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已有道路直達鯉魚門,海鮮業才有長足的發展,多間新酒家開業,而渡船碼頭和沿岸停泊十多艘海鮮艇,讓遊客可親自揀選活海鮮。 三家村(英語:Sam Ka Tsuen)是位於香港觀塘區東南部鯉魚門的鄉村,有150年歷史,為九龍十三鄉之一[註 1],位於油塘及鯉魚門附近。 石刻紋路複雜,但龍形清晰可見,如古代甲骨文般的幾何曲綫,與香港青銅時代出土的文物相似,因此推斷可能有接近3,000年歷史。
東龍洲又名東龍島,屬於西貢區最南端的島嶼,位於清水灣以南、小西灣之東南,面積約2.42平方公里。 由於東龍洲位於佛堂門以南,古時被稱為南佛堂,因此亦有南堂島的稱號。 東龍洲名氣雖不及長洲、東平洲等離島,島上遊樂設施亦不多,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風光,是一塊難得的隱藏瑰寶。
三家村東龍島: 三家村 (九龍)
上山的路較崎嶇,大家可以依身體狀況而決定繼續前往與否,安全至上。 三家村東龍島2025 走過一段幾乎沒有遮蔭的小路後,會到達帶點外國郊外味道的石灘,石灘旁有三尖八角的大岩石,浪花拍打沿岸礁石的聲音,令人格外平靜。 再向前走就會看到著名的南園士多及假日士多,看到精美的中英並列招牌就知道是遊客常到的地方。 東龍島又名東龍洲,帶來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有無際的海、壯觀的崖、翠綠的草;東龍島可以遠足,可以露營,可以看海,可以攀石。
若繼續前行是陡峭山路,須手腳並用才能下山,如果行山經驗不夠,不建議行此路,免生意外,請量力而為,朝原路折返。 三家村東龍島 山路陡峭,好多石頭都是三尖八角,須小心翼翼地落山,落到去平地,再穿過草叢,落山往返東龍島公眾碼頭,坐船返三家村。 島上有數間士多,包括近碼頭的合全士多,以及營地旁的南園士多和假日士多。 聽士多老闆說,他們的生意很受天氣影響,天氣太熱或雷暴下雨就幾乎會無生意。 下次大家到東龍島行完山,不妨於上船前來一杯冰凍的仙草紅豆冰,為旅程劃上完美句號。 三家村東龍島 潛龍吐珠是東龍島最有名的奇觀之一,從石陣再往南堂頂向上走,十多分鐘後回望後方,大概就遠距離拍到一張氣勢雄偉的潛龍便心滿意足了。
三家村東龍島: 航線資訊
🚶♀️輕鬆新手路線🚶♀️如果想走得輕鬆一點,不執意環島,可以選擇前往集中於北面的景點。 由南堂碼頭出發,往法定古蹟東龍炮台方向出發,途經營地、炮台和燈塔等景點,時間許可亦可前往噴水岩觀賞自然奇觀,然後沿路折返,在假日士多或合全士多醫肚再上船。 昔日西貢區尚未開發之時,位於將軍澳、調景嶺及其他西貢的居民都要前往三家村轉乘渡輪往返市區,故西貢的海鮮過去也都運往這裏發售,這裡的海鮮餐廳及酒家非常多。 三家村東龍島2025 然而因筲箕灣填海,現時渡輪服務已改為往返西灣河,由珊瑚海船務提供17.5M木製街渡式小輪服務。
- 島上有數間士多,包括近碼頭的合全士多,以及營地旁的南園士多和假日士多。
- 岸邊有一片魚排,以往這裏開放給大眾釣魚,但現時完全沒有人,反而在島上四周,不時見有人在礁石、碼頭及燈塔垂釣,可想而知東龍洲水質清澈,連魚兒也選擇在此棲息。
- 註2:單程票可適用於以下航班,其他航班須支付來回票的費用:上午9時15分及上午10時45分由蒲台島開出;及下午3時30分及下午5時正由赤柱開出。
- 由於東龍洲位於佛堂門以南,古時被稱為南佛堂,因此亦有南堂島的稱號。
- 來往東龍島的街渡只於週末及假日行駛,而且班次不多,出發前需要好好計劃行程及時間,但正因為此,島上較少人類的破壞,自然的景色仍能好好保存。
- 士多門前掛滿了在炮台附近取景拍片的演員照片,也有名人「到此一遊」的紀念照,令人看得眼花撩亂。
- 除了自然景觀外,東龍島亦存在歷史的痕跡,有古代石刻、康熙時代的砲台等。
佛堂門燈塔以混凝土建成,為日軍佔領香港時建造的防衛設施,約建於1941至1945年,原用作炮台以保衛維多利亞港東南面水道。 三家村東龍島 由於假日士多就在炮台營地的附近,所以士多順理成章成為東龍島的補給站,販賣公仔麵和飲料。 士多門前掛滿了在炮台附近取景拍片的演員照片,也有名人「到此一遊」的紀念照,令人看得眼花撩亂。 據說東龍之名源於天然形成的海蝕洞,村民稱作通窿洲,後來才改稱東龍洲。 現時東龍島已成為燒烤、露營、攀崖及放風箏勝地。
三家村東龍島: 收費
除了自然景觀外,東龍島亦存在歷史的痕跡,有古代石刻、康熙時代的砲台等。 雖不至於人間仙景,東龍島卻是一個讓人避世靜心的好地方。 東龍島,又叫東龍洲,東龍名字源於「通窿」的諧音,據說東龍島有天然形成的海蝕洞,因此還有村民叫東龍島做通窿洲。 小島四面環海,景觀非常優美,而且人煙稀少,海水非常清澈,又有石刻等歷史遺跡,很適合假日和家人朋友去島上來個一日遊。 [1],另外亦有研究指三家乃指溫、劉、陳或張、劉、連三姓人。 [2],而鯉魚門只是三家村鄰旁進入維多利亞港的海道名稱,但香港人一般習慣稱三家村為鯉魚門。
- 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白色燈塔有小橋與岸相連,是東龍門的打卡熱點。
- 要坐擁臨海的住宅談何容易,但在這裏大家可以短暫地享受使人難以忘懷的景色。
- 據說炮台建成後,一直駐有守軍,直至十九世紀初,海盜日益猖獗,由於炮台位於孤島上,要補給和支援都較困難,所以最終被九龍炮台取代。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偶爾出外「放風」抖氣,也要揀啱地點。
- 船次以三家村碼頭較多,大家可跟據出發地點和時間選擇碼頭。
- 另一條山路可通往肚臍洞、南堂頂、鹿頸灣,是需要手腳並用、半攀半行的碎石路,甚為崎嶇,不易挑戰。
石刻沒有用鐵籠或膠箱包圍保護,看得清清楚楚,非常難得。 遊人行完整條長命斜,也可坐在石級上稍事休息,確保回復足夠體力再撑樓梯上去。 走多兩步來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指定露營地點,現因疫情關係而關閉,但可在涼亭休憩。 遊人主要來看法定古迹東龍炮台遺址,炮台坐落島嶼北端,可飽覽佛門堂海峽,為船隻進入香港海域的主要航道,因此在康熙年間建立炮台作防禦海盜。 西灣河鯉景灣及鯉魚門的三家村,逢周末都設有街渡前往東龍島,船程只需半小時,班次約每隔1小時左右,亦算頻密,到訪當日也見長長人龍排隊購票。 前往時謹記遵守限聚令,暫時嚴禁露營,亦要顧己及人戴上口罩,保持衞生。
三家村東龍島: 香港仔/赤柱蒲台島
步行前往營地大約只需20分鐘左右,路況良好,而且上坡幅度也不大,小朋友也可輕易駕馭。 行山徑旁為一片蔚藍大海,沿路植物生長得茂盛翠綠,感覺相當治癒。 抬頭看山上有一塊名為牙鷹石的三角巨石,又叫雞乸石、蟾蜍石,有腳骨力的話可以走上去,在山頭上飽覽絕美的海岸綫。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偶爾出外「放風」抖氣,也要揀啱地點。 想遠離繁囂又不想人多聚集,離島東龍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由香港或九龍市區乘船只需半小時,不用舟車勞頓,島上可以輕鬆行山、野餐甚至露營,亦能進行高難度攀岩、飛索或遠足,探索這個西貢區最南小島。
三家村東龍島: 服務時間
東龍島四周環海加上處處斷崖,路線中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浪花拍岸的壯觀現象。 而且這裏更是天然攀岩勝地,假日隨時能親眼看見這款極限運動。 據《新安縣志》記載,東龍洲炮台是為了防禦海盜而於康熙年間(即1662至1722年間)興建。 三家村東龍島 但亦有資料記載,炮台為兩廣總督楊琳於任內(即1719至1724年)下令建造。
三家村東龍島: 收費資料
不過大家要注意,環島路線需時近四小時,出發前要預留時間,以免錯過回程船。 三家村東龍島 三家村東龍島2025 從油塘站A2出口行10分鐘就會到達到三家村碼頭,碼頭以昔日香港為主題,在等上船期間也可以留意牆上有特色的裝飾,要注意的是只有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才會有船前往東龍島。 農曆新年天氣涼爽,可能不少朋友打算到塔門、東平洲、東龍島及蒲台島等外島行山。
三家村東龍島: 歷史
前往東龍島,可在鯉魚門三家村乘船,這船只會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行駛。 三家村到東龍島船程約需30分鐘,記著留意來回班次的時間呀。 到達碼頭,在碼頭旁有條小石階,走上去看到士多,有清晰的手繪指示牌,指示前往東龍島不同景點的方向 三家村東龍島2025 (應該是士多老闆不想再作人肉路牌而製作的)。 指示牌有兩個方向,一左一右,想簡單輕鬆的話,可以向左走,走到露營區,再到東龍島炮台,回到起點後,亦可以向右走一小段,遊覽埋石刻。 船次以三家村碼頭較多,大家可跟據出發地點和時間選擇碼頭。
三家村東龍島: 班次
我們於早上10時到達三家村碼頭,在售票處需購買來回的船票,並要選定回程的時間。 碼頭及船上的裝潢是以昔日香港為主題,在船上吹海風十分舒暢。 到達碼頭後,沿小級走上會看到士多,並有清晰的手繪指示牌,指示前往東龍島不同景點的方向。 左邊是往營地及古炮台,右邊往古石刻;由於看石刻需要走很多級樓梯下海邊再原路折返爬回山路,我們帶着媽媽,故選擇了較輕鬆的路向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