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又名「藍田巴士總站」,佔據交匯處內較東面位置,內設八個候車月台或候車處(包括總站東面邊緣的巴士站),其中42C線月台設有全港首創的空調候車間(詳見前文)。 此站部份人流乃取道車站大堂往返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麗港城及滙景廣場/藍田公屋區的途人,經A、D出口進出此站而不乘車。 在藍田站啟用首20年內,站內只設有地鐵站必備的恒生銀行車站辦事處,並未設有其他類型商店,為前地鐵網絡中所罕有;有傳此乃藍田站並非地鐵公司/港鐵公司資產,因此無權在站內開設商鋪[2]。 直至2011年2月,港鐵終在藍田站內增建兩個MTR Shops鋪位,其後分別由美心西餅和VanGO便利店承租。 由於車站擁有權問題,藍田站由1989-2011年啟用超過20年以來,除了恆生銀行外而未設有其他類別商店的港鐵(和前地鐵)車站,曾成為港鐵系統中最少商店的車站。
九巴更於亭內裝設多媒體資訊系統,讓乘客瀏覽九巴網頁、搜尋路線資料、查閱八達通卡餘值,乘客亦可使用已連接九巴顧客服務熱線的電話,收聽路線資料或直接聯絡熱線服務員。 設於滙景廣場下的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是港鐵藍田站的附屬巴士總站,與港鐵站以B出口連接,該總站一般稱為「藍田站巴士總站」。 絕大部份以藍田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綫皆為前往新界各區的跨區綫,但不少途經鯉魚門道東行前往油塘及藍田區各屋邨的巴士路綫皆會繞入總站,方便乘客轉駁;該等路綫反向則多會停靠港鐵藍田站C出口外的鯉魚門道西行綫「藍田站」巴士站。 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重未入伙,加上距離山上嘅屋邨同屋苑較遠,故人流偏低。 後來隨住滙景花園入伙,而藍田站喺將軍澳綫通車之前亦曾經係將軍澳居民接駁地鐵過海嘅主要車站。 同時大型日資百貨公司八佰伴亦喺嗰度開業,人流隨即急增。
藍田站: 路線資料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軌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藍田站係屬於架空、地面同埋地底混合模式車站,只係處於密封環境先至令人誤會自己身處地底,不過可以喺鯉魚門道望到車站係起喺白泥山山坡上。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隨着港鐵獲得車站擁有權後,於2010年7月進行加建兩間商店工程。
-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的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带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滙景廣場下方,分為東面的專營巴士總站和西面的公眾車站(設的士站、專綫小巴站及公眾上落客區)兩部分,俱採坑狀月台設計。
-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 在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仍未入伙,加上車站距離位於藍田區內的住宅區較遠,故車站人流偏低。
-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又名「藍田巴士總站」,佔據交匯處內較東面位置,內設八個候車月台或候車處(包括總站東面邊緣的巴士站),其中42C線月台設有全港首創的空調候車間(詳見前文)。
亦由於此段成為後備行車隧道後,現時港鐵公司已對此線減少保養,日常只作維修、車長訓練及後備行車線使用,以及將此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為時速50公里。 藍田站2025 由寶達開出的班次會途經此站,隨後會駛經東區海底隧道、北角英皇道、銅鑼灣禮頓道、灣仔軒尼詩道前往金鐘。 途經藍地、紅橋、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九巴於兩鐵合併前後分別稱此站為「藍田地鐵站」(Lam Tin MTR Station)及「藍田鐵路站」(Lam Tin Railway Station),2017年7月更改至現稱。
藍田站: 月台類型
藍田站(英語:Lam Ti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晒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此路段隨東區海底隧道啟用及觀塘綫服務範圍於1989年8月6日起由觀塘站經藍田站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涌站而正式投入服務,由熊谷組負責興建。 直至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後,觀塘綫不再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
此外,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亦留有較闊的空間作為逃生或供維修時使用,亦為首個使用此設計的前地鐵車站,隨後前地鐵路綫新建的車站及行車隧道均採用此設計。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嘅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嘅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帶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藍田站設有5個出口,主要連接鯉魚門道同埋匯景花園一帶。 藍田站 由於藍田站響鯉魚門道以南山坡,同藍田北嘅住宅區有一定距離,所以當時地鐵決定同發展商起行人通道連接啟田道路面,該行人通道啱啱穿過匯景廣場中庭,再沿藍田站範圍嘅扶手電梯先至可以去到啟田道。
藍田站: 九龍巴士14線
故列車由油塘站開往藍田站時,當駛至路段一半時會減速行駛,惟列車減速下坡前甚少有廣播提醒乘客緊握扶手。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2019年10月14日開辦,為首條沙頭角前往九龍的專營巴士路線。
藍田站: 香港巴士大典
13S線曾分別以西行及東行站為上午班次的終點及下午班次的起點,該線已於2017年8月31日起停止服務。 城巴曾稱此站為「藍田地鐵站巴士總站,鯉魚門道」(Lam Tin MTR Station 藍田站 Bus Terminus, 藍田站 Lei Yue Mun Road),約於2006年將站名中的「巴士總站」刪除,再於兩鐵合併後易為現時的「藍田站」。 另外,九巴在千禧年代曾在入站通道落客站旁行人路設置顧客服務中心櫃位,解答乘客查詢和售賣九巴精品。 該顧客服務中心自2017年中起停止營業,重門深鎖,並貼有告示,着乘客到站長室查詢巴士服務詳情。 藍田站 藍田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由於本地收件人在無需使用郵政編碼的情況下已能享有優質的派遞服務,因此香港郵政並無計劃引進郵政編碼系統。
藍田站: 九龍巴士T277線
公共運輸交匯處車輛出入口設於鯉魚門道東行綫,從總站開出的巴士,若要返回西行綫往觀塘方向,必須在迴旋處掉頭。 該段鯉魚門道東、西行路旁設有一對名為「藍田站」的巴士站,東行站位於此站九巴站長室旁,與交匯處相連;沿西行站行人路可步行往港鐵藍田站C出口,或使用樓梯前往滙景花園平台。 這種需要取道非車站範圍的商場通道方可進出車站之設計為香港首創[9][10]。 而滙景廣場第L4層中庭至啟田道之間不設任何升降機、樓梯及無障礙設施,而過往亦曾有長期病患者及地區人士批評港鐵多年來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屬港鐵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在A出口增建無障礙設施[11]。
藍田站: 藍田站
車站選址鄰近鯉魚門道嘅空置校舍,早喺1976年已被徵用。 藍田站2025 藍田巴士總站環境質素欠佳一直遭乘客詬病,針對有關情況,九巴於2001年11月建議在站內兩個候車月台興建空調候車間。 現任九巴商務總監、時任資產管理部主管唐東明當時表示,空調候車間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設備,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環境下等候巴士[8]。
藍田站: 啟用日期
工程把近A出口一邊的廣告燈箱及車站啟用紀念牌扁搬至近D出口出閘機一邊,並且把近A出口一邊的車費表,向東移前至另一條柱,而單程車票售票機、八達通查閱機及八達通增值機,向東稍為移前至近入閘機斜對面。 另外,工程期間消防喉轆則臨時搬至售票機舊有的位置,完工後整合至加建商鋪範圍所預留的位置。 隨著港鐵獲得車站擁有權後,於2010年7月進行加建兩間商店工程。 市民如須在網站填寫香港的郵政編碼,可考慮留空該欄或嘗試其他人士慣常使用的“000”、“0000”、“000000”或“HKG” 等方法。
藍田站: 九龍巴士14H線
東行站是城巴61R、九巴89P、252X、258P、258S及267X線的終點站或總站,以及213M、213S及小巴71A線的循環點。 藍田站2025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