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發展局更公布計劃選址在日出康城以南137區的填海範圍內興建3.45萬伙公營房屋,預料最快2030年入伙 兩項設施加上近年才稍作舒緩的「垃圾臭味」問題無疑是百上加斤,或有機會對區內樓價造成一定壓力。 要數元朗市中心最受年輕買家歡迎的住宅,YOHO Town一定榜上有名! YOHO Town是新鴻基地產的大型綜合城市計畫 的第一期住宅項目,設有8座住宅樓,合共提供約200個單位。 住宅最大的賣點是擁有24小時營業的住客會所,且鄰近元朗港鐵站及大型購物商場「形點YOHO MALL」,日常起居十分方便。
- 同時,公私營房屋比例亦會由原本60%比40%,輕微改變成61%比39%,公營房屋比例略為增加。
- 繞道起始於屯門西南部第40區,連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往機場的隧道),然後沿青山山脈東邊到達屯門西面連接青田路,在屯門公路興建連接路與港深西部公路交匯,並且考慮連接洪水橋新發展區。
- 的生態影響會屬輕微或低,且無需採取任何緩解措施。
- 上述研究也因應西北水域和后海灣的排污限制,為元朗南淨水設施建議了初步處理容量、處理水平和排放安排。
- 政府計畫在元朗南提供28,500個單位及萬多個就業機會。
- 為確保適時有序地發展元朗南計劃,政府會參考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實施模式,考慮採用「加強版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
為重置及處理區內逾百公頃棕地作業,政府將會在唐人新村一帶劃出合共11.1公頃土地作為露天貯物及工場用地,與舊方案相若,當中位於唐人新村共9.7公頃劃作貯物及工場用途,將會以地積比率約3.9倍興建多層工業大廈容納棕地作業。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参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經發展局修訂後,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被剔出新發展區,但因發展密度有所上調,仍可提供近六萬個單位。 洪水橋的發展定位修訂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新發展區商業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總樓面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規模相等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商業總面面積,亦有近350萬平方米用作工業及特殊工業的樓面面積。
元朗南發展計劃: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而絕大部分的氣味是源於位於附近的被保留的養雞場。 儘管如此,本項目將支持元朗南發展區並為元朗南發展區內的累積氣味影響帶來淨改善。 元朗南發展計劃 儘管預計部分現有空氣質素敏感受體的氣味將仍然超標,但與沒有拆除五個牲畜場的現有情況相比,超標期間的累計氣味影響將大大改善。 隨著拆除元朗南發展區內五個現有的牲畜場,預計對所有區內的空氣敏感受體的氣味影響都會總體減少。 打樁地基和淺層地基都適合用於元朗南淨水設施的輕型結構。
【本報訊】當年因被質疑「官商鄉黑勾結」而惹起極大爭議的元朗橫洲公屋計劃,房屋委員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略為放寬橫洲第一期地盤乙的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准許的公營房屋發展。 若擬議發展項目落成後,可提供約1,870個單位及一幢社福設施大樓,料工程於2027/28年落成。 發展局指,現有的鑽石山配水庫佔地約4公頃,位處市區,而且附近交通網絡良好,適合騰出的土地用作房屋用途,將會搬遷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及相關設施往岩洞。 元朗南發展計劃 除房屋發展外,將會在部分用地重置一個足球場及其配套設施等,同時配合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的擴建計劃。 該局續指,配水庫現址用地最早於2027年下半年騰出後,可隨即開展土地平整工程。
元朗南發展計劃: 主要道路
屯門醫院行政事務總經理陳志強透露,院方現已開展平整地盤工程,預計新大樓可在2020至21年度落成。 擬議物流發展用地位於屯門西第 49 區及第 元朗南發展計劃2025 38 區。 大灣區城市關係變得密切,隨著相關政策及配套日漸完善,元朗區角色漸漸變得重要,在旅遊、物流、商業等多個行業發揮優勢,為區內龐大潛在人流提供服務。 因此,元朗南淨水設施在營運期間所產生的沼氣風險,屬於可接受水平。 所有處理設備和建築物的設計都考慮採用淨空高度較低的設備,讓建築物高度盡量降低,務求所有地面構築物都不會過於龐大,以減少視覺影響。
政府和海洋公園一直積極落實未來策略的多項工作,除完成相關法例修訂工作外,還持續强化園內園外的保育及教育工作、推展園內不同主題區的外判工作、就深水灣及大樹灣碼頭項目進行技術性研究,以及於大樹灣提供臨時登岸設施。 元朗南發展計劃 大樹灣臨時登岸設施已於去年八月啓用,海洋公園亦隨即以試點形式安排船隻在特定日子接送水上樂園訪客往來大樹灣、鴨脷洲和香港仔,以及推出往來大樹灣和中環及往來鴨脷洲和大樹灣的海上旅遊航線。 就發展石澳石礦場作水上運動中心,由於政府未能在去年的公開招標收到符合指定要求的標書,因此取消是項招標。 辦事處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和相關部門已就重建及優化黃竹坑康體設施的「一地多用」發展制定方案,包括重置黃竹坑區內的體育館、運動場及游泳池,並加入極限運動場、地區康健中心、長者健康中心、小型圖書館、公眾停車場及其他設施。 相關部門正進行交通影響評估,並會於今年第三季完成技術可行性研究,項目將按工務工程的程序推展。
元朗南發展計劃: 工程項目背景
啟德單軌鐵路項目因成本問題已被擱置,令啟德發展區失去主要幹道,加上社區設施及配套的匱乏,有當年「康城2.0」之嫌。 屯門位於珠江口,其東面被青山和大欖的連綿山丘環繞,長長的海岸線及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為了早期漁業和養殖小鎮。 自60年代後,特區政府開始將屯門規劃發展成「小型衛星社區」,即位處於市中心周邊的市民居住地。 而港鐵西鐵線的開通進一步促進了屯門的發展,屯門市中心有多個相連購物商場的建成,讓它徹底轉變為一個繁華的都市小鎮,生活社區煥然一新,同時又有黃金海岸、蝴蝶灣、青山灣等自然風光。 交通基建方面,屯門向北以西部通道連接深圳前海,向南以屯門赤鱲角連接路接駁機場和港珠澳大橋,成為連接中港兩地的重要交通樞紐之地,加上市中心的商場群組提供的商業價值,樓價升值潛力不容小視。
元朗南發展計劃: 元朗新市鎮
不少棕地作業有社會功能,如物流、港口後勤、廢物回收、車輛維修、建築業等。 政府正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業,以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至今已推出了5期,涉及19個歷史建築項目,其中8項已完成活化並對外開放,當中4個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獎項。 現時,私人樓宇發展項目如要就適意設施申請總樓面面積寬免,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註冊「綠建環評」認證登記。 為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政府會檢討現時的安排,包括考慮將先決條件提升,要求發展項目在環保方面的表現達致特定標準,甚或採納以表現為本及考慮個別地盤情況的方法,釐定總樓面面積寬免的上限。 政府會為搬遷鑽石山配水庫、深井污水處理廠、西貢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初步方案, 以及發展銅鑼灣、跑馬地、金鐘╱灣仔、尖沙咀地下空間諮詢公眾。
元朗南發展計劃: 元朗南規劃研究8年終完成 首批居民2028年才遷入
香港2030及發展計劃的再次啟動,2007年完成之「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重新審視了在新界拓展新發展區的需要,並建議落實新發展區的發展,以應付長遠的住屋需求和創造就業機會。 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把洪水橋新發展區列為「十大基建」之一。 (三)運輸及房屋局已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展開洪水橋站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元朗南發展計劃: 政府新聞公報
報告又建議將元朗公路及唐人新村之間的11公頃用地劃作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發展,以及露天貯物用地,以整合棕地作業,包括部分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元朗新市鎮的範圍不大,在鎮內人口和樓宇高度密集的元朗市中心,居民主要依靠步行或單車來往鎮內各地;部份居民也以輕鐵作短途的運輸,如由水邊圍往返元朗。 由於屯馬線元朗站離市鎮最核心的地帶(元朗市之一段青山公路,通稱元朗大馬路)稍遠,輕鐵肩負起元朗站至大馬路一段接駁之重要角色;有效率地疏導大量由元朗站往返大馬路(乃至於在大馬路步行至元朗教育路等人車繁忙地帶)一帶之乘客。 是次環境影響評估,對本工程項目在施工和營運期間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提供了有關其影響性質和範圍的資訊。
元朗南發展計劃: 相關新聞
該研究已進行三個階段社區參與,在制訂「建議發展大綱圖」時已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 該研究亦進行了不同的技術評估,以確保計劃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八月八日)公布「元朗南房屋用地規劃及工程研究—勘查研究」擬備的「元朗南建議發展大綱圖」。 )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座落於香港新界西的元朗區,是元朗第一個新市鎮,人口約16萬,由大橋、水邊圍、雞地、水牛嶺等地方發展而成。 現在也向北延伸至東頭工業區、元朗創新園(前稱元朗工業邨)及朗屏邨等地,及向南延伸至大旗嶺。 元朗新市鎮大致範圍東至新時代廣場附近,南面被元朗公路包圍,西面則伸延至朗天路。
元朗南發展計劃: 元朗錦田南擬收地建8100伙公屋 最快2026年落成
洪水橋站預計於二○二四年動工建造,二○三○年竣工,以配合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發展計劃。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正在元朗進行朗邊公營房屋發展項目。 元朗南發展計劃2025 二○一七年,當局就有關發展計劃的法定圖則修訂,提交城規會考慮及刊憲,前後諮詢了元朗區議會及屏山鄉鄉委會。 於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展示期內,一共收到120多份由個別人士/機構提出的申述,所收集的意見及回應可參閱相關的城規會文件(見註三)。 由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掃管笏連接路組成的主要幹道,有望舒緩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汀九橋的負荷,縮短行車時間及增加新界西北往返市區的路線選擇。
元朗南發展計劃: 元朗南首期發展 收379幅私人土地
辦事處亦積極參與由其他政策局主導的項目,包括協助推動海洋公園未來策略發展項目,以及研究發展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為水上運動中心。 地政總署昨日根據《收回土地條例》(第一二四章)第四條及《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第三七○章)第十四條張貼收回土地公告,以進行元朗南第一期發展計畫。 該發展計畫包括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讓已平整的土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鄉村遷置區、公共休憩用地及部分環保運輸服務預留用地。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加快興建新發展區,地政總署昨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張貼收回土地公告,以進行元朗南第一期發展計畫,涉及三百七十九幅私人土地。 元朗南發展定位為元朗新市鎮的擴展部分,按現時建議的發展規模,將提供約三萬二千多個住宅單位,可容納新增人口約九萬八千多人,創造約一萬三千多個職位。 據了解,政府早前公布,將就收地清拆項目補償改為兩級制,只要有關安排獲財委會通過,將應用於今次的收地計畫。
元朗南發展計劃: 土木工程拓展署公共服務
本工程項目的潛在水質影響來源包括:一般施工活動產生的廢水、建築工地徑流、在內陸水道附近進行的建築工程、工作人員產生的污水,以及化學品意外溢漏。 這些潛在影響均可透過實施各項建議緩解措施來緩減和控制。 所以,預料元朗南淨水設施的建築工程不會造成不良水質影響;亦不會造成不良剩餘水質影響。 此外,因洪水橋將發展的消息流傳多年,令不少地產商已收購區內土地,如恆基地產已擁有發展區內約500萬平方呎農地地皮。 故此,居於由私人發展商持有之土地上的居民,隨時面臨收地逼遷的威脅。
通道由深圳南山區蛇口東角頭的深圳灣口岸開始,經過長4,770米的深圳灣公路大橋,橫跨后海灣(中國大陸稱深圳灣)到鰲磡石,並在廈村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前稱后海灣幹線,同屬香港10號幹線)。 經由深港西部通道到香港的中國大陸車輛能經元朗公路北行到元朗、新界其他地方,或接駁青朗公路到市區,或經元朗公路南行到屯門,或接駁屯門公路到市區。 元朗南發展的建議發展大綱圖正最後定稿,可以提供27,700個單位及59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預計首批居民可於10年後入伙. 未來元朗區住宅供應以細單位為主,當中不乏開放式廚房的單位,然而,該類設計將減少住客的煮食次數,甚至轉至外出用餐,增加區內食肆需求。 根據消防處統計,2017年全港已有逾14,000個入則時已劃有開放式廚房的單位,預計開放式廚房日後供應有增無減,隨著該類單位供應增加,區內食肆的生意預計會好轉,對於舖市屬利好消息。
透過全面規劃及提供新基礎設施,元朗南發展項目將更有效地利用棕地(約100公頃)的發展潛力,構建一個宜居和綠色社區。 元朗南發展可提供約28 500個新增住宅單位,將容納約88 000人,並將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公共、商業和社區設施。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公眾参與於201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進行,初步發展大綱圖亦同時公佈。 新發展區佔地達826公頃,覆蓋範圍東至天影路、屏廈路、橋洪路,南至元朗公路,西至港深西部公路,北至深灣路、流浮山道。 新發展區預算可提供60,000個住宅單位,容納218,000人,及製造100,000個就業機會。 新發展區分為六個部份,包括河畔和鄉村區、灣景區、物流和科技區、商業及住宅綜合區、東部住宅區及商業中心,和南面住宅區。
會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為加強與可能受元朗南發展計劃影響住戶的溝通,以及加強他們對發展建議的了解,一個社區聯絡隊已經成立。 除了提供元朗南發展計劃相關的最新資料,該社區聯絡隊亦會蒐集可能受影響住戶的意見及關注事項,並會在合適時為可能受影響的住戶提供協助。 部分偏遠鄉郊地區瀕於荒蕪,寶貴的生態和人文資源流失。 元朗南發展計劃2025 郊野公園以外,政府近年以多元和靈活方式,支持及推動民間力量保育鄉郊環境。
元朗南發展計劃: 工程項目說明
《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初步落實時間表會因應情況變化而有所調整。 根據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現時規劃,新發展區主要新增人口預計於二○三○年開始遷入,與洪水橋站的目標通車時間配合。 在洪水橋站啟用之前,會有少量人口(約4 元朗南發展計劃2025 400人,主要是受工程影響的現有居民)由二○二四年起陸續遷入區內新落成的專用安置屋邨,換言之主要屬區內調遷而非新增人口遷入。
元朗南發展計劃: 第二階段$5,000消費券月尾到期 八達通尾期最遲4月16日起領取
米,因此,重型建築物可以採用預鑽孔嵌岩工字型鋼樁。 所以,視乎元朗南淨水設施的詳細設計而定,這項設施的重型結構物地基,都可能會採用鑽孔樁方案。 元朗南發展計劃 是次研究在決定各種處理設備的裝設位置時,不只考慮了工序上的要求,亦考慮了各項環境因素,例如大部份空氣排放源和辟味設備,都安排在盡量遠離工地邊界的位置,務求能在排氣源和敏感受體之間保持最大距離。 氣味抽取速度會按照場地情況而作適當調校:在工作人員可以進入的地區,抽氣速度會較高;而在工作人員不可進入的封閉區則會較低,以便縮小處理污濁空氣的辟味設施。 由於后海灣屬水質敏感地區,所以擬建的淨水設施應該能將出水水質處理至最高水平,務求能把排入后海灣的污染物減至最少。
元朗南發展計劃: 主要幹道
該研究的公眾參與活動於去年十二月完結,研究提出的建議得到區內持份者普遍支持,預計研究在今年年中完成,其後我們會按先後優次及工程規模,以小型工程或工務工程項目程序,於今年起陸續推展該研究提出的短及中長期改善建議。 《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躍動港島南」計劃,建議一系列重點項目,配合港鐵南港島線開通後加強了與區外連繫,和區內大型住宅發展將落成的契機,以及善用南區豐富的藍綠資源,把南區打造成為一個適合工作、居住、創意及消閒玩樂的地區。 統籌《2022年施政報告》建議的60公里「活力環島長廊」的工作亦由辦事處負責。
元朗南發展計劃: 元朗南4階段發展 提供2.85萬伙
大灣區經過多年發展,香港、深圳和廣洲的核心城市經濟實力旗鼓相當,大灣區以此為基礎,強化城市之間建立彼此之間緊密合作,而3個大型城市有如此接近的距離,在當前世界中亦屬罕有情況。 元朗南發展計劃2025 由於本地創科氣氛逐漸形成,科技園有助初創企業發展及吸引國際頂尖創機構進駐香港,其中科技園總樓面面積最高可達120萬平方米,環繞著科研合作、高端培訓及文化創意3個主題。
元朗南發展計劃: 交通配套未能負荷
文體旅局於去年設立了一個合約職位,主要負責處理發展石澳石礦場事宜;其他政策局並未有就「躍動港島南」計劃增設職位。 元朗南發展計劃 總的來說,儘管問題所提及的「躍動港島南」若干項目未能取得預期結果,但其他重點項目的進度理想。 而在辦事處的推動下以及公眾參與的過程中,亦發掘了不少能惠及地區的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