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在之前提到的報告中將近一半的調查受訪者說,除了整天的學校學習和課外活動外,每晚還要完成三個小時的家庭作業,因此學生們面對巨大壓力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許多學生感到需要緩解壓力,但是由於各項活動和任務塞滿了自己的日程表,有時很難找到時間嘗試新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以下這些選擇相對容易和快捷,並且與學生的生活和壓力類型有關。
至於在升中轉變的過程中,讓學生最感壓力的事項,首三項都與學業相關,而女生平均有9.76個壓力事項,比男生平均的8.55個多14%。 黃同學的健康愈來愈差,以往他一年只會生病一至兩次,那段時間卻於短短兩個月內病了四次,連續發燒和患上腸胃炎。 學業壓力使他的情緒低落,更不想參與社交生活:「以前我很喜歡打球,會回母校教球,但那段時間累得甚麼事都不想做,連話也不多。」有一次在等待友人時,他獨自走上校園內某座教學樓的天台,想一躍而下,解決煩惱。 他獨站天台思量半晌,直至接到友人來電才清醒過來,打消自殺念頭。 個案四︰ 中四學生來電表示受到校園欺凌及排擠,缺乏同學支援,求助無門,情緒大受困擾。
學生壓力: 調查指中學生壓力創十年最高 有中五生復課後遭杯葛 擬停學一年
個案二︰ 中四同學稱高中生涯很孤單,自己在精英班很大壓力,但家人並不了解,只認為精英班對她的文憑試有幫助。 另外,由於學校每年均會替初中轉換班別,她認為難以結交關係鞏固的朋友,形容學習路上好像「孤軍作戰」,最近上學前更出現「缺氧、頭痛」等情況。 財務開支、家庭期望、功課作業等因素都會引起學生的壓力。 雖然輕微的壓力可構成正面的影響,並作為學習的動機,但太多的壓力可能會干擾他們的日常生活。 「女青賽馬會家庭喜『越』之旅計劃」過去三年為超過220個面對小六升中的基層家庭服務,在疫情下支援他們順利過渡升中階段,包括舉辦學生成長及家庭活動,製作親子桌上遊戲等。 68%學生表示因為升中「感到緊張、不安或煩燥」,另有63%表示「容易心煩或易怒」。
- 但是,在正常家庭成長的學生也有困擾,例如,因為受到時代潮流變化劇烈的影響,父母很早就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嚴肅與競爭態度看待孩子每一階段的就學過程。
- 學生可以按照時間表進行鍛鍊,例如早上做瑜伽、散步或騎自行車去校園,或者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行走時與朋友一起複習測驗。
- 有學生因升中功課量大增,每日要做10多份功課,疫情下亦難以結識新朋友,經常打機,母親初期也不懂如何協助,結果兒子足足花3個月才適應新校園生活。
- 通過打理學術筆記,按時完成作業,並確保自己不會趕期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壓力。
- 香港青年協會一項調查顯示,逾半受訪中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相關比例亦是近十年最高。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指出,受持續多月的社會事件影響,部分學生開學後,未能於短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心情及學習進度,亦容易因外在環境影響而出現憤怒、恐懼、無力及沮喪等個人負面情緒。 加上紛擾的社會氣氛及網絡資訊,青年往往需要花更大氣力,方能專注學習。 許多學生生活在混亂的空間中,這會對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減輕壓力的一種方法是保持一個簡潔、讓人舒緩的學習區域,避免干擾和混亂。
學生壓力: 個人工具
她建議學校一方面運用已實證的量度工具,識別受情緒困擾較嚴重的學生,另方面在氛圍上多下功夫,營造「關愛」、「接納」、「求助不是弱者」的校園文化,並在校園角落設置可讓學生感到安全和可喘息的空間。 受訪學生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主要為: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37.6%);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28%);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27.1%)。 另外,與以前相較之下,現在的大學生在校園裡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 在人際互動方面固然增添豐富性,不過,必須面對較以往更多元的價值觀,對大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負擔。 因為不同種族、性別、族群的學生對於人際的互動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調適、因應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壓力,而且因為缺乏處理的技巧與適當的教導,結果通常不如意,更讓大學生心理備感挫折。 從小嚴選幼稚園,認為那是步向成功之路的基礎;長大後更要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進入熱門科系。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施倩俐表示,升中學生要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及新科目,功課量亦增多,有些甚至是學校組別及教學語言都有轉變,要在升中初期適應並不容易。 學生壓力2025 再者,疫情令學生無論在小六或中一時都少了面授課堂時間,影響知識吸收,要追上學業進度難度大增。 她建議學生要有效分配時間,訂立對成績的合理期望,學懂接納自己在學業上或會有一時的退步。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明白開學後不少學生對成績、功課、考測等會感到擔憂以致壓力增加,恢復面授上課,相信普遍學生對新常態的學習模式並不陌生。 學生壓力 然而,調查反映學生在開學後睡眠及運動量不足,屏幕時間亦因網課而增加,加上不少學生以「打機」作為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因而引致更大健康風險,如肥胖、人際疏離等,不利學生的全人健康發展。 壓力也會影響健康,例如睡眠方式、飲食和運動,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傷。
學生壓力: 學業壓力
去年初升上大學的他,對多姿多采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憧憬,一方面擔任學系學生組織幹事(所謂「上莊」),籌備各項學生活動;另一方面為學業訂立目標,期望學期平均積點 (GPA) 達到3或以上(即平均每科達乙等或以上)。 得悉一年級上學期的成績比預期好,他更加緊鞭策自己,希望能保持佳績。 問卷亦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狀況。 超過一半(51.9%)受訪學生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 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抑鬱徵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35.8%)、「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29.2%)、「睡得不好」(27.6%)等。 雖然量表結果不足以判斷受訪者是否已患上抑鬱症,惟情況令人憂慮[表七]。
在2,685名受訪學生中,逾四成(41.7%)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表二],較去年(37.5%)高4.2%。 除以往一般的學業壓力外,近四分一(24%)亦因「社會氣氛緊張」而感到擔憂[表四]。 擔任芝加哥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和全國自殺預防中心主任的Morton M. Silverman,M.D.認為那是學生健康中心很棒的一部分。 芝加哥諮商輔導處主任Silverman則表示:大學院提供比現實社會更加全面的醫療關懷,而這是學生在畢業後所無法取得的機會。
學生壓力: 學生壓力管理九技巧
你的工作效率會低下,可能會發現學習起來更加困難,睡眠不足甚至會導致你身處危險中。 台中市勞工局2017年起開辦免付費員工無憂專線,至今服務人次累積逾萬,「職場壓力和情緒困擾」問題始終高居首位,而在眾多訴說職場壓力的勞工中,除一般基層員工外,也不乏許多身兼管理職的主管。 五、感情困擾:舉凡缺乏男女交往的機會、處於暗戀或單戀狀況、太多追求對象或處於三角關係的衝突或是有固定伴侶卻遭家人反對等困擾都會造成精神壓力。
學生壓力: 大學生心理壓力知多少?
面對校園生活,受訪學生最擔憂首三項為「要應付測驗/考試」(53.6%),「成績未如理想」(51.9%)及「休息時間減少」(49.9%)。 此外,接近四分一(24%)表示因「社會氣氛緊張」而感到擔憂;「朋輩間因對社會事件存在不同意見而引發衝突」(9.2%)及「被同學冷落/排斥/欺凌」(8.3%)亦成為部分同學的壓力來源之一[表四]。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至10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來自14間不同中學的2,685名中一至中六學生。 同時,問卷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狀況。
學生壓力: 壓力嘅正面影響?!
個案一︰ 學生壓力 中五學生在開學後,課程非常緊密,加上去年未能專注網課,現時難以跟上課程進度而感焦慮,常常出現心跳加速、頭痛及失眠。 在缺乏充足的休息下,其學習狀態進一步被影響,造成惡性循環。 學生壓力2025 她亦因此而失去自信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各方面都做得不妥,加上家人的期望,更令她不知如何是好。 調查亦反映,青年需要在安全、自主的環境下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 面對意見分歧,家長或老師亦要學習解開「我的意見一定比你好」的枷鎖,讓青年有思考及選擇機會;若認為他們的想法或做法並不可取,也應讓他們明白其擔心所在,並盡量透過協商形式共議「可行做法」,而並非以「唯一做法」來否定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63%學生表示升中壓力大,根據抑鬱徵狀自我測量表(PHQ-9),55%學生反映出有輕度至重度抑鬱徵狀,另有51%學生在焦慮徵狀自我測量表(GAD-7)中,反映出有輕度至重度的焦慮徵狀,比率遠比家長的28%及33%為高。
學生壓力: 自我檢查:Check 下「精神心理壓力指數」
徐小曼引述調查結果指,部分受訪學生遇到壓力時,選擇「與別人傾訴以尋求解決方法」的百分比(30.7%),較去年同類調查減少6.5%,而選擇「在社交平台與人分享」(13.9%)則較去年有輕微上升1.7%。 她指出,呈較多抑鬱徵狀的青年,傾向收藏自己的感受,或較容易選擇在社交平台與「同聲同氣」的人分享,形成「圍爐效應」。 然而,他們在網絡中找到共鳴,並不等同於現實中也找到與自己連繫的人和話題;當他們缺乏有意義的連繫,便容易產生孤獨憂鬱的情緒,如長期忽視,將對身心發展構成負面影響,以及增加患情緒病風險。 疫情下出現新學習常態,學生在過去兩年都習慣上網課,但對於升中的學生來說,同一時間要面對校舍和老師轉換、以及跟小學同學分開,適應難免困難。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在5月以問卷調查訪問了596位應屆中一學生及316位家長,結果發現不少學生及家長皆有抑鬱及焦慮問題,情況以學生較為嚴重。
學生壓力: 不堪工作壓力? 中國火箭軍前副司令傳上吊身亡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1.4%)受訪學生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 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抑鬱徵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34.4%)、「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29.7%)、「睡得不好」(26%)等。 雖然量表結果不足以判斷他們是否已患上抑鬱症,惟情況仍值得關注[表三]。 受社會氣氛緊張影響情緒,學生開學至今仍然面對不少困擾。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公布「中學生情緒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學生壓力: 李登輝軍購政策 學者:拒美壓力分散來源,奠定台海防衛重要基礎
在腦海中進行畫面排演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擺脫壓力所帶來的困擾,並關閉身體的壓力反應。 你還可以使用這個方法為演講做準備,通過生動地看到自己盡如人意的表現可以幫助你在測試中取得更高分數。 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喝杯咖啡是讓你的壓力水準恢復正常所需要的。 通過把你所有的想法都留給你信任的人,你立刻感覺好多了。 通過打理學術筆記,按時完成作業,並確保自己不會趕期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壓力。
學生壓力: 心理社交健康
中一派位將於周二(26日)放榜,有調查發現63%受訪應屆中一生升中壓力大,逾半學生自我測量更反映有輕度至重度抑鬱或焦慮徵狀,主要壓力來源包括應付測考及成績未如理想等,37%學生面對壓力也選擇不找人傾訴。 有學生因升中功課量大增,每日要做10多份功課,疫情下亦難以結識新朋友,經常打機,母親初期也不懂如何協助,結果兒子足足花3個月才適應新校園生活。 當我們在生活遇上一些轉變、困難或挑戰時,例如因疫情停課一段時間後復課、考試、參加比賽等,我們便可能會感到壓力。
聽音樂是一個方便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它也顯示出許多對認知的好處。 音樂可以幫助你緩解壓力,並在一定情況下使自己平靜或激發思想。 要想利用音樂帶來的好處,學生可以在學習時播放古典音樂,也可以播放歡樂的音樂以「喚醒」精神,或在自己喜歡的慢速旋律下放鬆。 學生可以按照時間表進行鍛鍊,例如早上做瑜伽、散步或騎自行車去校園,或者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行走時與朋友一起複習測驗。 從現在開始,在你的一生中保持定期鍛鍊,可以幫助你延長壽命並更好地享受生活。 壓力產生時容易激起負面的情緒,例如緊張,焦慮,不安等;持續性的壓力甚至會導致許多身體的警訊例如頭痛、偏頭痛、背痛、心悸、胸悶、過敏、感冒、高血壓、焦慮、慢性疲勞、胃潰瘍及腸胃道症狀等。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全港學校9月23日起分階段復課。 香港青年協會一項調查顯示,逾半受訪中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相關比例亦是近十年最高。 青協發現,不少學生個案與疫情及停課多時有關,例如有一名中五學生因為疫情和暑假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與同學見面,令關係更生疏,開學後自己成為班上被杯葛的對象,令其感到被孤立和排斥。
學生壓力: 青協公布「學生情緒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
在孩子的情感與感官都尚未成熟到足以承受之前,各種資訊包含色情與暴力,就已經快速而直接的從電視、 廣告看板、網際網路四面八方而來。 阿朗(化名)是應屆中一生,升中後共花了約三個月才能適應新校園生活,主因是功課量比小學大增,每日十多項功課,平均要花兩個小時以上才完成,而且疫情下只上半日學,認識新朋友有困難。 阿朗母親指兒子開學初期經常玩手機,知道他的壓力很大,但又不懂得處理,在接受女青社工的輔導後,鼓勵阿朗多參與校內活動建立歸屬感。
學生壓力: 學業壓力大 大學生三成半抑鬱
她曾透過Whatsapp向朋友表達對另一個同學的不滿,豈料有關對話卻被截圖流出,引起對方的不滿及反擊,哭訴形容「啲人日日都俾說話我聽,又人身攻擊我,究竟我做錯乜嘢要咁對我」,憂慮情緒亦讓她萌生逃學及傷害自己的念頭。 調查結果顯示,有52.2%受訪中學生的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較去年高10.5%,人數百分比為近十年最高。 她建議家長要調節對子女學業的期望,亦要特別留意女兒的情緒,原因是她們要同時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轉變,困擾會比男生多,要適時予以協助。 首個學年即將結束,87%學生表示已完全適應中學生活,72%表示需時一至三個月方可適應。 學生遇到升中困難想找人傾訴時,首選是「朋友(58%)」或「不傾訴(37%)」,「母親(28%)」及「父親(18%)」只分列三四位。
學生壓力: 成都大運會:對手很強壓力很大 中國射擊以團隊取勝
這可以幫助降低壓力水平,節省尋找失物的時間,並使室友之間的關係更加積極。 它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習的領域產生積極的感覺,這有助於準備考試並鼓勵更多的學習行動。 【大紀元2021年01月07日訊】大多數學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會對健康、幸福和成績造成重大影響。 學生壓力 例如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所報告的壓力水平與成年人相似。 這意味著青少年正在承受嚴重的慢性壓力,而且他們感到壓力水平通常超過了自身可以有效應對的能力。 該研究報告提到,大約30%的人因此感到不知所措,沮喪或悲傷。
學生壓力: 「學生升中適應」調查 發現過半學生有抑鬱焦慮
如果你長期處於一個消極的狀態,你將承受著精神壓力。 例如,不要為成績不好而感到沮喪,而是儘量保持積極的態度,並尋找下一次改進的方法。 AfterSchool 學生壓力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台,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註冊用戶人達 50,000 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學生為應屆文憑試考生,是全港最大型網上補習平台。 李福鐘指出,李登輝基於權謀考量,加上中國有意跟台灣談,因此可以讓李登輝有「心口不一」的空間,不過放到現在,中國領導人是習近平而非江澤民,而且中國沒那麼需要向台灣妥協下,因此現在很難進行這種操作模式。 火箭軍是解放軍最重要的軍種,負責中國包括核武在內的飛彈系統,可能用於入侵台灣及抵禦美軍;目前無法確定,習近平針對解放軍,究竟是單純反腐還是存在「政治忠誠」的憂慮。
學生壓力: 個人工具
他指,精神科醫生診斷他有輕微抑鬱徵狀,並因應他的情況處方藥物,但在心理層面上卻未能真正開解他。 直至學期結束,繁重的課業隨之卸下,他的情況才見好轉,也逐漸不再依賴藥物。 個案一︰ 女學生與朋友升讀同一所中學,但得知其家人從事警務工作後,擔心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會受到牽連,共同成為被其他同學討厭或排斥對象。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飲食可以增強你的腦力或削弱你的精神能量。 健康的飲食既可以作為壓力管理技術,又可以作為學習輔助工具。 改善飲食可以使你避免遭受與飲食有關的情緒波動和頭暈目眩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