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郊遊又怕體力透支,不妨考慮約一小時的西高山快閃路線吧! 位於山頂的西高山,除了有海天一色的打卡位,更能俯瞰維港全景,絕對是觀賞日落的最佳位置。 東涌行山去大澳2025 步行30分鐘,走過約600多級樓梯,便會到達西高山的山頂! 不過要留意的是,山路並沒有照明,日落後周圍會漆黑一片,謹記帶備電筒或頭燈前往。
- 再行上斜路,往樓梯行就會到達「歌連臣角道」,之後就向下斜方向繼續行。
- 行至紅色步道接近盡頭位置,可以在涼亭休息,涼亭亦是打卡好位置,行遠一點更可拍到虎山高低起伏的連綿山徑。
- 推己及人,也許喜歡行山的朋友也是時候想一想怎樣培養行山素養,不然不但不受村民歡迎,將來也不受大自然歡迎了。
- 行到沙螺灣村、新村可以看到舊時代的大澳居民生活,你更可以坐在士多休息一會,欣賞一下附近的美麗山景。
簡易版的路線會由飛鵝道的馬路出發,上山沿途的景色比另外一條在井欄樹起步中級難度行山路線較為遜色一點,不過如果你只是為看芒草而行,上到山頂一樣有美麗定芒草影相。 歌連臣角位於香港島東區,大家可以從小西灣出發,到達小西灣海濱花園往右邊行直到見到梯級,就是龍躍徑的起點。 再行上斜路,往樓梯行就會到達「歌連臣角道」,之後就向下斜方向繼續行。 繼續跟路牌指示前往把港大王廟,再走上沙螺灣觀景台,這個位置可以清楚看見飛機起飛一刻,相當震撼。 之後查看手機地圖,可以沿海邊綑入䃟石灣碼頭,再接上東澳古道,於是從沙螺灣氣流剖析儀站旁邊小山徑一直走,沿途有大量人面蜘蛛,小心翼翼避開。
東涌行山去大澳: > 香港好去處搜尋
接著,沿石仔埗街走20分鐘左右,到達「少林寺」,旁邊就有小路通往虎山。 在大澳街道上,不難看到原住民招攬遊客坐船出海。 每人付$25至$30就可登船,跟隨船夫遊歷大澳棚屋以及尋找中華白海豚。 船程約為20分鐘,當船靠近棚屋時,遊客可以近距離看到大澳居民的生活,輕鬆體驗漁村風味和環島遊的景色。 登船地點是大澳街市街鐵橋,近舊匯豐銀行的碼頭邊。 這個大澳好去處也是港版「大叔的愛」中田田和阿牧拍拖打卡的場景。
推介較輕鬆的落山路線,由昂坪出發,沿昂坪棧道往東涌,全段鋪設好的石路或木板路,地面狀況良好。 前段可望見彌勒山及天壇大佛;再到達昂坪棧道最高點–彌勒山轉向站,抬頭可見到平衡的纜車索道,是另一個獨特的欣賞角度。 沿途會經過有名的「天梯」,即是由昂坪360修建的棧道;後段則可以俯瞰東涌灣、香港國際機場一帶景色。 景色方面,分流路線沿海邊而行,沿路會經過狗嶺涌、分流、煎魚灣等多個海灘,風景優美。 另外,分流路線沿途會經過嶼南界碑、分流炮台等歷史遺蹟,亦有二澳及大澳的漁村景色,自然風光及人文景點兼備,景色十分豐富。 行東澳古道絕對是一個簡易之旅,大部分都是石屎路,只是路程就比較長。
東涌行山去大澳: 前往東涌炮台
於2008年北京奧運,政府將白芒村至梅窩一段山徑命為「香港奧運徑」,沿途路面刻有各項奧運項目的標誌。 此古道由東涌出發,路況良好,難度不高,途中有不少打卡位,非常適合行山新手的輕鬆路線。 途中白芒村的門樓、圍牆、宗祠及更樓,已被列為法定古蹟,村後的風水林更具有新界農村的特色。 除了欣賞到香港生態重地之一的大蠔河之外,還可見到白芒、牛牯塱等不少村落遺址,順道探秘銀礦洞及銀礦灣瀑布打卡。 從大澳市中心起步點走到山頂不用30分鐘,整段路舖有梯級和石屎路,非常容易就能走到山頂欣賞海景。 到達大澳虎山觀景台後,長長的路段被磚紅色欄杆包圍,像是去了日本一樣!
橫過足球場(即侯王宮及戶外康樂營側)後方的鐵橋,沿清晰的水泥路行走便可到達散頭。 散頭至鱟殼灣一段好走易行,更可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 再往前走,在支路左轉往古色古香的沙螺灣村及新村(右方可往渡輪碼頭)。 聽說這條村落是雙村長制,而其中一名還是外籍人士;而深石村亦建有不少房舍。 東涌行山去大澳2025 村屋外的擺設甚有西方味道,相信有不少外籍人士居住此處。 東涌行山去大澳2025 針山位於新界中部,以前又叫「尖山」,因客家話「尖」與「針」讀音相似。
東涌行山去大澳: 大嶼山行山路線|東梅古道、奧運徑輕鬆易行 必到銀礦灣瀑布打卡
在攻頂途中,行走在暗黑的雲海裏,記得一定要準備頭燈或電筒,而且每步也要小心,並記得留意天氣變化帶上風褸和食物,多飲水。 香港的六角形岩柱是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猛烈的火山噴發過程中,由大量炙熱的熔融火山物質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冷凝收縮而形成。 由於岩石結構和化學成分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六角形岩柱,加上分布面積廣、直徑大,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 東涌行山去大澳2025 相傳紅香爐峰是因為銅鑼灣天后廟本以紅香爐命名,而紅香爐峰就位於銅鑼灣天后廟的後方,因此有了紅香爐峰的名字。 行至紅色步道接近盡頭位置,可以在涼亭休息,涼亭亦是打卡好位置,行遠一點更可拍到虎山高低起伏的連綿山徑。
不過行山本來就是會認識新朋友,所以大家都習慣了。 以前常常在各地飛翔,這次被逼腳踏實地地長留香港,才能有時間與讀者會面。 沒想到我們初次見面居然在山上見,果然與別不同。 他們有的有豐富的行山經驗,有的則剛開始行山幾個月。 雖然我們還不熟絡,但大家都很熱情地幫我拍照,而我也很雀躍地邀請大家合照。
東涌行山去大澳: 鳳凰山之路:記得帶備登山手套
欣賞圍繞大澳的海景之餘也可以在涼亭和紅橋地標打卡,或者在這裏看日落,為大澳一日遊畫上句號。 鶴咀是香港島東南的一個海角,風景優美,遠眺一望無際,水光接天! 前往東龍島的白崖,先由碼頭行去鹿頸灣方向,再經過無線電站後再爬落去。
東涌行山去大澳: 鳳凰山之路:觀日出路線建議
由小巴站開始步行到紅香爐峰標高處,最多只是需時30分鐘左右,真是十分適合行山超新手人士。 流水響水塘有港版「天空之鏡」之稱,在可觀賞落羽松紅葉,流水響湖面倒影藍天白雲,景色唯美、環境充滿仙氣。 而且流水響郊遊徑輕鬆易行,2小時就能行完整條路徑,新手都啱行!
東涌行山去大澳: 東梅古道(東涌至梅窩) — 香港奧運徑/大嶼山自然歷史徑/銀礦洞銀礦灣瀑布打卡
流水響水塘位於新界東北八仙嶺郊野公園內,流水響水塘湖面平靜如鏡面,倒映出落羽松紅葉及白千層的樹林,故有「天空之鏡」、「港版輕井澤」的稱號。 而踏入秋冬,流水響落羽松紅葉轉變成橙黃色,景色更唯美,適合拍照打卡。 如果想影到「天空之鏡」,可選擇陽光教柔和的時間,如上午8時至9時左右,光線柔和、湖面倒影會更清晰及漂亮。 其實,紅香爐峰附近還有畢拿山、小馬山、渣甸山等美麗的山峰。
東涌行山去大澳: 碼頭落船後>右行前往鹿頸灣方向>南塘尾>沿圍欄左方直上山頂>經過無線電站後再爬落去
而旅途結尾可以順道遊覽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水鄉大澳漁村,品嚐美味的海鮮大餐及欣賞大澳的日落美景。 由於去破邊洲都有幾條路線,今次介紹一條難度屬於初中級,若大家只是想在十字架山和六角石柱打卡,可以略過白腊灣,原路折返路線較為簡單。 破邊洲行山之旅約為3小時,由於上山的路部分被樹遮住,建議大家可以與經驗者一同前行或者多詢問行山人士,避免在山上迷路。
東涌行山去大澳: 分流 (石壁 – 大澳)
要注意前往白崖的路徑全程行近5.5公里,當中沒有樹蔭位,建議大家要做足防曬,連拍照時間,需要花了3小時左右。 原為興建纜車時依山建設的山徑,全長約5.7公里,與纜車距離極近,加上數段木道別具特色。 現時作昂坪360的救緩及維修通道,稱為「昂坪360救援徑」。
東涌行山去大澳: 起點:東涌逸東邨
不過沿山徑行走,就會到達第一個觀賞破邊洲的打卡位。 東涌行山去大澳2025 到達大澳市中心後往大涌橋方向行,穿過大涌橋後沿石仔埗街走20分鐘,在少林寺旁的石屎路行上山,便可以通往虎山。 大澳虎山位於大澳西面,下車後,往大涌橋(橫水渡橋)方向走,看見一排排棚屋。
東涌行山去大澳: 前往大澳交通
赤鱲角原為境內第三大島嶼,曾作「赤鱲洲」、「赤瀝角」及「赤剌角島」。 「赤鱲角」一名來源有二,一說是其島形如鱲魚,另一說是此島荒涼多石,光禿有如人體赤露上身,「打大赤肋」,故有「赤鱲」(赤肋)一名。 據考古資料顯示,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該島活動,島上的虎地灣、深灣、過路灣、長沙移欄和大坪埔亦曾有人聚居。 島上採石場所開採的花崗岩,曾外銷至廣州,亦有說東涌炮台的花崗岩也可能取材自赤鱲角。
東涌行山去大澳: 上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海拔532米的針山屬於中級難度的行山路線,只有在上山時,路線較為陡峭,而且不斷上斜才較為辛苦。 不過,登山後可以見到城門水塘景色,大帽山、草山等山峰美景。 東龍島白崖屬於隱秘景點,由於它整個純白色,遠看好似土耳其著名景點,如「港版棉花堡」一樣美麗。 很多山系人士對東龍島都不會陌生,假日去東龍島的人大多數都是露營的朋友。 要去隱秘景點白崖,對行山新手來說有多一點的難度,部分地段更需要手腳並用,建議大家去之前記得自備手套或找有經驗人士陪同前行。 東涌行山去大澳 由昂平高原上走至大金鐘的路程不長,20分鐘即可到山頂。
東洋山位於西貢區,東洋山高533米,每年一到11月都是芒草季節,整個山頭就會開滿芒草,場面壯觀又美麗。 今次介紹2大東洋山芒草行山路線,適合行山新手,以及想觀看更多美景,同時又想挑戰行山難度的朋友。 由東涌站出發,先走2公里路到達東澳古道入口,有路牌指示,首段為全石屎路,穿過幾條村,小河流、農地,右手面可遠眺機埸跑道、360纜車、港珠澳大橋。 紅欄山徑長約3.2公里,而且全程石屎路,十分平坦,途中只有小量斜坡,因此行完整條山徑只需15至20分鐘左右,新手都可以輕鬆行完。
如果純粹上紅香爐峰打卡的話,大家可以經寶馬山道聖貞德中學旁的山路上山,上落山路程不長,不過近紅香爐峰頂就一段路較為崎嶇,大家行路時要小心一點。 龍脊因為山脊高低起伏,有點像飛龍盤據山上,故有「龍脊」的美譽。 登上龍脊後可以看到香港島美麗的海岸風景和小島嶼,最後以水清沙幼的大浪灣作終點,連CNN旅遊網站都大力推薦龍脊是「香港島五大新手遠足路線」之一。 在遠處已看見一座巨人蹲在農地上,急不及待快步跑上前看看。
東涌行山去大澳: 纜車:昂坪去大澳
通常行山人士會由引水道路入澗,沿中狗牙坑上溯,途中需要攀爬石壁,這段路都需要手腳並用。 因為石河頂端左右有崖壁高起,好似有兩隻老虎對峙,因此有「虎吼石河」之稱。 東涌行山去大澳 虎吼石河、一線生機以至鳳凰山都需要手腳並用,而且部分地段都幾了險要,對於行山新手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要有足夠的行山裝備,建議新手最好找到有經驗的行山人士陪同才來挑戰。
東涌行山去大澳: 即睇更多:城門水塘秋天必行 新手輕鬆KO!水浸白千層+圓形大瀑布 附交通及簡易路線
據說在唐代已開始有人聚居,後來發展成小漁村,該村現時仍保留不少棚屋。 東涌行山去大澳 馬灣涌附近有不少名勝古蹟,包括侯王宮和東涌小炮台。 挑戰虎吼石河前請做足準備,衡量清楚自己及隊友的能力。 由於部分碎石有機會是鬆散浮動,因此登山人士要十分小心,盡量將腳下石頭踩實才一步一步上去。 登上大金鐘山峰後可盡覽西貢及馬鞍山景色,景色都比昂平高原看更加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