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三日兩夜的訓練營,讓入圍學生與導師及嘉賓交流創作心得,並就作品內容徵詢建議,從回饋點撥中提升寫作水平。 該術語還用於抽象地描述人與科技的混合,這不僅包括常用的科技產品,例如電話、電腦、網路等,還包括可能不被普遍認為是科技的產物,例如筆和紙、以及語音和語言。 香港小說比賽2025 當使用這些技術進行擴充並在其他時間和地點與人們進行交流時,一個人將變得比以前更有能力,例如電腦透過使用網際網路協定來與其他電腦連結使其增強能力。 控制論技術包括高速公路、管道、電線、建築物、發電廠、圖書館和我們幾乎不注意到的其他基礎設施,但這是我們所研究的控制論的關鍵。
香港青年協會一向致力推廣青年閱讀及創作,多年來出版多元系列的專業叢書。 香港青年協會早前獲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舉辦「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並於周四(20日)在灣仔會展書展舉行頒獎典禮,由教育統籌局委員會主席黃友嘉任主禮嘉賓。 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的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分別為德望學校中四學生黎欣瞳及陳佳潁,兩人是同班同學,而她們的作品均獲青協出版成書,在書展及市面上公開發售。 香港小說比賽2025 香港小說比賽 致力推廣青年閱讀及創作,多年來出版多元系列的專業叢書。 為鼓勵青年發揮寫作才能,近年建立「好好閱讀」平台,推出青年讀物系列、「青年作家大招募計劃」,以及一系列學界寫作活動,包括「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積極培養青年創作,推動香港寫作及閱讀文化。
香港小說比賽: Tagged: 小說
青年文學獎始創於一九七二年,由本地大學生組成,屬一年一度香港文壇盛事,也一直獲海內外人士踴躍支持。 作家評判評選出優秀作品後,我們會發行得獎文集,為年輕作家提供途徑晉身文壇。 五十年來,不少得獎人已成為知名作家及文壇新秀,如王良和、鍾國強、劉偉成、劉偉恆、胡燕青、陶傑、何良懋、馬家輝、張小嫻、鍾偉民、鍾曉陽、韋婭、劉芷韻、王貽興、謝曉虹、鄧小樺、袁兆昌、雨希、呂永佳、盧勁馳等。 2022年1月12日晚上六時半,ViuTV於香港尖沙咀海港城舉辦以「Hold Your Breath」為主題的記者會[9],宣佈女子組合名為COLLAR。 記者會上同時公佈另外五名成員李芯駖(Sumling)、蘇芷晴(So Ching)、陳泳伽(Winka)、蘇雅琳(Ivy)及王家晴(Candy),之後八人上台演唱出道曲《Call My Name!》[10]。 由於疫情關係,記者會改以社交平台Facebook網上直播,直播最高一度多達7.6萬人觀看,歌手黎明也有觀看直播[11]。
- 請把填妥的參賽表格、作品(Word檔,文檔名稱與作品名稱相同)及在校證明或學生證電郵至,電郵主旨需註明「城市文學獎2022」參賽稿件,並註明參賽組別。
- 張小姐也聽了多場名作家講座,「名作家們妙語連珠,讓我感受到了作家的真誠與親切」,她說,余華很有人格魅力;聽馬伯庸的講座,就像在聽一連串的歷史故事;羅振宇的講座如同是一位前輩在跟自己交流,侃侃而談,引領讀者直面職場上的困惑。
- 張家朗此後還要出戰團體賽,世錦之後亦有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目前最重要的當然是盡快紓緩左手,避免過勞加劇傷勢。
- COLLAR經理人表示團隊會繼續以七人姿態工作,不會考慮加入新成員。
- 她說,寫作前要先花時間感受自己內心想寫出來的東西,又建議初初開始寫作時不要擔心自己文筆差,因為文筆會愈寫愈好,並逐漸找到自己風格。
- 在2月14日情人節,推出《Call My Name!》的214版本。
- 該術語還用於抽象地描述人與科技的混合,這不僅包括常用的科技產品,例如電話、電腦、網路等,還包括可能不被普遍認為是科技的產物,例如筆和紙、以及語音和語言。
收件截止日期: 即日起至2023年7月15日止。 【繪本故事】、【散文】一般組首獎:獎金10萬元,獎座1座。
香港小說比賽: 香港文學館
中學組: 請把填妥的參賽表格、作品(Word檔,文檔名稱與作品名稱相同)電郵至,電郵主旨需註明「城市文學獎2022」參賽稿件,並註明參賽組別。 大專組: 請把填妥的參賽表格、作品(Word檔,文檔名稱與作品名稱相同)及在校證明或學生證電郵至,電郵主旨需註明「城市文學獎2022」參賽稿件,並註明參賽組別。 7月28日,成員蘇芷晴其男朋友李啟言(阿Mo)於MIRROR演唱會發生嚴重事故事故中遭受重傷。 香港小說比賽2025 事件發生後蘇芷晴和其他COLLAR成員停止所有公開活動;10月除蘇芷晴外成員陸續復出,直到2023年1月1日,蘇芷晴重投幕前演出,出席2022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25][26]。
以及3月5日,《Call My Name!》也摘下了903專業推介的冠軍,該曲成兩台的冠軍曲[18]。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於2020年6月22日至7月12日舉辦第十三屆香港文學節,以推動文學創作及閱讀風氣。 現率先舉辦「童年」中文徵文比賽,作為文學節前奏活動,歡迎市民參加。 徵文比賽以「童年」為主題,參賽者須以中文撰寫不超過200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作品,創作文體須為散文,可自訂題目,題材須以兒時生活、經歷和人情為本,描寫、敍事、抒情均可。 評審將以參賽作品的文學特色、感染力、情感表達技巧等為準則。 5月30日,ViuTV播放COLLAR首個團體綜藝節目《我哋係COLLAR》。
香港小說比賽: 作家余華香港書展「文學自由談」講座 6000人擠爆
翌日晚上八時《Call My Name!》音樂影片正式在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推出。 這個音樂影片在開播24小時已突破64萬觀看次數,並登上YouTube香港熱門影片第一位[13],於1月16日凌晨破100萬觀看次數[14],1月30日凌晨破200萬觀看次數[15]。 1月24日,日本運動飲品寶礦力水特宣佈成軍12日的COLLAR擔任品牌登陸香港40周年代言人,亦成為品牌首個本地歌手組合代言人,並會獻唱廣告主題曲,成為品牌首個本地廣告歌[16]。 1月28日晚上8時,《Call My Name!》的舞蹈版本(Dance Version)推出[17],於2023年1月10日上午9時40分破100萬觀看次數。 在2月14日情人節,推出《Call My Name!》的214版本。 2月19日,COLLAR出道曲《Call My Name!》登上了新城知訊台勁爆本地榜的冠軍位置,成為COLLAR首支音樂榜的冠軍曲。
在本集中,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將暢談他對紅樓夢宴的感受,以及書中人物的日常飲食,透過《紅樓夢》,與你品味人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靜儀)《不可能任務》第2季,第三輪「建築工程實習體驗」,下周日(30日)晚播出的一集,接受挑戰的藝員包括林鈺洧(Denice)、徐榮、鄭衍峰(Leonard)、孔德賢(Danny)及梁允瑜(Chloe)。 香港小說比賽 五人接受一系列的建造培訓課程由理論到實踐,包括學習釘板、紮鐵、落石屎等,最終五人要合力搭建一條可供小型貨車駛過、現實生活中真真正正的橋樑,完成不可能任務。 張家朗此後還要出戰團體賽,世錦之後亦有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目前最重要的當然是盡快紓緩左手,避免過勞加劇傷勢。 2023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
香港小說比賽: 香港書展閉幕 7天湧百萬人潮 小說最受捧 中產客消失
3月18日中午12時,先在香港商業電台節目叱咤樂壇首播,並且在下午1時在各大音樂平台推出第二首單曲《Never-never Land》[19]。 3月23日晚上8時,《Never-never Land》音樂影片正式在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推出,於4月3日中午12時35分破100萬觀看次數[20],5月31日晚上6時55分破200萬觀看次數。 4月27日,COLLAR參與MakerVille發佈會表演《Call My Name!》,並透露演唱會於年尾舉行[21]。 第十二屆香港文學節將於2018年6月28日至7月15日舉行,香港公共圖書館現率先舉辦「致青春」中文徵文比賽作為文學節前奏活動。
香港小說比賽: 音樂作品
另外,其開設的官方社交平台Instagram公開24小時內追隨者人數達20萬人。 記者會同時透露COLLAR將會舉辦演唱會《CALL for COLLAR LIVE 2022》,預計2022年3月底舉行,但要視乎疫情情況才能落實日期[12]。 青年文學獎始創於一九七二年,由本地大學生組成,屬一年一度香港文壇盛事,也一直獲海內外人士踴躍支持。 四十六年來,不少得獎人已成為知名作家及文壇新秀,如王良和、鍾國強、劉偉成、劉偉恆、胡燕青、陶傑、何良懋、馬家輝、張小嫻、鍾偉民、鍾曉陽、韋婭、劉芷韻、王貽興、謝曉虹、鄧小樺、袁兆昌、雨希、呂永佳、盧勁馳等。
香港小說比賽: 報名表格(截止報名日期為2022年10月31日)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致辭時表示,「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已經連續舉辦4年,學界反應持續熱烈,相信學生們將會成為本地文創產業的新力軍。 教育統籌局委員會主席黃友嘉於致辭時感謝主辦機構為同學舉辦別具意義的活動,參與寫作創作活動提高素養之餘,亦可以與專家交流,是難得學習經驗。 比賽簡介
香港小說比賽: 參賽資格
7月15日,COLLAR半年内推出第四首團歌《OFF/ON》,先於中午12時在香港商業電台節目叱咤樂壇首播及在下午1時在各大音樂平台上架,同日晚上8時亦會推出音樂影片,7月31日凌晨5時達100萬觀看次數。 9月3日,《OFF/ON》成為了903專業推介第36週的冠軍歌亦成COLLAR第二首上榜冠軍歌。 另外,7月20日晚上10時30分,《OFF/ON》的舞蹈版本(Dance Studio 香港小說比賽 version)推出。 而翌日下午2時10分,COLLAR 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亦達到10萬人的里程碑。 8月25日下午3時10分,《OFF/ON》的舞蹈版本(Dance Studio version)破100萬觀看次數。
香港小說比賽: 計劃名額
梁慕靈博士在本集會細說張愛玲文字魅力歷久彌新的原因,並探討愛情故事包含的元素,以及怎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愛情故事。 「要買多少黃桃罐頭,才能換妳們回來?要死多少人,才能換來一絲改變?」中國齊齊哈爾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的崩塌事件,11名女排隊員不幸罹難,人禍慘劇讓中國輿論悲憤不已。 香港小說比賽 當前除了只能被動等待官方究責之外,不少民眾自發前往中學校獻花悼念,形成一片鮮花海的景象。
香港小說比賽: 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 —— 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
很多香港讀者認識科幻小說都是從作家倪匡的「衛斯理系列」開始。 在本集中,香港科幻小說作家譚劍除了介紹倪匡的作品,還會分享他喜愛的西方科幻著作。 「中文文學創作奬」在一九七九年由公共圖書館舉辦,自一九九二年起,隔年舉行,旨在培養市民的文學欣賞能力,並提高市民對中文文學創作的興趣。 奬項共分為六個組別,包括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兒童故事及兒童圖畫故事組。 為響應4月23日「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文化的宗旨,香港公共圖書館以「閱讀好滋味」為主題,舉辦2023年「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
香港小說比賽: 比賽結果
小說的人物個性鮮明,為人津津樂道;對衣飾的細緻描寫,更令人歎為觀止。 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在本集會從時尚角度,與大家分享閱讀這部經典小說的心得,並推薦一部他喜愛的古典小說──《儒林外史》。 在本集中,屢獲大獎的香港推理小說作家陳浩基會暢談他的創作心得,以及對幾位女性推理小說作家的看法。 在本集中,作為「張迷」與張愛玲研究者的梁慕靈博士會與觀眾分享喜愛這位作家的原因,以及張愛玲作品的魅力所在。
《福爾摩斯》小說系列作者柯南道爾與日本推理小說大師橫溝正史是西方與東方推理小說的代表人物。 在本集中,香港推理小說作家陳浩基會介紹他們的經典作品,分析其中引人入勝之處,同時推薦兩本香港推理小說──《逆向誘拐》和《神探福邇,字摩斯》。 香港大學運動中心(Centre 香港小說比賽 for Sports and Exercise)體育發展經理盧嘉琪女士,很滿意三項鐵人運動員是次的表現,她高興看到賽事在疫後陸續復常,讓運動員有更多鍛煉及比賽的機會。 中心總監謝家德博士為三項鐵人運動員獲取優異成績感到自豪,稱讚團隊多年來一直表現出色。 經過工作坊及訓練營的學習及培訓後,入圍學生將提交參賽作品,經由專業評審從「小説組」及「非小説組」分別選出得獎校園作家。 2023年第十三屆新北市文學獎
推理懸疑小說情節曲折、構思巧妙、結局出人意表,令讀者欲罷不能。 本集會為大家講解推理懸疑小說發展源流,並介紹東西方的推理小說大師和他們的代表作品。 「我今天是來帶貨的!回去後要跟學生們介紹沙縣小吃。」25日在俞邦村品嘗沙縣小吃時,台北市教育工作者江文隆笑著說道。 來自內地的蕭小姐書展期間一口氣報名參加了作家余華、馬伯庸、馮唐主講的三場熱門講座。 張小姐也聽了多場名作家講座,「名作家們妙語連珠,讓我感受到了作家的真誠與親切」,她說,余華很有人格魅力;聽馬伯庸的講座,就像在聽一連串的歷史故事;羅振宇的講座如同是一位前輩在跟自己交流,侃侃而談,引領讀者直面職場上的困惑。
而在這些供品中,出現了大量的「黃桃罐頭」,這是屬於東北人的兒時甜品記憶,如今成了遺恨人間的哀慟酸楚。 問及到訪書展主要目的時,最多受訪者表示來書展購買最新出版書籍(59%),另有49%受訪者進場享受購書折扣優惠,25%受訪者參與多元文化活動,18%受訪者打算在書展購買兒童書籍。 亞錦之後的這段日子,他積極復健,同時在反反覆覆的狀況中學習與傷患共存。 從11:14追到14:14,卻在最後一劍落敗,在日本劍手松山恭助振臂歡呼一刻,張家朗躺在地上,今屆世界劍擊錦標賽男子花劍個人賽,他就這樣止步於8強。 無緣連續兩屆奪得世錦賽獎牌,觀眾難免失望,但劍擊在張家朗心中,早已超越勝負,而且更重要是,他的手部傷勢沒有惡化。
戴穎曾邀請全民造星第5名的楊安妮(Win Win)加入女團,但楊安妮最終婉拒了邀請並選擇個人發展(爾後和COLLAR一樣簽約成為ViuTV藝人)[5]。 戴穎認為Candy具備明星獨有的特質,Winka的唱功突出,So Ching擁有互相交融的型格和甜美[6];至於拿第四名的芯駖,對於戴穎而言,COLLAR作為新世代女團,年齡不應該是一種框架,反而才能及人氣才是決定讓她加入的原因[7]。 蘇雅琳(Ivy)是最花時間討論的成員,雖然有人指出Ivy的外表、才藝、台風及其表演的穩定性成疑,但其賽前累積的名氣源於她擁有擁有明星的美,故堅持讓她入團[8]。 簽約當天,Marf最後一個回公司,由於眾成員蒙着臉,她要猜度其他成員的名字,卻也料不到最後一人竟是芯駖[5]。
在本集中,黃百鳴除了談及其電影作品的本土元素,還會分享一部令他很有共鳴的小說──劉以鬯的《島與半島》;而呂永佳博士會推薦香港作家的小說,與你一起細味其中的香港情懷。 小說趙聿修紀念中學許焯然的得獎作品《致我在幻想世界中的姐姐》,構建神秘幻境帶領讀者陪伴主角走過成長必經之路。 書中兩位主角——晨熹與暮影遊走在現實與虛幻的世界,探討凡人與天才的故事。 陳佳潁說自己十分喜歡中文科,開始寫作的起點是與媽媽行山期間,想到以文字紀錄美麗的風景,於是就開始寫日記。 她說,寫作前要先花時間感受自己內心想寫出來的東西,又建議初初開始寫作時不要擔心自己文筆差,因為文筆會愈寫愈好,並逐漸找到自己風格。 她與黎同學一樣,未有打算成為全職作家,但認為寫作會是貫穿自己人生的興趣,即使未來工作與寫作無關都會繼續寫作,如有機會亦會以寫作貢獻社會。
香港小說比賽: 旅遊達人投稿比賽2023 影片組最後五強參賽作品【泰國】
本年度「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共收到376份來自119間中學的報名,並有80位學生獲選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包括寫作訓練工作坊、寫作訓練營和校園作家選拔賽等。 計劃亦獲多位作家及專家鼎力支持,包括黃怡、林志超及李維怡等,擔任寫作工作坊導師及分享嘉賓。 「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就分別收到126及85支中、小學隊伍參加,人數逾750人,比賽有50隊中小學隊伍獲選入圍參與一系列活動,獲獎作品已經製作成作品集電子書,公眾可以免費閱讀欣賞。
受理申請時間: 第一期:2023年4月20日截止。 獎助額度:
香港小說比賽: 比賽規定:
陳佳潁同學的作品《崖歌》由4篇散文組成,內容包括對校園及社會的反思,從中可以發現人性光輝並領悟人生道理。 陳同學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提到,作品名的「崖」象徵不同生命階段的爭扎,而「歌」則指高歌,兩者相加就是生命可以在爭扎之中有突破及收獲。 黎欣瞳的作品由5個不同案情的故事組成,但不同故事的背景人物均有相連,故事內容更包含勵志元素。 偵探小說需要緊密的鋪排,她說花了不少時間看書和搜尋資料,讓情節符合邏輯及科學原理,而在故事結構上就參考了導師的教導及建議。 上述參賽作品僅代表參賽者的觀點,與《香港01》立場無關。 《香港01》不會就參賽者所提供的文字、圖像、影片、相關圖片等負上任何法律責任。
而伴隨納米記憶技術及大腦仿真技術的發展,[2]賽博格裡面的人類大腦或可由無機物構成的納米記憶細胞與仿真大腦(Bionic brain)局部或全面代替(或涉及意識上傳),[3]從而進一步打破賽博格與機器人之間的界限。 比賽結果將於2023年4月公布,得獎者所屬學校將獲個別通知。 所有得獎者及其所屬學校均會獲邀出席2023年4月舉行的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