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是次檢測的46款常見罐頭魚樣本,包括19款沙甸魚、20款吞拿魚及7款鯪魚罐頭樣本,售價介乎$7.8至$149。 金屬污染物和多氯聯苯含量不高 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含量不高,亦沒有超出現行《規例》及《修定規例》所定的上限。 罐頭食品受《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修訂規例》監管,按照規例,鎘含量上限為每公斤0.1毫克。
有17款(約9成)沙甸魚樣本被驗出鎘,其中2款輕微超出上限。 沙甸魚壞處 攝入過量鎘可使人慢性腎臟中毒/造成不可逆轉的腎功能障礙、骨骼軟化、骨折。 當中聲稱原產地同屬泰國的「三角嘜」及「金龍牌」XO醬沙甸魚的鎘含量略超《修訂規例》的每公斤0.1毫克的上限,每公斤的含量分別為0.13及0.11毫克。 在消委會是次檢測中,全部樣本均驗出金屬污染物,有12款更驗出致癌物多氯聯苯。
沙甸魚壞處: 甲基汞的特性如下:
另一種說法是臺灣日治時期有三文魚(鮭魚)罐頭,而後臺灣人將所有魚罐頭的魚都稱為三文魚,後被傳為「三元魚」,因鯖魚、沙甸魚等最流行,故此二種魚被稱為「三元魚」,又因音近而稱為「三官魚」。 「Connetable」的分銷商稱會在成品銷售到市場之前對組胺、穩定性、鹽等進行測試,也會有針對重金屬的控制計劃。
- 結果發現,沙甸魚樣本的金屬污染物及多氯聯苯污染屬較嚴重。
- 攝取大量甲基汞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對成人則會損害其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
- 其中九成沙甸魚及六成吞拿魚樣本,檢出金屬污染物鎘,過量攝入可導致慢性中毒。
- 19款沙甸魚樣本中有17款驗出金屬污染物「鎘」,過量攝取「鎘」會導致慢性中毒和不可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 20款罐頭吞拿魚樣本中,有9成被驗出含「甲基汞」(methylmercury)。
- 另外,近半沙甸魚樣本檢出可致癌污染物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三角嘜」(#26)的分銷商表示其生產商會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惟不同批次的魚穫的鎘含量可能有輕微出入。 生產商對相關批次的魚罐頭檢測的鎘含量是每公斤0.087毫克,並向消委會提供化驗報告。 該分銷商又稱現時出產新一批次的魚罐頭,其檢測的鎘含量是每公斤0.042毫克,並提供了化驗報告供參考。 生產商亦表示會執行指定的檢測措施,以確保所使用的魚合乎安全。 消委會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從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地方搜集了46款常見的罐頭魚樣本,包括7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至$149不等。 化驗所先把罐頭內的醬汁及其他配料隔走,然後測試魚部分的安全程度及營養素含量。
沙甸魚壞處: 罐頭魚一定無益?
魚類含有人體成長和發育所需的多種營養素,適量進食魚類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對健康有許多益處。 不過,孕婦和兒童較易受汞毒性影響,故應避免進食汞含量可能偏高的某幾 種魚類。 20款罐頭吞拿魚樣本中,有9成被驗出含「甲基汞」(methylmercury)。 消委會指出大量攝取甲基汞不利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也有機會令幼童智力下降。 消委會提醒,選購罐頭吞拿魚時亦需留意品種較大的吞拿魚,例如長鰭吞拿魚(albacore tuna),其重金屬含量一般比體型細小的品種高,胎兒和兒童腦部處於發育階段,較成人更易受甲基汞影響,大量攝取可令幼童智力下降。 消委會曾進行罐頭魚測試,收集了46款常見的罐裝魚樣本,包括7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至$149不等,測試主要涵蓋安全和營養素兩方面。
結果發現,沙甸魚樣本的金屬污染物及多氯聯苯污染屬較嚴重。 測試的3類罐頭魚中,沙甸魚檢出的平均鎘含量最高,其次是吞拿魚,而鯪魚沒有檢出鎘;過量攝入可使人慢性中毒或引致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測試的3款罐頭魚中,沙甸魚檢出的平均鎘含量最高,其次是吞拿魚,而鯪魚沒有檢出鎘;過量攝入可使人慢性中毒或引致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雖然罐頭魚屬《修訂規例》中的複品食品,不能直接對應魚類的上限,但消委會以該上限與檢測結果作比較,供消費者參考。 鈉有助維持體液平衡,但過量攝取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胃癌的風險。
沙甸魚壞處: 最高分&最低分的罐頭:(5*為最高分)
然而生物學上只有學名「Sardina pilchardus」的魚類才是真正的「沙甸魚」,於販售時也能單純稱作「沙甸魚」而不需加上祕魯等地域名稱。 另外9款沙甸魚染出「二噁英樣多氯聯苯」,6款染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情況遠比另兩款魚類罐頭樣本嚴重。 食安中心指,部份魚類,例如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會有較多的甲基汞,而「甲基汞」是毒性最強的「汞」(水銀)形態。
魚骨蘊含豐富鈣質,但經罐頭加工後,魚骨變軟,較易讓人食用及吸收,能攝取更多的鈣質,揀有魚骨的罐頭魚,比起只有魚肉或魚碎含較豐富鈣質。 此外,逾7成沙甸魚及逾1成吞拿魚樣本,檢出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人體若長期攝入,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疾病。 其椰奶的營養標籤上標明每一百毫升含零點五微克的維他命D、每一百毫升含一百零四毫克的鈣。
沙甸魚壞處: 最高瀏覽
在2014年,FDA表示按300多項關於BPA研究的綜述,目前BPA的攝取上限暫不需要改變,因食物而異BPA值也不同。 今年四月十六日,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公布 “魚類的汞含量與食物安全”的風險評估研究 ,有關結果顯示本港市面供應的大部分魚類汞含量較低,但一小部分含量偏高。 魚類中的汞含量,視乎其品種、年齡、食物來源和生活水域而定。 根據這項研究和海外報告的結果,鯊魚、劍魚、旗魚、金目鯛及某些品種吞拿魚(金槍魚)等部分捕獵魚類的汞含量通常較高,而三文魚、沙甸魚、鯇魚(草魚)、鯪魚、烏頭、 䱽魚、泥鯭 、大頭、馬頭、黃花魚、桂花魚(鱖魚)、紅衫及大眼雞(木棉)等魚類的汞含量則較低。
沙甸魚壞處: 增加鐵質攝取的重點:
消委會最近檢測46款罐頭魚,包括吞拿魚、沙甸魚以及鯪魚3種魚類樣本,得出驚人發現。 最貴吞拿魚竟然最「毒」,另外近半沙甸魚都含致癌污染物,所以要食得有「營」又安全,必須留意罐頭魚大害物質含量以及學懂5招慎選食用罐頭魚。 是次檢測又發現,所有罐頭魚樣本均含豐富蛋白質,其中罐頭鯪魚樣本的平均鈣質含量,更是3類罐頭魚中最高。 不過,全部鯪魚樣本皆屬高鈉食品,由於罐頭魚均加入醬料烹調,故消費者不應過量進食,以免增加患高血壓、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消委會總共檢測46款罐頭魚樣本,發現全部含金屬污染物,包括銻、砷、無機砷、鎘、鉻、鉛、汞(水銀)、甲基汞、錫。
沙甸魚壞處: 消委會:46款罐頭魚含金屬污染物 包括砷汞鎘鉛 沙甸魚最嚴重
消委會指,大自然蘊藏的重金屬、工業排污或由其他人類活動而產生的金屬污染物,會經不同渠道進入空氣、泥土或水等不同媒介,在大海、河流等的金屬污染物有機會被魚類等水產吸入,積聚在體內,並透過食物鏈由細小的水產傳至較大型的水產。 不過,這種金屬亦可在大自然中與其他物質結合為無機鹽,又或與有機物質結合為甲基汞。 沙甸魚壞處2025 沙甸魚、鯪魚等罐頭魚,經加熱、加壓後,細骨會變軟 連骨吃以吸收更多鈣質,但盡量不要連同醬汁吃,建議先隔走油和鹽水以減少攝入鈉 。 牠的動物性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DHA 及EPA 沙甸魚壞處2025 平均總和含量,屬3類罐頭魚中最高,比排第2位的吞拿魚多3.5倍,有助預防心臟病及中風,亦有利胎兒腦部與視覺發展。
沙甸魚壞處: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零八年五月第二十二期)-焦點個案
涉事產品品牌為UFC,產自泰國,其製造商為Universal Food 沙甸魚壞處 PCL,產品正名為Velvet Coconut Milk Drink (Unsweetened),淨容量為1000毫升,有關批次的此日期前最佳是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分佈於東太平洋美洲沿岸、西太平洋亞洲沿岸及非洲南部沿海,有5種。 常見有遠東擬沙甸魚,產於日本、朝鮮、中國、俄羅斯堪察加沿海。 在日本東北地區因為魚身上有不一定數量的黑點又被稱為七星,臺灣南部稱之三元魚或三官魚,說法有幾種,一是以前有一種「三元牌魚罐頭」,大概有鯖魚、沙甸魚等幾種品項,於是鯖魚、沙甸魚等魚罐頭的魚都被稱為「三元魚」,因為音近而被稱為「三官魚」。 第二種說法是臺灣早期經濟困難,三官大帝生日或者謝平安時,雲嘉漁民為了答謝神恩,流行以鯖魚、沙甸魚等魚罐頭堆成罐頭塔,奉祀三官幕府中的五營神兵,故鯖魚、沙甸魚等都稱為三官魚,「三官」即「三元」,故又稱「三元魚」。
沙甸魚壞處: 罐頭魚暗藏高鈉陷阱清單
但經食安中心檢測後,發現涉事椰奶每一百毫升只含七十七毫克的鈣,約少於標示的三成,而標籤提及的維他命D更是完全沒有檢測到有關營養素。 一般大魚或深海魚較容易含有水銀,但罐頭魚最好揀最細小的魚,則由於魚的水銀含量與體型成正比,水銀含量相對大魚會較低。 肉毒桿菌會產生有毒素的孢子細菌,它只可在完全無氧的環境下繁殖,但卻可在攝氏3.3至50.0度的溫度下生長,且非常耐熱,罐頭、真空等食物包裝方法都能提供合適環境讓肉毒桿菌生長和繁殖。 肉毒桿菌傷害雖高,但其實只要加熱食物至攝氏80度並維持至少10分鐘,就可破壞這種毒素,還望大家小心為上,避免禍從口入。
沙甸魚壞處: 鯪魚罐頭金屬污染物和多氯聯苯含量不高
201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只吃一種罐頭食品的人與沒有食用罐頭食品相比,尿中BPA濃度增加了24%,兩罐或以上的食物使BPA濃度增加了54%。 目前,BPA在罐頭食品中仍然普遍存在,在2016年美國的報告發現三個罐頭食物中有兩罐含有BPA。 沙甸魚壞處2025 因此,購買新鮮或冷凍的水果和蔬菜,避免罐裝及加工食品,從而降低吸取BPA。
沙甸魚壞處: 罐頭魚檢出砷、汞、鎘、或鉛等金屬污染物 樣本間鈣質及蛋白質雖豐富仍須提防攝入過多鈉
消委會對46款罐頭魚的調查結果,強調全部樣本含金屬污染物,三角嘜及金龍牌沙甸魚鎘超標,消委會指攝取過量鎘可致腎臟中毒。 另有9成吞拿魚罐頭樣本驗出甲基汞,如大量攝取,可影響胎兒及嬰幼兒智力發展。 另一方面,消委會指所有罐頭魚樣本含豐富蛋白質,其中罐頭鯪魚樣本的平均鈣含量屬最高。 壞處是全部鯪魚樣本屬高鈉食物,由於罐頭魚中會加入醬料烹調,提醒消費者不應過量進食,免增加患高血壓、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金屬污染物和多氯聯苯含量不高,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含量不高,亦沒有超出現行《規例》及《修定規例》所定的上限。 「珠江橋牌 – 梅菜鯪魚」檢出少量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大量進食才會超過專家委員會訂定的暫定每月可容忍攝入量。
簡單方便的貯糧,可讓你隨時隨地獲得飽足的罐頭食品,常有的觀念是罐頭食物不健康、不新鮮、少營養及多添加劑等想法。 沙甸魚壞處2025 首先,了解一下罐頭食品的壞處,較多人知道罐頭食品的鈉含量高,例如罐頭湯、醬汁、豆類等等。 沙甸魚壞處 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不高於2300毫克鈉=1茶匙鹽5克。
沙甸魚壞處: 消委會罐頭魚推介|罐頭吞拿魚 安全評分獲5星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肉毒桿菌可產生毒性極強的神經毒素,如進食含有這些毒素的食物,可引致食源性肉毒中毒。 肉毒中毒症狀包括非常疲倦、虛弱無力、眩暈,通常隨後會出現視力模糊、言語障礙和吞嚥困難。 沙甸魚壞處2025 對於「金龍牌」的鎘檢測結果輕微超出《修訂規例》的上限,生產商表示他們每月均會進行鎘測驗,均未有發現超標。 代理商亦向本會提供了2019年的12份化驗報告作參考。 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61條規定,任何人如在標籤上對所售賣的食物作出虛假說明或在食物的性質、物質或品質方面誤導他人,即屬違法。