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胡同,人流開始大減。 被問到市建局會否研究利用部份重建單位協助年輕人上樓,韋志成反指,市建局要動用部份資源作重建補償,若要協助市民樓上樓,資金將難以維持。 至於市建局能否協助興建公屋,甯漢豪則反駁指,現時已有專責部門例如房委會負責公屋項目,若市建局在舊區重建外,亦要參與公屋工程,再難以「自負盈虧」。
加上11條直街街道狹窄,每條只有大約10米闊,故此需要重建物業騰出地方,以改善環境的要求亦遇到阻力。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市建局回覆《星島申訴王》查詢指,因「十三街」發展密度高,若要重建預計將面對龐大收購開支等挑戰,制定市區更新方案時要就項目多個因素作考慮,就「十三街」樓宇狀況而言,建議業主應繼續主動為樓宇進行維修,以確保樓宇安全。 韋志成昨日在網誌表示,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相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而第二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亦擬於2021年4月21日或之前提交城規會。 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
- 而集團在土瓜灣道、下鄉道,以及落山道一帶地段合共有4個發展項目,目前已收購3個項目,地盤面積共約32220方呎,餘下1個未完成收購的項目,地盤面積約1萬方呎。
- 除提供住宅單位,市建局亦會將建築物從海濱後移,提供約20米闊海濱長廊,與比鄰啟德發展區連接,日後可經海濱步行至啟德體育園;2個發展計劃之間,亦會預留25米闊走廊作海濱廣場,方便市民經土瓜灣道行到海濱。
- 至於位於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由於規模較大,相關諮詢工作仍在進行中。
- 市建局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整及重新規劃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改善居住在舊區樓宇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亦以一體化的規劃及設計,提升土瓜灣舊區和啟德發展區的連接,優化海濱空間,為舊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 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截至2023年1月底,該署分別向目標樓宇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個別單位業主,發出合共477張法定通知,其中有262張法定通知已獲遵辦,該署會繼續跟進餘下法定通知的遵辦情況。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該署同日下午再到上址,發現塌下的假天花及其他鬆脫部分已被移除。
Frederick表示,期望重建十三街時可保留當區的人情味和風土面貌,因此在是次設計中有不少新元素,例如在天台加建平台或公共區域。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台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發展局局長(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及有關資料後,在2017年10月9日決定在不對該項目作出任何修訂的情況下,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局長的有關決定已於2017年10月13日首次刋登於政府憲報。 項目涉及約56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830戶家庭及有約90間地舖。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重建遇技術挑戰 土瓜灣舊區難變天
惟他認為,暫時不用太悲觀,整區重建需時長,未來將走向灣仔囍帖街的舊路,抑或如深水埗般保留舊區形式的重建,仍有待觀察。 該局早前公開邀請發展商就項目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其後邀請33家符合要求的發展商及財團,入標競投合作發展,在8月23日截標時,接獲共6份標書。 市建局土瓜灣庇利街 / 榮光街發展項目,剛揭曉招標結果,由恒基以81.89億投得是次項目發展權,以可建總樓面71.75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1414元,屬市場估值下限。 這也常被人形容為,隱藏在市區裏的「隱形炸彈」數量正變得越來越多,其「威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民建聯與工聯會兩大政團昨日聯手舉行記者會,除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外,還找來已退休的工聯會元老陳婉嫻出山,主題是講土瓜灣「十三街」及「五街」重建事宜。 但當然,若你希望借取「新按保」則需要選用「建築期付款」,其折扣額會比起即供少一點,最高折扣額5%。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相關
位置上跟西鐵「朗屏站」約八分鐘步距的「雨後」,其預關鍵日期2023年12月31日,相當樓花期十個月,部份單位有望受惠於舊按保政策,唯獨其位於「東頭工業區」內,縱然區內重工業已絕跡,但日後的轉型過程卻是準買家需考慮的因素。 政府在二○一八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百分之60比百分之40調整至百分之70比百分之30,進一步加大政策力度興建更多公營房屋,並且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努力增加房屋供應。 根據二○二一年十二月的房屋需求推算,二○二二/二三至二○三一/三二財政年度十年期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 個單位,而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相應為 個單位。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今次散步路線,是從尖東地鐵站出發向西北方向走去,穿過紅磡地鐵站,然後沿着土瓜灣的馬頭圍道,最終到達牛棚藝術村。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2007年1月16日《都市日報》專欄《中國名堂:灣轉讀環》:「長沙灣」和「土瓜灣」的「灣」字,香港人口語都讀作「長沙『環』」和「土瓜『環』」,而不讀「長沙『彎』」和「土瓜『彎』」;但「筲箕灣」和「淺水灣」又不一樣。 此外,「銅鑼灣」應該讀作「銅鑼『彎』」還是「銅鑼『環』」呢? 灣是陰平聲,環是陽平聲,三字詞的音樂感與兩字詞不同,兩字的如馬(陽上)灣、柴(陽平)灣、深(陰平)灣都沒有變讀。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建築學學生設計 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據了解,在作出調整後,「五街」重建後的樓宇高度可達一百一十米。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諮詢平台主席黃澤恩指,加入「混合」用途後,樓宇重建時可考慮將最低十至十五個樓層,作為商業樓面,由於是採用中央冷氣系統,毋須開窗,可免受天橋噪音的影響。 諮詢平台昨日通過初稿後,將於下月底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期間會舉行社區工作坊、專題討論、公眾論壇、簡介會、巡迴及流動展覽等。 (三)市建局透過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應對市區老化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生活環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市區重建局 – URA
據了解,土瓜灣區舊樓群更曾爆發收購戰,像環字八街西側,市建局就曾經與財團爭持不下,最後由市建局完成收購,上月並已完成招標程序,仍待公布花落誰家。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該行資料,歷年來每當政府公布新鐵路綫項目的興建計劃,將受惠新基建的地區的樓價表現一般會超越大市,並會於正式啟用後顯著上升。 以觀塘綫延綫為例,自2009年政府將項目刊憲後,黃埔樓價升幅已略為領先大市。 截至2017年底,黃埔樓價累積升幅達24%,較整體市場的19%為高。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項目發展資料
這群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伙,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伙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表示,現時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只得2.5米,故兩個項目將興建約20米的海濱長廊。 重建後,大樓會後移,以騰出地面空間,供政府進行由4線拓展至6線路段的工程。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發展商「星星地產」在2023年3月7日推出首張價單,合共推出68個單位,佔全盤355伙的19%,折算平均呎價14,419元,跟附近二手屋苑如「朗屏8號」及「朗城匯」分別不大,亦沒反映市況變化。 值得留意,今次首批推出單位全為低層5-8樓,屬身價最低的一類。 一房佔全盤多數,分層單位共有132個單位,佔全盤多數,面積由362至372呎之間。 一房共分三類開則,362呎(C、D室)、371呎(K室)及372呎(B室、L室、M室、N室),高低有大約十呎差異,其實主要反映在客飯廳,實情入屋感受應該沒有大大分別,故還是建議揀細不揀大。 「雨後」共提供355個單位,看得出發展商在開則及內櫳裝置有參考大型發展商,如在洗手間內設置了面盆下方的踢櫃、以及晾衫空間等,就是參考了新世界大圍柏傲莊的設計。 另外,據發展商所指,地下鋪砌複合木地板前刻意在下方加添隔音物料,來加強層與層之間的隔音效果。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市建局士丹頓街活化項目招營運機構 推「社區客廳」及「共居」新概念 令社區營造更具伸延性
如要大規模地把這些土地改作高密度房屋發展,必須視乎地區的基建配套、對環境的影響及「城鄉共融」的規劃原則等,難以「一刀切」地單單因為某些新界村屋所在地點的發展密度相對較低,便決定在這些地點推行大規模的重建或發展計劃。 就土瓜灣13街和九龍城區重建,黃偉綸表示,市建局正審視多方面因素,並會作通盤考慮。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市建局只會在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 黃偉綸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楊永杰議員提問時說,香港未來的公營房屋新供應主要來自個別新發展區、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項目,但政府仍會努力在九龍城和黃大仙西北部範圍尋找機會提供新的公營房屋。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市建局擬用逾百億元收購,2033年提供逾2,230個建築面積約500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 市建局擬於1年半後向受影響業戶提出收購,收購呎價按「同區7年樓」門檻推算。
附近配套未算很完善,附近同由「星星地產」發展的「虹方」開設了不少食肆、咖啡室、以及一間24小時的健身室。 日後信和在區內的甲級商標廈「ONE NORTH」亦有零售設施,寄望可補足區內的不足。 前身屬於「FedEx World Service Center」的「雨後」,位處元朗東頭工業區的「宏業西街」,周邊主要為一些工業樓宇,區內用地在《工業用地檢討報告》中都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區」及「住宅戊類」。 他指,該兩區未來五年的房屋供應約有16,000個單位,其中12,200個公營房屋單位來自啟德發展區新開發的土地。 鍾建強指,是次擬發展工廈有類似情況,所以市建局正研究邀請合資格業主參與發展,惟參與模式和門檻仍在研究,將適時公布。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有議員關注重建土瓜灣「十三街」、「五街」及油麻地「八文樓」的時間表,並提到相關樓宇狀況惡劣。 出席會議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大約要400億元,而現時巿建局的資金大約有260億元,他重申要「儲夠錢」才能夠進行類似的「超巨型項目」,在適當時候會啟動相關舊樓群的重建。 市建局回覆,九龍城內有12個重建項目,8個位於土瓜灣、4個項目位於九龍城,而其中7個位於土瓜灣的項目,市建局已完成收購逾95%物業的業權,土地亦已正式歸政府。 九龍城舊區有不少大型舊樓群,地區居民和持份者多年來希望透過舊區更新,改善交通、地區設施和居住環境。 市建局將居民的訴求,深化為小區規劃的願景,並透過市區更新不同的工作模式,進行更新。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五街」「十三街」 重建難度高
區內除了「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外,包圍在「東頭工業區」以外的用地,則劃為「住宅戊類」,用意是鼓勵洶汰舊有工業來發展住宅,以協助區內轉型。 「雨後」屬於其中一幅轉劃為「住宅戊類」的用地外,新地及展的「映御」亦屬此類。 從「宏業西街」外出,轉入「擴業街」後經「朗屏8號」旁可以到達朗屏站。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馬頭角道
按市建局評估數字,因此重建計劃而受影響的共有約3,300戶。 位於炮仗街的裕德餅店亦開業23年,老闆娘謝女士與丈夫於1998年到現址開舖,在百多呎的小舖位見證土瓜灣變遷,看着對面5層高舊樓,被市建局收購,建成名為「喜築」的28層新住宅大廈。 謝說,區內小店隨市區更新越來越少,「邊到夠啲大舖做,你租金太貴邊有得做」。 裕德餅屋約100多平方呎的舖位,每隔兩年加租,現時月租約2.4萬元。
舉例來說,市建局會在適當的重建項目提供具津貼成分的港人首次置業(「首置」)單位。 另外,市建局亦將「煥然懿居」毗鄰的重建項目訂為另一個「首置」項目,可以提供大約260個首置單位,預計在二○二三/二四年度可以推出。 另一方面,市區重建局會在適當的重建項目提供具津貼成分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其發展項目煥然懿居便提供近500個首置單位,而毗鄰的重建項目也訂為另一個首置項目,可提供約260個首置單位,預計在2023至24年度推出。 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在英國租借新界之後,1920年代開始,土瓜灣不少村落被清拆,政府把新土地拍賣,在土瓜灣大規模發展工廠。 如今十三街的整個地皮,在1924年出現第一間繩纜廠,至二戰後,改建為南洋紗廠。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1959年,在人口暴漲、住屋需求大增的時候,地主把土地轉為興建唐樓,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十三街唐樓群。 唐樓群地下為商舖,樓上為商住兩用,由於十三街本為私家街,路邊泊車無王管,才吸引了大量車房進駐。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所住樓廈有批盪剝落,八成五表示有滲水問題,七成七表示有鋼筋外露,六成七表示無鐵閘或常壞,接近四成表示無樓梯燈。 民建聯及工聯會建議,市建局應盡快制訂「十三街」及「五街」重建時間表及搬遷方案;又指可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在網上視頻平台以互動形式舉行視像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市建局會視乎疫情,適時安排實體簡報會,向未能參與網上簡報會的居民講解相關內容。 程式透過定位功能,結合衛生署的確診或疑似2019 冠狀病毒個案的大廈名單資料庫,提示職員避免進入有社區傳播風險的建築物;程式亦加入掃描政府「安心出行」場地二維碼的功能,進一步加強防疫功能,保障調查員和居民的健康。 不過,星星地產購入地盤後卻申請改動圖則,包括把項目改劃為一座物業,提供450個住宅單位及49個私家車車位,於2018年申請輕微放寬地積比率,但卻被城規會否決,認為會開設不良先例。 財政預算案後,多個發展商都趁寬減印花稅而積極搶灘,包括星星地產推出位於朗屏的「雨後」,項目由一座提供335個單位,提供開放式、一房、兩房、兩房連書房及三房一套連儲物室單位,標準樓層面積由 呎。
長沙「環」(陽平、陰平、陽平)土瓜「環」(陰上、陰平、陽平),變讀後更順口,按原來的聲調聽起來是怪怪的。 筲箕灣(陰平、陰平、陰平)和淺水灣(陰上、陰上、陰平)不用變。 銅鑼「彎」(陽平、陽平、陰平)也有人讀,比長沙「彎」更可接受,不過遠不及銅鑼「環」(陽平、陽平、陽平)多。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1年3月5日)啟動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KC-016項目)並展開法定規劃程序。 以至在「映御」一路直入,在山貝河東路,現時有一幅劃為「住宅丁類」的用地,曾被政府計劃改劃住宅發展,項目也涉及山貝涌口村,但暫時未有發展聲氣。 事實上,同一地區內有不同類型和不同密度的發展項目,往往可以優勢互補,讓整個區的規劃和環境更為理想。 當政府規劃新發展區或大型房屋發展時,亦會採取規劃主導的策略,因應整體空間布局、基建容量、城鄉共融等因素考慮發展選址和規模。
繼政府擬修例,輸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免試來港註冊後,當局亦建議修例,規定本地牙科生畢業須在衞生署、醫管局等實習1年才可註冊,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人… 土瓜灣馬頭角俗稱「十三街」一帶的樓宇均有50至60多年樓齡。 《星島申訴王》收到讀者獨家報料,指「十三街」內的鴻運街一個唐樓頂層單位,3月5日發生天花倒塌意外。 事發單位由兩名租客承租至今有九個月,當時兩人在屋內,事發時其中一人在塌天花最嚴重的客廳位置,情況相當驚險。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無期? 市建局:收購須400億元 要先儲夠錢
車房街固然沒有什麼值得觀看之處,其建築物也只是一些殘破得恐怕快要重建的舊式唐樓群,不過因為這種整齊的舊式唐樓群已買少見少,若是對這些唐樓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 而且在木廠街及九龍城道交界處,會看到其七彩繽紛的外牆,甚有特色,也可能是香港碩果僅存、日後難以再看到的景色之一。 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的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地盤界線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項目涉及820個業權,估計約1410個住戶及100個地舖受影響。 近年不少荷里活電影在土瓜灣取景,其中《世紀戰疫》、《變形金剛4》、《斯諾登風暴》等在益豐大廈取景。 而啟明街、美景街及十三街附近的工廠大廈曾為香港電視劇集取景地,如《大時代》拍攝美景街的甘露甜品店和鄭保瑞的《狗咬狗》。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無期 市建局儲備不足:要「儲夠錢」才啟動
「我自己年紀漸大,行樓梯好吃力。」「十三街」居民潘女士表示,現時家中天花漏水問題嚴重,早前打風期間,原本只是房間漏水,因大雨關係,漏水如今已蔓延到大廳,家裏不停滲水,需要用水盆、雨傘等工具接水,希望政府盡快重建該區。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將會在項目提供「樓換樓」安排。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2025 住宅自住業主可選擇現金補償,或以現金補償購置重建項目內新發展物業的「樓換樓」住宅單位或同區「樓換樓」單位或在啟德發展區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