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風山基督教墳場源起於一位跟隨艾香德牧師由南京和平門-景風山來到香港的青年學生方景平,方氏於1931年18歲時離世,他是墳場的第一位使用者,當年的墳場以復活山為名。 及後墳場經由當時的大埔理民府正式批准,於1936年4月7日年正式刊憲,批出此地,作為安葬逝世基督教信徒之用。 道風山基督教墳場設有棺葬地及骨穴,自1990年代已告額滿。 鑑於本地對葬位需求甚殷,我們近年積極籌備擴建事宜,擴建及斜坡工程由2011年5月開展,至2013年10月完工。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位於沙田道風山,是挪威宣教士艾香德博士於1930年創辦。 叢林的寺院式建築,例如聖殿的外型、叢林內的道風山全圖、聖經故事彩瓷等,充滿中國風格。 叢林的東面屹立著一個高12米的十字架,是叢林的標誌。 登上樓梯及斜路至馬路迴旋處,過馬路後於入口處起步。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好去處:【室內消暑派對!鯊魚主題玩樂裝置+珊瑚展覽 7米高鯊魚滑梯+10米飛索+波波池+3.5米充氣鯊魚】
旁邊的感恩亭與聖殿同樣中西合壁,亭內刻上6幅耶穌生平彩繪瓷畫,最為人熟悉的當數五餅二魚故事。 道風山規模不少,除上述地方還有蓮花洞、藝術軒、小望夫石、雲水堂等可參觀。 由沙田站行30分鐘就到道風山,是快閃郊遊行山路線。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行山以外,既可接觸二級歷史建築的中西文化融合,亦可靜享道風山明陣等。
- 門後,是六七個人高的十字架,襯上沙田全景,真是如夢似幻,一點也沒有人在香港的壓迫感。
- 十字架上刻有「成了」二字,旁邊大石鐫刻「活在主內」。
- 在規劃你的行程前,請留意有關部門或機構的最新公布,或向他們查詢景點的開放情況及時間。
- 走約10多分鐘,幾看到拱形設計的中式圍牆,名為「感恩門」,又是一中西結合的好例子。
- 後於1930年遷移香港,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並邀得丹麥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 設計龐大的中國式建築群。
- 道風山開放時間︰基督教叢林在周一至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周末到訪仍可到十字架、明陣等地方,路口有地圖予大家指引。
建築富有中國園林特色,主建築物“聖殿”殿頂瓦列分兩行,外形成八角形,藍瓦紅梁,簷角飛翹,類似佛教寶塔建築。 近年不少香港人在周末都會選擇去行山,如果是新手上路,沙田道風山或許會是個不錯的新手行山路線。 路線沿途以石斜路和石樓梯為主,步行時會比較輕鬆,更可到山上的白色十字架、明陣、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等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打卡觀摩,是新手行山的好選擇。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文化博物館
經過重新規劃,本墳場於可額外提供約270個葬位予信徒領用。 此外我們亦著重環境的美觀,周邊均加種花圃及植樹,以保持墳場綠化的園景特色。 道風山開放時間 經圓覺草場,左轉5分鐘過孫中山題字的生命門,12米高大十字架予人感覺壯觀。 架上刻上「成了」兩字,在活水井和活在主內石間,彷似千言萬語。 《點五步》中,盧光輝校長(廖啟智飾)與沙燕棒球隊由城門河跑上道風山大十字架。
- 隱藏在沙田鐵路站附近的山頭上,有座純白的十字架,人站在城門河,抬頭也能看見這個神聖浪漫之地--道風山。
-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位於香港新界道風山上,從沙田站出發,沿道風山路直上約20分鐘便可抵達。
- 聖殿外掛上聖鐘,刻有六角星即大衛之星和代表永恆的「壽」字。
- 這個由石卵鋪砌成的圈,看似是迷宮,卻是修道者用於思考及靜修的場所,踱步默想,沉靜思緒。
- 參觀完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和欣賞完沙田市中心的風景後,可以經沿路回到沙田市中心;也可以選擇行百樂徑,經過曉翠山莊,從美田路在樓梯處到橋下城樓下山。
- 早前政府有意將之列為法定古蹟,但教會考慮過後,認為有兩個弊處,除要將機構開放予外人參觀影響清靜環境外,建築物亦不可作任何改動,對教會將來的發展有影響,因此拒絕政府要求。
門後,是六七個人高的十字架,襯上沙田全景,真是如夢似幻,一點也沒有人在香港的壓迫感。 道風山(英語:Tao Fong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Shan)位於香港新界沙田,是以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命名之一座山。 於1930年建成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其東面屹立着一座高12米的十字架,成為該處的地標。 繼續行就是充滿中國風建築物,裡面有一個佛教寶塔建築設計聖殿,令人聯想到中國的道教,但其實它是由西方傳教士興建的基督教建築群,是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地方。
道風山開放時間: 沙田道風山行山路線打卡點——白色大十字架
信義宗神學院已漸漸從一所本地的神學院蛻變為地區性的神學院。 ▲ 生命門,參觀聖殿後沿著一條石板路,就可穿過由石牆組成的生命門,牌門後方「博愛」二字,是由國父孫中山題字。 牠們或會搶走大家手挽的食物袋,切勿餵飼馬騮,也不要在牠們面前進食。 網站所述的資訊如有更改,應以有關部門或機構公布為準。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政府對本網站內容的準確性、足夠性、可靠性及時間性概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亦不會就該等內容的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在規劃你的行程前,請留意有關部門或機構的最新公布,或向他們查詢景點的開放情況及時間。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參觀完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和欣賞完沙田市中心的風景後,可以經沿路回到沙田市中心;也可以選擇行百樂徑,經過曉翠山莊,從美田路在樓梯處到橋下城樓下山。 沿鐵路方向走會經過城門河,到達香港文化博物館,在沙田覓食和遊玩。 後於1930年遷移香港,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並邀得丹麥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 設計龐大的中國式建築群。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由挪威傳教士Karl Ludvig Reichelt牧師創辦,他在1904年抵達中國湖南傳道,並在1922年在南京創立景風山,招待佛教及道教徒學道。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迪士尼樂園
這個由石卵鋪砌成的圈,看似是迷宮,卻是修道者用於思考及靜修的場所,踱步默想,沉靜思緒。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好去處:【體驗澳洲咖啡文化!8間本地咖啡店優惠 樹熊拉花咖啡+A.I.創作澳洲地標杯套】
大十字架後面有一道上面印有博愛的中式門,走進裡面有條路軌樓梯,向山上走。 山上的左邊有數級樓梯向下走,之後沿著路向前走便到中式建築—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見到天橋向下落或乘升降機落地面,向左行,見到指示牌顯示道風山方向。 初時的樓梯較細子和少少斜,要小心扶著同行的小朋友行,之後多是帶有少少泥的樓梯,也不算難行。 行上山路,之後見到分义路,繼續跟指示牌向昇天屋方向走,之後會見到大十字架。 於1930年建成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其東面屹立著一座高12米的十字架,成為該處的地標。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好去處:【世外桃源!深井清快塘紫滕花盛開 淡紫花海仙氣十足!喜香農莊免費入場】- 深井清快塘
墳場位於新界沙田349號地段,佔地面積約1.04公頃,三面環山,環境清幽。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道風山基督教墳場是一個非牟利私營墳場,業權屬於挪威差會亞略巴古(Areopagos Norge)。 道風山開放時間︰基督教叢林在周一至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周末到訪仍可到十字架、明陣等地方,路口有地圖予大家指引。
道風山開放時間: 沙田道風山行山路線打卡點——生命門
從沙田站出發,沿道風山路直上約20分鐘便可抵逹山上的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道風山開放時間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亦可從大圍站上銅鑼灣山,經百樂徑(私家路)穿過曉翠山莊,接入道風山路。 或從沙田萬佛寺附近之小徑步行上山直接到達道風山墳場。
道風山開放時間: 香港好去處:【珊瑚保育活動開放公眾參與!搭玻璃船近距離睇珊瑚+設計培養底座】
聖殿下方為靜室,名「蓮花洞」,內懸長明燈,十字架下安放蓮花座,仿如佛堂靜室。 最後沿路走出去會有條小路下山,路牌寫著景風台和東光台。 返回迴旋處,可選擇向道風山路下山(但此路段較窄),直接去香港文化博物館。 或者選擇行百樂徑,經過曉翠山莊,去到迴旋處,可選擇向左行銅鑼灣山路下山,直接去香港文化博物館。
道風山開放時間: 城門河觀賞白鷺
筆者先往蓮花池和明陣迷宮,明陣由石塊圍成迷宮,是禱告和靈修之地,在香港並不常見。 感恩亭旁邊有一道生命門,通過門後可以進入叢林其他地方。 在生命門前有一條由階梯鋪成的窄路,盡頭是一道白色的細長窄門,兩旁有一副對聯寫著:「寛路行人多并無真樂、窄門進者少內有永生」。 登上道風山山頂進入「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一個巨型白色十字架隨即映入眼簾,在山下和山上仰望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登上山頂後近距離觀賞更顯宏偉。
道風山開放時間: 歷史
聖殿採用重簷八角攢尖頂的設計,甚具中國特色,顏色以藍白紅三色為主,殿外雀替遠看如同紅色十字架一樣,不少遊客喜愛在聖殿前影相打卡。 信義宗神學院前身為信義神學院,於1913年創建於中國湖北灄口(漢口附近),屬中華信義會。 1948年年底,因大陸時局動盪,遷來香港,成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之神學教育機構。 1992年末,信義宗神學院遷往道風山山頂新校舍。
其實,道風山是一個由西方傳教士興建的一個基督教建築群,是由一所教堂、一個圖書館,以及一個專門製作和售賣基督教工藝品及書籍的藝術軒組成的。 道風山開放時間 早前政府有意將之列為法定古蹟,但教會考慮過後,認為有兩個弊處,除要將機構開放予外人參觀影響清靜環境外,建築物亦不可作任何改動,對教會將來的發展有影響,因此拒絕政府要求。 道風山開放時間2025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位於香港新界道風山上,從沙田站出發,沿道風山路直上約20分鐘便可抵達。 它是一個由西方傳教士興建的基督教建築群,由一所教堂、一個圖書館,以及一個專門製作和售賣基督教工藝品及書籍的藝術軒組成的。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基督叢林的確是有翻新的需要。 再加上1999年一場大火把側堂燒燬,其他僅存的建築物也被白蟻嚴重破壞,再不能發揮其功用。 所以道風山當局為了回復古蹟的光彩,他們決定為基督叢林進行全面復修,並在其毗鄰動工興建之信義宗神學院,增大其建築規模。 ▲聖殿,明明是基督教聖殿,但用上中式建築的重檐八角攢尖頂設計,垂脊有瑞獸裝飾,簷角上有四個僧侶道士像,建築風格揉合中西文化,與周圍的自然景觀也十分融洽,古式古香。 入口為一道石拱門,上刻有「道風境界」的四個大字,另一邊則刻上「道風大千」。 殿內有「講課室」,是牧師講道的地方,兩旁有門聯:「道與上帝同在,風隨意思而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