地区分责任构成和责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